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慶寺在陽白鄉善文村,前後去過兩次。門裡掛著牌子是免費開放的,第一次來的時候,大爺還猶猶豫豫勉強讓進院,但想進入空殼大殿,不二價收20。大爺的自治高地,無人敢染指。
時隔8個月後第二次來,一敲門裡面頓時人喊馬嘶雞犬不寧的。大爺情緒極度紊亂,又吼又叫,告我們疫情不開門。聯繫了村長,讓他與廟頭溝通,結果他根本不理睬大村長。這其實是藉口,因為五臺的諸多寺廟早已開放。僵持了許久,最終無果,你大爺就是你大爺,掐完人中後還是你大爺,很硬氣的。無奈只能隔著圍牆瞎看看算了。
此廟民國時改為學校,1988年騰退後,無人問津,一片頹敗。後來大廟周遭的環境整飭一新,一進改為二進,加了漂亮的山門、前殿及東西配殿,而老貨就是木構大殿和石質經幢而已。
前殿西側就是北宋景祐二年(1035年)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幢,高2米左右,仰蓮底座,八角幢身刻經,上部華蓋破損,最上面的構件2011年就被盜走。據說而東側也曾有一經幢,抗戰時,村民為保護經幢將其推倒藏入一處枯井中掩埋,至今也沒見天日。
大殿兩邊牆體出斜坡狀,為夯土構造,這種「版築」法,像西安的大明宮裡都有應用,不過皇家的更高級點,外表砌磚。法式中規定,牆體下部用磚,上面夯土。直到元代,房屋才開始全部用磚砌牆。
大殿面闊三間,單簷歇山頂,舉折舒朗。中闢板門,兩側為直欞窗。柱頭上裝飾有貼面獸頭,柱間補間開鬥栱5朵,當心間出斜栱。柱上出闌額及普柏枋,補間鬥栱、斜栱等和佛光寺的文殊殿很相似。殿內兩條六椽栿通搭前後簷,空間寬朗清爽,四壁無畫,只有新塑。
梁公曾評價山西的廟,「立體的組織,權衡俊美,各部參差高下,大小相依附,從任何視點望去均恰到好處。」大佛光即為其典型例子。這廟是古蹟類馳名商標,遊的拍的寫的人不計其數,有人喜歡便是流量。
佛光寺背後的祖山,屬於五臺山南臺餘脈,它與南禪寺、延慶寺、巖山寺以及金洞寺等等,都是臺外木構高級俱樂部的會員。五臺是華北地理上的屋脊,而這些廟群是中國建築的屋脊,為仰視的主景,都帶著驚嘆。
佛光寺的落座為非常規的方位,坐東朝西,分南北兩院,南院為民國建的窯洞和廂房,北院為核心院落,西為山門,東為唐代大殿,北有金代文殊殿、南有明清的關帝殿等。寺內建築疏密有致,樹木幽蒼,鵲鳥相鳴,配有塔、經幢、碑碣等,人文與自然同構,絕佳氣象騰焉。
文殊殿建於金天會十五年(1137年),元代重修。其坐北朝南,面闊七間,單簷懸山頂。殿內空間舒朗,佛壇上籠子裡有騎獅文殊、脅侍菩薩等七塑,山牆是羅漢彩繪壁畫,這些塑畫,都是明代重新裝繪過的。殿內還擺著山西唐宋遼金代表建構的模型,似乎都去過,它們都有可以傲視天下木構的高度。
唐乾符四年(877年)尊勝陀羅尼經幢,當年林徽因扶梯子的經幢。
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汪藻《過五臺山》詩碑。
東大殿在最後,需要登一截陡直的臺階,大殿全景才乍現。面闊七間,單簷廡殿頂平緩內斂,建築面積600平米,出簷極為深廣,宏闊體量,煌煌巍然。唐宣宗大中年間的遺構,歲數雖少於南禪寺大殿,但為唐構中第一高大建築。連見過世面的梁公都感慨:「瞻仰大殿,諮嗟驚喜。」
殿內門板上和橫梁上有不少墨書題記,有的清晰有的難辨,山牆等處還有唐宋壁畫。鐵籠子裡佛壇上有30多尊彩塑,佛、菩薩、金剛、侍從等等歡聚一堂,這些唐塑油光粉淨的,色彩鮮銳,都是民國時的重妝。
唐大中十一年(857年)的八角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幢,寧公遇小姐的名字就是在上面發現的。
明代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佛光真容禪寺」巨型匾額
明宣德五年(1430年)鐵鐘
六角形祖師塔,梁公斷代為北魏,概是佛光寺最古的建築物。
祖師塔旁邊的尊勝陀羅尼經幢,隔著太遠,不知年代。
塔也是佛光寺的標配,所謂大廟不僅指規模,而且也是大德高僧所在,有塔林的廟一定是歷史上有影響的廟。佛光寺院裡有一個祖師塔,東大殿背後的山坡上有幾個唐塔,山西博物院收藏的白玉石雕像就來自山坡上的天寶年無垢淨光塔。
看這幾個塔,需要出寺院,挨著圍牆走上山才能看見。我們在商量去不去的時候,被看守東大殿的範所長聽見了,他說,我有鑰匙可以走小門超近道,但大殿沒人看了。他怕其他遊客稀裡譁啦肆無忌憚的拍照。於是我們決定去寺院的西北看另外的幾座塔。
走了一條小路,路面鋪著棕色的像菜籽的東西,還散發著一股濃鬱的酸味,一問晾曬的大哥,原來它們是沙棘廠榨完汁後不要的籽,他說,這東西可貴了,賣給農林部門飛播綠化,也可以做化妝品。小路的盡頭,就可以看見三座塔。
走過農田就是一片比人高的酸棗沙棘林,披荊斬棘的過去,發現一道溝,下去再上去,依舊是草莽叢生,再走到盡頭便是一個垂直的溝壑,絕望了。回來後才有人告訴我們,走的路根本不對。角度不同,一塔隱沒,只能看見一大一小兩塔,大塔與登封法王寺一唐塔形制相似,都是同期庫存。
誘人的沙棘
最後來道2020高考文綜試題(全國卷2)考題:
極目風煙無限景 與同好同行
尊勝寺 【山西五臺】
白求恩模範病室、槐蔭兩級小學 【山西五臺】
徐向前故居、南禪寺、廣濟寺大殿 【山西五臺】
晉王墓、阿育王塔 【山西代縣】
定襄洪福寺、閻氏石刻亭 、實生活小學 【山西定襄】
金洞寺、秀容書院、忻口戰役遺址 【山西忻州】
靜居寺石窟、靜樂文廟 【山西靜樂】
大河與邊牆的相遇 【山西偏關】
明長城河西段、萬佛寺、萬佛洞 【山西寧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