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到底是不是騙局?聽聽投資公司ARK Invest怎麼說

2021-01-10 騰訊網

原文來源:方舟投資(ARK Invest)

律動BlockBeats註:ARK Invest 是華爾街投資女王 Cathie Wood 旗下的投資公司,Cathie Wood 被譽為「女版」巴菲特,因為做多特斯拉一戰成名。

以下為ARK Invest近日發表的一篇關於比特幣的文章,由律動BlockBeats編譯:

在比特幣創世以來的 11 年裡一直在努力獲得機構的認可。儘管建設性的批判是有益的,但 ARK 認為,一些有影響力的金融研究機構正在基於過時的信息,前後不一致的論述和漏洞百出的分析對比特幣進行駁斥。

鑑於高盛(Goldman Sachs)最近對比特幣的立場,ARK 就大眾對比特幣最普遍的誤解進行了重新解析。ARK 有意參與任何有關比特幣的辯論,我們認為比特幣在多元化投資組合中應發揮重要作用。

觀點:比特幣波動太大,無法充當價值存儲工具

反駁:比特幣的波動性恰恰凸顯了其貨幣政策的特點

反對者經常指出,比特幣的高波動性讓其無法成為價值存儲的工具。為什麼有人會使用價格波動如此劇烈的資產進行價值存儲呢?

ARK 認為,這些反對者根本不明白為什麼比特幣會波動,更加不理解未來比特幣的波動性會越來越小。

雖然比特幣的價格波動讓反對者認為其無法成為價值存儲工具,但實際上這卻恰恰突顯了其貨幣政策的亮點。宏觀經濟學中的不可能三角對此進行了解釋。如下圖所示,三難困境假設,制定貨幣政策目標時,決策者只能同時滿足三個目標中的兩個,因為第三個目標與前兩個目標中的一個是相斥的。

不可能三角中的每一側都是彼此排斥的。例如,若當局選擇固定匯率和資本自由流通的貨幣,則其將無法控制貨幣供應量的增長。同樣,若選擇固定匯率和獨立貨幣政策,則其將無法實現貨幣的自由流通,而選擇資本的自由流動並獨立控制貨幣政策,則將無法實現穩定匯率。

基於這個不可能三角,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什麼波動是比特幣貨幣政策的自然特點。與現存中央銀行相反,比特幣沒有優先考慮匯率穩定性。相反,基於貨幣供應量規則(獨立貨幣政策),比特幣限制了其貨幣供應增長量和總量,且滿足了資本的流動性,但放棄了穩定的匯率。所以,比特幣的價格是供需關係的函數。它的高波動性也就不足為奇了。

然而,如下所示,隨著時間的流逝,比特幣的波動性正在減小。隨著比特幣被接受度的增長,對比特幣的邊際需求對比其總流通量的佔比將逐漸減小,比特幣的價格波動也將減小。在其它因素不改變的情況下,若比特幣存在 10 億美元的邊際需求,這將對於總市值 100 億美元的比特幣產生較大影響。然而若比特幣市值達到 1000 億美元,10 億美元的邊際需求將不會對其造成過大的價格波動。所以,ARK 認為波動性不應成為否定比特幣作為價值存儲的主要原因,因為比特幣的價格劇烈波動是由其價格大幅上漲所導致的。

長期以來,比特幣的購買力已大大增長。例如,自 2011 年以來,比特幣的價格以每年約 200%的速度複合增長,儘管伴隨著年內價格的劇烈波動。自 2014 年以來,每年的比特幣最低價格都在逐年上升。

觀點:比特幣存在泡沫

反駁:比特幣是全球通用貨幣的有力競爭者

諸多像努裡爾·魯比尼(Nouriel Roubini)的經濟學家們認為,比特幣存在巨大泡沫,會隨時破滅。這些經濟學家稱比特幣沒有內在價值,它的升值完全依賴於投機行為,與鬱金香「騙局」如出一轍,只有「更大的傻瓜」願意付出更高的代價去接盤。在他們眼中,比特幣不存在任何投資價值。

ARK 認為,此論點完全忽視了比特幣是如何通過時間完成的價值積累。沒錯,比特幣與傳統的投資類資產有所不同。[1]權益類資產價值可通過折現預期現金流量來定價。投資資產的未來現金流增長最終將不取決於資產持有人。

然而,諸如比特幣之類的貨幣資產屬於非生產性資產,其升值能力取決於其保持及穩固其價值的能力。從某種意義上講,比特幣的價值的邏輯環是:貨幣資產會隨著其需求的增長而升值,而如果其存在有效的貨幣資產價值,就會有更多的人對其有需求。換句話說,這就是所謂的「貨幣是一種共識的信仰」,「貨幣是有價值的,因為人們認為它是有價值的」。

基於「貨幣的價值完全是共識的信仰」的論點,那麼貨幣則可以以任何形式呈現。實際上,根據貨幣歷史,最常見且持久的貨幣都具有某種能夠支撐其需求量的特質。例如,經濟學家一直將黃金視為最成功的貨幣形式,這都歸功於其稀缺性,可替換性和耐用性。

比特幣通常被稱為數字黃金,它不僅具備許多黃金的特徵,且將這些特質進一步進行了優化。比特幣不光稀少、耐用,其還具備可分割性,可驗證性,便攜帶性和可轉移性。比特幣具有的各類貨幣屬性,及其他資產不具備的優勢讓其成為全球貨幣的有利競爭者。

ARK 認為,作為首批全球數字貨幣的有力競爭者,比特幣的需求量將至少應黃金相近。然而,數據證偽了比特幣存在泡沫的假說,如下所示,比特幣的網絡價值(或市值)才不到黃金的 2%。

觀點:比特幣的價值將因其分叉而流失

反駁:比特幣的價值將無法被單一複製

在數字領域,商品都是物理實物,所有數字商品都可以在不破壞原始商品的情況下很容易地進行複製。例如人們可以在保留原始副本的同時,通過電子郵件向不同的人發送同樣的 Word 文檔。同樣,成千上萬的人可以同時且重複地聽一首歌,特別是當有些人對原創進行模仿時,這實際上大大提高了原著的價值。

比特幣的軟體也不例外。它是免費和開源的。每個人都可以複製軟體,「對網絡進行分叉」並創建自己版本的比特幣。然而,持懷疑態度的人質疑,如果比特幣基於可以無限複製的開源軟體,那麼比特幣是否還存在稀缺性?

首先,分叉比特幣網絡不會為比特幣網絡創建出新的「比特幣」,就像委內瑞拉玻利瓦爾的貨幣增發不會給美國貨幣市場增加美元一樣。相反,分叉比特幣將創建出一個具有全新代幣的新網絡。雖然現有的比特幣持有者將有權得到新的分叉代幣,但分叉的網絡是由其他個體、以全新規則獨立運作的。開源軟體不但不會稀釋原始網絡的代幣供應量,反而鼓勵了低成本的網絡試驗,且激勵新的代幣滋生以及激烈的市場競爭。

比特幣的稀缺性對其網絡至關重要。如今,比特幣的流通數量已達到 1800 萬,下方給出了 2100 萬個比特幣的釋放圖。每個比特幣都被連結到一個錢包,並且不能被複製。最重要的是,控制用戶比特幣的唯一方法是得到其關聯的私鑰。

那麼,當比特幣分叉時,是什麼讓比特幣網絡中的 2100 萬個 BTC 比比特幣現金網絡中的 2100 萬個 BCH 更有價值?若將比特幣現金的價值等同於比特幣的價值,就好似將 Facebook 的原始碼「分叉」後可自動複製其26 億用戶和50,000 名員工的價值。它們的價值源於比特幣和 Facebook 的網絡效應,而不僅僅是它們自身。

就比特幣而言,ARK 認為網絡效應不僅包括保護區塊鏈安全的哈希算力,還包括比特幣的流動性以及那些支持比特幣應用場景的基礎設施。如果這些具備可被稀釋性,那麼分叉將分羹比特幣的算力,用戶和流動性。如下所示,比特幣現金和其他分叉似乎未能使比特幣的網絡效應脫軌。

觀點:比特幣被不法分子濫用

反駁:比特幣具有抗審查性

反對者仍在指責比特幣被用於早年間的犯罪活動。在最初的幾年中,比特幣為絲綢之路(Silk Road)提供了資金,絲綢之路是一個以銷售非法藥物而聞名的在線黑市平臺。

ARK 認為,批評比特幣促進犯罪活動就是批評其基本的價值主張之一:抗審查性。比特幣作為一種中立技術,允許任何人進行交易,且無法辨別使用者是否為「犯罪分子」。比特幣以密碼學加密的私鑰和地址取代了中心化機構通過 IP 地址和姓名來辨別用戶,這賦予了比特幣強大的審查抵抗能力。只要參與者向礦工支付費用,任何人都可以隨時隨地進行交易。一旦交易通過結算保障期,交易將無法被輕易回滾。

如果可以在比特幣網絡上審查犯罪活動,那麼所有活動將都可被審查。相反,比特幣是要讓任何人都可以在全球範圍內無許可地進行價值交換。這並不能使比特幣成為一種固有的犯罪工具。電話,汽車和網際網路在促進犯罪活動方面不亞於比特幣。

其實只有一小部分的比特幣交易是出於非法目的。根據Chainalysis的數據顯示,與非法活動相關的比特幣交易數量還不足總交易量的 1%,這可能是由於比特幣網絡是透明的緣故。任何用戶都可以在網絡上查看交易的完整歷史記錄,這表明實物現金才是實施非法活動的更佳選擇。的確,如圖所示,現金交易在非法活動中所佔的份額要遠高於加密貨幣。

觀點:比特幣過度浪費能源

反駁:黃金和傳統銀行的能源消耗比比特幣更高

比特幣反對者經常斷言,挖礦消耗的能源比其創造的價值更多。反對者認為的比特幣計算效率低下和其可擴展性差卻恰恰是擁護者認為的必要權衡、且是比特幣的本質特點。正如 Bit Gold 和 Bitcoin Pioneer 創始人Nick Szabo所強調的那樣,「大量的資源消耗和較差的可擴展性恰恰釋放了其實現獨立,無縫全局及完整自動化所必需的安全性。」

ARK 認為比特幣具有第一無二的去中心化、信任最小化的結算保證能力,因為專用的硬體設備透明地證明了計算機已執行的高成本計算。

比特幣網絡中的權衡是很明確的:通過使用大量的現實世界能源提供挖礦算力,比特幣網絡可確保絕無僅有的交易間結算。在The Anatomy of Proof of Work中,Chaincode Labs 的 Hugo Nguyen 解釋道,「本質上,PoW 機制是將動(電)能轉化為記帳區塊。通過將每一區塊賦予能耗,使其在物理世界中具有真正的價值追溯。」

由於易量化,比特幣的耗能經常受到批評。但是,僅從電力消耗角度來看,比特幣在全球範圍內比傳統銀行和金礦開採的能耗要低得多。傳統銀行每年消耗 23.4 億千兆焦耳(GJ),金礦開採每年 5 億千兆焦耳,而比特幣僅消耗 1.84 億千兆焦耳。比特幣能耗分別不到傳統銀行和金礦的 10%和 40%。此外,比特幣採礦的每千兆焦耳花費的美元成本效率是傳統銀行業務的 40 倍,是金礦開採的 10 倍。

與大多數人的想法相反,我們認為比特幣開採對環境的影響微乎其微。可再生能源,尤其是水力發電,在比特幣的耗能結構中佔很大比例。正如 Castle Island Ventures 的合伙人 Nic Carter 所指出的那樣,在尋求最廉價的電力時,礦工將繼續湧向提供大量可再生電力的地區,從而釋放能源市場,使能源市場也成為無地域化差別的有效市場。最終,比特幣的挖礦將成為有益活動。

結論

比特幣的複雜性不應成為阻止金融機構對其進行深入分析的阻礙。在本文中,ARK 討論了對比特幣的一些最常見的反對觀點進行了解析,希望引起機構投資界的討論。隨著比特幣網絡的不斷成熟,我們相信它將鞏固比特幣作為新興貨幣資產的作用,並且金融機構對其產生重視。

相關焦點

  • 瘋狂斂財的龐氏騙局 卻是比特幣暗黑時刻的「布道者」|比特幣秘史...
    該年11月比特幣價格再次突破500美元,月內漲幅超100%。而追溯歷史可知,這波久違的暴漲,竟然與臭名昭著的國際騙局3M Global有關。截圖源自:Coinmarketcap這個世紀大騙局的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1989年俄羅斯人Sergei Mavrodi和他的兩兄弟共同創建的MMM公司。
  • 「騙局」還是投資!巴菲特再度見證歷史,比特幣有多瘋狂?
    有網友在秀收益,「今年資產已翻了3倍」有網友在提示投資比特幣的風險,甚至有網友稱比特幣為「騙局」。華爾街巨頭:比特幣值40萬美元還能漲18倍比特幣大漲之際,有投資大師語出驚人。達利奧認為,比特幣有豐富投資組合的功能,「在一個人的投資組合中加入這類資產,可以使投資組合多樣化。」但達利奧還表示,如果真的把比特幣與黃金進行比較,他還是更偏向於央行有意向持有並用於價值交換的資產(指黃金)。
  • 比特幣的分配是不是公平的
    比特幣的分配是不是公平的 Dan Held 發表於 2019-10-31 09:06:55 前言 隨著比特幣的普及,並繼續挑戰主流思想,人們將擔心其中存在的某些參數(https://medium.com
  • 80%交易貨幣都是騙局,比特幣到底是天使還是魔鬼?
    比特幣監管比特幣到底是天使還是魔鬼?這個話題一直以來,在業界都爭論不休。有一位美國經濟學家魯比尼,他在談起比特幣的時候就相當的氣憤,他認為比特幣根本就是一場災難,他不僅沒有人在生活當中用於支付,甚至會讓很多人投資以後血本無歸,他覺得這是一件很可恥的事情。一、比特幣到底是天使還是魔鬼?前段時間在亞洲區塊鏈高峰論壇的舞臺上,BitMEX交易所創辦人雅瑟.海耶斯,就跟這個魯比尼展開了激烈的辯論。
  • 馬上要退市的P2P公司,借著比特幣身價暴漲500倍?
    2019年6月5日,原比特易創始人、被圈內稱為「惠神」的惠軼疑因100倍槓桿爆倉了2000個比特幣(當時折合人民幣超1億元),選擇自盡,年僅42歲。這個市場裡充斥著貪婪與恐懼的靈魂,一夜暴富或一夜巨虧輪番上演,比特幣到底有沒有規律可循?這場逐富遊戲到底能不能入場?暴漲暴跌的推手是什麼?
  • 英語單詞『』投資『』與『』馬甲『』的趣味巧合——invest vest
    英語單詞invest表示『』投資『』,vest表示『』馬甲『』即背心。invest字面上可以理解成『』在馬甲裡面(in)『』,即穿馬甲。穿紅馬甲的交易員在股票和期貨投資中,全世界都遵守一個規矩:工作人員穿馬甲,具體交易員是紅馬甲,前臺服務員黑馬甲,管理人員黃馬甲。
  • 如何鑑定一個網際網路項目是不是資金盤騙局,是不是傳銷?
    要鑑定一個項目是不是靠譜, 是不是能賺錢, 先對應以下8條, 如果佔有3條以上的就是騙局, 全佔的就是巨大的騙局.1 宣傳高收益! 凡是月收益率超過3%.年收益超過30%的項目大概率是騙局,是資金盤.2 鼓吹大前景. 什麼5G,區塊鏈,交易所,世界金融,全球錢包等等. 話說得越大, 崩盤就越快!3 涉嫌傳銷! 發展下線, 拉人頭, 團隊有分紅!
  • 賣掉黃金買比特幣?聽聽華爾街投資者怎麼說
    就在數十億美元機構資金逃離黃金之際,比特幣飆升至歷史新高。這究竟是一個簡單的巧合,還是一個將對加密和貴金屬市場產生深遠影響的輪換開啟,目前還無法確定。但是,關於比特幣是否有一天能與黃金匹敵,成為對衝通脹和投資組合多元化的工具,這一爭論正在升溫。
  • 檢查比特幣地址是否為騙局的方法
    隨著比特幣騙局數量的迅速增加,有很容易的方法來檢查是否已報告欺詐者使用了比特幣地址,例如在偽造的比特幣贈品中。您還可以輕鬆地報告與詐騙相關的任何比特幣地址。 檢查「比特幣濫用」資料庫 比特幣騙局的數量一直在迅速增長。
  • 警惕數字貨幣套利騙局盯上比特幣 VS國際套利模式涉嫌傳銷
    我們通過看三點來看看該平臺到底是個什麼鬼?「VS系統」自稱是VEESAR公司(又稱VS國際或VS公司)自主研發的金融套利系統。主要目的是是監測和全球優質股票ETF和加密貨幣的套利。投資者通過「VS系統」免費註冊成為免費會員後,需要繳納10美金激活VS帳戶成為有效會員,有效會員若想要通過「VS系統」進行套利,需要使用比特幣購買VS公司發行的「股券」進行投資。VS公司需要收取5%手續費。
  • 警惕比特幣生成器騙局 已有千人中招
    一家聲稱利用比特幣一項無法解釋的「漏洞」為用戶「生成」比特幣的網站(域名為bitcoin-generator-2018.bid),迄今已詐騙逾0.8比特幣。我們通過測試其「服務」,證明了這是一個騙局網站。
  • 分析師:比特幣不會像三年前那樣崩潰,投資資產低位得到鞏固
    分析師:比特幣不會像三年前那樣崩潰,投資資產低位得到鞏固; ①外媒報導,有分析師指出,就目前比特幣的形勢來看,這種加密貨幣證實了其這一年來取得的成就。比特幣的經濟牢固性表明,其作為投資資產的地位得到鞏固; ②2020年,人們對比特幣的認識發生了重大變化。美國一家公司用戶已經可以利用帳戶購買、出售和保管比特幣。
  • 從丁真被罵看「比特幣」騙局,認知差會讓人錯過多少機會
    這種思路在投資領域也是如此。很多風投機構都會投大量項目,投中一個有爆發性的公司就能產生巨大回報,投資的過程中根據不同項目的表現調整動作,發展得好的就加大,發展不好的就終止。像孫正義投資阿里被傳為佳話,但是真實的情況是孫正義投資過上千個項目,而其中就有阿里。而個人投資也一樣,股票、基金、黃金、比特幣等都可以配置一些,取得收益的概率就會增大,哪個表現好就加大比例。
  • 投資公司Grayscale(灰度),已投資比特幣超100億美元
    據透露,由美國主要的加密資產(虛擬貨幣)投資公司Grayscale提供的#投資信託GBTC的投資金額已超過100億美元。由於過去30天內新發行的比特幣數量約為27,000 BTC,因此相當於新數字的2.4倍將被鎖定。灰度投資信託是旨在滿足合格投資者需求的投資信託產品,其中約70-80%由機構投資者和大型投資者使用。由於這種機制,為了發行GBTC股票,有必要用實物比特幣存放基礎資產或存入美元,並讓灰度級代表您購買基礎資產。不直接發行的投資者也可以通過經紀人買賣場外交易。
  • YouTube和Twitter成為比特幣騙局的核心 四處尋找加密騙子
    在YouTube上發生的另一起詐騙案中,許多受害者在承諾將比特幣捐贈給YouTube帳戶「 SpaceX」後可能獲得200%的回報後,於6月初被引誘為金字塔騙局。據報導,詐騙者成功逃脫了15.3 BTC。
  • BINANCE執行長趙長鵬:克雷格·賴特是個騙子,不要投資於騙局
    在相對比較沉悶的周一,有什麼能比Binance(幣安)公司CEO趙長鵬(CZ)的一條推文更能讓整個社區活躍起來呢?趙長鵬的一條推文以一句很肯定的話作為開頭:「克雷格·萊特是個騙子」,就是這樣直白!最值得注意的是,當世界上最喜歡自稱是「中本聰」的「澳本聰」威脅要起訴加密社區中的Hodlonaut和其他人時,趙長鵬直接將賴特支持的代幣比特幣SV(BSV)從旗下交易所名單中除名,並明確表示「克雷格·賴特不是「中本聰」(Satoshi)。
  • ...幕後推手是日本人;專家稱比特幣是全球首個分散式龐氏騙局-虎嗅網
    著名股評人炮轟比特幣是全球首個分散式龐氏騙局@每日經濟新聞【著名股評人炮轟比特幣是全球首個分散式龐氏騙局】「多數比特幣的大型參與者承認比特幣是一個泡沫,但他們也相信,他們可以在崩潰前離開,因為他們已經兌現了遠遠超出他們投入的錢。」香港著名股評人、香港證監會收購及合併委員會副主席韋伯這樣表示。
  • 這波牛市比特幣究竟會漲到多高?聽聽高端玩家怎麼說!
    最近,比特幣不斷突破2年來的新高,自10月中旬以來,比特幣的價格從11,000美元飆升至19,000美元。雖然還未達到歷史最高價,但是比特幣的市值突破了3450億美元,已創下新的紀錄。大部分市場分析師認為,比特幣價格上漲的原因很明顯:大量有錢的買家進入市場。但比特幣大幅上漲的背後蘊含著什麼秘密?
  • 女王的投資棋局:年回報達170% 看好特斯拉和比特幣
    Resolute公司幫助分銷包括Ark產品在內的共同基金和交易所交易基金,該公司於2016年7月收購了Ark公司的少數股權投資,並擁有購買控股權和股權的選擇權,該選擇權將於2021年初行使。問:另一個讓我感到驚訝的是,四大對標普500指數貢獻最多的公司——蘋果、微軟、亞馬遜和Facebook,卻在你的投資組合中,幾乎沒有貢獻。為什麼呢?伍德:我們不是說這些公司的股票不好。事實上,他們是非常好的股票。早期,我們的投資組合中包含這四家公司的股票。但是,隨著他們發展成為萬億市值的公司,我們認為我們的研究更應該側重下一波萬億級別的公司。
  • ARK是WeWork的「新騙局」嗎?
    在這之前,我還沒有看到國內有關於ARK基金的詳細報導,抱著要驗證ARK是不是WeWork新騙局的好奇心,我開始了這一趟「解謎之路」。在分享我的調查之前,先來聊聊這個疑團本身。彭博商業周刊的文章中提到,ARK基金由WeWork的母公司We Company和加拿大公司億萬豪劍橋(IvanhoéCambridge)共同成立,基金總金額為29億美元,後者出資1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