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推進中國特色政治學「三大體系」建設

2020-12-17 中國社會科學網

12月5日,「慶祝中國政治學會成立四十周年暨新時代中國政治學發展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全國政協副主席辜勝阻,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謝伏瞻出席大會並致辭。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高培勇,中聯部原副部長周力,中信改革發展研究基金會理事長孔丹出席會議。中國政治學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李慎明作主旨報告,中國政治學會原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汝信發來賀信,中國政治學界前輩學者夏書章、孫關宏、曹沛霖以視頻方式向學會成立40周年表示祝賀。大會開幕式由中國政治學會常務副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政府管理學院院長張樹華主持。

全國政協副主席辜勝阻致辭。本網記者 呂家佐/攝

辜勝阻向中國政治學會成立40周年表示熱烈祝賀,希望學會在新時代新徵程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學術導向,為繁榮發展中國政治學、服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作出更大貢獻。他指出,新中國成立以來創造的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蹟」,得益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獨特製度優勢,政治制度特別是政黨制度發揮了重要作用。制度優勢是一個國家的最大優勢,制度競爭是國家間最根本的競爭。制度穩則國家穩。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中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從中國土壤中生長出來的新型政黨制度,是一個具有學術開拓性的理論構建。新型政黨制度突破了舊式政黨制度的傳統框架,有利於凝聚政治合力、激發政治動能,可以有效推動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有利於保持政治穩定,使我國得以行穩致遠、謀劃長遠大計。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大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

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謝伏瞻致辭。本網記者 呂家佐/攝

謝伏瞻指出,政治學在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中處於支撐性地位。構建政治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要面向新時代、發現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提供堅實的理論支撐。積極推進中國特色政治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要面向新時代黨和國家發展需求調整優化學科布局,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構建學術體系,要著力打造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標誌性學術話語。中國政治學會自組建以來,團結帶領全國廣大政治學工作者,與中國改革發展同行、與中國政治進步同向,為推動中國政治發展和政治學科的繁榮作出了積極貢獻。希望中國政治學會繼續加強自身政治建設,規範內部治理,積極拓展學術資源,推進人才培養,不斷提升學會的戰鬥力、號召力。

中國政治學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李慎明作主旨報告。本網記者 呂家佐/攝

李慎明回顧了中國政治學會40年發展歷程,總結了發展經驗。他指出,政治學研究有三個根本主題:一是把偉大、光榮、正確的中國共產黨鞏固好、發展好,其核心是保持黨的革命性、先進性與純潔性;二是把社會主義的中國鞏固好、發展好,其核心是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根本制度即國體、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的基礎與基本經濟制度;三是努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其核心是高揚和平、發展、共享的旗幟,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為之奮鬥。面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政治學工作者一定要有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從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的宏大視野出發,及時研判現代化建設面臨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作出貢獻。

汝信在賀信中指出,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無論國際政治格局或我國正在蓬勃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都出現了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為我國政治學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課題。希望政治學研究者在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基礎上,緊密聯繫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實際,總結實踐經驗,得出新的理論認識。希望中國政治學會進一步組織和推動我國廣大學者在研究工作中實現理論創新。

大會設置了「百年未有大變局與中國政治學發展」「世界大變局與中國新時代」「中國之治與中國公共管理學的發展」三個平行論壇,與會專家學者圍繞主題進行了研討,中國政治學會20多位新老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張宇燕、中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朱雲漢、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教授王紹光、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院長鄭永年等參加會議並發言。

為引導、促進和激勵青年學者更快更好成長,大會頒發了首屆中國政治學會青年政治學優秀成果獎,呂普生、孟天廣、張雲、任路、夏瑛、文宏、劉軍強、黃振乾獲此殊榮;樊鵬、劉晨光獲中國政治學會會長特別獎。

會議由中國政治學會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承辦。來自全國高校和科研院所近百位專家學者參加會議,各地近20個政治學會發來賀信。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黨委書記樊建新作大會總結。

中國政治學會常務副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政府管理學院院長張樹華主持開幕式。本網記者 呂家佐/攝

中國政治學會副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黨委書記樊建新主持研討會。本網記者 呂家佐/攝

與會領導為首屆中國政治學會青年政治學優秀成果獎獲得者頒獎。本網記者 呂家佐/攝

會議現場。本網記者 呂家佐/攝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鍾哲

歡迎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微信公眾號 cssn_cn,獲取更多學術資訊。

相關焦點

  • 系統推進政治學研究高質量發展
    在世界的動蕩與變革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已經彰顯出巨大制度優勢,但完全實現「中國之治」仍有很長的路要走。制度建設、治理能力提升和打造高素質幹部隊伍是實現「中國之治」進程中緊密關聯的三個重要命題,也是新時代交給政治學研究的重要課題。
  • 政治學話語體系建構的路徑分析
    推動中國特色政治學話語體系建構是反思與前瞻、繼承與創新、溝通與對話的重要契機。我們需要在總結既有成績的基礎上,反思短板,打牢基礎,加強對話,這是推進政治學話語體系建構的基本原則。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全面總結了我國政治建設取得的偉大成就,「40年來,我們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不斷深化政治體制改革,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黨和國家領導體制日益完善,全面依法治國深入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日益健全,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保障和法治保障更加有力」。
  • 新時代中國政治學學術發展
    服務社會的重要學科。  新時代以來,我國政治學在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積極推進中國特色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建設,以優化學科布局、落實人才培養、強化隊伍建設為主攻方向,形成了基礎研究與特色研究相結合、強基固本與突出優勢相統一的專業結構
  • 慶祝中國政治學會成立四十周年大會暨新時代中國政治學發展學術...
    &nbsp&nbsp&nbsp&nbsp辜勝阻向中國政治學會成立四十周年表示熱烈祝賀,希望學會在新時代新徵程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學術導向,為繁榮發展中國政治學、服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做出更大貢獻。他說,新中國成立以來創造的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蹟」,得益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獨特製度優勢,政治制度特別是政黨制度發揮了重要作用。
  • 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論壇2020暨首屆歷史政治學年會在京召開
    未來,我們期望國際關係學院一方面要以歷史政治學為切入點,進一步推動理論創新;另一方面要繼續服務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地總結歷史經驗,準確把握現實,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貢獻力量。我們期待通過歷史政治學年會這樣的學術平臺,不斷產出優秀的科研成果服務國家發展建設。
  • 從細節入手推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建設
    #三大體系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問題導向研究在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建設中的作用,並明確指出:堅持問題導向是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特點。通過學習和分析比較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具體情況和國家現實需求後我們發現,全球治理不僅是一個關係我國國家利益和人類命運的研究領域,也是跨學科色彩非常濃厚的研究領域,還是一個有著巨大理論創新潛力的研究領域。
  • 拓展政治學研究新視角
    中國社會科學報訊(記者 羅浩)12月6日,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論壇2020暨首屆歷史政治學年會在京召開。與會專家學者圍繞會議主題「『大一統』與治理現代化」展開深入交流。  將歷史學和政治學結合進行貫通性思考,是對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有益創新嘗試。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王軼表示,「大一統」與治理現代化這一主題既繼承了古代中國政治傳統,又緊密結合了當代中國面臨的治理現代化問題,對於當代中國政治學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遼寧省科技廳積極推進遼寧科技體制改革與創新體系建設
    原標題:遼寧省科技廳積極推進遼寧科技體制改革與創新體系建設為進一步加強遼寧省科技體制改革與創新體系建設工作,日前,遼寧省科技廳召開專題推進會,推動全省科技體制改革與創新體系建設研究及規劃工作順利展開。遼寧省科技廳相關負責同志和遼寧省科技體制改革與創新體系建設研究及規劃課題組全體成員就課題研究情況進行了充分交流。
  • 「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總抓手」——堅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
    走什麼樣的法治道路、建設什麼樣的法治體系,是由一個國家的基本國情決定的。我們要建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本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法律表現形式。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根本制度基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制度保障。
  • 課程思政 | 國務學院:學科理論體系、教材體系和教學體系相結合...
    課程思政專業建設開展伊始,學院申報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作為課程思政示範專業,近三年來積極按照學校要求推進示範專業建設,同時將「國際政治」專業也納入課程思政示範專業試點。學院重視將中國政治學理論體系建設同本土政治學教材體系建設緊密結合,通過將黨的創新理論成果融入中國政治學理論體系建設,並將中國政治學理論成果積極、及時轉化到政治學教材教學體系建設,發揮專業課育人的課程思政效應,培養國務學生的政治自信和政治認同意識。
  • 良法善治 ▏​「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總抓手」:堅持建設中國特色...
    走什麼樣的法治道路、建設什麼樣的法治體系,是由一個國家的基本國情決定的。我們要建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本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法律表現形式。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根本制度基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制度保障。
  • 義烏市積極謀劃「十四五」六大體系水利建設
    【本站12月11日訊】今年來,義烏市圍繞打造「兩個樣板」城市,搶當「重要窗口」模範生,深入推進自貿區建設,積極謀劃「十四五」期間「水資源高配置、防洪保安高標準、環境生態高顏值、農業灌溉高效率、幸福河湖高品質、智慧監管高效能」等6大體系21分項共206個水利工程建設,其中重大項目14
  • 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有了新期盼,對衛生健康事業提出了新要求。我們必須站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深刻認識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大意義。  (一)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是關係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戰略任務。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
  • 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
    一、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意義和總體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探索中形成的科學制度體系,我國國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動都依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展開,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及其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
  • 推進新時代中國公共管理學研究創新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就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重大戰略部署,開啟了新時代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新徵程。在這一背景下,公共管理學科發展迎來新契機。未來我國公共管理學研究要緊緊圍繞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在紮根中國實踐的基礎上,不斷拓展國際視野,批判吸收國際理論資源,構建中國公共管理學理論體系。
  • 孫春蘭: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有了新期盼,對衛生健康事業提出了新要求。我們必須站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深刻認識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大意義。(一)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是關係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戰略任務。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
  • 加強組織領導 積極爭取政策 全力以赴推進非織造布特色小鎮建設
    加強組織領導 積極爭取政策
  • 推進法治中國建設 夯實中國之治的法治根基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中國「十四五」時期發展作出全面規劃。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回顧總結「十三五」時期全面依法治國取得的顯著成就,研究謀劃法治中國建設,對於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積極作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 楊光斌:論政治學理論的學科資源——中國政治學汲取了什麼、貢獻了...
    關鍵詞:政治學科、政治學理論、政治思想史、歷史社會學、比較政治學中國政府正在大力推進一流政治學學科建設規劃,這意味著建構自主性中國政治學的學科體系、話語體系是不可推脫的時代議程。一流政治學學科的衡量標準是能否建成自主性政治學理論,這是政治學其他分支學科最重要的基礎。
  • 積極推進國家級產業基地建設
    昨日,記者從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聚焦現代產業體系發展 推進靜海國家級產業基地建設」主題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靜海區積極推進國家級產業基地建設,中日(天津)健康產業發展合作示範區和天津現代建築產業園的建設取得顯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