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體驗新系統 移動硬碟實戰蘋果10.10

2021-01-19 中關村在線

1移動硬碟實戰蘋果10.10

  在這次WWDC14面向全球開發者的大會上,公布了全新的OS X 10.10系統「Yosemite」(優勝美地),該版本將在界面、應用和持續性等3個方面做出改變。這次OS X 10.10 Yosemite最大的變化來自界面設計,全面向之前iOS 7的扁平化設計靠攏,Dock工具欄和系統圖標經過了重新設計,圖標的光影紋理沒了,線條更加簡約明快,而Dock工具欄也變成了毛玻璃半透明效果,與當下的iOS 7設計風格幾乎完全一致。

    和上一個版本相同,蘋果OS X 10.10 Yosemite新作業系統仍然為免費安裝,開發者從今天開始就可以下載測試版本,但正式版則在今年夏天面向普通消費者發布,不同的是這次OS X 10.10 Yosemite會有一個公開測試版。


安全體驗新系統 移動硬碟實戰蘋果10.10

  安裝Yosemite的前提是擁有一臺Mac設備,當然也可以通過x86架構電腦安裝黑蘋果來實現,或者是通過虛擬機,本文主要是針對前者的安裝教程。如果你擁有一臺MacBook或是iMac或是Macmini,可以去獲得開發者帳號來進行系統更新,論壇裡也會有網友分享鏡像文件,但是該系統目前還是開發者版本,並不推薦普通用戶直接更新系統。

2多種方式唯外置最安全

  為蘋果設備安裝Yosemite其實有多種方式,大致分為以下四種情況:1.直接覆蓋系統更新,最為方便的方式,但是由於開發者預覽版的不穩定性在此並不推薦;2.本地硬碟安裝雙系統,這是極力不推薦的方式,因為安裝Yosemite會覆蓋原有系統的EFI分區及恢復分區;3.通過虛擬機安裝,這是一種可取的方式,只不過性能及效果有所限制;4.安裝在移動硬碟中,這個方式是最為推薦的,兩個系統互不影響,也是本文教程所使用的方式。


創建系統分區

  在移動硬碟中安裝Yosemite系統,推薦使用USB3.0設備以保證讀取速度,如果是SSD固態硬碟更好。在安裝系統之前,我們需要打開磁碟工具抹掉移動硬碟,創建一個Mac OS擴展日誌式分區,名稱非中文隨意。


拷貝安裝文件

  接下來打開下載而來的Yosemite開發者預覽版鏡像文件,如果是通過獲得開發者權限而更新的將不需要走這一步驟。將安裝文件拷貝到應用程式文件夾中,連接好移動硬碟以及電源,稍等開始安裝系統。

3系統安裝方式簡單方便

  拷貝好安裝程序之後,我們可以在Launchpad中找到下圖左下角找打它(10.7系統之後版本,10.7版本之前需要進入應用程式文件夾打開),打開安裝程序即可開始Yosemite系統安裝步驟。安裝系統還有一種方法就是製作U盤啟動工具,由於較為複雜且麻煩,此教程簡單處理。


在Launchpad中找到安裝程序並打開

  打開安裝程序之後,我們可以看到熟悉的安裝界面。由於這是第一個開發者預覽版,在界面的漢化方面不太完美,可以看到許多英文與中文的混合界面。


點擊繼續下一步

  在磁碟選擇界面切記要選擇之前準備好的移動硬碟,圖標與本地硬碟是不同的,容易認清。


選擇移動硬碟點擊安裝


系統安裝開始

  等待安裝程序準備工作完成,系統將會重啟進入安裝界面。等待系統安裝界面,我們會發現原先開機全白屏幕的界面如今變成了黑背景白蘋果界面,頗有iPhone的感覺。

4新系統新功能展示

  進入Yosemite,映入眼帘最大的變化就是長方形的Dock欄,以及Dock上面扁平化的圖標,再者更加毛玻璃的菜單頂欄,界面菜單同樣也是毛玻璃的效果,文件夾圖標顏色同樣有些變化。


全新設計的半扁平化界面


Launchpad界面有點iOS的味道


功能升級的控制中心


Safari採用全新設計

更多界面在圖賞中展示:點擊進入

    新的OS X 10.10 Yosemite更大變化除了界面之外還有Spotlight,Spotlight的外觀和運行模式與啟動欄相似。我們可以輸入幾個字母來搜索全局相關信息,比如通訊錄、網頁、程序等等,快捷搜索的功能十分方便,不僅僅是簡單的內容,甚至是網絡上許多信息都能搜索到,包括集成了地圖功能,有點類似SIRI。總的來說,Yosemite的改進許多,相信許多網友也想體驗一下這款新系統的魅力。


5延伸:創新僅是噱頭

  作為一家軟體實力雄厚的公司,蘋果深刻明白硬體捆綁軟體載體中後者的重要性,即便是近些年在硬體設備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但軟體方面的細化、優化從未間斷,前者更像「快銷」模式下的產物,而後者才是「快銷」的基礎和根本。許多人會有這樣的理解:蘋果公司的優勢在於其產品足夠創新(比如iPhone),工藝足夠精湛(比如MacBook),以至於其產品銷量成績優異。可但凡以深層軟體為中心思考這些問題則會發現,創新與精湛似乎就成了「噱頭」,提高身價的廣告詞而已。

  這裡並非貶低那些做工精湛的優秀硬體設備,而是強調軟體基礎的重要性。科技時代物質享受並不像過去那樣在乎其外,其內涵更多傾向於親身體驗,軟體則作為「體驗」的基礎支撐而存活下來。硬體設備屬性「剛」而軟體則偏向於「柔」,以柔克剛,以軟體或激發或牽制硬體發展的例子不在少數,微軟Windows、谷歌Android便是這其中活得出彩的兩位代表。


Yosemite系統飽受爭議

  暫且不說WWDC14為開發者帶來了哪些重大更新,也不談iOS 8為iPhone創造了哪些價值,是時候聊聊OS X這已有十多年歷史的作業系統了。OS X如其名是蘋果第十代作業系統,這一系統版本細分到如今也有十代了,從Mavericks開始OS X不再以貓科動物命為代號,回歸扁平化設計的Yosemite則從大海走向陸地,從生化進化史來看這是「偉大」的一步跨越。

  早在iOS 7系統公布之初,媒體們對於OS X新系統的扁平化猜想就從未停過,Mavericks在命名上有著顛覆性的改變,系統界面則繼續沿用擬物化的設計思路,受到不少人的「抨擊」理所當然,也從而吊足了猜想家們的胃口,畢竟從iOS的發展來推測,OS X「改頭換面」是遲早的事情。Yosemite的到來證實了這一猜想的準確性,iOS 7扁平化設計的桌面版延續之言論由此展開。


OS X「改頭換面」是遲早的事情

  就外觀而言,Yosemite採用類似iOS 7系統扁平化設計是不爭的事實,無論是界面風格還是細節圖標,這都是iOS 7系統的標誌性特色,不過Yosemite並沒有完全拋棄擬物化,而是將其與扁平化融合過渡。之前有人議論Yosemite與Windows 8的關係密切,實際上它更像Ubuntu的小清新版。


Yosemite實際上更像Ubuntu的小清新版

  實際上,蘋果總是來的很晚,遲到的習慣讓競爭對手有機可乘,在這種情況下蘋果的一些新舉動卻被外界稱之為「抄襲」也就顯得不那麼虛偽了,設計界的借鑑風屢見不鮮,好的設計應當被廣泛使用這是無可非議的,誰先誰後又有什麼關係呢。在此並不是為蘋果開脫「罪名」,作為使用者很多時候並不會在意產品的設計源頭,體驗才是最為關心的。

  那麼回到Yosemite話題,除了整體的設計風格以外,細節的一些變化和更新或多或多引自已存在的案例,這就好比iOS 8系統將許多以往需要通過越獄實現或是Android系統及其他系統中優秀的功能集合在一塊,可能會被人恥笑,但至少在體驗方面更上一層。Yosemite可以看作是iOS 8的桌面版,兩者多處功能方面十分相似,還有從一些細節中我們看出產品的未來走勢,比如字體的改變、更加傾向於Retina顯示等,以及多平臺同化的概念。


軟體與硬體捆綁模式更易抓住用戶心理

  通過軟體來制約硬體發展,或是激發硬體發展,蘋果在做,其實競爭對手微軟更早。多年來,蘋果作業系統僅在自家硬體設備上使用,趨於小眾,而微軟Windows則面向大眾,雖然前者通過優秀的軟體來試圖促進硬體設備的銷量,但面對市場高佔有率的Windows就顯得稀疏許多。好在移動領域蘋果當上了領頭羊,藉助iOS捆綁iPhone/iPad銷量的勢頭,推出OS與Mac電腦的捆綁組合未嘗不可,更甚者引出雲概念搭上鎖鏈。


6延伸:被神化的蘋果

  雲概念是蘋果提出的?當然不是,早於iCloud就有許多優秀的雲產品出現,就雲這一概念來說,蘋果顯然是遲到的學生,來得晚做得也並不好。功能單一是早期iCloud的最大問題,Dropbox、SkyDrive、Google Drive甚至是國內的一些雲服務在某些方面都要比iCloud優秀。早期依仗著iOS系統及iOS設備優勢而存活,深度整合化救了iCloud一命。


iCloud落後於競爭對手,深度整合化讓多設備間架起可靠的橋梁

  隨著Yosemite發布,iCloud也得到一些升級,可這樣並沒有讓蘋果擺脫「遲到壞學生」的批評,iCloud Drive看似眾望所歸,實質上晚於競爭對手至少一年時間。請不要說慢工出細活、細節見真章這樣的謊言來欺騙自己,或許是蘋果開發團隊為了考慮多設備之間的平衡性,而延緩了開發進程,但就總是遲到的態度就應當接受批評。


遲到的蘋果更像是逆光的烏雲享受陰暗

  在WWDC14發布會上展示的Yosemite諸多基於iCloud的功能奪人眼球,可實際上部分功能第三方程序早已支持,而被看作為競爭對手的微軟也有自家Office+SkyDrive組合來完成這一系列任務。就桌面級系統而言,媒體們喜歡把蘋果OS X與微軟Windows擺在一起做比較,引發關注點炒作並推廣,這並無不妥之處,只不過OS X與Windows的優與劣一言難盡,在此不做深究,正如前面提到那樣兩者皆是軟體巨頭,為人處事不同而已。

  蘋果愛遲到眾人皆知,誇耀其創新之人不知其真相,噱頭不提也罷。Yosemite主要提倡的深化雲共享、多平臺多設備雲處理並非蘋果一家之想,而是整個行業的未來走向,iCloud並非最早也並非最好,只是隨波逐流而已。


Chrome OS以及Chromebook是一股新興力量(圖片來自搜狐數碼)

  其實就Yosemite與iOS 8這兩個不同硬體平臺系統之間的關係,不難發現蘋果產品的捆綁思想是多麼濃厚。依靠軟體實力帶動硬體銷量,這種穩紮穩打的決策是值得競爭對手學習的,尤其是初步進入桌面級系統以及個人電腦領域的谷歌可以照搬蘋果這一套思維,Chromebook雖有新意,但確無實力,大眾有Windows而小眾有OS X,進退不易難成三足鼎立。

  WWDC14發布會充分說明了蘋果公司對開發者的重視,開發者優先原則是蘋果軟體實力日益壯大的關鍵所在,消耗大量精力來為開發者服務,也同樣為旗下硬體設備打造更加可靠的基準建設。當然,並不是只有蘋果在做這件事情,有此實力的企業並不在少數,只不過他們並沒有走在風口浪尖引人注目而已。


蘋果對開發者重視可想而知(圖片來自The Verge)

  面向消費者的種種努力,其最終目的依舊是獲得最大利益,商人唯利是圖的惡習眾人皆知,就看消費者如何選擇。蘋果並非你們想像的那麼偉大,科技企業同樣講究利潤營收,在為用戶改善生活品質的同時儘可能賺取更多價值,但凡走向「快銷」模式的企業很難有將來,像蘋果這樣用產品抓人心的公司則會慢慢將我們「消磨殆盡」。


科技改變生活的最終形態?(圖片來自Iron Man 2劇照)

  寫到此本想預測蘋果未來的產品發展,可似乎這已經沒有失去意義,有競爭才有將來,許多人看好蘋果來改變世界,實質上盲目跟隨並沒有什麼好結果,需求決定發展,這才是永恆。期待這些科技企業能夠為我們帶來更加出色的產品,改變我們的生活,也幻想像史塔克(Iron Man)那樣的生活早日到來。

如果你擁有一臺MacBook或是iMac或是Macmini,可以去獲得開發者帳號來進行系統更新,論壇裡也會有網友分享鏡像文件,但是該系統目前還是開發者版本,並不推薦普通用戶直接更新系統。

相關焦點

  • 讓你的蘋果本瞬間變身高配———東芝CANVIO Premium移動硬碟測評
    對於移動硬碟的選擇,我通常選機械式(比起SSD來說,存放資料更可靠),最近用的是東芝CANVIO Premium移動硬碟(1TB),與大家分享下這款移動硬碟的具體情況。外觀&細節東芝CANVIO Premium移動硬碟相當精緻小巧,採用金屬鋁材外殼,結構更加堅固的同時又帶來輕盈的體驗。
  • 小巧便攜,自動備份-希捷Backup Plus Slim移動硬碟讓資料更安全
    於是剛子入手了一款希捷(Seagate) Backup Plus Slim新睿品系列2.5英寸移動硬碟 ,它採用USB3.0接口,主打輕薄小巧和自動備份兩個特點,今天就讓我們來檢驗一下它是不是一個值得信賴的存儲設備。
  • NVMe固態硬碟新玩法:移動硬碟比內置硬碟還要快!
    NVMe固態硬碟體積小、性能強,新潮玩家們已經不滿足於將他們藏在機箱內使用了。在USB3.1 Gen2接口普及的背景下,1GB/s高速傳輸的移動固態硬碟成為NVMe SSD的又一個新玩法!(圖片來源:東芝資料)鎧俠RC10和東芝RC100分別是獨立DRAM緩存和HMB共享緩存NVMe固態硬碟的代表,擁有獨立DRAM緩存的鎧俠RC10擁有明顯性能優勢。因為USB3.1 Gen2接口存在10Gbps(約合1GB/s)帶寬限制,鎧俠RC10的順序讀寫速度優勢並不會直接顯現出來。
  • 三星T7移動固態硬碟評測:移動存儲新王登基
    時間回撥到2010年,三星品牌存儲攜全新技術和突破性產品,進軍中國市場,十年來,不斷在存儲領域進行技術、產品和理念更新迭代,固態存儲行業的TOP地位從此開始建立;正當人們還在回味和習慣三星品牌存儲,在內置存儲行業的霸主地位時,2015年,三星品牌存儲攜T系列移動固態硬碟,如同平地一驚雷般的,震撼行業,帶來跨時代般的T1可攜式移動固態硬碟,為移動存儲行業重新定義了發展新未來,從此移動固態硬碟時代,來臨了
  • 蘋果風十足,奧睿科iMatch移動固態硬碟,速度快又易攜帶
    說起移動硬碟,很多人或許想到的是以前的那種2.5寸產品,尺寸大,攜帶也不是很方便,其實,隨著存儲技術的發展,現在的移動硬碟產品是容量越來越大,也越來越小了;近年來移動SSD固態硬碟非常流行,這類硬碟最大的特點是小巧且速度非常快。
  • 什麼牌子的移動硬碟比較好,希捷2T移動硬碟怎麼樣體驗測評
    亮點與細節專業安全的包裝和隨處可見的希捷防偽標貼,再加上簡單易懂的使用說明書,讓人一看就知道這是正品的希捷移動硬碟!要知道現在最貴重的東西可不是硬碟本身,而是裡面存的數據。結果有一次用這個硬碟傳數據時,傳了快一個小時硬碟燈還一直閃(很小的一些文件),電腦也像死機一樣什麼也操作不了,等了很久也是這樣,最後沒辦法強行關了機;再次重啟電腦後,那個移動硬碟就再也識別不了了,裡面的數據一下子全丟了,那種感覺可是想自殺的心都有了,說這些事情是想告訴朋友們,對於重要的數據一定要存在安全可靠的設備裡,而希捷這個專一做了20多年硬碟的品牌正是你最好的選擇!
  • 大牌高顏值,西數My Passport Go移動固態硬碟上手!粉它就一瞬間
    極速傳輸+安全守護,用著省心設計層面My Passport Go移動固態硬碟就對安全使用做了考慮,我外出攜帶的時候對硬碟磕磕碰碰了好幾次,並且還從桌子上摔下來過,使用都沒怎麼受影響,這一點也是選擇這個產品的重要的點,因為它能防2m的摔落。可以說非常耐用了!
  • 閒置硬碟秒變移動硬碟,DIY移動硬碟注意什麼
    U盤,手機是最方便的,奈何容量比較小,遠遠無法滿足我們日漸增多的存儲需求;電腦容量倒是夠用,但是體積比較大,使用起來沒那麼便攜;網盤雲盤等雖然很方便,但是安全問題無法保障,如果遇到沒網甚至是突然關停的話就徹底涼涼了。綜合來看,仿佛只能選擇移動硬碟了,不過傳統移動硬碟一摔就容易壞而且讀寫速度慢,很影響用戶體驗。相較而言,固態移動硬碟的體驗就好多了。
  • 移動固態硬碟T7 Touch評測:指間存儲的奧秘
    一般在挑選移動硬碟時會有機械硬碟和固態硬碟兩種選擇,由於底層架構的區別的因素,由於底層架構和存儲介質的根本性差異,移動機械硬碟的速度遠不及移動固態硬碟。移動固態硬碟除了強悍的讀寫速度以外,顏值/做工都比移動機械硬碟強上不少,所以它受到了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
  • 圖文 | 希捷Backup Plus Hub 10TB桌面移動硬碟體驗
    給大家看看我剛完成的一期筆記本電腦推薦視頻的工程文件,44GB了……再加上同樣40GB的素材文件,一個5分鐘左右的視頻,所有資料就幹掉了將近100GB硬碟空間。而目前筆記本電腦特別是輕薄本的硬碟,一般都是512GB空間,刨去系統佔用和日常影音文件應用程式佔用的空間,根本就沒剩下多少空間來保存這麼大量的數據。
  • 小巧便攜大容量存儲,高速快傳移動硬碟選購指南
    而電腦中的文檔、數據很多的話,為了安全起見,都會選擇備份起來。一方面可以避免電腦儲存不足的情況發生,另一方面還能防止電腦崩潰文件丟失而導致不必要的損失。而這種情況下,一款移動硬碟顯得非常關鍵了。移動硬碟,顧名思義,它是可以隨身攜帶的儲存產品,大容量、快速傳輸、便攜是它的諸多優勢。所以它的存在,能夠保證數據安全。
  • 僅為iP11重量1/6 威剛發布移動固態硬碟SC685P:10GB視頻只要20秒
    手機、筆記本、PC臺式機甚至Mac電腦多了,難免有數據交換的需要,大容量也不能靠網盤傳了,還是得用移動硬碟。日前威剛就推出了新一代移動硬碟SC685P,USB-C接口,重量只有iPhone 11的1/6,非常輕巧,傳輸10GB文件只要20秒。
  • 蘋果手機iOS 10系統下觸寶電話APP體驗評測
    【環球科技9月14日報導】今日凌晨1點,中國區正式收到了蘋果推送的iOS 10升級包。iOS 10作為目前為止最開放的蘋果系統,專門針對中國的iPhone用戶進行了優化,開放了來電識別接口,這也使騷擾電話攔截成為了可能。近年來,國內電信詐騙呈現上升趨勢,近期還出現了多起大學生遭遇電信詐騙致死的事件,欺詐電話的危害越來越嚴重,可以說有效攔截電信詐騙已經成為一種剛需。
  • 解決mac不能寫入移動硬碟的方法
    解決mac不能寫入移動硬碟的方法最新的Mac筆記本電腦全線取消了傳統的USB接口,全部改為了更新、更先進、速度更快、接口更小的雷靂3接口,並且同時支持USB-C連接。不過也帶來了很多不便的地方,比如要連接普通的硬碟的時候,必須要藉助USB-C專USB的轉接線。好在當今雲存儲越來越普及,外接移動硬碟等外接存儲設備的場景越來越少了,甚至連重裝系統蘋果也貼心的提供了聯網雲重裝系統。不過在移動硬碟尚未完全被取代之前,總是會有要用到的時候。
  • 如果當移動硬碟和系統盤使用,固態硬碟選擇哪個品牌最划算?
    現在,很多人都在使用移動硬碟,不過現在想買128G或者是256G的機械移動硬碟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了,現在機械移動硬碟起步就是1T,但是如果不是僅僅為了存儲,很多人是用不到這麼大的容量的,當然如果當存儲盤來用就另當別論了。
  • 是移動硬碟更是限量周邊,希捷漫威聯名遊戲硬碟重磅推新
    希捷漫威聯名遊戲硬碟,是以希捷睿玩PS4移動硬碟為原型進行的定製設計;從外觀來看,希捷漫威聯名遊戲硬碟表面加入了漫威復仇者聯盟的卡通形象,採用《漫威復仇者聯盟》遊戲獨特的美術風格呈現給粉絲,讓充滿科技感的希捷移動硬碟多了幾分年輕與活力。
  • 說走就走的WTG系統 國民好物aigo固態硬碟讓你隨時隨地雙系統
    該系統主要針對蘋果電腦用戶的應急Windows系統需求,用戶可通過把Windows系統裝到固態U盤或固態硬碟中,用MacBook、Mac mini、iMac等蘋果電腦設備啟動,就可以實現Windows系統的應用需求。
  • 東芝Canvio Gaming遊戲移動硬碟評測:大容量 高速 有誰不喜歡?
    作為一款為遊戲打造的移動硬碟,主要的還是要看遊戲體驗,後面將以東芝Canvio Gaming遊戲移動硬碟連接到PlayStation 4遊戲主機上進行測試,主要測試在遊戲運行過程中,東芝Canvio Gaming遊戲移動硬碟的表現是否穩定。
  • 傳輸迅疾如風,存儲穩如泰山,來看看這款移動硬碟
    筆者是一名程式設計師,所以一般經常會帶著硬碟外出使用,所以選擇一款便攜的移動硬碟是必不可少的,主要還是看重於便於攜帶。orico 迅龍盾BV300是一款可攜式SSD移動硬碟,擁有128G、256G、512G、1T四種規格,對於當作工作的數據存儲完全夠用。
  • 老筆記本加裝1T固態硬碟,順便安裝win10 Mac雙系統,真香!
    我們主要想用這塊硬碟來存儲遊戲和一些臨時文件,所以直接做成一個分區即可。使用機械硬碟時,我們經常選擇NTFS格式,在win10中使用很完美,但是在Mac系統中需要安裝插件才能讀寫,讀寫性能也很差。所以文件系統這裡建議選擇 exFAT格式,這是一個專為U盤和固態硬碟設計的文件格式,在win10和Mac系統中都能實現完美兼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