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一首詩,採用多種修辭手法,最後一句更是卒章顯志

2020-12-22 品詩賞詞

北宋文學家王安石從小勤奮苦讀,不僅記憶力過人,而且博覽群書。他入仕後也一直筆不輟耕,終於成為聞名遐邇的大詩人。王安石22歲就中了進士,在擔任寧波知縣時,就胸懷大志,更經常以詩歌抒寫自己的一腔豪情。

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詩人發現很多儒生非常有才,但是因為朝廷每年選拔人才都是有限的,以至於無數青年才俊,即使經過多年寒窗苦讀,也無法金榜題名。

即使他們僥倖入仕,也禁不住宦海的巨大風浪衝擊。詩人有感於此,經常夜不能寐。下面介紹王安石的一首詩,採用多種修辭手法,最後一句更是卒章顯志。

道旁大松,人取以為明

北宋:王安石

龍甲虯髯不可攀,亭亭千丈蔭南山。

應嗟無地逃斤斧,豈願爭明爝火間。

王安石為了表達內心的困擾,就精妙地構思了這首絕句。詩人含蓄地在詩行中表達了個人的觀點,卻值得後人深思。

作者先巧妙地設置題目,「道傍」二字,不應等閒視之,說明這松樹不是生於險峰峭崖,也非長在深谷澗底,而是人所共見的路邊。但為何「亭亭千尺」的古松,卻未能為世所用,而是被當作松明,這就更使人慨嘆。

詩的首句,用「虯角龍髯」來比喻大松的枝椏盤曲,翠葉濃密,極為生動形象。再加上「不可攀」三個字,就更顯氣勢非凡。

松樹的枝幹挺拔,不怕日曬雨淋,也耐得住嚴寒的侵襲,所以很多文人墨客都曾賦詩,歌頌其高潔品質。王安石卻獨闢蹊徑,構思精巧,用虯、龍這些神話傳說中的神聖之物,表達自己對它的讚頌,也豐富了讀者的想像。

次句「亭亭千丈」,又採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對首句「不可攀」作進一步的描繪。「蔭南山」,這也是誇張的說法,除了說明松蔭覆蓋面之寬,還意味著蔭庇力極其廣大。

讀者似乎可以想像出這樣的境界:山邊路旁,一株參天古松濃蔭蔽空,它閱盡人間滄桑,飽經冰霜雪霰,但仍巋然獨立。而現在卻有人正揮動刀斧,砍削它作松明。作者雖然不提一字悲怨,卻在字裡行間滿溢一種憐惜之情。

第三句「應嗟無地逃斤斧」,其中的「應」字,作副詞用,表示加強語氣。後兩句是說,大松樹概嘆無處躲避斧子的砍伐,難以當作棟梁之材,難道還肯去作松明,和那些小火把去競爭明亮!

荊公對大材小用感到非常痛惜,最後一句卒章顯志,表達了對那些糟蹋人才者的抗議。作者認為這棵古松堪為擎天之柱,當成普通建築的棟梁尚且委屈,而被砍削為松明,更令人痛心疾首!所以王安石在擔任宰相後,就非常注意提攜後進,即使有人與其意見不合,他也因為對方是國之棟梁,而給予一定的尊重。

埋沒和糟蹋人才,是封建社會中很普遍的嚴重問題,作品揭露和譴責這一現象,具有一定的典型意義,也讓這首詠物詩的主題得到了很好的升華。

相關焦點

  • 王安石的一首詩,巧用典故,對比鮮明,最後14字更是含義深遠
    有一次詩人作為朝廷的使臣,擔任了一次特殊的任務,他看見沿途的各種場景,卻很有感觸,下面介紹王安石的一首詩,巧用典故,對比鮮明,最後14字更是含義深遠。白溝行北宋:王安石白溝河邊蕃塞地,送迎蕃使年年事。蕃馬常來射狐兔,漢兵不道傳烽燧。
  • 表現手法之結構手法:容易被忽視的知識,做詩歌鑑賞題的一把鑰匙
    一、主題相關的結構手法:1、主題出現在結尾位置的叫——卒章顯志、以景結情。卒章顯志和以景結情都是揭示主題的方式,相同點都是把主題放在最後揭示,不同點是一個是直接抒情(卒章顯志),一個是間接抒情(以景結情)。卒章顯志,點明主旨,使詩歌情思傳達更直捷痛快;以景結情,則使情感表達更含蓄深沉。例:李白《塞下曲》: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 史上最大氣的一首送行詩,把誇張的修辭手法,用的出神入化
    只靠最原始的車馬遊船,才能抵達新的地方一次別離,或許便是此生不復相見倘若背井離鄉,便是把自己的根兒也拔了或許再也回不到故鄉故土難離,這一別,若運氣好到了耄耋之年返鄉,還得一句這一去,生死難料,路途遙遠書信,又何其難達只能將滿腔思念之情,埋於心底多少離別詩篇,多少送別之詞讓古往今來多少人共鳴那是人類本質最純粹的悲歡相同歷史上,就有這樣一首大氣的送別詩
  • 劉禹錫被貶朗州,這首詠懷詩效仿阮籍,卒章顯志,不落下風
    不過唐代一位詩人非要挑戰世俗的觀點,「玄都觀裡桃千樹,儘是劉郎去後栽」,因為這兩句詩,他立刻就被貶異鄉,可是回來後他還繼續說,「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下面介紹的是劉禹錫被貶朗州,這首詠懷詩效仿阮籍,卒章顯志,不落下風。詠懷魏晉:阮籍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
  • 詩歌手法概談:以景結情是結構方式還是抒情手法?
    少年時讀吳伯簫的散文《獵戶》,一直驚豔於結尾「天晴了,很好的太陽」一句,那時還不知道這種手法叫「以景結情」。後來,讀王昌齡的《從軍行》,第一次認識這個概念。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那麼,「以景結情」屬於抒情手法還是結構手法呢?首先,從手法角度看,應該是兩者兼而有之:從抒情上說是借景抒情,是間接的抒情;從結構上看,則是結構手法,是一種特別的結尾方式。
  • 如何寫好一首現代詩——淺談現代詩歌的分類及寫作技巧
    形式更加奔放自由,意涵也更加豐富跳躍,意象的經營往往重於對修辭的運用,完全突破了古詩"溫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點,更加強調自由開放和直率陳述以及進行"可感與不可感之間"的溝通。中國現代詩又分為兩個相對獨立的階段,新中國成立之前為中國現代詩歌,新中國成立之後為中國當代詩歌。現代詩的分類現代詩的分類有多種表述方式。
  • 王安石最經典的一首詩,每一句都氣勢磅礴,讀來讓人熱血沸騰
    30歲時王安石在他的《登飛來峰》一詩中,他就表現出了遠大的人生志向,希望可以成就一番事業,寫這首詩時王安石可謂是春風得意,宋神宗把他從地方召回到京城。王安石打算先回到江西老家臨川,正是經過杭州,他登上了當地著名的風景區飛來峰,站在山頂王安石感慨萬千,所以寫下了這麼一首氣勢磅礴的作品。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 王安石最有名的一首詩,只是其中一個「綠」字,便驚豔了900多年
    這種對字詞藝術加工的方法,便是漢語傳統修辭中的鍊字。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泊船瓜洲》,是北宋著名文學家王安石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就不僅以春意盎然的江南景色、真摯動人的思鄉之情被人廣為稱道。還因為詩中的一個「綠」字,令人拍案叫絕,驚豔了900多年,成為中國古代詩歌史上講究修辭鍊字的一個範例。南宋人洪邁在他的《容齋續筆》中,便記載了王安石鍊字的一個詳細經過。
  • 皮日休的一首絕句,通俗易懂,構思精妙,後兩句更是寓意深遠
    下面介紹皮日休的一首絕句,通俗易懂,構思精妙,後兩句更是寓意深遠。金錢花唐代:皮日休陰陽為炭地為爐,鑄出金錢不用模。莫向人間逞顏色,不知還解濟貧無。於是他就自然而然地走上了白居易前期創作新樂府時的路子,風格、手法也與樂天的作品類似,不僅主題明確,而且敘事和議論相結合。作者很喜歡在其作品中採用先敘事,然後議論的方式,從而達到卒章顯志的目的。由於以立意為主,因此風格樸素,語言通俗,不事雕繪,也達到了諷喻的目的。
  • 王安石早年最經典一首詩,每一句都氣勢磅礴,讀來令人熱血沸騰
    少年時代的王安石就表現出了過人的才華,而且還有著過大的人生志向,青年時代還主動提出去到地方上任職,無非是希望紮根於底層,可以去做一番事情,正是這樣的一種經歷,才使得王安石身上有一種獨特的氣質,也讓他的作品更具有震撼力,以這首《登飛來峰》來說,那就是一首難得的佳作,整首詩意境高遠,每一句都寫得很有韻味,同時還充滿了深刻的哲理。
  • 十首擬人手法的古詩詞,妙趣橫生,最後一首最為精彩
    下面分享十首擬人手法的古詩詞,妙趣橫生,最後一首最為精彩。01、王安石的《書湖陰先生壁》,「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詩人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了山水的活潑多情,青山為主人送來秀麗的風光,居然闖門而入,把主人對自然景物的愛,和自然景物對主人的愛融和一起,生動地表現了主人愛美的情趣,因而成了傳誦的名句。
  • 許渾的一首七律,場面描寫栩栩如生,全文無一句議論,卻令人共鳴
    下面介紹許渾的一首七律,場面描寫栩栩如生,全文無一句議論,卻令人共鳴。汴河亭唐代:許渾廣陵花盛帝東遊,先劈崑崙一派流。百二禁兵辭象闕,三千宮女下龍舟。凝雲鼓震星辰動,拂浪旗開日月浮。晚唐的很多詩人感到痛心疾首,比如李商隱、杜牧等都曾寫過一些諷喻詩。許渾的這首詩也是借描寫隋煬帝東遊,表達對當時社會狀況的擔憂。作者先抒寫東遊前的準備工作,「廣陵花盛帝東遊,先劈崑崙一派流。」揚州城中春意盎然、百花盛開,隋煬帝為了能夠御舟東遊、觀賞春景,先命令人將發源於崑崙的黃河鑿渠分流。
  • 王安石變法困難重重,於是他寫下一首詩,以此來表達內心的孤寂!
    北宋時期的整個的綜合國力,應當說是世界一流,當然比起唐朝來,那自然是無法比擬,也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王安石開始致力於改革,希望可以把北宋建設的更加強大,但是由於他的改革觸及到了舊黨的利益,為此他的變法進展的很不順利,從而也使得王安石為此痛苦不已,所以在變法困難重重之下,他為此還寫下了一首詩,那便是他的這首《見鸚鵡戲作四句》,他寫這首詩的目地,除了堅定自己變法的決心之外,同時也是以此來表達內心的孤寂
  • 張籍很經典的一首詩,前三句平淡無味,最後一句卻出神入化
    於是便有了一首首經典的思鄉詩,以抒發詩人綿綿的鄉愁,以及對親人無盡的思念。無論是柳宗元的「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還是白居易的「兩處春光同日盡,居人思客客思家」,亦或是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都無不具有令人動容的藝術力量。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秋思》,便是張籍很經典的一首思鄉詩。張籍,字文昌,是唐代著名詩人。
  • 解讀《水滸傳》中的廣告文化:以獨特的修辭手法,強化人物形象
    電視劇《水滸傳》片頭背景圖-《清明上河圖》局部為了增強這一作用,作者特別為這些酒肆、商鋪和販夫走卒設計了別樣的廣告語,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藍橋風月酒絕不是空有虛名,宋江只喝了兩盞,便不覺沉醉,手舞足蹈間性情大發,真心流露,寫下一首《西江月》和一首述志詩。藍橋風月酒絕非一般的村醪野酒可比。「世間無比酒,天下有名樓」的誇飾之語在這裡得到了印證,它以美食相佐,與宋江之醉態相襯,起到了突出美酒香濃醇厚之特點的作用。
  • 李賀寫一首戰爭詩,詩中戰場奇幻無比,王安石卻說前兩句「不通」
    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李賀曾以一詩夜謁韓愈,得到對方的極力讚賞,王安石卻說詩的頭兩句寫得「不通」。 宋人為了解決詩中的「BUG」,特地為李賀搗鼓出了一個「新版本」。明朝的大才子楊慎為了力挺李賀,直接罵王安石是個不懂詩的老古董。
  • 王安石的一首七律,立意深刻,最後14字更是撼動人心
    北宋的一位學者就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卻也非常無奈和悲哀,下面介紹的是王安石的一首七律,立意深刻,最後14字更是撼動人心。讀史宋代:王安石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終欲付何人?當時黮暗猶承誤,末俗紛紜更亂真。糟粕所傳非粹美,丹青難寫是精神。區區豈盡高賢意,獨守千秋紙上塵。
  • 王之渙寫了一首詩,章太炎稱為絕句之最,杜甫王安石蘇軾都曾偷師
    唐朝王之渙的這一首詩五絕,和宋代王安石《登飛來峰》、蘇軾《題西林壁》、杜甫的《望嶽》共用了一個「母題」,杜甫、王安石、蘇軾在一定程度上算是「偷師」。四人之中杜甫號稱「詩聖」,名氣最響;蘇軾號稱「全才」,雖然以作詞見長,其詩作亦不可小覷;王安石不但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還是著名的政治家。王之渙名氣是四人中最小的,並且官也當得最小的。他一生中最高的官位只到「縣尉」。
  • 王安石最經典的五首七絕: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他在文學上有很高的成就,名列「唐宋八大家」;他的詩擅長於說理與修辭,晚年詩風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遠韻的風格在北宋詩壇自成一家,世稱「王荊公體。」1、元日宋代:王安石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