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慶寺、佛光寺 【山西五臺】

2021-12-25 宜賓客123

 

    延慶寺在陽白鄉善文村,前後去過兩次。門裡掛著牌子是免費開放的,第一次來的時候,大爺還猶猶豫豫勉強讓進院,但想進入空殼大殿,不二價收20。大爺的自治高地,無人敢染指。

    時隔8個月後第二次來,一敲門裡面頓時人喊馬嘶雞犬不寧的。大爺情緒極度紊亂,又吼又叫,告我們疫情不開門。聯繫了村長,讓他與廟頭溝通,結果他根本不理睬大村長。這其實是藉口,因為五臺的諸多寺廟早已開放。僵持了許久,最終無果,你大爺就是你大爺,掐完人中後還是你大爺,很硬氣的。無奈只能隔著圍牆瞎看看算了。

    此廟民國時改為學校,1988年騰退後,無人問津,一片頹敗。後來大廟周遭的環境整飭一新,一進改為二進,加了漂亮的山門、前殿及東西配殿,而老貨就是木構大殿和石質經幢而已。

    前殿西側就是北宋景祐二年(1035年)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幢,高2米左右,仰蓮底座,八角幢身刻經,上部華蓋破損,最上面的構件2011年就被盜走。據說而東側也曾有一經幢,抗戰時,村民為保護經幢將其推倒藏入一處枯井中掩埋,至今也沒見天日。

    大殿兩邊牆體出斜坡狀,為夯土構造,這種「版築」法,像西安的大明宮裡都有應用,不過皇家的更高級點,外表砌磚。法式中規定,牆體下部用磚,上面夯土。直到元代,房屋才開始全部用磚砌牆。

    大殿面闊三間,單簷歇山頂,舉折舒朗。中闢板門,兩側為直欞窗。柱頭上裝飾有貼面獸頭,柱間補間開鬥栱5朵,當心間出斜栱。柱上出闌額及普柏枋,補間鬥栱、斜栱等和佛光寺的文殊殿很相似。殿內兩條六椽栿通搭前後簷,空間寬朗清爽,四壁無畫,只有新塑。


    梁公曾評價山西的廟,「立體的組織,權衡俊美,各部參差高下,大小相依附,從任何視點望去均恰到好處。」大佛光即為其典型例子。這廟是古蹟類馳名商標,遊的拍的寫的人不計其數,有人喜歡便是流量。

    佛光寺背後的祖山,屬於五臺山南臺餘脈,它與南禪寺、延慶寺、巖山寺以及金洞寺等等,都是臺外木構高級俱樂部的會員。五臺是華北地理上的屋脊,而這些廟群是中國建築的屋脊,為仰視的主景,都帶著驚嘆。

    佛光寺的落座為非常規的方位,坐東朝西,分南北兩院,南院為民國建的窯洞和廂房,北院為核心院落,西為山門,東為唐代大殿,北有金代文殊殿、南有明清的關帝殿等。寺內建築疏密有致,樹木幽蒼,鵲鳥相鳴,配有塔、經幢、碑碣等,人文與自然同構,絕佳氣象騰焉。

    文殊殿建於金天會十五年(1137年),元代重修。其坐北朝南,面闊七間,單簷懸山頂。殿內空間舒朗,佛壇上籠子裡有騎獅文殊、脅侍菩薩等七塑,山牆是羅漢彩繪壁畫,這些塑畫,都是明代重新裝繪過的。殿內還擺著山西唐宋遼金代表建構的模型,似乎都去過,它們都有可以傲視天下木構的高度。

唐乾符四年(877年)尊勝陀羅尼經幢,當年林徽因扶梯子的經幢。

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汪藻《過五臺山》詩碑。

    東大殿在最後,需要登一截陡直的臺階,大殿全景才乍現。面闊七間,單簷廡殿頂平緩內斂,建築面積600平米,出簷極為深廣,宏闊體量,煌煌巍然。唐宣宗大中年間的遺構,歲數雖少於南禪寺大殿,但為唐構中第一高大建築。連見過世面的梁公都感慨:「瞻仰大殿,諮嗟驚喜。」

    殿內門板上和橫梁上有不少墨書題記,有的清晰有的難辨,山牆等處還有唐宋壁畫。鐵籠子裡佛壇上有30多尊彩塑,佛、菩薩、金剛、侍從等等歡聚一堂,這些唐塑油光粉淨的,色彩鮮銳,都是民國時的重妝。

唐大中十一年(857年)的八角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幢,寧公遇小姐的名字就是在上面發現的。

明代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佛光真容禪寺」巨型匾額

明宣德五年(1430年)鐵鐘

六角形祖師塔,梁公斷代為北魏,概是佛光寺最古的建築物。

祖師塔旁邊的尊勝陀羅尼經幢,隔著太遠,不知年代。

    塔也是佛光寺的標配,所謂大廟不僅指規模,而且也是大德高僧所在,有塔林的廟一定是歷史上有影響的廟。佛光寺院裡有一個祖師塔,東大殿背後的山坡上有幾個唐塔,山西博物院收藏的白玉石雕像就來自山坡上的天寶年無垢淨光塔。

    看這幾個塔,需要出寺院,挨著圍牆走上山才能看見。我們在商量去不去的時候,被看守東大殿的範所長聽見了,他說,我有鑰匙可以走小門超近道,但大殿沒人看了。他怕其他遊客稀裡譁啦肆無忌憚的拍照。於是我們決定去寺院的西北看另外的幾座塔。

    走了一條小路,路面鋪著棕色的像菜籽的東西,還散發著一股濃鬱的酸味,一問晾曬的大哥,原來它們是沙棘廠榨完汁後不要的籽,他說,這東西可貴了,賣給農林部門飛播綠化,也可以做化妝品。小路的盡頭,就可以看見三座塔。

    走過農田就是一片比人高的酸棗沙棘林,披荊斬棘的過去,發現一道溝,下去再上去,依舊是草莽叢生,再走到盡頭便是一個垂直的溝壑,絕望了。回來後才有人告訴我們,走的路根本不對。角度不同,一塔隱沒,只能看見一大一小兩塔,大塔與登封法王寺一唐塔形制相似,都是同期庫存。

誘人的沙棘

最後來道2020高考文綜試題(全國卷2)考題:



極目風煙無限景  與同好同行

 

尊勝寺 【山西五臺】

白求恩模範病室、槐蔭兩級小學 【山西五臺】

徐向前故居、南禪寺、廣濟寺大殿 【山西五臺】

晉王墓、阿育王塔 【山西代縣】

定襄洪福寺、閻氏石刻亭 、實生活小學 【山西定襄】

金洞寺、秀容書院、忻口戰役遺址 【山西忻州】

靜居寺石窟、靜樂文廟 【山西靜樂】

大河與邊牆的相遇 【山西偏關

明長城河西段、萬佛寺、萬佛洞 【山西寧武】

 

相關焦點

  • 山西忻州佛光寺
    https://zh.wikipedia.org/wiki/佛光寺_(五臺)《中國文化史跡 第一輯》常盤大定、關野貞編 1940年出版 佛光寺大殿為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唐代木構建築。https://zh.wikipedia.org/wiki/佛光寺_(五臺)佛光寺東大殿縱斷面和西立面圖 《圖像中國建築史》梁思成
  • 山西五臺佛光寺唐塔
    唐塔在山西五臺縣佛光寺東山腰和西北塔坪裡,共七座,其中四座為唐塔。解脫禪師四年(公元824年)建,手法古老,形制特殊,為唐塔中所罕見。塔為方形,兩層,總高約10米。其座束腰須彌式,塔身中空,正面有券拱門,塔內上部為疊澀藻井。
  • 「亞洲佛光」五臺山佛光寺
    山西五臺山佛光寺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五臺縣的佛光新村,距縣城三十公裡。
  • 五臺山佛光寺關係文獻目錄
    張映瑩、李彥主編:《五臺山佛光寺》,文物出版社2010年11月。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北京清華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文化遺產保護研究所(呂舟主編):《佛光寺東大殿建築勘察研究報告》,文物出版社2011年4月。祁偉成:《五臺佛光寺東大殿》,文物出版社2012年10月。
  • 中國古建第一國寶——五臺山佛光寺
    山西五臺山佛光寺位於山西省五臺縣的佛光新村,距縣城30公裡。因寺歷史悠久,寺內佛教文物珍貴,故有「亞洲佛光」之稱。  寺內正殿即東大殿,建於唐朝大中十一年(公元 857年)。從建築時間上說,它僅次於建於唐建中三年(公元 782年)的五臺縣南禪寺正殿,在全國現存木結構建築中居第二位。
  • 五臺山佛光寺
    於是馬上返回,按圖索驥,第3次來到了山西。1937年6月26日的黃昏,五臺縣向北的「官道」上走來了一行人,騎著三頭騾子,馱著行囊,年輕的建築學者梁思成、林徽因夫婦帶著中國營造學社同仁正前往五臺山,尋找唐代古建築「大佛光之寺」。梁思成一行走到豆村,在當地老鄉指領下,轉過山道,遠遠望見一個隱藏在連綿山巒下的古寺。當時,佛寺已破敗,寺院荒蕪、香客零落。
  • 【原創】山西五臺縣延慶寺大殿
    在山西五臺縣的五臺山外圍,留下多處早期木結構建築,住了南禪寺、佛光寺、廣濟寺外,還有一座延慶寺。
  • 五台歷史古鎮豆村鎮文物匯總
    豆村鎮是五台歷史古鎮,也是地域大鎮,人口大鎮,經濟重鎮。全鎮總面積329.8平方公裡,轄68個行政村,常住人口23682人(2017年)。創始年代不詳,據《五臺縣誌》載:「唐代僧人法照曾入寺修行」,現毀不存,遺址分布面積1089平方米。1998年復建寺廟時,出土一批唐代石雕像。遺址內有石碑2通,一為「大明萬曆辛丑二十九年(1601)」石碑,另一為「大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石碑。2003年11月,五臺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內容摘自(《忻州文物薈萃》)
  • 梁思成和林徽因苦苦尋找佛光寺的敦煌《五臺山圖》
    這幾天,唐代四大古建之一的佛光寺,因「十年大修」傳言再次進入人們視野。那麼,當年如一束黑暗中的火光,指引梁思成和林徽因專程到山西尋找佛光寺的敦煌《五臺山全圖》,到底是怎樣一幅跨越時空的傑作?此圖長13米,高3.6米,畫中詳細描繪了東起河北正定,西至山西太原,五臺山周邊方圓五百裡的山川地形及社會風情,規模恢宏,氣勢壯闊。《五臺山圖》再現了1500年前五代時期五臺山佛國聖境的宗教氛圍和世俗風情畫卷。
  • 指引梁思成和林徽因尋找佛光寺的敦煌《五臺山圖》
    這幾天,唐代四大古建之一的佛光寺,因「十年大修」傳言再次進入人們視野。那麼,當年如一束黑暗中的火光,指引梁思成和林徽因專程到山西尋找佛光寺的敦煌《五臺山全圖》,到底是怎樣一幅跨越時空的傑作?晚唐時,趙州從諗禪師曾九次行腳五臺參訪善知識,後得南泉普願禪師傳法印可,80歲時應眾之請,住持趙州觀音院,大揚禪風40年,直到120歲時仍在弘法利生,人稱「趙州古佛」。
  • 宛若神跡|指引梁思成和林徽因尋找佛光寺的《五臺山圖》
    這幾天,唐代四大古建之一的佛光寺,因「十年大修」傳言再次進入人們視野。>指引梁思成和林徽因專程到山西尋找佛光寺的敦煌《五臺山全圖》,到底是怎樣一幅跨越時空的傑作?近代禪宗大德虛雲老和尚嘗自述,昔日朝拜五臺,途中文殊菩薩曾於其危難時,化身指引,終脫困厄。
  • 唐代建築五臺山佛光寺
    佛光寺是中國僅存的四座唐代古建築之一(另三座為五臺南禪寺、平順天台庵、芮城廣仁王廟,均在山西),位於山西省五臺縣城東北32千米的佛光山山腰,距離臺懷鎮
  • 山西佛光寺:像一塊琥珀,坐落在深山裡,與世無爭
    這次老鄭來山西旅行,佛光寺是一定要來的。雖然不懂古建築,但我喜歡那些被時光雕刻的印記,讓當下處於歷史的厚土之上。我相信佛光寺是非常適合懷古的地方,久聞其名,仰慕已久。於是,從五臺山下來,驅車百餘公裡,繞了一個大寫的C字。據說西線在修路,不得已才繞路,原本走西線只需45公裡。
  • 【震撼】「第一國寶」佛光寺大殿的秘密
    1937年6月年輕的建築師梁思成、林徽因和中國營造學社的成員們前往山西五臺山尋找他們在敦煌壁畫中看到的唐代寺廟大佛光之寺▽敦煌壁畫第61窟中的五臺山全圖,你找見佛光寺了嗎?>將不同時期的建築囊括其中▽佛光寺建築布局圖解| 攝影師@楊國軍,標註@張靖/可視化星球
  • 梁思成、林徽因和五臺山佛光寺的美麗的邂逅
    《史跡》圖版24:大佛光寺全景(大正十一年九月小野玄妙氏照相)佛光寺是如何被發現的?梁先生在《記五臺山佛光寺建築》中記述說,從太原出發,先抵達五臺縣城,然後「不入臺懷,折而北行,徑趨南臺外圍」。事實證明,其實二人在去佛光寺之前,早已整理過大量的資料。
  • 始建於北魏的「亞洲佛光」佛光寺
    世界文化遺產佛光寺坐落在佛光村,佛光寺始建於北魏孝文帝時期(公元471——499年),因此寺歷史悠久,寺內佛教文物珍貴,故有「亞洲佛光」之稱。寺內正殿即東大殿,建於唐朝大中十一年,即公元 857年。從建築時間上說,它僅次於建於唐建中三年(公元 782年)的五臺縣南禪寺正殿,在全國現存的木結構建築中居第二位。
  • 古建築:揭開佛光寺的「面紗」
    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在他的日記中,記錄下了佛光寺東大殿殿門打開後的那個瞬間。於是,在1937年6月下旬,梁思成和林徽因由北平乘坐火車到達山西太原,再由太原乘騾車北行向五臺山進發。梁思成在後來所著的《記五臺佛光寺的建築》中,不乏對考據細節的描述:「那上面積存的塵土有幾寸厚,踩上去像棉花一樣。我們用手電探視,看見檁條已被蝙蝠盤據,千百成群地聚集在上面,無法驅除。脊檁上有無題字,還是無法知道,令人失望。我們又繼續探視,忽然看見梁架上都有古法『叉手』的做法,是國內木構中的孤例。這樣的意外使我們驚喜,如獲至寶。照相的時候,蝙蝠見光驚飛,穢氣難耐,工作辛苦難以想像。」
  • 【經典】佛光寺東大殿
    「——梁思成先生央視的紀錄片: 央視《探索·發現》—探秘佛光寺(上)央視的紀錄片: 央視《探索·發現》—探秘佛光寺(下)一、佛光寺的發現過程當初,日本人以嘲諷的口氣給中國古代建築下了一條定論:在中國已經沒有唐代時期的木構建築,要看中國唐代木構建築,就去日本的奈良
  • 佛光寺的三個格局丨王煒
    臺懷是深藏其中的花蕊,五臺是遺世獨立的內層花瓣,臺外是交相掩映的外層花瓣。佛光寺坐落在重瓣之間,千載光陰,白雲蒼狗,留下的不僅是佛風遺韻,還有珍貴的建築遺產。佛光寺院內現存唐代以前建築1座(祖師塔)、唐代建築1座(東大殿)、金代建築1座(文殊殿)、明代建築3座(伽藍殿、香風花雨樓、悶樓等)以及清代建築十餘座(天王殿、萬善堂、關羽殿等)等。
  • 五臺古蹟——延慶寺
    木結構,六架椽,歇山頂,在建築形制上,耍頭、補間、斜拱、駝峰的手法同境內佛光寺文殊殿相似,通長兩椽的大託腳木和象下昂形狀的耍頭,又和塑縣崇福寺彌陀殿、觀音殿手法相似。據此推斷可屬金代所建。金末明初,曾經有過力求在結構上精簡的階段,最習見的是用減柱造的方法節省梁柱,大殿沒有金柱,不能再減,但仍巧妙地節省下一條四椽,是一種新創的木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