山西:氣象融入生態文明建設守護天藍水清地綠-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

2020-12-26 中國氣象局

  走進太行山,看群峰披綠;流連汾水畔,觀蘆葦搖曳;靜坐古城牆,賞碧空如洗。從煤灰籠罩到天藍水清地綠,歷經巨變的山西,越來越吸引人們的目光。

  蝶變的背後,氣象之力不可或缺。近年來,山西氣象部門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到發展的全流程各領域,主動融入全省生態文明建設大局,統籌服務山水林田湖草系統綜合治理,為「兩山七河一流域」生態修復治理提供保障,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落地。

  頂層設計 每一步都邁出底氣

  從打造「能源革命排頭兵」到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從實施大氣汙染與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到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在山西省生態文明建設大局中,氣象部門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系列重要論述以及黨中央、國務院部署要求,高位謀劃、深度融入,找準氣象保障大氣汙染防治、生態修復治理、流域生態保護及高質量發展的著力點。

  綱舉目張,對標新形勢新需求,山西氣象融入生態文明建設的每一步,都走得堅實有力——

  2018年,山西生態文明建設氣象保障服務行動計劃出臺,提出打造政府主導、部門合作、社會參與的生態文明建設氣象保障服務大格局,建設較為完善的生態文明氣象保障服務體系,增強生態氣象綜合觀測能力、大氣環境治理氣象預測評估能力,不斷挖掘氣候資源,服務綠色發展。

  圍繞打贏藍天保衛戰,省氣象局明確大氣汙染防治氣象保障服務工作方案,強化基礎業務、科技創新、區域合作、部門聯動,重點做好京津冀周邊地區四市及汾渭平原四市等重點區域的大氣汙染防治氣象保障服務工作。

  2019年,省氣象局制定氣候變化重點工作計劃。加強氣候資源開發利用和氣候可行性論證與氣象災害風險管理,多層面開展科普宣傳,推動氣象服務保障生態文明建設向更高層次發展。

  2020年,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氣象保障規劃編制工作啟動。聚焦山西境內黃河流域防汛、雲水資源利用、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等服務需求,推動氣象服務提質增效。

  一系列頂層設計的優化,讓氣象保障生態文明建設更加有章可循。山西氣象部門對目標任務進一步實行清單化管理,確保措施落到實處,產生效益。

  舉措落地 奮力繪出美麗畫卷

  「礦山修復的困難不在覆土,在復綠!」這是臨汾市浮山縣康達冶煉公司第二採石場負責人李斌的肺腑之言。

  李斌早已不再從事開採工作,他現在的身份是一名生態恢復治理工作者。採石場坐落於浮山縣司空山上,年初整座山還是「千瘡百孔」的景象;現在,則是一片綠意。其中緣由,李斌看得真切。「縣委、縣政府重視,下大力氣對礦山進行生態恢復治理。」

  然而,治理過程並不一帆風順。「最初以為種下樹苗就完事,可實際並沒這麼簡單。」李斌說。

  今年6月,浮山縣出現一場大暴雨,許多新栽的樹苗被攔腰折斷。加之山頂風大、太陽暴曬,剛栽下的樹苗也很難紮根生長。後來,氣象部門主動對接採石場提供精細服務,一有強降雨來臨,便提前通知採石場採取防範措施,護坡固土,大大增加了樹苗成活率。

  如今的司空山,油松、白皮松、側柏和紫花苜蓿錯落分布,徹底脫下了「舊黑衣」,重披「新綠裝」。「這離不開具有科技含量的氣象服務。」憶起治理過程,李斌對氣象服務讚不絕口。

  這是山西氣象部門全力保障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全省氣象部門陸續開展本省植被淨初級生產力(NPP)、植被覆蓋度、生態質量指數、氣象條件及變化趨勢等評估業務,完成山西大氣顆粒物監測年報、霾評估年報、酸雨監測年報和生態遙感年報,緊跟治理步伐,細化保障舉措。

  山西省氣象局依託高分衛星數據開展汾河源頭水源涵養生態功能區生態變化及效益評估,常態化開展森林草原火情熱點監測。落實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工作,在太行山區開展自然人文和氣象景觀旅遊資源調查和選址,推進太行山國家公園創建。

  在「兩山七河一流域」生態修復過程中,山西氣象部門發揮人工影響天氣優勢,捕捉時機開展生態修復型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截至今年11月,共組織開展飛機人工增雨(雪)作業144架次,地面増雨(雪)作業1203次;開展地面防雹作業219次,累計防雹作業面積達6638平方公裡。今年3月17日,榆社發生森林火災,氣象部門及時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助力撲滅火災。

  氣象賦能 留住綠色釋放紅利

  除了在生態治理上持續發力,在賦能生態旅遊上,山西省氣象部門同樣「實招」不斷,亮點頻現——

  長治市氣象局創新服務形式,積極探索「氣象+旅遊」發展新思路,逐步形成「一項協議、一個專業氣象臺、三個核心傳播平臺、多種指數服務」的氣象服務格局。同時積極開展氣候資源品牌認證,助力長治市先後獲得「中國天氣·避暑之城」「2019避暑旅遊樣本城市」等稱號。

  晉城市陵川縣利用優良的氣候生態資源,打造全域旅遊名片,擦亮「清涼勝境,康養陵川」品牌,為陵川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供氣象助力。

  在臨汾市翼城縣歷山風景區,以「七十二候歷」為亮點的氣象特色小鎮,成為當地生態旅遊一大看點。

  山西氣象部門還深入推進區域性氣候可行性論證工作,先後為山西綜改示範區瀟河產業園區太原起步區、晉中開發區和大同、孝義經濟開發區等開展區域評估。

  同時,聯合農業農村部門推進農產品氣候品質評價,給安澤連翹、洪洞牡丹花茶、花蕊茶等特色產品貼上氣候「身份證」,釋放出實實在在的氣候紅利。

  不僅如此,氣象部門還積極開展太陽能、風能氣候資源開發利用評價,把美麗環境轉化為美麗經濟,讓更多百姓吃上「生態飯」。

  氣象助力下,那個「人說山西好風光」的美麗山西,正大步向我們走來。

  ( 王雲亮、李少魁、司豔敏、王葉林對本文有貢獻)

  (來源:《中國氣象報》2020年12月23日一版 作者:文科 武雅麗 李義石 責任編輯:顏昕)

相關焦點

  • 天藍!地綠!水清!土淨!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天藍!地綠!水清!土淨!劉宇斌在致辭中表示——灃西新城始終堅持「林田做底、水係為脈、綠道貫穿、公園點綴」的生態溶解城市開發建設理念,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城市生態環境顯著提升。下一步,新城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考察重要講話精神,著力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城市新標杆,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灃西。
  • 中國氣象局專題研討桂黔滇氣象現代化建設
    12月16日,中國氣象局在雲南昆明召開專題研討會,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全國氣象局長工作研討會精神,研討桂黔滇地區氣象現代化和「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中國氣象局總工程師黎健出席會議。
  • ...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加快建設天藍地綠水秀的美麗河北
    原標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加快建設天藍地綠水秀的美麗河北   8月7日下午,河北省委書記、省生態文明建設領導小組組長王東峰主持召開領導小組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黨中央決策部署,聽取我省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情況匯報,審議《河北省生態文明建設領導小組工作規則》等文件稿,安排部署下一階段任務。
  • 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氣象考題,如何作答?
    同時,還將完成第二批特色農業氣象中心創建,試點開展農業氣象服務供給側改革等,促進氣象為農服務提質增效。如何助力提高生態環境治理成效?——融入重大工程,構建覆蓋多領域的生態文明氣象保障體系報告提出,提高生態環境治理成效。突出依法、科學、精準治汙。深化重點地區大氣汙染治理攻堅。
  • 威海市環翠區持續優化生態環境,打造天藍、水清、山綠的秀美人居
    圍繞這一方山水,環翠區堅持高起點規劃,依託全國山地自行車賽等品牌賽事,在造林復綠、恢復生態的基礎上,建設了國家級山地自行車、越野跑專業賽道等比賽專用場地,打造以「輕戶外」運動為主題的生態樣板片區。生態提升與改善民生同向發力。
  • 龍門守住一方「天藍水清土淨」
    生態環境被當地黨委、政府視為核心競爭力。為此,「守住綠水青山」「推進生態建設」作為重點工作,連續多年寫入龍門縣政府工作報告中。然而,縣域經濟的長足發展,離不開產業的支持。為了平衡發展和保護,龍門提出「揚生態之長、補發展之短」,堅定不移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之路。
  • 密織氣象站網 加強預報科研 做守護秦嶺生態的衛士
    作為中國頂級生態空間、中華綠芯、世界物種基因庫、重要水源涵養地,秦嶺在增加碳匯、釋放氧氣、應對氣候變化、調節區域氣候等方面起著關鍵作用。在全球變暖背景下,天氣氣候如何影響秦嶺的保護與發展?氣象科技能為秦嶺生態文明建設帶來哪些支撐?
  • 桂林市氣象局:同心掬得滿庭芳 氣象文明花常開
    文明創建我參與,文明成果大家享,這句話在桂林市氣象局幹部職工中廣為流傳。氣象人們用自己的行動為這份和諧的「文明氣質」添上自己的註腳。從市級「文明單位」、自治區氣象局「重大氣象服務先進集體」到自治區級「文明庭院」「和諧單位」、全國「重大氣象服務先進集體」,再到「全國文明單位」「全國氣象科普教育基地」「全國氣象工作先進集體」「全國氣象工作先進單位」,桂林市氣象局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個臺階,一步一個境界,不斷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跨越提升,描繪了一幅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與氣象事業發展相互促進、相互發展的畫卷
  • 自治區氣象局召開2019年內蒙古生態氣象綜合監測與評估報告新聞...
    內蒙古自治區氣象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劉海波作主題發布,自治區氣象局應急與減災處處長牛寶亮、自治區氣象局首席氣象服務專家張存厚、自治區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張桂蓮、自治區生態與農業氣象中心高級工程師韓芳出席發布會並回答記者提問。
  • 中國氣象局與江蘇省政府召開省部合作聯席會議
    12月8日,中國氣象局與江蘇省政府在南京召開省部合作第四次聯席會議,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氣象工作、對江蘇工作重要指示要求,進一步深化合作,共謀江蘇「十四五」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加快氣象現代化建設。
  • 中國氣象局與黑龍江省政府籤署新一輪合作協議 共推更高質量現代化...
    中國氣象報記者李一鵬 袁長煥報導9月8日,中國氣象局與黑龍江省政府籤署《共同推進更高質量的氣象現代化和氣象保障「五大安全」合作協議》。雙方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氣象工作和東北振興等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共同推進具有黑龍江特色、更高質量的氣象現代化建設,全方位保障「五大安全」戰略,充分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為氣象強國建設貢獻力量。黑龍江省委副書記、省長王文濤,中國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劉雅鳴代表雙方籤署協議。中國氣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餘勇,黑龍江省副省長孫東生、省政府秘書長王冬光等出席。
  • 中國氣象局局長劉雅鳴一行來商調研
    商洛資訊網訊:12月3日,中國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劉雅鳴帶領調研組深入柞水縣調研指導氣象工作,看望慰問氣象幹部職工。市委副書記、市長鄭光照,省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丁傳群,副市長李育江陪同調研。劉雅鳴一行首先冒雪前往牛背梁國家自然保護區,實地察看生態文明氣象監測及旅遊氣象服務工作。隨後來到小嶺鎮金米村,參觀木耳展銷中心和智能聯棟大棚,詳細了解木耳專業氣象服務和木耳種植、銷售、產業鏈延伸等情況。每到一處,劉雅鳴都認真聽取介紹,詳細詢問項目建設、設備運行、氣象服務、臺站建設等有關情況,並現場給予指導意見和建議。
  • 廣西三地上榜!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名單出爐
    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名單出爐 2020-10-13 19: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氣候賦能生態宜居高地建設川渝16地4產品成功申創國家級氣候品牌
    近年來,氣象力量積極主動融入四川文旅融合發展新格局。2019年至今,省氣象局與文化和旅遊廳深入合作,全省21個市(州)183個縣(市、區)氣象工作者用腳步丈量、用圖文和視頻記錄,共查明天象與氣候景觀旅遊資源245626個。
  • 【專項執法】守護「水清岸綠」,普陀城管真如中隊開展河道治理專項...
    【專項執法】守護「水清岸綠」,普陀城管真如中隊開展河道治理專項行動 2020-12-24 20: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天藍·地綠·山青·水秀
    點藍色字關注「烏蘭察布日報」全力以赴做綠色「加法」想方設法做汙染「減法」讓烏蘭察布盡顯——天藍·地綠·山青·水秀 開 欄 語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係人民福祉近年來,我市始終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重要位置,持續深化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的貫徹落實:拆除高耗能小鍋爐、削減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挖掘綠色資源、加強河湖治理……隨著一系列措施的深入實施,烏蘭察布的生態環境變得越來越好。
  • 雲南滄源: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
    眾人採茶忙近年來,雲南省臨滄市滄源佤族自治縣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打造出天藍、地綠、水淨的美麗家園,實現生態美、產業強、百姓富的良好發展態勢,走出了一條經濟建設與生態建設同步推進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全縣森林覆蓋率達74.53%。
  • 2019年氣象部門創新工作「新」在哪兒?(之二)
    為此,中國氣象局自2017年啟動全國觀測質量管理體系建設工作,並且將觀測質量管理體系建設作為中國氣象局推進業務技術體制改革的重要舉措,列入《綜合氣象觀測業務發展規劃(2016-2020年)》四個專項行動。該中心不僅創新利用ISO9000系列標準在本單位進行體系建設試點,還協助上海市氣象局等5個單位開展試點工作。
  • 通往未來的黑科技-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2017年啟動了航程3000公裡,飛行時間五至六小時,載荷300公斤以上的大型無人機在氣象探測等領域的應用。但是,由於發動機等技術限制,我國大型無人機在國內各領域的應用遠不及美國的全球鷹。  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基地室主任張雪芬認為,無人機的應用前景非常廣闊,尤其是大型無人機在颱風探測方面的應用更是潛力無限。
  • 省政府與中國氣象局召開聯席會議
    省政府與中國氣象局召開聯席會議婁勤儉會見劉雅鳴 吳政隆講話新江蘇·中國江蘇網訊(記者 耿聯 黃偉/文 張筠/攝) 12月8日,省政府與中國氣象局在南京召開省部合作第四次聯席會議,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氣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