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江津區共有25個城鎮,其中幅員最小的當數夏壩城鎮,其總面積僅為37平方公裡。拿江津區四面山鎮來說,該鎮總面積約255平方公裡,而夏壩鎮則不在四面山鎮之列。
為什麼夏壩鎮這麼小?它的起因是什麼?
根據《重慶地名志》的記載,夏壩鎮的名稱來源於夏姓老宅,故名夏壩。此處原為夏姓世居,又為山中平壩,夏壩由此產生。
夏壩鎮歷史不長,古時候沒有鄉鎮建制,以前這裡都是農村,沒有集鎮,直到20世紀80年代,夏壩鎮才由五岔鄉分設。夏壩建鎮有多種原因,
第一,鐵路。川黔鐵路是一條古老的鐵路,建於清代宣統年間。夏壩,位於重慶與貴陽之間,有幸由川黔鐵路通過,並在此設夏壩站。
一九四七年修建的夏壩火車站,其建成,使夏壩交通優勢凸顯。"三線建設"的契機,讓眾多廠礦企業在這裡興建,包括中央、省、市、縣各級企業,如生產大炮鍛件的青江機械廠、生產大炮鑄件的晉江機械廠,以及江津紙廠、江津鋼鐵廠、東灘電站等大型企業。多家廠家進駐,讓這裡熱鬧起來。由於人口增加,需要新設一個城鎮,以便管理。1983年,由五岔鄉和附近的幾家廠礦企業合併而成夏壩鎮。
初建的夏壩鎮面積較小,僅4平方公裡。一九九三年屏鹿鄉合併;一九九二年賈嗣鎮合併若干村莊。只是讓夏壩鎮變大了些,但怎麼又變大了些,還是江津袖珍鎮,總人口也只有兩萬左右,集鎮很小,不到0.5平方公裡。
時至今日,夏壩鎮的三線廠隨著時代的變遷而調整,留下了六七十年代風格的廠房、居民樓、商業建築等,成為西南地區保存最完整的三線建設遺址。這座被烙印著時代烙印的建築,成了這裡員工和孩子們的共同記憶,也成了向世界展示特殊年代的窗口。
除三線建設遺址公園外,夏壩鎮還擁有mini自然王國,燕窩寺,金色花谷,五福老街等旅遊景點。你知道夏壩這個小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