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幼兒園時期就能看出來,特徵很明顯

2020-12-22 小婷老師育兒觀

我在寶媽群中,會發現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問題,自己家的孩子平時看機靈的,但是好像學習方面並沒有什麼突出表現。

難道自己家的孩子真的不是學習的料嗎?

其實關於這個問題,國人民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教授也曾經表達過自己的看法:

現在其實,很多人都發現,就是小嘴巴巴的,看著聰明伶俐的孩子往往學習都一般,相反,不吭不哈的孩子、話少的孩子學習都很好。

其實第一類孩子學習不好,不是智力問題,而是注意力的問題。這樣的孩子在上課的時候就愛盯著老師的臉,去觀察老師:

老師今天換頭型了?老師今天好像不高興?哎,老師眼睛看誰呢?原來是看這個同學呢,嘿,他還沒發現老師看他呢!

這種孩子,他的注意力根本不在老師的黑板上。

第二類孩子,他能玩玩具一玩一上午,這樣的孩子注意力非常穩定,等他上了小學,他坐在那裡看的不是老師的臉,就是盯著黑板。

不看老師也不跟老師目光交流,所以這種孩子往往把問題聽得更清楚。

所以說,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從他的眼神就能看出來。

只有注意力穩固地集中在一件事情上,才能對信息作出快速的反應,才能在一件事情上想深想透。

注意力是孩子發展其它能力的基礎,如果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無論思維力有多好,都使不上力氣。

所以注意力也被稱之為孩子學習的「第一素質」。

4-12歲是專注力訓練的黃金期

當孩子處於0-4歲時,對於外界的認識非常薄弱,孩子的學習大部分依靠家庭教育。

但是進入幼兒園之後,有了前期的積累,孩子逐漸獲得了「學習」的能力。這接下來的幾年中,孩子的專注力、學習和思維都會開始形成定式。

一直到12歲,能力基本定型。

此時,如果孩子有專注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小動作多問題,家長就一定要引起重視。

畢竟,只有孩子有足夠的專注力,閱讀、學習、記憶、思維、創造等能力才能發展。

也有專家說過,注意力不好的孩子,基礎能力的提升速度遠比不上注意力好的孩子,並且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差距越來越大。

所以在孩子4歲左右,家長就要注意引導以及幫助孩子提高他的專注程度。

1、規範兒童玩電子產品的時間

電子產品往往是孩子不需要專注思考 就可以主動讓孩子接受大量的信息。

而生活中根本沒有不需要思考就可以接受大量好玩信息的東西,所以長時間下來,孩子就會對生活中的事情沒有興趣,注意力無法集中。

2、玩「舒爾特方格」小遊戲

「舒爾特方格」就是就是在一張方形的卡片上,畫上n*n的格子,並在格子中打亂順序,寫上數字。

比如是5*5的格子,就要求孩子用手指依次從1指到25,同時誦讀出聲,數完 25 個數字所用時間越短,注意力水平越高。

千萬不要認為這是在搞笑,舒爾特方格是全世界範圍內最簡單,最有效也是最科學的注意力訓練方法。

把這短暫的高強度的集中精力過程反覆練習,大腦的集中注意力功能就會不斷的加固,提高。

3、玩鍛鍊專注力的益智遊戲

小孩子,還是應當以玩為主。讓孩子在遊戲當中去鍛鍊專注力,寓教於樂,效果才是最好的。

帶著孩子集中十二分的精神,在眼花繚亂的色彩中尋找線索,用變化莫測的字符來破解密碼。

《德國好奇狗》就是是一套專門為4-8歲孩子鍛鍊專注力的遊戲書,由好奇狗專注力訓練遊戲團隊專門打造。

暢銷歐洲30年,創始人Raland Volk曾是一名小學老師,對孩子的心理把握的非常準確,設計的遊戲往往更容易引發孩子的興趣。

這一套一共7冊,從易到難,每冊書中都有30個和注意力相關的小遊戲,比如第三冊第九頁就是一個【畫風車】的小遊戲。

讓孩子把每一組最後一個風車上的圖案補上。

孩子在玩這個遊戲的時候,就需要集中精神,通過前三個風車的圖案變化去判斷,風車是在往哪個方向轉的。

這樣孩子的專注力得到了培養,同時孩子的觀察力也得到提高。

除了小遊戲之外,每冊書中都會有10個左右好奇狗圖案貼紙,可以在孩子玩完遊戲後,獎勵給孩子。

每天10——20分鐘,在提升了孩子專注力的同時,孩子的認知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以上就是這篇文章的內容。

如果你對「專注力」有什麼見解,或者是有什麼好的書單推薦,都可以在下方留言!

這裡是小婷老師育兒觀,幫你挖掘最有意思,最有科學依據的育兒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李玫瑾: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小時候就能看出來,3個特徵巨明顯
    有孩子之前我們總說:「孩子能夠健康平安的成長就足夠了」,但是孩子出生後,我才發現這些都是屁話,自從我家孩子上小學之後,我才明白現在父母的苦,看孩子寫作業的時候每一次都氣得要死,終於明白為什麼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個學霸了,不為別的,就為省心!
  • 李玫瑾: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從上幼兒園就能看出來,家長別糊塗
    李玫瑾教授想必大家都是熟悉的,她是中國公安大學心理學教授,專門研究青少年兒童心理學,在育兒方面也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她曾在一次講座中講道: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從上幼兒園就能看出來,家長別糊塗。①看看孩子學習的專注力怎麼樣學習是一個認真的事,如果孩子學習的時候經常心不在焉,上課走神、發呆,做題馬虎、應付,甚至乾脆逃課。這樣的孩子,從幼兒園就能夠看出來,不是讀書的料,以後學習成績很難拔尖。因為,他們對學習缺少最起碼的專注力。
  • 李玫瑾: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從小就能看出來,三個怪癖巨明顯
    也就是說,孩子的學習力在小的時候有跡可循了。這個說法與我國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在一次講座中的觀念高度重合。教授認為: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從小就能看出來,其中學習力超強的孩子有3個巨明顯的「怪癖」。孩子有這3個「怪癖」,說明學習力強,是讀書的料:1、發呆狂魔: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難以自拔說到這個怪癖,就不得不提起如今數學界的天才許晨陽。
  • 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3歲時就能看出來?你家孩子是這樣嗎?
    執筆:筱沐定稿:筱沐李玫瑾教授曾說,並不是所有孩子都適合考試。中國家長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一直秉承「苦什麼都不能苦教育」的原則,只希望孩子的成績更好一點。可事實上,就如李玫瑾教授曾說的那樣,並不是所有孩子都適合讀書,都能取得好成績。而你的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3歲時的行為其實就能看出來。李教授的女兒在學生時代,就向媽媽明確表示自己對數學沒興趣,而且怎麼學都學不好,沒辦法提高成績。
  • 李玫瑾: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從小能看出來,3個「怪癖」很明顯
    著名作家丹尼爾·平克在其暢銷書《驅動力》中指出:當獎懲機制都失效的時候,推動孩子不斷進步的內在驅動力就是「學習力」,而這種比較綜合的能力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會有所體現。意思也就是,孩子的「學習力」從小就有跡可循。此說法和國內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的觀念不謀而合。
  • 李玫瑾指出:孩子到底會不會讀書,上幼兒園後,就能看出來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讀書長大,有好的學歷才能找到好的工作。但是媽媽和爸爸不知道孩子的學習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培養的。孩子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習感興趣,孩子才能主動學習。否則,一味地強迫孩子們學習,這樣的學習效果也不好。
  • 李玫瑾:上幼兒園的孩子,如果有這3種表現,多半是學習的料
    李玫瑾教授就是其中之一。 李玫瑾的女兒在上學期間數學非常不好,考試才考15分,李玫瑾並沒有大發雷霆,反而是跟孩子說:「沒事兒,將來我們學沒有數學的專業就行!」最終她的女兒成為了音樂老師。
  • 李玫瑾: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從眼神就能看出來,不用等10年後
    李玫瑾: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從眼神就能看出來王女士在為兒子的小升初而到處奔波,就是想要自己的兒子能上最好的小學,不在起跑線上就輸給別人。王女士聽說如果兒子通過入學考試就能進那所最好的小學,所以王女士在那個假期就開始督促兒子準備入學考試,王女士每次都得哄著兒子看書,可是兒子一讀書眼睛就開始流淚,好像對他來說讀書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所以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不用等十年後再看,從眼神就能看出來了。
  • 李玫瑾: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從眼神中就能看出來,你家孩子是嗎
    對於中國式家長來說,對孩子最大的期望就是孩子將來能成為一個「學霸」,因為只有學習成績好了,將來才能有所建樹。但是李玫瑾教授早已給廣大父母們提過醒,孩子是否具有學習的天賦,是不是學習的料,從孩子的眼神中就能探知一二了。
  •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是不是念書的料,這時候就能看出
    她說孩子其實根本不是讀書的料,但家長不願意承認,更以為能改變,所以到頭來家長和孩子都心力交瘁。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是不是念書的料,這時候就能看出 家長為什麼對孩子的學習如此焦慮,為什麼不惜花費大價錢,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都要想方設法讓孩子去學習?答案只有一個:讀書改變命運。
  • 李玫瑾提示: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從眼神就能看出,不用等他長大
    我在寶媽群中,會發現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問題,自己家的孩子平時看機靈的,但是好像學習方面並沒有什麼突出表現。 難道自己家的孩子真的不是學習的料嗎?
  • 李玫瑾:智力可通過孩子雙手顯現,高智商孩子手部有三個明顯特徵
    「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孩子的智力高低,始終是父母最關心的一件事,誰都希望自家的孩子聰明、智商高於常人。研究顯示,孩子出生時的腦重量,可能和大腦容量相關,進而關係到孩子的智力高低。近期又有學者指出,孩子的智商高低可能和手部運動的發育有關。孩子聰明與否,會表現在手上,看看這些聰明的特徵,你家孩子是否也有。
  • 孩子將來是否有本事,早已命中注定,李玫瑾:這4個特徵很明顯
    孩子有沒有出息,其實早就註定了!著名的犯罪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曾說過:孩子將來能否有出息,主要從以下4個方面可以看。李玫瑾:孩子將來能否有出息,早已命中注定,這4個特徵很明顯1、根據孩子的性格哪一種性格的孩子就能吸引哪一類的人,假使小孩充滿正能量,他們也會吸引熱情開朗、積極向上的人。和這樣的人相互學習,共同提高,那麼取得成功的機率就會更大。
  • 李玫瑾:有大出息的孩子,小時候多半有這3個特徵,建議從小培養
    李玫瑾:有大出息的孩子,小時候多半有這3個特徵,建議從小培養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成為每個國家、每個家庭、每個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離開了教育,國民素質和個人素質都無法保證,各個領域和經濟也無法發展。正因如此,現在的很多家長都十分重視對自己孩子的教育,常聽講座的家長對李玫瑾教授應該不會陌生。
  • 李玫瑾:孩子有沒有出息,不用等長大,吃飯時的舉動就能看出來
    孩子將來能不能有出息一直都是家長非常在意的一件事情,畢竟沒有哪個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一生會碌碌無為,但是孩子能不能有出息,至少也要等到20歲以後,難道小時候就沒有什麼表現能夠看出來嗎?
  • 李玫瑾:將來有出息的孩子,多半有這三個特徵,建議家長好好培養
    將來會有所作為的孩子一般從小表現就很明顯,我國著名的育兒專家李玫瑾就曾坦言:有這三個特徵的孩子,將來多半都有出息,建議家長好好培養。特徵一:有責任感一個人有責任感是這個人值得信任最基本的條件,仔細想一下,若是一個人連承擔事情的能力都沒有,有怎麼讓別人放心呢?
  • 李玫瑾:想要寶貝學習好,就要注重培養寶貝的專注度,方法如下!
    可以說,李玫瑾教授就其中的一個,她的女兒在學習的時期,成績非常的差,尤其是數學,才考了15分。但裡李玫瑾沒有大發脾氣,反而是安慰寶貝說沒事,將來我們學沒有數學的專業,就可以了。最後,她的女兒成為了一個音樂老師,其實很多父母在看到寶貝成績不好的時候,都會非常的生氣,甚至打罵寶貝,認為寶貝沒有一個光明的未來了。
  • 致家長—孩子不喜歡讀書,你會怎麼做?快來看看李玫瑾的回答
    孩子看都不看一眼,更別提去了解了,那麼今天欣兒媽邊待著大家來分析一下這是為什麼。李玫瑾:沒有孩子天生喜歡閱讀閱讀這一行為並不是天生的、本能的自然行為,而是人類所特有的用來汲取知識的文化行為,閱讀不同於語言表達這種本能行為,所以孩子不可能天生愛閱讀。
  • 李玫瑾:如何培養出快樂、溫暖、人格健全的孩子?
    依戀得到滿足時會非常快樂和放鬆,當人處於放鬆狀態時,看外界的事物就會非常快樂。 在現實生活中,李玫瑾常常遇到這樣令人痛心的案例: 「不少孩子在青春期出現傷害家長的行為,不用問,這樣的孩子大多在12歲以前不是由自己父母養育長大的,情感聯繫並沒有形成。」
  • 李玫瑾:將來有大出息的孩子,多半有這3個特徵,建議從小培養
    李玫瑾教授作為我國著名的犯罪心理專家、明星育兒導師,她的影響力可以說是非常大,並且因為長期對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的研究,讓李玫瑾教授在育兒的領域上也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並且李玫瑾教授的育兒理念也受到了眾多家長的認同和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