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這首詩被嚴重低估了,開篇驚豔,結尾耐人尋味

2020-12-22 解憂詩詞

王安石是和蘇軾等等人並稱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短小精悍,有著「瘦硬通神」的獨特風格。

他在詩歌上更是獨創了「王荊公體」,嚴羽在《滄浪詩話》中曾盛讚他的詩作,「公絕句最高,其得意處,高出蘇、黃、陳之上,而與唐人尚隔一關」

論詩歌,成就最高的一定是唐朝,這一點毋庸置疑,而宋朝雖然是詞的天下,但也有不少詩作流傳。

蘇軾就不用多說,他的很多詩歌同樣膾炙人口,而以黃庭堅、陳師道等人為首的「江西詩派」,是兩宋影響最大的詩歌流派。

這三人在詩歌上都頗有成就,但是嚴羽卻認為王安石更勝一籌。

且不論這個觀點是否完全正確,但是足以證明王安石在詩歌一道上的成就絕對不低。

他在晚年的時候,曾寫下一首詩,短短28字,卻道出了他畢生的追求。

這首詩名為《北陂杏花》

一陂春水繞花身,花影妖嬈各佔春。縱被春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

「杏花」也是詩詞中很常見的意象,總覺得豔麗的杏花和迷濛的煙雨是絕配。

例如戴叔倫的「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志南的「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陸遊的「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唯美得令人心醉。

但是王安石的這首杏花詩卻讓人感受到了一種如梅花般孤傲的品性。

剛讀到這首詩的時候,我就想到了他的另一首詩《梅花》,「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一樣的堅貞孤傲,既是寫花,也是寫人。

「一陂春水繞花身,花影妖嬈各佔春」,詩歌開頭兩句寫的是杏花臨水照影的嬌美姿態。

「一陂春水」點明了杏花所處的地理位置,即池塘邊。

古人在寫水的時候,很喜歡用這個「繞」這個字,李白的「白水繞東城」、蘇軾的「綠水人家繞」、秦觀的「郴江幸自繞郴山」,仿佛將自然山水都寫活了。

王安石這裡也是如此,既寫出了流水蜿蜒曲折的靈動,又展現了花水相依的情態。

而第二句則是從花和影兩邊入手,極寫杏花的妖嬈。

根據宋人許顗《彥周詩話》的記載「荊公愛看水中影,此亦性所好」,所以這裡詩人才會說岸上的花和水中的倒影,都是那樣迷人。

「縱被春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三四兩句著重寫杏花高潔的品性。

縱然杏花最後凋落了,隨著東風飄入水中,那也比道路邊被車馬碾壓的野花來得素雅乾淨。

這裡的「北陂」和「南陌」是兩個對立面,一個象徵著遠離塵世的隱逸之地,一個是物慾橫流的名利場。

詩人這是在表明自己的志向,寧願在偏僻的北陂默默綻放,隨風凋零,也不願在熱鬧的南陌任人攀折、踐踏。

而晚年的王安石也確實是這麼做的,他被罷相後,退居江寧,寄情山水。

世人都稱他為「拗相公」,倘若他懂得變通,罷相後縱然得不到重用,但也不至於完全退出官場。

但他就如詩中的杏花那般孤傲,不願向世俗妥協,一生堅持著自己的立場,如此堅貞不屈,誰又能說他是錯的呢?

這首詩開篇驚豔,結尾耐人尋味,短短短短28字,道出了他畢生的追求。篇幅雖小,寓意卻十分深刻,不失為一首名篇佳作。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王安石這首詩很顯然是被嚴重低估,寫得很唯美,猶如一幅絕美的畫
    特別是他後期,由於被罷了相,獨自在江寧生活,這個時期他在文學上迎來了爆發期,創作了一首又一首令人驚豔的作品。那筆者今天要與大家分享王安石一首比較冷門的作品,也就是這首《北坡杏花》,可能很多的朋友並沒有讀過,其實這也是一首很唯美的作品,整首詩意境唯美,短短的幾句,讀來也是令人讚嘆不已,所以這樣的作品,那自然是值得我們一讀。
  • 王安石的這首梅花詩,只有短短20字,卻驚豔了近千年
    而當王安石認識到改革這一人生理想無法實現的時候,心態上便愈發的孤獨了起來,再加上處境的艱難,讓他想到了傲雪凌霜的梅花,從而創作出了這首以花喻人的《梅花》。
  • 王安石最有名的一首詩,只是其中一個「綠」字,便驚豔了900多年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泊船瓜洲》,是北宋著名文學家王安石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就不僅以春意盎然的江南景色、真摯動人的思鄉之情被人廣為稱道。還因為詩中的一個「綠」字,令人拍案叫絕,驚豔了900多年,成為中國古代詩歌史上講究修辭鍊字的一個範例。南宋人洪邁在他的《容齋續筆》中,便記載了王安石鍊字的一個詳細經過。
  • 李賀模仿李白寫一首《將進酒》,開篇驚豔,結尾令人肝腸寸斷
    而李賀的這首詩卻有一種說不出的蒼涼,開篇驚豔,結尾令人肝腸寸斷,這大概和他的人生經歷有關吧。 這對一個讀書人來說,是多麼大的打擊。 後來他英年早逝,恐怕也和這件事脫不了關係吧。 他的很多詩歌中都充滿了一種抑鬱苦悶的悲愴之情,這首《將進酒》便是典型的代表。
  • 王安石早年最經典一首詩,每一句都氣勢磅礴,讀來令人熱血沸騰
    北宋時期的文壇可謂是群星璀璨,這一時期誕生了無數的名家,其中最具有影響力的要數歐陽修、蘇軾、王安石、秦觀、柳永、範仲淹、李清照等人,在這些人中很顯然王安石的文學成就是被低估了,現在只要提到王安石,可能大家都會想到變法,反而是忽略了他在文學上所做出的貢獻,其實他的成就完全可以比肩蘇軾
  • 杜甫青年時寫的一首詩,開篇驚豔,結尾更是精彩,成為千古絕唱
    他寫過很多詩篇,收藏最早的就是這首寫泰山的《望嶽》,古人寫泰山的詩很多,後人稱讚的只有杜甫這一篇。開篇「齊魯青未了」,五字囊括數千裡,結尾尤其精彩,氣勢不不凡,意境遼遠,將詩人的抱負和理想都蘊藏其中。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 韓愈很浪漫的一首詩,開篇就想像奇特,最後14字更令人動容
    一首詩有一個令人驚異的開篇,又有一個耐人尋味的結尾,必然會讓無數人感到驚豔。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寫作也是如此,好的開篇可以統領全文、提綱契領,但如果虎頭蛇尾,也會令人遺憾。比如白居易的《憶江南》,開篇「江南好,風景舊曾諳」,強調自己的親身感受,令人信服;結尾「能不憶江南?」以反詰作結,作者無疑問而提問,卻加強了所肯定的意思。雖然全文只有短短的27字,作者卻非常用心地處理好了這些細節。下面介紹韓愈很浪漫的一首詩,開篇就想像奇特,最後14字更令人動容。
  • 王安石一首比較冷門的詩,很多人可能沒有讀過,但是同樣寫得很美
    王安石的詩就比較接近宋詩,這一點他做得最好,而且他的作品題材豐富,風格也是很多樣化,一些儘管看似很冷門的作品,那也是寫出了新意,以他這首《燕》來說,那就是一首很有趣的作品,整首詩只是那麼信手拈來,但是每一句又是充滿了詩情畫意,特別是開篇的兩組疊字句,有一種渾然天成之的美。
  • 王安石的一首七律,開篇就不同凡響,荊公的氣魄非比尋常
    但是王安石也很有個性,經常做出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下面介紹王安石的一首七律,開篇就不同凡響,荊公的氣魄非比尋常。奉酬永叔見贈宋代:王安石欲傳道義心猶在,強學文章力已窮。他日若能窺孟子,終身何敢望韓公。這首詩是作者在36歲時的作品,當時他還在基層工作,而他的同鄉曾鞏很佩服王安石的文採和人品,就將其引薦給恩師歐陽修。歐公也對這位青年才俊刮目相看,並寫詩相贈: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王安石博學多才,當然非常清楚歐公有意提攜自己。他也知道很多人一旦得到歐公的賞識,就會名聲大振、更不用說什麼功名富貴。
  • 李白被人瞧不起,寫了首詩霸氣回懟,開篇和結尾驚豔了1200多年
    而對於詩仙來說,沒有什麼問題是一杯清酒和一首詩解決不了的,而當李白棋逢對手,他的筆下又會生發出怎樣絕妙的詩篇呢?周知謫仙人李白有著天生傲骨,在他的字典裡,從沒有認輸一說,而這世上桀驁不馴者甚多,性情相似之人相遇,有時並不意味著志同道合,而是針鋒相對。
  • 王安石的兩首詩,時隔25個春秋,流年滄桑,悲喜變幻,令人慨嘆
    王安石是北宋傑出的文學家,他年輕時就關心百姓疾苦,罷相前的作品也多反映家國情懷。晚年離開朝堂後,內心趨於淡泊寧靜,多寫一些山水田園的詩歌,卻更加追求藝術手法的精緻和含蓄。他的詠物詩語言樸素卻耐人尋味,如「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說理詩用典精妙又深有妙趣,如「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下面精選王安石的兩首詩,時隔25個春秋,流年滄桑,悲喜變幻,令人慨嘆。葛溪驛宋代: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燈明滅照秋床。病身最覺風露早,歸夢不知山水長。坐感歲時歌慷慨,起看天地色悽涼。鳴蟬更亂行人耳,正抱疏桐葉半黃。
  • 王安石這首詩美得令人驚豔!獨有杏花如喚客,倚牆斜日數枝紅!
    宋神宗繼位之後,第一件事情就是召見王安石,君臣促膝長談,事後被破格提拔,開始改革變法。宋神宗在初期全力支持王安石,只要是反對改革變法的人,全部調離京城,可見在他的心目中,王安石是不二人選,是他最得力的助手。只是可惜改革變法困難重重,成為了兩人最大的遺憾。王安石的改革變法主要是觸及到了社會的方方面面,當時的司馬光第一個跳出來反對,接著蘇軾和歐陽修等人,也反對變法。
  • 王安石這首描寫杏花的詩作,雖然有些冷門,但不失為一首傑作!
    這900多年來,人們對於王安石有各種不同的評價,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他在政治上的失利,由於他的改革由於遭到了舊派的反對,最後不了了之。但是人們對於他的負面評介,正是由於他的這一改革,但是關於他在文學上的評價,卻是眾口一詞,都認為他是北宋時期非常重要的詩人。雖然北宋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例如歐陽修、蘇軾、黃庭堅、範仲淹等人,那都是鼎鼎大名,那麼王安石在文學上的成就,不亞於蘇軾。
  • 王安石的這首詩並不知名,最後七字卻是神來之筆,令人讚嘆不已
    而絕大多數人最開始認識王安石,恐怕都離不開語文課本中的那首詩《梅》:「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當然,除了這首詩外,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等也廣為人知。
  • 這首寫在牆上的詩王安石被選入語文教材,因其唯美主義成為經典
    我想和大家分享的這首詩是如此特別。這首詩是唐宋八每個人王安石的一首名詩,這首詩的特殊之處在於他是一首牆上的詩,據說是王安石拜訪他的朋友楊德時寫的。這首詩被選入六年級教材第二冊,但後來有人對卻這句話從教材教學中產生了不同的看法。我們先看看這首詩。
  • 王安石這首詩猶如大白話,通篇寫得很簡練,但是有著深刻的哲理!
    王安石的這首《即事二首.其一》,看上去就像一首打油詩,不過同樣寫得很深刻,也是充滿了深刻的哲理;簡練的筆觸娓娓道來,讓這首詩顯得了別具一格,只要讀懂了也是會有所收穫。整首詩簡練直白,沒有任何高超的技巧,更加沒有引用典故,以及使用生僻的字,完全是以白描的方式來寫,所以讀起來也是朗朗上口,另外還充滿了深刻的哲理,只要讀懂了,那也是受益終生。
  • 易中天挑戰經典詞牌《滿江紅》,開篇別具一格,短短幾句耐人尋味
    「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這是筆者想跟很多文化名人說的話。看了5季詩詞大會後,聽了太多嘉賓們點評、選手們背詩,但卻很少看到有嘉賓和選手願意自己寫詩,這是令人遺憾的事。本期筆者就和大家分享一首他的《滿江紅》,這篇作品是他在過年時給網友拜年時所寫,全詞開篇就別具一格,短短幾句耐人尋味。讓我們來品一品:《滿江紅》揖別林泉,初醒處,悄然皓月。莽原上,龍蛇出沒,火光明滅。牛尾羊頭相繼舞,秋江春嶺從容越。更媧皇鍊石補天穹,風雷烈。
  • 黃庭堅很精巧的一首抒情詩,同樣達到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境界
    黃庭堅被貶到貴州後,可謂是心灰意冷,畢竟對於一個才子來說,去到偏遠的地方,也就意味著不可能再會有機會,後來他晚年寫過很多的詩,所要表達的正是那段痛苦經歷,還有對於人生的感慨,特別是在這首《鄂州南樓書事》一詩中,他用一種極為抒情的筆觸寫出了鄂州獨特的美景,還有一種豁達的人生態度,這也正是黃庭堅最了不起的一個地方,儘管遭受了很多的苦難,可是他依舊能夠從容面對。
  • 每日詩話:王安石最美五言詩,首首精品,字字珠璣
    認為他們三人分別代表了魏晉、唐、宋,這三個中國詩歌輝煌時期的最高水平。但是也有他們代表不了的人物,在魏晉是王粲,在唐代是杜甫,在宋代則是王安石。當年,年長王安石14歲,已經是一代文壇領袖的歐陽修,曾贈詩讚賞王安石說「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意思是說,李白的詩歌,韓愈的文章,雄霸文壇已數百年,無人敢與其爭鋒。
  • 路遇小雨下個不停,楊萬裡調皮地寫下首詠雨詩,開篇7字就驚豔了
    詞作那麼風靡,他卻偏以寫詩為樂,據說一生共寫了兩萬多首詩作,這個數量是《全唐詩》的一半。雖然存世的只有4200多首,但卻經典頗多。光是入選課本的詩作就有3首,成為了南宋入選最多的詩人。讀楊萬裡的詩作,決能感受到一股盎然的童真童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