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苦的是什麼?是相思。相思之情,柔腸百轉,摧人心肝,是極難用語言來形容的。特別是愛人遠在異鄉,想見而不得相見之時,卻有不知道怎麼表達自己的相思之情。那麼李清照這首《一剪梅》你一定要讀一讀,看看千古第一才女是怎麼表達自己思念丈夫的心情的!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宋代: 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紅藕香殘玉簟秋」,開篇寫的是室外的景色,這是一個荷花凋謝、竹蓆透生涼意的秋天。「輕解羅裳,獨上蘭舟」,詞人獨處閨中,愁緒無法排遣,便出外乘舟解悶。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這幾句是詞人的想像。她想像著在一個月滿西樓的夜裡,大雁從遠方飛來,稍來丈夫的書信。這三名非常巧妙地表達了詞人對丈夫的深切思念。
「花自飄零水自流」,下片詞人又回到現實之中,她只看到落花飄零,流水自去。由盼望書信的到來,到眼前的抒寫流水落花,一種無可奈何的傷感油然而生。
「一種相思,兩處閒愁」,這裡詞人由自己思念丈夫趙明誠,進而聯想到趙明誠同樣也在思念自己,因為她深知這種相思不是單方面的。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最後這三句是千古名句,造句十分新奇,賦予「愁」以動感,且將「愁」揮之不去,拂之又來的情態寫了出來。而「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運用了語言上的對稱所造成的既一致又矛盾的特點,產生出特有的藝術效果,且讀起來朗朗上口,耐人尋味。
總之,《一剪梅》筆調清新,風格細膩,給景物以情感,景語即情語,景物體現了她的心情,顯示著她的形象特徵。詞人移情入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