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絳都春》:吳文英為什麼寫這首詞,詞人是從哪些方面表達思念的

2020-12-22 小話詩詞

在南宋詞壇,吳文英是不得不說的一位詞人。吳文英,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吳文英一生未第,布衣終身,以清客的身份寓居於幕府之中,《宋史》無傳。

依據同時代詞人周密浩然齋雅談》卷下和其他詞人的筆記、詞話的記載可知:吳文英與翁元龍為「親伯仲」。本姓是翁,是翁逢龍的弟弟,翁元龍的哥哥,後來過繼給吳家,才改為吳姓

吳文英一生曾寓居於蘇州、杭州、越州(今浙江紹興)三地,在每一個地方都有題詠,吳文英晚年一度客居越州。

南宋詞人吳文英繪像

在南宋詞壇,吳文英屬於詞作數量高產的詞人,他的詞作風格雅致,今存有三百四十餘首,收錄在《夢窗詞》中。吳文英的詞作數量上在南宋詞壇上僅次於辛棄疾。就詞作題材而言,吳文英的詞作大體可以分為三類:酬酢贈答之作,哀時傷世之作,憶舊悼亡之作。

吳文英中年時客寓杭州,在一個春天乘馬郊遊,行至西陵路的時候,偶然遇見以為達官顯貴人家的歌女,吳文英一見傾心,由侍女傳送書信,雙方開始交往起來。吳文英在杭州遇到了真愛,也這位歌女墜入了愛河,這位杭州女子成為了吳文英的紅顏知己。此後,他們曾春江同宿,共遊南屏,往來杭州西陵六橋,享受著愛情的幸福。

吳文英《絳都春》詞意圖

他們這種愛情也註定是以悲劇收場的,雙方都預感到不能長久的在一起,分別的時候也是非常傷感的。

當吳文英重訪故地時,這位紅顏知己已含恨死去。這件事給詞人留下了深深的傷痛,以至過了很多年,他也不能忘掉這段感情,反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對杭州紅顏知己的思念愈發濃烈起來,這位杭州女子也成為吳文英此後餘生刻骨銘心的相思之人。

每當吳文英來到杭州,熟悉的地方、熟悉的風物,總會勾起他對往昔的回憶和對這位女子的思念,因而也寫下了大量依舊悼亡的詞作。如在詞作《定風波》裡,他寫道:「小車隨馬過南屏。回首東風銷鬢影,重省,十年心事夜船燈。離骨漸塵橋下水,到頭難滅景中情。

《絳都春》詞意圖

愛與多深,思念就有多深。尤其是在吳文英晚年的時候,這種懷舊的心理更加濃烈,如在晚年他再一次來到杭州,經過當年和這位紅顏知己曾居住的地方時,一時觸景生情,寫下的詞作《三姝媚·過都城舊居有感》,詞作下片寫道:「春夢人間須斷。但怪得當年,夢緣能短!繡屋秦箏,傍海棠偏愛,夜深開宴。舞歇歌沉,花未減、紅顏先變。佇久河橋欲去,斜陽淚滿。

三姝媚》情辭哀豔,極言相思之苦,所表達的低回纏綿、生死不忘之情催人淚下,其藝術感染力遠非那些描寫幽會歡情的豔詞可比。《三姝媚在措詞、用典、結構上無不刻意求工,因而具有很高的藝術表現力,也體現了吳文英的詞作的抒情特色

《絳都春》cyt

吳文英對這位紅顏知己濃烈的思念揮之不去,他將自己的情感都傾注在詞作裡,他還寫下一首《絳都春》的詞作,也是表達對這位紅顏知己的思念的

《絳都春》全詞筆意曲折,詞作字裡行間抒發的情感在迴轉頓挫之中步步深入詞人,也將吳文英的思念之情推向了高潮。《絳都春》原詞如下:

南樓墜燕。又燈暈夜涼,疏簾空卷。葉吹暮喧,花露晨晞秋光短。當時明月娉婷伴。悵客路、幽扃俱遠。霧鬟依約,除非照影,鏡空不見。別館。秋娘乍識,似人處、最在雙波凝盼。舊色舊香,閒雨閒雲情終淺。丹青誰畫真真面。便只作、梅花頻看。更愁花變梨霙,又隨夢散。

吳文英詞集《夢窗詞集》·書影

這首詞還有一條小序,小序是這樣寫的:「燕亡久矣,京口適見似人,悵怨有感。

根據詞中小序可知,這首詞是吳文英作於京口(今江蘇鎮江)的,他在京口忽然遇到一位女子,女子的一顰一笑很像他當年的那位紅顏知己,睹物思人、觸景生情,此時的吳文英種種情感一時湧上心頭,這又使他悵然若失,越發增添了他對當年那位紅顏知己的懷念之情,於是寫下了這首詞。

開篇三句「南樓墜燕。又燈暈夜涼,疏簾空卷」,詞人以「燕子」的意象起調,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燕子一直是詩詞中經常出現的、也被經常吟詠的對象,如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邶風·燕燕》中,就有「燕燕於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於野」的詩句,這首詩就是以「燕子」比興,描寫莊姜送鄭莊公妾戴媯歸陳的一首詩作。

自《詩經》以後,文人筆下的「燕子」意象成為女子形象的代名詞,也是擷取燕子輕盈嬌小的形象特徵。

《詩經·燕燕》詩意圖

吳文英《絳都春》中的「南樓墜燕」一句,詞人運用的寫作手法和《詩經》一樣,也是用燕子起興。但是詞人當年和紅顏知己分別後,就再也沒有見面,他也沒有想到,這一分別竟然成為了永別。所以詞人用「墜燕」起興,又暗指這位紅顏知己已經香消玉殞。

「燈暈」二字寫的是哪裡的燈光呢?這一句不是寫京口的,而是詞人對杭州舊居夜晚情形的描繪,因為秋夜氣候微涼涼,加上霧氣比較重,燈暈也就更明顯了。在這悽涼的夜中,詞人將簾幕高高的捲起來,等待紅顏知己的歸來

可是他始終沒有等到,這顯然是詞人對待這份感情執著的痴念,也是他對這位女子刻骨的相思之情。詞人不止一次的來到杭州,他早已知曉這位女子亡故了,可是心中就是放不下這份念想。

這三句是敘事,但是在敘事的過程中又有著情感的抒發,從詞人的敘述中可見他內心的寂寞、悽涼和悲哀

吳文英《絳都春》詞意圖

接下來「葉吹暮喧,花露晨晞秋光短」兩句,詞人從眼前的情景展開想像,想起了往日和那位杭州紅顏知己的點點滴滴的生活場景。此時晚風吹動院子裡的樹葉發出陣陣聲響,詞句中的「喧」字用得非常準確、生動。因為詞中寫明季節是秋季,枯黃飄落的樹葉是秋季的自然現象,也是秋季的特徵。

陣陣秋風吹落樹葉,樹葉與樹葉碰撞而發出的聲響,打破了夜晚的寂靜,詞人用喧鬧來形容是非常恰切的,也說明此時的秋風蕭瑟,這又在無形中給詞作增添了悽涼的色彩,也烘託了詞作哀婉的意境

北宋著名詞人周邦彥在《過秦樓》中有「葉喧涼吹」的詞句,也是用來形容蕭瑟寒秋的。吳文英此處化用周邦彥的詞義,但吳文英「葉吹暮喧」四字描繪出的蕭瑟悽涼意境要比周邦彥的更深刻。

「葉吹暮喧,花露晨晞秋光短」詞意圖

詞人有樹葉的喧囂聯想到「花露」,早晨的露水不是可以滋潤這枯葉嗎?但「花露」早就幹了。樹葉吹落是眼前的情景,而「花露」是詞人的進一步聯想,由此及彼的推想。在我國古典文學作品中,有一首有名的漢樂府《薤露歌》,也是一首有名的輓歌,詩中寫道:「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復落,人死一去何時歸。

吳文英詞中的「花露」二字,極具哀婉的意味,這是詞人從「花露易晞」自然而然引起人生短暫的聯想,因而引出他對已亡故的杭州紅顏知己的深切的哀悼

花露

當時明月娉婷伴,悵客路、幽扃俱遠」,這三句是悼亡詞,前面幾句寫風吹落葉、寫花露易晞,其實已經引出了哀悼之人,但詞人在此處又將筆鋒迴旋,追憶起往昔的歡愉場景,回憶起以前共同生活時的場景。

「娉婷」形容女子婀娜多姿與情態美好,有這樣的紅顏知己相依相伴一生,在明月下共訴衷腸,這樣的兩情相悅是何等的歡快,何等的令人難忘。此時此刻,往日的歡愉再也不能重現,因為現實就是當年的那位杭州紅顏知己已經亡故。

悵客路、幽扃俱遠」,這兩句既寫自己,也寫悼亡之人。一是詞人寓居飄零,居無定所,離他們當年在杭州的居所很遙遠,言下之意也就是說,他離紅顏知己的距離很遙遠;二是這位紅顏知己如今和自己陰陽兩隔(扃,讀音jiōng,詞中指女子的墓地),雙方的距離更加遙遠,天各一方,悵然無望詞人寫到此處,這種悼亡之情一是讓他肝腸寸斷。

「霧鬟依約,除非照影,鏡空不見」,這是上片結尾三句,是對悼亡之人的思念。「霧鬟」是描述女子髮型的一個詞語,意思是說女子的發鬟蓬鬆而又美麗,這一句又照應前面的「當時明月娉婷伴」一句,都是在寫紅顏知己的容貌。

在詞人的無盡相思和想像中,她在月下歸來了,鬟影依約,姍姍而至。這是情到深處的體現,情到深處自然濃,詞作此時所營造的氛圍哀婉中有悽惻,纏綿中有悱惻。

上片結尾三句照應「幽扃俱遠」,而且這個結尾是詞人對現實情境的描寫,並和起句遙相呼應相呼應。整個上片,無論是敘事還是寫景,都是對情感抒發的烘託。正所謂「景為情設,情因景生」,上片句句是詞人對那位杭州紅顏知己的悼亡之情。

別館。秋娘乍識,似人處、最在雙波凝盼」,下片主要寫詞人在京口的故事,他在京口遇見了一位與杭州紅顏知己很像的女子,因而又引起了詞人內心的波瀾,更進一步表達了對昔日紅顏知己的思念之情。

「別館」點明詞人在京口。「秋娘」自唐代以來就是歌女的代稱。「乍識」指的是詞人在京口遇見的一位女子,他第一眼就認出京口女子與杭州紅顏知己在長相上有幾分相似之處。

吳文英《絳都春》詞意圖

「最在雙波凝盼」,這句放在「似人處」之後,表明詞人見到這位歌女的後感到她很像杭州紅顏知己。究竟哪裡相似呢?經過對杭州紅顏知己一顰一笑的一番回憶,詞人覺得是她眉宇間凝視自己的時候最像。

其實「凝盼」這個詞語,既是對京口女子的描寫,也是對杭州紅顏知己的描寫,一個是現實的描寫,一個是回憶。從寫作手法上來說,對京口女子的描寫是虛寫,對杭州紅顏知己的描寫卻是實寫

舊色舊香,閒雨閒雲情終淺」,這兩句又是回憶,詞人回憶起杭州女子的一顰一笑,雖然在京口遇到一位長相跟杭州紅顏知己很像的女子。但她畢竟不是杭州紅顏知己,這種邂逅雖然美好,但詞人對她們兩人的感情是完全不同的。

「舊色舊香,閒雨閒雲情終淺」詞意圖

丹青誰畫真真面,便只作梅花頻看」,詞人通過描寫自己執著的念想,更進一步地抒發對杭州紅顏知己的相思。這兩句的意思是說詞人和京口女子的相遇只是萍水相逢,雖然這樣的情感很淺很淺,他還是很想請一位丹青高手為京口女子畫一幅肖像畫,他要把這幅肖像畫當作梅花一樣頻頻欣賞。

這兩句的詞意承接上句「閒雨閒雲情終淺」,詞人在此處表露的情感是什麼呢?如果進行仔細的探究就會得知:這還是他對杭州紅顏知己的思念,因為看到這幅肖像畫,畫中女子眉宇間凝視的樣子就是杭州紅顏知己的容貌

更愁花變梨霙,又隨夢散」,「梨霙」意思是雪花。這兩句的意思是說梅花好似雪花一樣,轉瞬也會消逝,這樣的情景又多像是一場夢呀!這是詞作更進一層的寫法,也是詞意進一步的延伸,詞人要表達的就是想常看梅花也不可得的患得患失的情愫

這其實正是詞人此刻內心最為真實的想法,因為詞人患得患失,他與京口女子的邂逅也只是萍水相逢,或許只是一場美好的邂逅,就像一場夢一樣,夢境總是美好的,可夢境又不是現實,只是一場夢而已。一別又是天各一方

這兩句表面上雖然在寫自己不能常見到京口女子,實際上寫的還是杭州的那位紅顏知己,詞人的言外之意是說連相見一位跟杭州紅顏知己長得很像的人都求而不得,連這樣的一絲絲心理上的安慰都無法實現,這是詞人內心入骨的相思之情得不到排遣的真實寫照

小結

這首《絳都春》是吳文英情感世界的一次展現,詞人雖然描寫了京口邂逅這樣一個生活中的小插曲,但是這個小插曲只是萍水相逢的一場邂逅而已,就像一場夢一樣。

上片寫對杭州紅顏知己的刻骨銘心的思念,就是為下片中與京口女子的邂逅做行文上的鋪墊,下片寫與京口女子的邂逅就是為了映射出自己對杭州紅顏知己的思念

全篇敘事抒情委婉曲折,一波三折,因而詞人所表達的情感也在迴轉頓挫之中步步深入,在結句時達到高潮。

全詞情感線索雖然波折,但是卻又清晰明了,感情充沛,是一首纏綿悱惻、哀婉動人的詞作,尤其是詞人對情感的體驗和心理活動的描繪都是非常成功的

相關焦點

  • 周旋在豪門貴族之間,南宋布衣詞人吳文英
    吳文英是南宋詞人,一輩子都是布衣的身份。他的傳世作品大約有300多首,從作品傳世量來看,他的知名度應該很高。不過後人很少提到他的作品,對於這種看似不公平的現象,和他的人生經歷有關。吳文英是浙江人,關於他為什麼沒有參加科舉,史書上沒有記載。吳文英成名和一位叫吳潛的高官有關。吳潛是宋理宗年間的丞相兼樞密使,相當於朝中的軍政大事他都有發言權。吳潛十分喜歡吳文英的詞作,對他評價很高。由於有了高官的推薦,吳文英在臨安一帶成了有名的風流才子。
  • 吳文英的一首詞,開篇妙語雙關,涉筆成趣,全篇更如信手拈來
    吳文英,字君特,號夢窗,南宋著名詞人。他終生布衣、四處遊幕,暢遊感懷時,便即興題詠。吳文英的作品師承周邦彥,重視格律和聲情,也像李商隱那樣善於用典。夢窗詞比較柔婉,多濃豔詞境,對後世影響較大。這首詞抒寫羈旅懷人,意境感人,卻不事雕琢。
  • 白居易思念侍女,寫下這首詞,是所有長相思詞中最好的一首
    詞牌名長相思,顧名思義,就是寫男女相思之情。而歷朝歷代,有很多詩人使用《長相思》這個詞牌名來寫詞。在所有寫《長相思》的詞人中,小編覺得最好的是白居易所寫的。相思是人類最基本也是最常見的情感之一,也是眾多詩人詞人寫作的題材。而白居易這首長相思,據說相思的對象是他的侍女樊素。白居易年老病纏身,為了不耽誤樊素,就讓樊素離開自己。
  • 如果你有愛人在遠方卻不知怎麼表達思念,李清照這首詞一定要讀!
    特別是愛人遠在異鄉,想見而不得相見之時,卻有不知道怎麼表達自己的相思之情。那麼李清照這首《一剪梅》你一定要讀一讀,看看千古第一才女是怎麼表達自己思念丈夫的心情的!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宋代: 李清照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
  • 如何用詩詞表達對一個人的思念?李清照這首千古名作,堪稱經典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李清照將自己對丈夫的思念之情,化為了一首首動人的詞篇,這首《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便是其中的代表作。「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我想對一個人的思念,就是這種感覺吧。正如明代李廷機《草堂詩餘評林》所說:「此詞頗盡離別之情,語意超逸,令人醒目」。那麼李清照這首詞是如何具體表現她對丈夫的思念之情的呢?
  • 南宋吳文英,詞中李商隱,一首精緻的相思詞,雅秀綿密,不落俗套
    宋末詞人吳文英被稱為"詞中李商隱",由於作品未入選課本,知之者不算很多(這裡的"多"主要是跟李白、杜甫、蘇軾、辛棄疾……這些人比)。但是,他在南宋詞壇上確實有著不可忽視的地位。今天,應讀者要求。簡單聊聊吳文英的一首《望江南》。
  • 北宋詞人晏殊的《浣溪沙》,描寫的是什麼?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情感
    這首《浣溪沙》詞,上片主要寫持酒聽新詞,意興闌珊,但是詞人突然記起去年也是這樣,往日歡愉的情景再現,一樣的「一曲新詞酒一杯」,一樣的闌珊意境。於是詞人感到時光的流逝不可追回,雖有此時的生活依舊,但還是美中不足,因而不免令人感到嘆息。
  • 觀宋填詞168|七寶樓臺碎拆下來不成片段 吳文英的爭議
    吳文英(約1200年—約1260年),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關於他的爭議,一個是從文學創作上來看,有人推崇,有人貶低。另一方面,吳文英和姦臣賈似道有來往,也頗為人所爭議。這首詞詠玉蘭,寄託自己對於情人的思戀。 楊鐵夫《夢窗詞選箋》中說:「題標玉蘭,實指去姬,詩之比體;上闕映合花,下闕直說人,又詩之興體」。其中用了李賀、晏殊、屈原、柳永等人作品的意境,以及範蠡、西施等人物的典故。這種詞令普通人讀起來有些吃力。
  • 張炎因為一首詞而得到「張春水」的雅號,他的這首詞寫的是什麼?
    他一生創作的296首詞收入了《山中白雲詞》,張炎的詞長於詠物,寄寓自己的身世情懷,在藝術表現上力主「清空」,是當時詞壇上格律派詞人中的代表。後世把他和另一著名詞人姜夔並稱為「姜張」。他與宋末著名詞人蔣捷、王沂孫、周密並稱「宋末四大家」。
  • 《熱血同行》中仙兒寫的晏殊這首詞,原來早已道盡她對愛情的態度
    實際上,她對愛情的態度,早已被編劇用這首詞暗示。接下來,我們一邊根據這首詞了解晏殊,一邊來看《熱血同行》中,仙兒是如何通過這首詞,道出她對愛情的態度。一、為何晏殊的詞,給人一種淡而寡味的感覺淡淡梳妝薄薄衣,天仙模樣好容儀。
  • 這詞人被稱為「詞中李商隱」,一首離別詞前10個字我們眼前一亮
    比如宋代一個比較著名的詞人。他的詩詞風格就很有李商隱創作的風格特點。所以這個後來的詞人又被稱為詞中李商隱。李商隱的詩詞風格我們都比較了解,風格穠麗,多有雅致之語。詞中李商隱的宋詞創作也有這樣的語言特點。我們今天就賞析的是他一首很有特點的離別詞,這首詞前十個字非常的亮眼。給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且看: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
  • 張先這首詞寫得實在太好了,大文豪歐陽修都被他「圈粉」了
    但有一個人卻是例外,這就是張先,他是北宋最長壽的詞人,也是最樂觀的詞人。雖然官做得不大,但自得其樂,八十多的時候不僅家中養著樂工歌女而且還能納妾,蘇軾就經常調侃他:「詩人老去鶯鶯在,公子歸來燕燕忙」、「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意思就是說了都老了還那麼風流浪漫,真是讓人羨慕。當然了,張先能讓北宋詞壇「四大巨頭」都對他刮目相看,並不是因為他長壽樂觀,而是他詞寫得好。
  • 蘇軾在雨中寫下一首詞,「一蓑煙雨任平生」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態度
    黃州(今湖北黃岡)蘇軾雕塑像只有將這句話放到整首詞裡,再結合蘇軾寫這首詞的時間和背景的話,才能更好地理解詞人所要表達的含義。過了一會兒天晴了,就做了這首詞。根據詞中小序可知,這是蘇軾在去沙湖的路上中途遇雨,蘇軾為什麼要去沙湖呢?沙湖又是哪裡呢?在蘇軾《東坡志林》一書中記載到:「黃州東南三十裡為沙湖,亦曰螺師店,予買田其間,因往相田。
  • 吳文英:聽風聽雨過清明
    這是一首西園懷人之作,也是一首傷春之作。陳洵《海綃說詞》謂此乃「思去妾」之詞。西園在吳地,是詞人和情人的寓所,二人曾在此分手,所以西園誠是悲歡交織之地。吳文英(約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後出嗣吳氏。吳文英一生未第,遊幕終身。於蘇、杭、越三地居留最久。
  • 南宋小詞人半夜睡不著,在煙花之地牆壁上寫首肉麻情詞,一詞成名
    不過名氣不大並不代表詞寫得不好,他存世的詞中有一首肉麻情詞便是宋代著名大文人劉克莊都讚譽「落筆皆不凡」,而他也憑藉這首詞一詞成名。那麼到底是怎樣一首詞,讓劉克莊都能讚不絕口呢?下面就來和筆者一起走進這首流傳至今的肉麻情詞。
  • 讀吳文英的《瑞鶴仙》,晴絲牽緒亂,對滄江斜日,花飛人遠
    全詞都在寫相思,上闕寫男子思女子,或是詞人本身心意,下闕反寫女子思男子,或為詞人揣測愛人之情態和想法,但並不著「想「料」等字,純用分段來區隔。開篇即以「晴絲」喻「情思」,既點名季節特徵,又託出全詞主旨。
  • 納蘭性德一首很懊惱的詞,寫盡錯過愛人的惋惜無奈、惆悵思念
    我們每每讀起納蘭詞,很多時候我們會感受到納蘭性德對於愛情的惆悵、思念與無奈。這也是納蘭詞的魅力所在。因為納蘭詞中多寫了詞人在經歷很多人情世故之後所留下的真摯情感,所以在讀起來的時候讀者能夠置身其中,感同身受。
  • 人生有太多的不可預見:納蘭容若的這首詞、寫盡對亡妻的無限懷念
    人生有太多的不可預見:納蘭容若的這首詞,寫盡對亡妻的無限懷念在多大十幾萬首的詩詞作品中,找出一首大家公認「最美」的傳世詩詞並不容易。所以筆者認為每個人的心目中應該都有一首「最美」詩詞,或許這首詩詞未必會得到他人欣賞,但是在自己的心目中卻非常值得推崇。筆者認為在眾多詩詞作品中,能夠將個人感情融入景色之中,然後又以託物言志反饋給人情感的詩詞,恐怕只有納蘭容若創作的《浣溪紗·誰念西風獨自涼》。這首詞通過對黃葉、疏窗、殘陽的描寫,表達出了詞人濃鬱的思妻之情。
  • 《雙雙燕》:史達祖的這首詞好在哪裡,他是從哪些方面描寫燕子的
    詞作下片,首先是詞人對美好春天的描寫,這是環境的烘託。「芳徑,芹泥雨潤」,這兩句寫的是什麼呢?詞句的意思就是說,在這春暖花開的季節裡,田間小徑處處瀰漫著芬芳撲鼻的花香,一場滋潤萬物的春雨降臨,春雨將芹泥融融恰恰地浸潤著。「芹泥」就是水邊長芹草的泥土,其實就是指燕子用來築巢的泥。
  • 辛棄疾這首詞,寫盡了相思之苦,充滿離愁思念,成為千古名詞
    相信大家從小就學習古詩詞,了解不少各朝代的詩詞文人,可是像筆者於前提到過的,究竟有哪些文人墨客側有刀配。想來實在是匱乏,我們竭盡全力學作其人,可是往往難得其就,而我國古代歷來以賢哲教育之,文治武功在其列,故定有豪傑滿足此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