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群中工蜂的壽命最長是多少?

2020-12-23 美好一天從早晨開始

蜂群中工蜂的壽命最長是多少?工蜂的壽命是根據勞動強度,營養體質狀態,以及所處的氣候條件來決定的。一般正常活動的採集期,工蜂的壽命只有一個多月,體質好的能活兩個月左右。但如果沒有泌王漿撫子,沒有辛苦的採集勞動,處于越冬休眠的狀態,壽命就大大延長了。

在氣候炎熱的地方,蜂群一直處於興奮繁殖的狀態,忙碌採集撫子,壽命就會大大縮短,可能只有一個月左右,大蜜源期死亡率更高。

在很多地方冬天寒冷,蜜蜂不能正常撫子活動,蜂群停止繁殖,要進入越冬休眠期。越冬期沒有子脾沒有幼蜂出房,必須要秋繁時培育的子脾作為越冬蜂。這些幼蜂出房後沒有參與撫子,沒有進行採集勞動,在冬天只能待在蜂巢結團越冬。沒有撫子勞動,身體的各腺體就會保持初始的發育狀態。低溫下減少活動,體能消耗少,各器官也會減少衰竭。所以越冬蜂的壽命就會大大增長,也是工蜂壽命最長的。

越冬蜂壽命到底有多長,主要還是由於當時地的越冬期來決定的。如果冬天寒冷漫長,越冬的時間長,越冬蜂的壽命也會跟著延長。越冬蜂必須要活到春天到來,開始繁蜂的時候。當繁蜂開始,工蜂泌王漿撫子,恢復正常勞動就會加速衰亡。越冬蜂撫子一個月左右就會死亡,開始撫子勞動就是越冬蜂壽命到來的時候。如果停止撫子的越冬期有三個月,工蜂的壽命就能活到4個月左右,如果停止撫子的時間只有一兩個月,壽命就只能三個月左右。冬天越長的地方,越冬蜂的壽命就會相應延長。

工蜂的壽命到底有多長,有蜜蜂專家做過試驗,讓工蜂在沒有撫子,停止勞動,處于越冬休眠狀態的情況下,工蜂壽命能達到6---7個月。當然這是在保證體質十分健壯,條件達到的情況下才有。在平常蜂群越冬期工蜂的壽命也不是絕對的,有些體質不好的越冬蜂,也會活不過漫長的冬天,在越冬期就會死亡。

所以名單白了嗎?工蜂的壽命是跟勞動強度和撫子狀況及氣候條件來決定的,如果氣候炎熱,蜂群忙碌採集,興奮繁殖的情況下,壽命是最短的。而在氣溫低停止活動停止撫子的越冬期,壽命才是最長的。真正的越冬蜂基本上是等到開始繁蜂撫子一個月左右才會死亡,冬天越長的地方越東風壽命也會跟著延長。工蜂壽命到底有多長,並沒有絕對的數據,還要有工蜂的體質狀況及條件是否達到的影響。並不是所有的工蜂都能活過漫長的冬天,並不是所有的越冬蜂都有相同的壽命。

相關焦點

  • 蜜蜂壽命並不長,為何蜂場中蜜蜂屍體並不多?只因工蜂用了一計
    雖然說蜜蜂的社會化群居程度高,但是並不代表蜜蜂的壽命就很長,蜜蜂的社會化群居,實際上也是蜜蜂可以更好地適應這個社會的一種表現,而這種表現,也意味著蜜蜂必須作出犧牲,所以在一個蜂群中,不管是蜂王、工蜂還是雄蜂,其實都是做出了犧牲的,可以說這個蜂群的嚴密結構,並不是某個級型的蜜蜂的功勞,而是整個蜂群的蜜蜂相互協調的結果,這種協調的結果。
  • 老蜂農經驗分享:蜂群為什麼會失王?蜂群失王后該如何解決?
    6、並群失誤在養蜂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幾個蜂群的強弱區分,為了提升蜂群的群勢,使蜂群朝著強群發展,合併蜂群就成了養蜂人必須學習的技術。但在實際的合併過程中,我們會發現合併後的蜂群失王概率會大增,因為蜂王可能被併入蜂群的工蜂咬死了。
  • 蜜蜂族群中的「蜂王」、「雄蜂」和「工蜂」的區別!
    當然,餵養蜜蜂至關重要的一點,那就是要學會區分蜜蜂族群中的「蜂王」、「雄蜂」和「工蜂」!下面,就和編編一起來看看吧!蜂王:自然界中,一個蜜蜂的巢穴之中,有著數千甚至是數萬隻蜜蜂,但是卻只有一隻蜂王,這隻蜂王雖然被稱之為「王」,但是主要的職責卻不是領導族群的進展,而是繁衍後代,蜂群中大部分的蜜蜂都是它的後代!在春季蜂群發展的高峰期,一隻蜂王甚至能夠達到一天產卵2000多的生產量!
  • 工蜂腹黑背黑體形縮小,被健康工蜂拖出巢門是什麼原因?
    工蜂變黑需要中需要注意的一個問題對於工蜂變黑來數說,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變黑的工蜂身體上沒有絨毛,二是變黑的工蜂身體上有絨毛。這是兩個不同概念,因為幼蜂一般絨毛比較多,也有可能出現黑蜂現象,這是一種非正常現象,而老蜂出現黑蜂身體上絨毛掉光,如果沒有特殊現象,可以算作是正常現象。
  • 工蜂為什麼不吃自己分泌的蜂王漿?真能守住規矩嗎?長知識了
    工蜂為什麼不吃自己分泌的蜂王漿?真能守住規矩嗎?長知識了蜜蜂在我們的精神世界之中一直都以勤勞的形象出現。這種群居的昆蟲靠採集花粉等行為來維持自己的種群繁衍。如果說,工蜂現在介入的話,這個循環就會被打破。你知道嗎,其實工蜂和蜂王之間的巨大差距就是因為蜂王漿。出生前三天,所有的幼蟲都可以和蜂王一起吃蜂王漿,但是三日之後它們就不會再被允許觸碰。而蜂王也是每天都可以吃,時間久了蜂王的壽命開始增長、生殖系統開始強大從而成為蜂群之中最為重要的存在。
  • 產生分蜂熱的蜂群,近距離人工分蜂的技巧,減少蜂群回蜂的影響!
    強群內工蜂數量較多,人工分蜂的方法可以預防蜂群出現分蜂熱,同時,還能擴大蜂群飼養數量,定點飼養蜂群近距離人工分蜂的注意事項和方法。 提老蜂王帶蜂巢脾給新蜂箱,原蜂群不留蜂王蜂群進行人工分蜂的時候,工蜂會有「回蜂」的情況,導致分蜂群內工蜂數量減少,近距離人工分蜂的無王分蜂群內回蜂情況較嚴。
  • 蜂群失王后還會造脾嗎?養蜂人:可能會,不過是絕望中的自我安慰
    最近有位蜂友問聽蜂之語:蜂群一旦失去了蜂王,工蜂還會造脾嗎?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只需要分析出工蜂造脾的前提和目的便可以得出答案。具備了以上的前提,有了明確的目的,工蜂自然會造脾;那麼在蜂群失去蜂王以後一切還是原樣嗎?答案是否定的,蜂群失去蜂王以後會發生質的改變,一切都變了。此時蜂群基本是不會造脾了,原因是:1、沒有蜂王就不會在正常繁育蜜蜂,工蜂不需要再造脾供蜂王產卵。
  • 如何判斷蜂群失王?小夥有絕招,這四種方法很管用,你值得收藏
    對於老蜂農而言,蜂群失王是司空見慣的,不值得大呼小叫,只不過就是重新介王而已,但是新手小白呢?他們可能就有點措手不及了,特別是失王太久,甚至已經出現了工產,那就不僅僅是介王那麼簡單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學會如何辨別蜂群失王。
  • 只有100隻工蜂,這群蜂還能養活嗎?
    開春之後,很多朋友跟聽蜂之語反饋自己的蜂群現在非常的弱,一脾蜂都不足的極其常見,有的朋友甚至說蜜蜂的數量可以輕鬆的數出來,只有區區100來只工蜂了。對於這種只有100隻工蜂的超級蛋群,還能養活嗎?還可以發展起來嗎?
  • 蜜蜂養殖技術|蜂群首次自然分蜂后新群的特點及管理方法
    一、蜂群首次分蜂新群的特徵1、蜂量在分蜂群中,由於蜂王具有多雄交配及交配雄蜂精液量隨機,因此,蜂群都是由數個同母異父的亞家庭組成,導致新群中老蜂王和原群中王臺與蜂群中蜜蜂個體親緣關係指數不同(僅討論雌性蜜蜂),如果從春繁開始沒有換王的情況下,老蜂王與蜂群中所有的已經羽化的蜜蜂及未羽化的蜂兒之間親緣關係指數均為
  • 蜜蜂介王被工蜂咬怎麼辦?失王后有哪些變化,應該如何補救
    蜜蜂介紹蜂王被工蜂咬怎麼辦?在養殖蜜蜂的過程中,失王是很常見的問題,蜂群失王后的主要表現就是出勤率下降,消極怠工,為了儘快的讓蜂群恢復正常,養蜂人都會採取介紹新蜂王的方法,讓蜂群快速恢復。蜜蜂雖然會最快速度進行自我補救,但是蜂王的生長發育期從卵到出臺,需要16天,出臺5天開始交尾,第8天開始產卵,而工蜂從卵到出臺需要21天,如果失王,讓蜂群去進行自我補救,第一批工蜂出來大概需要45天,所以會出現短暫的蜂群衰弱現象,這個是養蜂人都不願意看到的,哪應該怎麼辦呢?
  • 蜜蜂進入春繁,養蜂人該給蜂群做些什麼?
    一、保溫抗寒,當心保溫過度早春蜂群經歷過漫長的寒冬,此時群勢普遍都比較小,對於調節溫度的能力較差,養蜂人需要加強蜂群的保溫工作,此時蜂箱外可用稻草填充蜂箱上部用塑料紙遮擋嚴實防止雨水打溼填充物,蜂箱內空閒部分也可用舊衣服保溫板等填充,縮小巢門,此方法適用於北方較寒冷地區,南方地區溫度不會很低只需稍作保溫即可
  • 秋季蜂群人工分蜂,分蜂群秋繁的飼餵管理技巧,助力蜂群復壯
    秋季蜂群經過養蜂人的管理,隨著蜂群內新蜂羽化出房,蜂群群勢逐漸壯大,養蜂人在秋季的大流蜜期結束之後,外界還有充足的零星蜜源的情況下,養蜂人給蜂群進行人工分蜂,擴大蜂群的數量,藉助蜂群內充足數量工蜂的哺育能力,原蜂群和分蜂群能夠哺育出充足數量的越冬蜂,這樣的蜂群才能在春季繁殖復壯,所以,這裡給蜂友們分享秋季的人工分蜂群繁殖管理技巧
  • 蜂群內出現「爛子」的情況,第一步操作就是「囚王」,再做這些!
    養蜂人在飼養蜂群的過程中,會發現蜂群在繁殖發展的過程中,當蜂群內出現「白頭蛹」的時候,蜂巢房內的蜂蛹呈現尖頭,封蓋的子脾出現塌陷的情況,工蜂開始將蜂群內子脾上的患病蜂蛹清理掉,蜂巢門口有蜂蛹的屍體,為了避免蜂群從「白頭蛹」發展成為「蜂蛹病」的情況,所以,養蜂人可以做好這些預防工作,
  • 蜂群加脾不造脾,如何獲取優質新巢脾,這3招「狠管用」!
    養蜂人在飼養蜂群的過程中, 隨著蜂群不斷的繁殖發展,蜂群內的繁殖空間和儲蜜空間需要擴大,在春季和秋季的時候,外界蜜源豐富,蜂群處於繁殖發展的旺季,流蜜期的時候,養蜂人給蜂群內加入巢礎框,蜜蜂造脾的積極性較強,新巢脾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能夠建造完成,所以,蜂群造脾需要滿足這3個條件。
  • 蜂群儲蜜的「安基量」,掌握這個技巧,更了解飼餵管理的本質!
    飼養蜂群的過程中,蜂群內要留有充足的儲蜜,供蜂群繁殖發展消耗,同時,蜂群內儲蜜過多,養蜂人又需要進行取蜜,提高蜂群的採集積極性。問題來了,蜂群儲蜜的「安基量」,並不完全指的蜂群內儲蜜量,而是,養蜂人合理控制蜂群內儲蜜量,有效的進行取蜜工作,提高蜂群繁殖發展效率的意義。
  • 蜂群失王了蜂門口還會有守衛蜂嗎?滿足2個條件,蜜蜂同樣守衛
    當蜂群失王以後,通常幾個小時到一天左右蜂群中的工蜂就會發現蜂群失王,分為兩種情況來維護蜂群,當蜂群中有幼蟲存在的時候,蜂群中用小幼蟲培育成新的蜂王,培育成功,蜂群得以延續,如果蜂群培育蜂王失敗或者沒有可以用來培育蜂王的幼蟲(3日齡以下雌性蜜蜂幼蟲),則時間長了蜂群中出現工蜂產卵,這才是一個蜂群失去蜂王以後的變化。
  • 蜂群失王2天,為何對新放入的蜂王非常親密?養蜂人:蜂王命真大
    最近有網友問蜂部落,說自己的蜂群失王已經2天,為什麼對蜂群中放入蜂王以後,為何蜜蜂對放入的蜂王非常親密?其實從蜜蜂的習性來說,如果蜂群失王已經兩天,我們直接的對蜂群中放入一隻蜂王,說蜂群中的工蜂對我們放入的蜂王非常親密的可能並不大。
  • 蜂群失王、誘王與換王
    剛越過冬的蜂王和剛交尾產卵的新王行動慌張,引起工蜂追逐圍殺。4.非流蜜期,弱群被盜蜂攻入,致使蜂王被殺。5.改造王臺,老王被處女王所殺。6.扣王時間過長,出現工蜂產卵,放王后被工蜂咬殺。7.雙王群蜂王年齡不一致,老王信息素低,不受工蜂歡迎而被殺。8.蜂箱變形,隔王板不嚴密,造成蜂王串區互鬥致死。
  • 拯救失王蜂群的四大方法,怎麼選擇還得看實際情況
    拯救失王蜂群常用的幾種方法一共有以下四種:一、介入蜂王。給失王的蜂群重新介入新的蜂王,這是我們最常用的拯救措施。二、介入王臺。將失王的蜂群與其他有王群合併,雖然減少了蜂群數量,但是可以有效的挽留住失王蜂群剩下的蜜蜂。以上四種方法便是解決蜂群失王採取最多的幾種措施;不過在聽蜂之語看來:不同蜂群的情況會有所差異,而且每個養蜂人所具備的基礎條件都不一樣,所以只有靈活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那種方法才能保障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