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兩首詩,時隔25個春秋,流年滄桑,悲喜變幻,令人慨嘆

2021-01-10 品詩賞詞

王安石是北宋傑出的文學家,他年輕時就關心百姓疾苦,罷相前的作品也多反映家國情懷。晚年離開朝堂後,內心趨於淡泊寧靜,多寫一些山水田園的詩歌,卻更加追求藝術手法的精緻和含蓄。他的詠物詩語言樸素卻耐人尋味,如「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說理詩用典精妙又深有妙趣,如「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下面精選王安石的兩首詩,時隔25個春秋,流年滄桑,悲喜變幻,令人慨嘆。

葛溪驛宋代: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燈明滅照秋床。病身最覺風露早,歸夢不知山水長。坐感歲時歌慷慨,起看天地色悽涼。鳴蟬更亂行人耳,正抱疏桐葉半黃。

王安石22歲進士及第,在地方工作政績顯著,屢次被派到重要崗位都非常勝任。這首詩作於公元1050年,當時30歲的王安石從臨川去錢塘,途經弋陽,留宿驛站中。秋聲擾攘,悲從中來,於是即興作了這首詩。秋夜蕭瑟,人地兩疏,詩人四顧寂寥,窗外缺月昏昏、愁雲慘澹,屋內一燈如豆、孤枕難眠。

首聯採用了殘月、滴漏與昏燈三個意象,為全詩營造了一個悽清冷寂的氛圍。詩人孤單寂寞,百無聊賴,便希望早入夢鄉。長期勞作加上羈旅疲頓,讓他病中行役,體弱衣單,晚上剛有睡意就被風聲驚醒。恍惚中睡意朦朧,又仿佛回到了故鄉,夢醒之後卻更添悵惘空寂之感。「風露早、山水長」,非常貼切地抒發了作者超常的悲痛之情。

王安石輾轉難眠,乾脆就披衣坐起,他又聯想到這些年來生活的艱難、工作的壓力,一時百感交集。詩人壯懷激烈、鬱憤難伸,於是起身下床,徘徊窗下,但映入眼帘的依然是一片悽涼景象。終於熬到天亮,他重登徵途,顧視四野,忽覺鳴蟬之聲聒噪耳際。一個「亂」字,一語雙關,既形容出蟬聲的嘈雜煩亂,也襯託了詩人心緒的百無聊賴。桐葉半黃,冬季臨近,可憐秋蟬無知,卻自鳴得意。世人多是麻木渾噩,作者以此寄託深沉的悲憫。

泊船瓜洲宋代: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這首經典之作創作於1075年二月,正是王安石第二次進京拜相之時。這首詩抒發了詩人眺望江南、思念家鄉的深切感情。瓜洲渡口與岸邊的京口如此之近,中間僅隔一條江,「一水間」三個字,形象地描繪出舟行迅疾,如離弦之箭。詩人再次回望鐘山,心中戀戀不捨,38年前詩人隨父定居江寧,第一次罷相後即寓居江寧鐘山。如今為了國家和個人的前途,他再次啟程,泊船瓜洲時,鐘山已遙不可見。

接下來就是流傳最為久遠的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一個「綠」字,認真推敲,極富表現力。春風本就是一語雙關,既是自然界的暖風,也是他政治生活的東風。而著一個綠字,詩意更加拓展,千裡江岸,一片新綠,也勾起了詩人歸隱之意。若是此次出仕不順,秀麗的鐘山、恬靜的山林也時刻等待他的回歸。通過寓情於景的層層鋪墊,詩人最後高唱,「明月何時照我還」,短短7個字,將鄉愁抒寫得淋漓盡致。

流年滄桑,悲喜變幻,讀完這兩首詩,可以深切地感受到詩人複雜而又矛盾的情感。第一首中殘月、滴漏、昏燈攪擾著詩人心煩意亂,而病痛、羈困、鄉愁又引發憂國之思,最後借疏桐蟬鳴,將詩人的煩亂渲染到極致,全詩以「亂」字為詩眼,抒寫了詩人的家國之思。第二首詩的前三句鋪墊精彩,蓄勢充分,尾句表達了濃濃的鄉愁。詩人在字裡行間寄寓了重返仕途、推行新政的強烈渴望,同時又時刻擔心重蹈覆轍,故而進退兩難。當明月高掛、鴻雁思歸,詩人的內心也翻湧著潮水,久久難以平靜。

相關焦點

  • 王安石的這首詩並不知名,最後七字卻是神來之筆,令人讚嘆不已
    而絕大多數人最開始認識王安石,恐怕都離不開語文課本中的那首詩《梅》:「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當然,除了這首詩外,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等也廣為人知。
  • 王安石的一首詩,採用多種修辭手法,最後一句更是卒章顯志
    下面介紹王安石的一首詩,採用多種修辭手法,最後一句更是卒章顯志。道旁大松,人取以為明北宋:王安石龍甲虯髯不可攀,亭亭千丈蔭南山。應嗟無地逃斤斧,豈願爭明爝火間。王安石為了表達內心的困擾,就精妙地構思了這首絕句。詩人含蓄地在詩行中表達了個人的觀點,卻值得後人深思。作者先巧妙地設置題目,「道傍」二字,不應等閒視之,說明這松樹不是生於險峰峭崖,也非長在深谷澗底,而是人所共見的路邊。但為何「亭亭千尺」的古松,卻未能為世所用,而是被當作松明,這就更使人慨嘆。
  • 王安石很令人心疼的詩,是不服輸的鐵腕宰相,也是愛妹心切的兄長
    他們日常互懟的打油詩就很有趣,蘇軾打趣妹妹額頭高寫詩說「未出堂前三五步,額頭先到畫堂前;幾回拭淚深難到,留得汪汪兩道泉」,蘇小妹立馬還了一首「嘲諷」哥哥臉長的詩「天平地闊路三千,遙望雙眉雲漢間;去年一滴相思淚,至今流不到腮邊」,不得不說這樣的兄妹情深實在是讓人羨慕。不過在宋朝還有一對兄妹的感情也很好,這位兄長也給自己妹妹寫了一首詩,言淺情深令人感動。
  • 皓月當空共嬋娟,中秋詩酒慶團圓,分享兩首名家詩詞為君助興
    中秋佳節盼團圓,無論是身在他鄉,還是俗務繁忙,都別忘了給家裡的親人打個電話、送些祝福。秋濃時節、桂花飄香,花好月圓、淺吟低唱,張九齡仰望玉盤,情濃似酒,「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日月輪轉、歲月滄桑,人情冷暖、世事無常,王建走過悽風冷雨,悲喜交加,「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 王安石的這首詩被嚴重低估了,開篇驚豔,結尾耐人尋味
    王安石是和蘇軾等等人並稱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短小精悍,有著「瘦硬通神」的獨特風格。他在詩歌上更是獨創了「王荊公體」,嚴羽在《滄浪詩話》中曾盛讚他的詩作,「公絕句最高,其得意處,高出蘇、黃、陳之上,而與唐人尚隔一關」。
  • 每日詩話:王安石最美五言詩,首首精品,字字珠璣
    認為他們三人分別代表了魏晉、唐、宋,這三個中國詩歌輝煌時期的最高水平。但是也有他們代表不了的人物,在魏晉是王粲,在唐代是杜甫,在宋代則是王安石。當年,年長王安石14歲,已經是一代文壇領袖的歐陽修,曾贈詩讚賞王安石說「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意思是說,李白的詩歌,韓愈的文章,雄霸文壇已數百年,無人敢與其爭鋒。
  • 王維送友遠行,一首贈詩如同一篇精彩的演講稿,令人悲喜交加
    雖然王維身在長安,卻並非皇帝身邊的寵臣,所以很多朋友有困難,他也實在愛莫能助,最多只能寫幾句詩安慰他們。俗話說,朋友之交淡如水。這句話拿到王維這裡,實在是太準確了。孟浩然仕途落魄,向他告別,王維說,「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朋友元二要去西北邊塞,王維也拿不出像樣的紀念物,「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朋友卻一輩子珍藏這首詩。
  • 王安石早年最經典一首詩,每一句都氣勢磅礴,讀來令人熱血沸騰
    王安石不僅文章寫得好,入選了唐宋八大家,另外他的詩歌也是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準,尤其是晚年寫下了很多令人驚豔的名篇佳作,譬如《梅花》、《泊船瓜洲》、《書湖陰先生壁二首》等等,那都是流芳百世的千古名篇,這些作品無論是文學性,還是思想性,那都是屬於一流。而且他的作品自成一派,風格也是多樣,一些經典的作品同樣深入人心。
  • 王安石這首詩很顯然是被嚴重低估,寫得很唯美,猶如一幅絕美的畫
    特別是他後期,由於被罷了相,獨自在江寧生活,這個時期他在文學上迎來了爆發期,創作了一首又一首令人驚豔的作品。那筆者今天要與大家分享王安石一首比較冷門的作品,也就是這首《北坡杏花》,可能很多的朋友並沒有讀過,其實這也是一首很唯美的作品,整首詩意境唯美,短短的幾句,讀來也是令人讚嘆不已,所以這樣的作品,那自然是值得我們一讀。
  • 王安石經典詩詞:實用的詩,參禪的詞
    1059年前後王安石寫了兩首《明妃曲》,這是其中之一。當時正是他寫完建議變法的萬言書給朝廷卻沒有得到回音的時候,心中難免有懷才不遇的感慨,所以在詩歌中有所流露。這兩首詩的立意都與以前的作品大有不同,直接將批判矛頭指向漢元帝,指責造成美女外嫁悲劇的正是因為他自己沒有識人的眼光,不能怪罪畫師;同時認為即使王昭君留在漢宮中也難免像阿嬌一樣,早晚落入失寵的境地。
  • 陸遊的兩首飲酒詩,比喻貼切,含蓄深沉,流傳了800多年
    下面介紹陸遊的兩首飲酒詩,比喻貼切,含蓄深沉,流傳了800多年。對酒宋代:陸遊閒愁如飛雪,入酒即消融。好花如故人,一笑杯自空。流鶯有情亦念我,柳邊盡日啼春風。淳熙三年春,陸遊任四川制置使範成大幕僚時,與友開懷痛飲,因酒醉而賦此詩。這首詩貫穿了借酒消愁,憂國憂民的詩酒情結,反映了當時士大夫們報國無門的心理感受。前四句寫飲酒的作用和興致,起句比喻恰當新奇,飛雪進入熱酒即被消融,詩人以愁比雪,並不多見,卻顯文思敏捷。
  • 流年難復意千重----子衿風語
    新春伊始,多數人會去憧憬美好的未來:「千門萬戶曈曈日,只把新桃換舊符」(王安石);光陰荏苒,也有人會去慨嘆時光的飛逝:「訓諭青衿子,名慚白首郎」(杜甫)。讓我們一起來體會子衿村的詩人們對人生和歲月的歲末感懷吧! 1.步韻詩夢友歲末感懷作者:冬夏春時未醒復臨冬,流水月華心萬重。霜鬢長望衡嶽遠,詩箋每醉墨香濃。
  • 王安石最有名的一首詩,只是其中一個「綠」字,便驚豔了900多年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泊船瓜洲》,是北宋著名文學家王安石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就不僅以春意盎然的江南景色、真摯動人的思鄉之情被人廣為稱道。還因為詩中的一個「綠」字,令人拍案叫絕,驚豔了900多年,成為中國古代詩歌史上講究修辭鍊字的一個範例。南宋人洪邁在他的《容齋續筆》中,便記載了王安石鍊字的一個詳細經過。
  • 王安石這首詩猶如大白話,通篇寫得很簡練,但是有著深刻的哲理!
    王安石的這首《即事二首.其一》,看上去就像一首打油詩,不過同樣寫得很深刻,也是充滿了深刻的哲理;簡練的筆觸娓娓道來,讓這首詩顯得了別具一格,只要讀懂了也是會有所收穫。整首詩簡練直白,沒有任何高超的技巧,更加沒有引用典故,以及使用生僻的字,完全是以白描的方式來寫,所以讀起來也是朗朗上口,另外還充滿了深刻的哲理,只要讀懂了,那也是受益終生。
  • 即將立秋了,送上兩首名家詩詞,期盼天涼好個秋
    唐代的白居易曾深情吟誦,「嫋嫋簷樹動,好風西南來」;宋代的劉翰也有詩讚美立秋,「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雲淡風輕、情韻悠長,也令人寧靜恬淡,快樂逍遙。即將立秋了,送上兩首名家詩詞,期盼天涼好個秋,也祝願大家都能樂享秋天!立秋前一日覽鏡唐代: 李益萬事銷身外,生涯在鏡中。惟將兩鬢雪,明日對秋風。
  • 王安石這首詩可以不會背,但一生至少要讀一次,蘊含大智慧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登飛來峰》,便是北宋文學家王安石很有智慧的一首詩。尤其詩中「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不僅形象地揭示了「站得高,看得遠」的道理,還告訴了我們為人處事應有高瞻遠矚的思想境界和豪邁氣概。我想這就是當年老師為什麼一再強調我們讀一讀此詩的原因。
  • 程千帆 略論王安石的詩
    當他和歐陽修初次見面的時候,這位老前輩很重視他的詩文,再送他的詩中,曾有「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贈王介甫》)的句子。將王安石比成自己平生所最敬佩的李白和韓愈。但王安石卻回答說:「欲傳道義心猶在,強學文章力已窮,他日若能窺孟子,終身安敢望韓公!」(《奉酬永叔見寄》)這一則逸事正可以說明:王安石是並不以自己的文學成就為滿足的。
  • 李商隱用錦瑟寫了一首詩,王安石大讚:要學杜甫,先從李商隱入門
    李商隱《錦瑟》一詩問世以來注家蜂起,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自北宋至今,研究《錦瑟》的學者不下50家。王安石還說:要學杜甫,應當從李商隱入門。宋刊《義山詩集》把《錦瑟》置於卷首。由錦瑟彈奏出的曲調也必然是美的,聽著美妙的樂曲,原本應該令人心生沉醉。然而詩人在這裡卻被勾起了相反的情緒,正是因為曲子太美好了,令人心生神往,人內心深處的記憶就被喚醒,種種往事歷歷在目,不覺就悲傷了起來。
  • 王安石罷相後心灰意冷,「洗稿」古樂府一首詩,結果成了千古名篇
    下面我把這兩首詩都摘錄出來,供大家參考一下。或者我們可以通過王安石的創作思路,悟出創作中「推陳出新」的正確方式。 一、《梅花》賞析 《梅花》——北宋·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 王安石變法困難重重,於是他寫下一首詩,以此來表達內心的孤寂!
    王安石是北宋時期最偉大的政治家,由於他主持的變法,不僅僅改革了北宋的政治格局,同時也改變了中國歷史的走向,而且他的這一場變法歷來褒貶不一,人們對於他的評價認為是一件了不起的好事,有的人則是極為阻擋他變法,甚至認為他是奸臣。無論怎麼樣去評論王安石,但都改變不了他是一位偉大政治家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