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軍打仗軍用官營牧地用水如何保障?戰馬如何餵養?

2020-12-18 深夜吃瓜小可愛

這裡的軍用牧地是指官營牧地,在宋代官營牧地稱為監牧。之所以將宋代官營牧地定位為軍用牧地,是因為這類牧地主要用於軍用馬匹、駱駝等牲畜的飼養。儘管有宋一代馬政不昌,但這並不代表宋代在官營牧地中不重視牲畜(主要是馬匹)的用水保障。據現代技術人員測定,當畜體內水分減少 8%時,家畜會有嚴重的乾渴感覺,食慾減退,對疾病的抵抗能力降低;當體內失水 l0%時就能導致嚴重的代謝紊亂;畜體失水 20%以上,即可引起死亡。表明飲水對牲畜飼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軍用牧地用水設施建設概況

軍用牧地一般選在水草具佳之地,但是受到地理環境和天氣影響,天然的水源地並不能保證牲畜四季的飲水供給。因此人工用水硬體的建設就成了監牧賴以生存的關鍵。由於宋代領土狹小,周邊適合放牧的天然牧場大部分都被少數民族佔據,很少能為宋朝所用,官營牧地的設置範圍受到很大限制。正如歐陽修在任群牧使時所說:「唐世牧地,皆與馬性相宜,……以今考之,或陷沒夷狄,或已為民田,皆不可復得」。宋朝為了保障軍用馬匹的基本需求,在充分考慮氣候的前提下,被迫將牧場位置向南推移。宋代官營牧場的選址一般都是水草具佳之地,鹹平三年(1000)群牧司設置後,朝廷開始在全國範圍內規劃官營牧場的位置,「其牧地自京畿及諸州軍,皆遣使臣檢視水草善地標佔,諸坊監總四萬四千四百餘頃,諸班諸軍又三萬九百餘頃,以為定製」。在天然牧場有限的前提下,對於完善監牧內部牲畜飼養的硬體設施,充分發揮監牧作用就顯得至關重要,宋朝尤為重視牲畜的飲水保障。

早在建國伊始,宋朝已十分重視監牧各項基礎設施建設,突出的表現為皇帝親臨官營牧地視察養馬事宜。如宋太祖於乾徳六年(968)的八月、九月和十月連續三次親臨飛龍院,此後的宋太宗、宋真宗也多次蒞臨監牧場地。

皇帝的親臨一方面顯示了宋朝對官馬飼養的重視,另一方面對於官營牧地的設施建設也起到了督促作用,牲畜飲水設施就是經常受到關注的地方。宋太祖早在建隆四年(963)就下詔諸州:「有戰馬、涼棚、露井,並令本縣官管勾」。在宋代監牧司成立之後,朝廷圈佔牧地完成之時,就在全國範圍內完善監牧內部飲水設施。經過一段時間努力,全國各地的官營牧地都建造了配套的涼棚和井泉,並由牧地所屬地的縣令對其檢校。從此涼棚和井泉成為所有監牧的必備設施,棚井的修繕事宜一直由牧地所在地的縣級長官直接負責。這項制度在南宋初年,提舉饒州(今江西波陽)孳生監牧事郄漸給朝廷的上疏中依舊可以得到印證。至於宋朝各處牧地棚井數量是否合理,棚井每年何時維修,以及如何維修的問題,可以從開封府界提點諸縣鎮公事李舜元於慶曆八年(1048)的上書中找到答案:

府界一十三縣,牧馬棚計一百二十六座。每春初,計料修蓋,於鄉村等人戶稅錢上預先科配椽箔材料等,令本戶送納,百姓縻費甚大。追呼催督,騷擾不絕。諸縣據逐棚井,便一例修改。及致人馬到棚,內有差出軍分不來牧放,虛開棚井,十有四五,經夏風雨,復為損壞。臣欲乞今後每遇年終,令諸縣行移公文,計會殿前馬步軍司,取索合要棚井數目,候見的確軍分,將在縣馬棚,相度地勢高原水草近便者,速行添修,準備人馬到棚。其餘更不檢計修蓋,免致枉費財用,疲睏民力。

這條史料說明:一是開封府每縣平均擁有牧馬棚 20 座;二是每年春天來臨之際對所有的棚井維修,維修的人力和物力都由轄區百姓直接承擔;三是牧地馬匹常年所需要的棚井數量僅僅是整個棚井總數的一半,這就對人力和物力造成了很大的浪費。從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牧地棚井建設的數量主要是按照牧地大小而修造,並非根據馬匹數量多少而定。儘管監牧場地必須保證一定數量的棚井設施,但是由於宋代馬政發展時好時壞,官營軍用牧地得不到充分利用,加上地方官吏片面追求政績,導致了「牧事害民,棚井科率毋寧歲」的情況屢禁不止。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軍用牧場的個別區域無法建造棚井,這部分牧地就可能被改為他用,正如河北監牧使崔臺符所說:「伏睹諸監牧地,甚有難置棚井之處,欲乞委自本司擘畫,召民耕佃。其錢只得收買馬種孳生」。朝廷聽取了崔臺符的意見,下令試行一年,以觀其效。

軍用馬匹飲水技術逐漸完備

宋朝非常重視戰馬飼養的科學化,宋太宗就對馬匹飼養技術的推廣做過很大的貢獻。淳化二年(991),宋太宗下詔篩選幾十匹良馬,在便殿親自示範馬匹餵養。之後命令宰執大臣將他飼養馬匹的方法在諸軍中推廣,後來又將記載飼養馬匹的書籍賞賜給身邊的大臣。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朝廷將朱峭定編寫的《牧馬法》在內外坊監推廣應用,《牧馬法》成為軍用馬匹飼養事宜時的指導性書籍。

宋朝較以往朝代更加重視軍用馬匹飼養過程中的飲水事宜,原因是軍用馬匹廄養時間的延長。宋朝監牧馬匹的放養時間大致為半年左右,熙寧九年(1076),朝廷下令:「各據芻牧列棚,並課士卒春夏出牧,秋冬入廄」。不過放牧的時間並沒有得到嚴格地執行,有的時候是「夏初出牧,迄八月上槽」。也有部分馬匹可能一年當中都在廄養,對於這類馬匹的草料供給,有明確的法律規定:「諸軍馬舊應下槽而今不下槽者,四月一日至九月終給草料各五分,遇閏,依所附月」。長時間的廄養對馬匹飲水的科學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此外,為了進一步提高牧養馬匹的科學性,南宋已對飼養馬匹的人員進行專門培訓。如紹興十三年(1143),江東安撫大使司參謀官觀國上書朝廷:「瀕江沿海水草寬美之地,皆可分置馬監,以廣孳生之利。然牧養之道亦必有方,宜擇精明強幹之人,先備行在馬監,使令俾令習知其事,然後委用分典監牧,必能審寒暑之節,適飲飼之宜,羈剪調御皆得其所,量勞績等次以加旌賞,人人得盡所能,馬必至於蕃息矣」。朝廷最終採納了他的建議。

馬匹在飼養過程中對飲水有著嚴格的要求,一旦飲用冷水,或者不乾淨的水源就可能患病,古人所說的馬匹唧水病有時就是由於飲水不當導致的。正因如此,在軍用馬匹飼養過程中,宋廷十分注重牲畜飲水的科學化。淳化二年(991),宋太宗賞賜給身邊大臣的書籍中就記載了飼養馬匹時的飲水方法: 馬上槽時,先飼空草,然後加麩料伴喂,不得水多。飼畢,歇一兩時,乃可飲以新水。春夏宜數飲。不明乘騎來,候喘定汗解,方得飲喂。仍不得飼以舊草,多成腸結。冬月勿飲水。

由上可知作為飼養馬匹重要環節的飲水事項,在宋初就已經貫穿於整個餵養過程當中。但也應該清楚地看到,此時馬匹飲水技術仍屬起步階段,如對馬匹每天具體餵飲時間沒有規定,更對馬匹四季飲水無詳細區分,而所謂的「冬月勿飲水」恐怕也存在不妥之處。不管怎樣,人們已經開始向官營軍用牧地馬匹飼養飲水方法規範化的目標努力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宋代軍用牧場馬匹飲水的技術越來越進步,問世於北宋末年的《蕃牧纂驗方》,是古代預防牲畜季節性疾病最早的文獻資料。書中《四時調適之宜》篇對馬匹四季飲水有更加完備的規定:

春季放大血則夏無熱壅之病。宜灌茵陳散或木通散。遇夜,令馬臥糞場。每日麩料各八分,卯時騎習馳驟,辰時上槽。餵罷、飲新水,申時再餵罷、搐拽、調習行步,令馬頭平。至夜半再喂。每日三次喂。

夏季不得出血,若出血則秋必發病。宜灌消黃散並茵陳散。須搭棚,令馬於風涼處,不得著熱。每日餵飼,比春季加料減麩。寅時騎習馳驟,卯時上槽。餵罷、飲新水。未時再餵罷,亦飲新水。申後搐拽,調習行步。至二更時,餵第三次。每五日一次於河內水深處浸之。

秋季宜灌理肺散、白藥子散。每日麩料各八分。卯時騎習馳驟,辰時喂。巳時飲新水。申時再餵罷、搐拽、調習行步。子夜餵第三次。自八月已後,勿令馬於雨露處霖浞,勿令久臥溼地。至九月,宜上糞場歇臥。

冬季宜灌白藥子散、茴香散。十二月內,七日一次啗豬脂藥。每日麩料各八分。卯時騎習馳驟,巳時上槽。餵罷、飲新水。未時乘騎搐拽、調習行步。酉時再喂。之夜、上糞場歇臥。四更時餵第三次。

從上述四季餵馬細則來看,馬匹在每個季節餵食和飲水的時間為:春季辰時(上午七點至九點)上槽,餵罷飲新水;夏季卯時(早上五點到七點)上槽,餵罷飲新水,未時(下午一點至三點)餵罷也飲新水;秋季辰時(上午七點至九點)喂,巳時(上午九點至十一點)飲新水;冬季巳時(上午九點至十一點)上槽,餵罷飲新水。春、秋、冬三季每天飲水一次,夏季每天飲水兩次。馬匹每次所飲之水必須是取自井中的新水。《四時調適之宜》對於馬匹不同季節、不同時間、不同狀況的飲水記錄,顯示了當時餵馬飲水的科學性有了進一步地提高。

正是宋廷始終重視軍營牧地用水設施建設,以及馬匹飲水技術的提高,使得軍用牧地馬匹的質量得到了保證。這也是林駉在對比官馬、戶馬和戎馬等三種馬匹來源之後,得出宋朝重視監牧養馬的原因之一。

相關焦點

  • 古代行軍打仗那點事兒
    而且在秦漢時期,中郎將已經是武人的能達到的最高職位,當時的呂布就是被董卓官拜中郎將,基本屬於武人中最大的官。但是到了三國時期,由於戰爭,中郎將不僅地位下降,要聽從上面的將軍,比如上面提到的驃騎將軍、神威將軍等,中郎將也是要帶兵打仗的。往往在軍隊中,沒有將軍的話,中郎將就是一把手。
  • 古代沒有午餐肉罐頭,也沒有壓縮餅乾,那行軍打仗都吃些什麼?
    雖然不少軍迷們對軍用罐頭、壓縮餅乾之類的軍供食品有著迷一樣的信仰。眾多短視頻平臺,還專門有許多品嘗各類野外軍用食品的直播。但說實話,跟我們日常現燒現吃的炒菜比起來,午餐肉、紅燒帶魚、四喜丸子之類的罐頭食品,吃起來味道都不算好,即使是什麼紅燒肉罐頭,也比不上家裡面「媽媽的味道」。
  • 天氣驟冷,如何保障溫州百姓生活中的用水、用氣安全等答案來了!
    天氣驟冷,如何保障百姓生活中的用水、用氣安全;國企改革,市公用集團推出了哪些「便民惠企」的便利措施,提升自身服務水平?昨天下午,市公用集團董事長李道驥接聽政務服務熱線。在一個半小時裡,李道驥接聽並解答了市民對供氣、供水、排水等方面的提問。
  • 古代士兵行軍如何解決生理需求?越王這一「損招」,沿用上千年
    我們都知道,在古時候的冷兵器時代,行軍打仗是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沙場上鐵甲凜冽,寒光逼人。為了保衛自己的國家,戰士們不得不穿上軍裝。作為一個熱血男兒,其基本需要就是在長達幾年的戰爭中,自己的生理需求是無法得到滿足的,那麼在古代士兵行軍打仗的時候,這種問題是如何解決的呢?
  • 曾國荃教兄長如何帶兵打仗
    曾國華見到胡林翼後,胡林翼將已戰死的羅澤南留下的部隊,劃撥了五百人組成一營,由曾國華親自統帥。另派遣了劉騰鴻(峙嶽)、劉連捷、吳坤修(竹莊)、普承堯(慶堂)四營,共四千餘人,組成援贛大軍,由武昌向南行軍,欲進入江西,去解救水深火熱之中的曾國藩。四營兵力,由曾國華統一調度。常年鬱郁不得志的一位監生曾國華,一下子手握近五千的精兵,那一定是意氣風發,急欲大展身手。
  • 憶當年丨「英雄營」是如何煉成的?
    半個世紀前,空軍地空飛彈兵第二營因擊落五架高空偵察機立下卓絕戰功。今天,親歷者陳德蔭回憶往事,揭秘——「英雄營」是如何煉成的?主人公簡介陳德蔭:衡山人,87歲。可地空飛彈系統以營為基本作戰單元,全營幾個連隊幾百號人、近百輛專用車輛,怎麼打遊擊?當時的陳德蔭,已是空軍地空飛彈獨立第四師司令部訓練科參謀。他多次隨師領導下部隊指導作戰,親身參與了這場地空飛彈部隊機動設伏的「十年大行軍」,白天研究作戰行軍計劃,晚上住在大帳篷裡。
  • 官宣:戰馬離開FPX加入TES滔博電子競技俱樂部
    LPL的轉會期終於不憋氣了,最近各種官宣接踵而至。今日12:30FPX官博發文宣布主教練戰馬離開FPX,戰馬教練於2018年12月正式加入FPX電子競技俱樂部,在FPX執教了717天,帶領著FPX拿下了最重要的2019全球總決賽冠軍,是名副其實的冠軍教練。
  • 高原行軍 如何預防傷病
    請問冬季高原行軍,如何避免或減少傷病發生?解放軍第950醫院普外科主任呂立遠:冬季道路積冰積雪,險難路段增多,一些通往山隘、要點的小路通行困難。無論摩託化行軍還是徒步行軍,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如果處置不當,可能發生滑倒扭傷,車輛側滑、側翻,甚至跌落路基、摔下深谷等意外傷害。
  • 伍若蘭:朱德的第三任妻子,懷著身孕行軍打仗,26歲英勇就義!
    因為經常行軍打仗,戰士們的草鞋早就被磨得破破爛爛的了,有的戰士甚至赤著腳走路。看到戰士們赤腳在滿是碎石的地上摸爬奔走,朱德心裡不是滋味。他找到伍若蘭,請她組織縣城裡的女子,在一周內為部隊編織出五百雙草鞋。伍若蘭非常爽快的接下了朱德給她的任務,並保證會按時完成任務。後她便立刻召開全城婦女大會,成立了臨時的編織廠。
  • 騎士行軍裝備中最昂貴、最體現身份的就是戰馬
    騎士行軍裝備中最昂貴、最體現身份的就是戰馬,一匹普通戰馬花費達100餘磅也很司空見慣。騎士帳下的步兵裝備相對固定也較為簡單,蘇格蘭、愛爾蘭常用短斧,而英格蘭則和大多數歐洲國家一樣,直到近代早期,以矛、弓箭、劍為主要武器。步兵的主力大都持矛,他們全副武裝,長矛的柄與手緊緊拴在一起,矛頭向上45度舉起可以有效的防禦騎兵的進攻,這種可攻可守的軍隊直到16世紀火槍的出現才遭遇到剋星。
  • 教你如何挑選適合的三防軍用筆記本電腦
    下邊魯成偉業小編就來教大伙兒如何挑選適合的三防軍用筆記本電腦。軍用三防筆記本電腦C149首先看性能三防筆記本電腦除了要能夠有效的防震防水之外還應該比普通筆記本電腦的性能更加優越綜上所述,這三個方面就是購買三防軍用筆記本電腦的幾個小技巧。除了以上三個技巧之外,人們在購買的時候還應當考慮一下電腦的擴展性,要有各種常用的接口,後,還要充分了解市場,了解三防筆記本電腦的服務哪家好,這樣才能確保買到的品質高、售後有保障的三防筆記本電腦。
  • 兒科專家教你如何科學建立母乳餵養
    (原標題:母乳餵養日丨兒科專家教你如何科學建立母乳餵養)
  • 打仗在某種意義上就是打保障:「打不斷、炸不爛的鋼鐵運輸線」
    為粉碎美軍的「絞殺戰」,解決戰場運輸問題,我軍採取了一系列超常措施,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頑強毅力,構築起「打不斷、炸不爛的鋼鐵運輸線」,有力支撐了整個戰場運轉,成為我軍後勤建設一切為了打仗的生動寫照。為什麼說後勤建設越來越成為影響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
  • 士兵穿盔甲行軍,斥候都是零散行動?真實的古代行軍打仗跟你們想的完全不一樣
    所以看起來穿盔甲行軍並不是什麼做不到的事。然而古代士兵則是行軍結束以後,開始戰鬥進行肉搏時,才是體力消耗的主要部分。所以實際上,古代士兵並不會穿著盔甲行軍。他們需要儘量節省行軍中的體力以保證在肉搏戰中有足夠的體力。一般行軍中,盔甲由牲畜或是民夫馱著,甚至一些精銳重步兵還有代步的馬匹,就是俗稱的騎馬步兵。即騎馬行軍,到達指定位置後下馬穿甲列陣作戰。
  • 古代那些全副武裝的鐵甲將士,在夏天如何打仗?這要看統帥的水平
    古時打仗,並不是一窩蜂的上去狂呼猛砍,而是有相當多的講究。比如在應對自然條件方面,水流、地勢、風向、天氣等都在考慮之中。舉個例子,如果戰場上有風,那進入戰場是要搶佔上風位;如果是遭遇戰來不及調整怎麼辦?那就先做好防守,等風勢變弱再行出擊。
  • 開啟黑暗料理模式:古代軍隊行軍打仗吃什麼?
    看過《三國演義》的都熟悉,江東孫權以稻米為軍糧,諸葛亮、曹操打仗,圍繞小麥等軍糧屢出奇謀。有種說法,諸葛亮南徵時,殺人過多,怨氣衝天,於是用麵粉做成人頭形狀,代替真的人頭獻祭,稱為饅頭,以後漸漸成為軍糧開始推廣。
  • 競技寶LOL:FPX官宣冠軍教頭戰馬離隊 戰馬下一站已經確定
    :S9世界賽冠軍教練,FPX的主教練戰馬正式離隊。在S9賽季開始前戰馬加入了FPX戰隊,帶領FPX從不被看好一路逆襲最終拿到了世界賽冠軍,同時自己也是加冕了世界賽冠軍教練的稱號,由於目前為止LPL僅僅拿到兩次世界賽冠軍,而第一次的冠軍教練是韓國籍教練金晶洙,這也讓戰馬成為了英雄聯盟第一個國產世界賽冠軍教練。
  • 原標題:聯創永宣艾迪:投資如同行軍打仗 需隨時準備戰鬥
    這名看起來柔弱的女性是如何掌舵這個基金,並且在投資圈林立的機構當中突圍的呢?  原來,這名名叫艾迪的女性讓所有人大吃一驚,作為聯創永宣的董事長、管理合伙人艾迪,在工作當中,她喜歡軍事化的管理及精神。
  • 旗子在冷兵器時代扮演著什麼角色,如何使用,分別代表什麼意思呢
    每5乘編為1隊,由僕射指揮;每兩隊由「官」指揮;每10隊編為「卒」,由「卒長」指揮;每2卒編「師」,由「師氏」指揮。那麼這些旗子到底有什麼作用呢?第一:通訊工作--旗語古代打仗不像現代有高科技通訊設備可以用,所以旗子就是古代的一種通信方式,不同的旗子、旗子的組合代表不同的意思。
  • 古時行軍打仗,將軍在前面騎馬,士兵在後面狂奔不累嗎?
    導語:相信有很多的人都看過古裝電視劇,那麼我們就可以知道,在古代打仗的時候經常都是一位軍將軍然後帶著一隊士兵,然後前往戰場,但是你們可能會發現只有將軍一個人是騎馬的,然後士兵們都是用走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