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瀋陽遼中黨員幹部志願者與社區工作者合力編織防控網
2020年01月30日 17:56 中新網遼寧新聞1月30日電 (沈殿成 周志輝)一個社區工作人員只有4到5人,然而一個社區卻覆蓋幾千戶,管理著接近人口一萬多人,僅憑4到5名社區工作者要完成
-
田鎮街道:黨建引領社區治理 凝心聚力為民服務
□淄博日報/淄博新聞網/掌中淄博通訊員 史雪 呂良浩 今年以來,高青縣田鎮街道以創建全市基層黨建示範鎮(街道)為契機,不斷探索城市社區基層社會治理的新模式。田鎮街道創新「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模式,著力將基層黨建與基層治理相融合,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設置科學、布局合理」的組織體系,打造凝聚群眾的「主心骨」,不斷提升社區服務居民的能力和水平。
-
海澱首家物管會探索社區治理新模式
6月18日,海澱區首家物業管理委員會在清河街道毛紡北小區成立,打通了居民向社區反映問題的渠道,提升居民自治能力,探索出黨建引領物業管理的「清河模式」,建立了在社區黨委領導下的社區規劃師+社會工作者+居民的「1+1+N」的工作模式。
-
唐山古冶街道堅持黨建引領探索「六位一體」社區治理體系新模式
按照唐山市委、古冶區委《關于堅持黨建引領深入推進「六位一體」社區治理的指導意見》要求,為建立健全社區黨組織、居委會、業委會、物業服務企業、樓門長、綜合服務站「六位一體」社區治理體系,古冶街道堅持黨建引領,深入推進「六位一體」社區治理體系建設,對推進「六位一體」社區建設等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
二仙橋街道楓景社區探索回遷小區治理,「1+3+N」模式結出碩果
二仙橋街道楓景社區結合實際情況,在對社區進行管理的過程中不斷摸索創新,推出了「1+3+N」管理模式,為回遷小區的治理帶來了可供借鑑的經驗。 據了解,二仙橋街道楓景社區成立於2016年,社區除了下轄多個回遷小區外,還有眾多的學校以及企事業單位,是成都市最為典型的涉農型安置社區之一。
-
殷行街道創新社會治理模式巧打「BOT牌」,市場槓桿撬動社區微基建
殷行街道供圖小小一臺監控器,改變的是居民們幾十年的陋習,而採取疏堵結合措施、改建車庫改變亂停車現象的背後,則是殷行街道加強黨建引領,創新社會治理模式,巧打「BOT牌」,用市場槓桿撬動社區微基建,推動智能車庫改造、加裝電梯、菜場改建等社區微更新項目的高質量發展。
-
「致和街道社區基金」揭牌成立 增強社企共建凝聚力,探索多元治理...
9月3日,「致和街道社區基金」助推城鄉社區發展治理行動啟動儀式暨社區基金通識交流培訓會在彭州市致和街道順和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舉行,彭州市首個街道級社區基金揭牌成立。啟動儀式上,街道黨工委副書記、紀工委書記權昱榛向到來的領導和嘉賓表示歡迎,市民政局黨組成員、機關黨委書記楊成與街道黨工委委員、辦事處副主任廖君一同為「致和街道社區基金」揭牌。各級領導、街道村(社區)幹部及愛心企業代表共80餘人參會。
-
探索基層治理新路徑 常州北港街道為居民織出安全穩定的智慧之網
7月4日,常州網格化治理創新工作推進會在鐘樓區北港街道梧桐苑社區舉行。北港街道以「智慧北港」驅動網格化治理模式創新,積極利用現代化技術手段開展網格化專項治理試點,構築保障轄區群眾安全穩定的智慧之網。以撤村轉居為新起點,北港街道積極探索基層治理工作的新模式新途徑新方法,與百度大數據中心、南京大學等高校的深度合作。
-
徐州金山橋街道探索基層社會治理新路徑 「匯治理」開啟群眾「幸福...
中國江蘇網訊 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金山橋街道加快探索以黨建為統領、以德治為先導、以自治為基礎的基層社會治理新路徑,無論是黨政部門還是群團組織、社區居民,紛紛主動參與社會治理。「實施『黨建+』工程,讓老街道煥發新氣象、樹立新品牌、形成高顏值,建設『幸福金山橋』。」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揚州雙橋街道:一張黨建地圖畫出社區治理新...
在雙橋街道虹橋社區,記者看到了三份治理清單,虹橋社區黨總支書記陳功描述了這三份清單的功能,一是為民服務清單;二是黨建資源清單;三是紅盟活動清單。據了解,2018年6月,虹橋社區黨總支與36家駐區單位黨組織攜手成立區域化黨建紅色聯盟(簡稱「紅盟」),以社區為核心,延伸工作半徑,畫出黨建「同心圓」,打造「接地氣、聚人氣、有生氣」的黨建聯盟和治理聯盟。
-
深圳市福田區沙頭街道:以「對標管理」推進社區治理
為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以及習總書記創新社會治理系列講話精神,樹立社區治理標準,提升社區服務質量,我街道結合實際,以金地社區為試點,以「黨群凝起來、治理實起來、居民動起來、資源用起來、行政優起來、社區活起來」為總體目標,實施「社區對標管理」改革項目。其內容包括: (一)制定社區治理標準化體系文件。
-
深圳鹽田:開拓黨建引領社區治理新探索
廣東省深圳市鹽田區固化疫情防控中的好經驗好做法,通過明方向、建陣地、立制度、借科技、強隊伍、聚合力,在形成黨委領導、多方參與的黨建引領共建共治共享社區治理格局上作出了不少有益創新探索,在推動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走在了全國前列。
-
哈爾濱市探索「居政剝離」社區治理新模式 架起「連心橋」繪出...
「家門口就是社區睦鄰中心和服務中心,為我們分別提供了議事解事、學習互動平臺和專屬辦事平臺,辦啥事都特方便。」提起「兩個中心」,家住哈爾濱市平房區興建街道和平社區的李淑清連聲點讚。75歲的李阿姨點讚的兩個平臺建設,正是源於將政府職能從社區居委會中剝離的「居政剝離」社區治理改革的探索。2017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的意見》正式印發。
-
如何讓社區變成治理共同體?紹興聚合力量作出新探索
如同細胞之於人體,社區治理的優劣決定社會運行的質量。著眼於構建一個個社區治理共同體,紹興市探索以「契約化」共建,推進基層黨建與社區治理深度融合。在這裡,社區黨組織與駐社區單位黨組織、黨員個人籤訂協議,不僅聚合多方力量,更把黨組織的凝聚力和引領力,深入到社區治理的管理、組織、聯動、服務等多重環節,治理效能不斷提升。這紙合約,歷久彌新。推進治理現代化,如何加快從「事」到「制」「治」「智」轉變?如何讓社區變成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治理共同體?紹興正聚合各種力量,對此作出新探索。
-
善治三年 西航港街道黨建引領社區發展治理「蝶變」紀實
豐富多彩的社區活動在三年的社區治理探索中,成都雙流區西航港街道走出了一條特色路子。根據社區居民需求,發動兒童早教、心理輔導、就業培訓等「公益+低償收費」的服務方式,優化社區發展新空間、優化社區治理生態圈、優化鄰裡幸福共同體。「三年的時間,龍港社區以黨建為引領,探索出一套立足自身的「一核三治四社聯動五項融合」社區發展治理模式,通過資產換資源、資源換服務的方式共建共享社區陣地,讓該社區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不斷提升。
-
探索基層治理新模式 定海區昌國街道有妙招
街道組建以「樓道黨員+樓道組長+居民骨幹+業主」為核心的「紅鑰匙」自治服務管理隊伍,以樓道為單位實現了居民自治。三年來,這種管理模式在街道13個社區1900個樓道全面推廣。在古城核心區,昌國街道採用「紅色院巷治理」模式,讓老舊小區及老城區實現從無人管理到全員參與的華麗蛻變。留方、翁山、西安社區分別成立了「小巷議事會」,組建了「古城護衛隊」,發動兼合式黨支部黨員力量共同參與到社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