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品味]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
中國古代文人喜歡登高懷古,借景抒情。宦海沉浮、國運起落,各種情緒都融合在自然景色中,湧上心頭,訴諸筆端,遂成名篇佳作無數。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懷古》可為代表: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
千裡澄江似練,翠峰如簇。
歸帆去棹斜陽裡,背西風,酒旗斜矗。
彩舟雲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
千古憑高,對此漫嗟榮辱。
六朝舊事如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
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
王安石登高弔古,以「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起筆,筆力遒勁,精神抖擻。「澄江似練,翠峰如簇」,看似信手拈來,卻於錦繡江山之上,看出其宏大的視野,開闊的胸襟。
詞作下闋,忽念往日繁華,六朝古都的風流如此迅速便隨歷史雲捲雲舒了,千古江山,萬種情愫,都只剩下榮辱嗟嘆。最後兩句,化用了杜牧的詩句,「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含義深遠,令人惆悵。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政治家,字介甫,晚號半山。1069年,被宋神宗任命為宰相,開始推行變法。其變法內容涉及面廣,「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稅」「農田水利法」「保甲法」等各項法規,從農業、商業、兵役、教育、財政稅收等社會生活各側面入手,提出了一系列政策,用以革除社會弊端。
從新法推行到全面廢止,前後經歷了將近十五年的時間。但是,變法最終還是失敗了。王安石不得不辭官,從政治的聚光燈下走出來,回歸金陵,開始了普通的晚年生活。就在此時,他寫下了這首《桂枝香》,慷慨悲涼,懷古傷今,至今讀來還是令人盪氣迴腸。
曾經身為宰相的王安石,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也打擊過異己。歐陽修、司馬光、蘇軾等的退休或貶官,都不能不說與他以及變法有關。但王安石並無置對手於死地的意思,也從不網羅莫須有的罪名加害別人。甚至在蘇軾發生了「烏臺詩案」之後,已經辭官的他還是挺身而出,上書為蘇軾辯護。
其實,當時的王安石痛失愛子、家破人亡,在皇帝面前也無半點話語權。而且在那個時候,人人自保,沒有人敢替蘇軾說話,連蘇軾自己也被屈打成招。王安石卻慷慨陳詞說,「豈有盛世而殺才士乎?」足見半山先生的高風亮節,稱其為俠義肝膽亦不為過。由此也看出,北宋文人之間,即使政見不合,但是他們都是正直的知識分子,有一種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真誠與惺惺相惜。
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出手不凡,為後世留下了許多傳世名篇。膾炙人口的《泊船瓜洲》即是一例。
[藝術視窗] 《託卡塔與賦格》賞析
又稱《d小調託卡塔與賦格》,德國作曲家巴赫作,是巴赫年輕時的代表作。原為管風琴曲,後由波蘭作曲家斯託考夫斯基改編為管弦樂曲,波蘭鋼琴家、作曲家陶西格改編為鋼琴曲。
樂曲採用d小調,4/4拍。由下行的旋律線組成的慢板的引子飽滿而有力,為全曲宏偉的氣勢作了渲染和鋪墊。然後樂曲在主音持續音上奏出音響宏大的減七和弦的分解和弦,接著呈現出託卡塔主題。這一自由即興性的主題採用風暴般的急板,帶有戲劇性的成分,接著在展開過程中不時插入急速的音階或走句和在低聲部出現的吟唱的宣敘調。在託卡塔主題結束後,樂曲在上聲部呈現賦格主題,這一主題採用與引子部分相同的音樂素材,隨後賦格主題轉至低聲部呈示,前後反覆出現八次,同時音樂情緒逐步高漲,最後樂曲再現託卡塔部分,以氣勢雄偉的尾聲結束。
[經社縱論] 婚姻梯度擠壓
【導讀】從近幾年全國各地民政部門婚姻登記情況看,男女婚齡差距拉大逐漸成為一種趨勢。國家衛生計生委公布《中國家庭發展報告2015》指出,未婚男性多集中在農村地區,且分布在各個年齡組,而未婚女性更多集中在城鎮地區。
【含義】婚姻梯度擠壓現象指的是同齡適婚女性短缺,男性就會從低年齡女性中擇偶,「老夫少妻」增多;擠壓到一定程度,就要向別的地區發展,富裕地區的男性找欠發達地區的女性,「城裡哥找鄉下妹」,「剩男」最後沉積在低收入的貧困階層。
【原因】正常情況下每出生100個女孩,相應出生103—107個男孩。由於男孩的死亡率高於女孩,到了婚育年齡,男女數量趨於均等。然而在中國,出生人口性別比失衡已成為一個社會頑疾。目前,除西藏之外,其他省份的出生人口性別比均偏高。1990、2000、2010年普查的出生性別比依次提高為111、119、118。
【影響】性別比例失衡的直接影響將是「婚姻梯度擠壓」現象凸顯。一些貧困落後地區出現『媳婦荒』、『買賣新娘』等現象,「錯位婚姻」如「隔代婚姻」、「姐弟婚姻」等有可能大量湧現,婚外戀、第三者插足、非婚生育等社會現象也可能隨之滋生。這是出生人口性別比失衡帶來的惡果,「剩男」最後沉積在低收入的貧困階層,加劇落後地區拐賣婦女、買賣婚姻、性犯罪現象的發生。
[心靈驛站] 切勿損人利己
《閱微草堂筆記》裡有這麼一個故事:紀曉嵐的父親紀容舒任南新倉監督時,倉庫的後牆無故倒塌了。挖開來一看,發現死鼠足有一石多,大的體形幾乎像貓一樣。原來,牆倒是因為老鼠長期在牆下打洞,繁殖越來越多,洞就越打越大,以至於牆下全被掏空了,地面承受不了這麼大的壓力,牆終於倒塌了。紀容舒的同事福海說:「當老鼠破壞別人房屋,擴大自己的洞穴時,可能忘了自己的洞穴也依賴房屋而存在吧。」福海講的道理很簡單,很多東西是相互依存、一損俱損的。
戰國時期,韓國派使者求見趙王,欲將城邑十七座,納入趙國。趙王非常高興,就召見平陽君趙豹詢問意見。趙豹說,現在秦國正蠶食韓國土地,而韓國之所以不把上黨讓給強秦而主動送給趙國,實質上是想嫁禍給我們。然而趙王沒有採納趙豹的意見,終於導致秦趙之戰,趙國慘敗。
表面上韓國把戰爭轉嫁到了趙國,計謀實現了,然而這種損人的方式固然可以一時利己,卻也給損己埋下了禍患——蘇軾老爸蘇洵評論:「併力西向,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只可惜,各國都是各懷鬼胎,最後被秦國一一擊敗。
如此說來,利己首先要保證不損人,只要是損人的行為,其結局一定會損己。
[科普領略] 左撇子的智商都很高?
左利手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左撇子」。很多年前,左利手曾被指控為一種罪孽,是和惡魔交往的象徵。當然,現在這一恥辱已被徹底抹去,美國的前7任總統中就有4位左撇子——福特、老布希、柯林頓和歐巴馬。
人類除了有智慧的大腦之外,還有一雙靈巧的手。但每個人使用兩隻手的頻繁程度不同,大多數人習慣於右手,只有少數人對左手特別地偏愛,俗稱「左撇子」。
有人認為左撇子做某些工作更有專長,也有人認為左撇子更聰明,更優秀。果真如此嗎?1973年,劍橋大學遺傳系的教授J.B.Gibson 測試145位科學家。13名左利手的平均視空間智商是120.4,而剩下的132位右利手的智商是120.7,因此,Gibson認為自己得到的數據不支持右利手更聰明的觀點。他還強調,自己的研究樣本同樣單一,而且左利手的人數也太少了,所以僅靠這些數據不能得出任何可靠的結論。1974年,布拉德福德大學心理系的L.D.Roberts採用一種更加合理的測試智商的方法,他用這種方法比較了10個左利手和10個右利手者的智力,發現二者在所有的智商指標上都沒有顯著區別。
左利手和右利手在認知能力上是否存在差異,是一個仍有爭議的問題。不過,即使存在這種差距也不會很大,而且這只是從統計的角度而言,對於某個個體來說,意義更小,更何況一個人是否能愉快而有質量地生活,和本人的智商也未必有很大的關係。別因為自己是左利手而感到自豪,個人的優秀是與平時的努力和勤奮分不開的。
【微信用戶請返回上一頁,在左下角對話框中回復「9915」表示您已經閱讀了本文章,網頁版用戶請直接回復「9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