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移動硬碟實戰蘋果10.10
在這次WWDC14面向全球開發者的大會上,公布了全新的OS X 10.10系統「Yosemite」(優勝美地),該版本將在界面、應用和持續性等3個方面做出改變。這次OS X 10.10 Yosemite最大的變化來自界面設計,全面向之前iOS 7的扁平化設計靠攏,Dock工具欄和系統圖標經過了重新設計,圖標的光影紋理沒了,線條更加簡約明快,而Dock工具欄也變成了毛玻璃半透明效果,與當下的iOS 7設計風格幾乎完全一致。
和上一個版本相同,蘋果OS X 10.10 Yosemite新作業系統仍然為免費安裝,開發者從今天開始就可以下載測試版本,但正式版則在今年夏天面向普通消費者發布,不同的是這次OS X 10.10 Yosemite會有一個公開測試版。
安全體驗新系統 移動硬碟實戰蘋果10.10
安裝Yosemite的前提是擁有一臺Mac設備,當然也可以通過x86架構電腦安裝黑蘋果來實現,或者是通過虛擬機,本文主要是針對前者的安裝教程。如果你擁有一臺MacBook或是iMac或是Macmini,可以去獲得開發者帳號來進行系統更新,論壇裡也會有網友分享鏡像文件,但是該系統目前還是開發者版本,並不推薦普通用戶直接更新系統。
2多種方式唯外置最安全
為蘋果設備安裝Yosemite其實有多種方式,大致分為以下四種情況:1.直接覆蓋系統更新,最為方便的方式,但是由於開發者預覽版的不穩定性在此並不推薦;2.本地硬碟安裝雙系統,這是極力不推薦的方式,因為安裝Yosemite會覆蓋原有系統的EFI分區及恢復分區;3.通過虛擬機安裝,這是一種可取的方式,只不過性能及效果有所限制;4.安裝在移動硬碟中,這個方式是最為推薦的,兩個系統互不影響,也是本文教程所使用的方式。
創建系統分區
在移動硬碟中安裝Yosemite系統,推薦使用USB3.0設備以保證讀取速度,如果是SSD固態硬碟更好。在安裝系統之前,我們需要打開磁碟工具抹掉移動硬碟,創建一個Mac OS擴展日誌式分區,名稱非中文隨意。
拷貝安裝文件
接下來打開下載而來的Yosemite開發者預覽版鏡像文件,如果是通過獲得開發者權限而更新的將不需要走這一步驟。將安裝文件拷貝到應用程式文件夾中,連接好移動硬碟以及電源,稍等開始安裝系統。
3系統安裝方式簡單方便
拷貝好安裝程序之後,我們可以在Launchpad中找到下圖左下角找打它(10.7系統之後版本,10.7版本之前需要進入應用程式文件夾打開),打開安裝程序即可開始Yosemite系統安裝步驟。安裝系統還有一種方法就是製作U盤啟動工具,由於較為複雜且麻煩,此教程簡單處理。
在Launchpad中找到安裝程序並打開
打開安裝程序之後,我們可以看到熟悉的安裝界面。由於這是第一個開發者預覽版,在界面的漢化方面不太完美,可以看到許多英文與中文的混合界面。
點擊繼續下一步
在磁碟選擇界面切記要選擇之前準備好的移動硬碟,圖標與本地硬碟是不同的,容易認清。
選擇移動硬碟點擊安裝
系統安裝開始
等待安裝程序準備工作完成,系統將會重啟進入安裝界面。等待系統安裝界面,我們會發現原先開機全白屏幕的界面如今變成了黑背景白蘋果界面,頗有iPhone的感覺。
4新系統新功能展示
進入Yosemite,映入眼帘最大的變化就是長方形的Dock欄,以及Dock上面扁平化的圖標,再者更加毛玻璃的菜單頂欄,界面菜單同樣也是毛玻璃的效果,文件夾圖標顏色同樣有些變化。
全新設計的半扁平化界面
Launchpad界面有點iOS的味道
功能升級的控制中心
Safari採用全新設計
更多界面在圖賞中展示:點擊進入
新的OS X 10.10 Yosemite更大變化除了界面之外還有Spotlight,Spotlight的外觀和運行模式與啟動欄相似。我們可以輸入幾個字母來搜索全局相關信息,比如通訊錄、網頁、程序等等,快捷搜索的功能十分方便,不僅僅是簡單的內容,甚至是網絡上許多信息都能搜索到,包括集成了地圖功能,有點類似SIRI。總的來說,Yosemite的改進許多,相信許多網友也想體驗一下這款新系統的魅力。
5延伸:創新僅是噱頭
作為一家軟體實力雄厚的公司,蘋果深刻明白硬體捆綁軟體載體中後者的重要性,即便是近些年在硬體設備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但軟體方面的細化、優化從未間斷,前者更像「快銷」模式下的產物,而後者才是「快銷」的基礎和根本。許多人會有這樣的理解:蘋果公司的優勢在於其產品足夠創新(比如iPhone),工藝足夠精湛(比如MacBook),以至於其產品銷量成績優異。可但凡以深層軟體為中心思考這些問題則會發現,創新與精湛似乎就成了「噱頭」,提高身價的廣告詞而已。
這裡並非貶低那些做工精湛的優秀硬體設備,而是強調軟體基礎的重要性。科技時代物質享受並不像過去那樣在乎其外,其內涵更多傾向於親身體驗,軟體則作為「體驗」的基礎支撐而存活下來。硬體設備屬性「剛」而軟體則偏向於「柔」,以柔克剛,以軟體或激發或牽制硬體發展的例子不在少數,微軟Windows、谷歌Android便是這其中活得出彩的兩位代表。
Yosemite系統飽受爭議
暫且不說WWDC14為開發者帶來了哪些重大更新,也不談iOS 8為iPhone創造了哪些價值,是時候聊聊OS X這已有十多年歷史的作業系統了。OS X如其名是蘋果第十代作業系統,這一系統版本細分到如今也有十代了,從Mavericks開始OS X不再以貓科動物命為代號,回歸扁平化設計的Yosemite則從大海走向陸地,從生化進化史來看這是「偉大」的一步跨越。
早在iOS 7系統公布之初,媒體們對於OS X新系統的扁平化猜想就從未停過,Mavericks在命名上有著顛覆性的改變,系統界面則繼續沿用擬物化的設計思路,受到不少人的「抨擊」理所當然,也從而吊足了猜想家們的胃口,畢竟從iOS的發展來推測,OS X「改頭換面」是遲早的事情。Yosemite的到來證實了這一猜想的準確性,iOS 7扁平化設計的桌面版延續之言論由此展開。
OS X「改頭換面」是遲早的事情
就外觀而言,Yosemite採用類似iOS 7系統扁平化設計是不爭的事實,無論是界面風格還是細節圖標,這都是iOS 7系統的標誌性特色,不過Yosemite並沒有完全拋棄擬物化,而是將其與扁平化融合過渡。之前有人議論Yosemite與Windows 8的關係密切,實際上它更像Ubuntu的小清新版。
Yosemite實際上更像Ubuntu的小清新版
實際上,蘋果總是來的很晚,遲到的習慣讓競爭對手有機可乘,在這種情況下蘋果的一些新舉動卻被外界稱之為「抄襲」也就顯得不那麼虛偽了,設計界的借鑑風屢見不鮮,好的設計應當被廣泛使用這是無可非議的,誰先誰後又有什麼關係呢。在此並不是為蘋果開脫「罪名」,作為使用者很多時候並不會在意產品的設計源頭,體驗才是最為關心的。
那麼回到Yosemite話題,除了整體的設計風格以外,細節的一些變化和更新或多或多引自已存在的案例,這就好比iOS 8系統將許多以往需要通過越獄實現或是Android系統及其他系統中優秀的功能集合在一塊,可能會被人恥笑,但至少在體驗方面更上一層。Yosemite可以看作是iOS 8的桌面版,兩者多處功能方面十分相似,還有從一些細節中我們看出產品的未來走勢,比如字體的改變、更加傾向於Retina顯示等,以及多平臺同化的概念。
軟體與硬體捆綁模式更易抓住用戶心理
通過軟體來制約硬體發展,或是激發硬體發展,蘋果在做,其實競爭對手微軟更早。多年來,蘋果作業系統僅在自家硬體設備上使用,趨於小眾,而微軟Windows則面向大眾,雖然前者通過優秀的軟體來試圖促進硬體設備的銷量,但面對市場高佔有率的Windows就顯得稀疏許多。好在移動領域蘋果當上了領頭羊,藉助iOS捆綁iPhone/iPad銷量的勢頭,推出OS與Mac電腦的捆綁組合未嘗不可,更甚者引出雲概念搭上鎖鏈。
6延伸:被神化的蘋果
雲概念是蘋果提出的?當然不是,早於iCloud就有許多優秀的雲產品出現,就雲這一概念來說,蘋果顯然是遲到的學生,來得晚做得也並不好。功能單一是早期iCloud的最大問題,Dropbox、SkyDrive、Google Drive甚至是國內的一些雲服務在某些方面都要比iCloud優秀。早期依仗著iOS系統及iOS設備優勢而存活,深度整合化救了iCloud一命。
iCloud落後於競爭對手,深度整合化讓多設備間架起可靠的橋梁
隨著Yosemite發布,iCloud也得到一些升級,可這樣並沒有讓蘋果擺脫「遲到壞學生」的批評,iCloud Drive看似眾望所歸,實質上晚於競爭對手至少一年時間。請不要說慢工出細活、細節見真章這樣的謊言來欺騙自己,或許是蘋果開發團隊為了考慮多設備之間的平衡性,而延緩了開發進程,但就總是遲到的態度就應當接受批評。
遲到的蘋果更像是逆光的烏雲享受陰暗
在WWDC14發布會上展示的Yosemite諸多基於iCloud的功能奪人眼球,可實際上部分功能第三方程序早已支持,而被看作為競爭對手的微軟也有自家Office+SkyDrive組合來完成這一系列任務。就桌面級系統而言,媒體們喜歡把蘋果OS X與微軟Windows擺在一起做比較,引發關注點炒作並推廣,這並無不妥之處,只不過OS X與Windows的優與劣一言難盡,在此不做深究,正如前面提到那樣兩者皆是軟體巨頭,為人處事不同而已。
蘋果愛遲到眾人皆知,誇耀其創新之人不知其真相,噱頭不提也罷。Yosemite主要提倡的深化雲共享、多平臺多設備雲處理並非蘋果一家之想,而是整個行業的未來走向,iCloud並非最早也並非最好,只是隨波逐流而已。
Chrome OS以及Chromebook是一股新興力量(圖片來自搜狐數碼)
其實就Yosemite與iOS 8這兩個不同硬體平臺系統之間的關係,不難發現蘋果產品的捆綁思想是多麼濃厚。依靠軟體實力帶動硬體銷量,這種穩紮穩打的決策是值得競爭對手學習的,尤其是初步進入桌面級系統以及個人電腦領域的谷歌可以照搬蘋果這一套思維,Chromebook雖有新意,但確無實力,大眾有Windows而小眾有OS X,進退不易難成三足鼎立。
WWDC14發布會充分說明了蘋果公司對開發者的重視,開發者優先原則是蘋果軟體實力日益壯大的關鍵所在,消耗大量精力來為開發者服務,也同樣為旗下硬體設備打造更加可靠的基準建設。當然,並不是只有蘋果在做這件事情,有此實力的企業並不在少數,只不過他們並沒有走在風口浪尖引人注目而已。
蘋果對開發者重視可想而知(圖片來自The Verge)
面向消費者的種種努力,其最終目的依舊是獲得最大利益,商人唯利是圖的惡習眾人皆知,就看消費者如何選擇。蘋果並非你們想像的那麼偉大,科技企業同樣講究利潤營收,在為用戶改善生活品質的同時儘可能賺取更多價值,但凡走向「快銷」模式的企業很難有將來,像蘋果這樣用產品抓人心的公司則會慢慢將我們「消磨殆盡」。
科技改變生活的最終形態?(圖片來自Iron Man 2劇照)
寫到此本想預測蘋果未來的產品發展,可似乎這已經沒有失去意義,有競爭才有將來,許多人看好蘋果來改變世界,實質上盲目跟隨並沒有什麼好結果,需求決定發展,這才是永恆。期待這些科技企業能夠為我們帶來更加出色的產品,改變我們的生活,也幻想像史塔克(Iron Man)那樣的生活早日到來。
如果你擁有一臺MacBook或是iMac或是Macmini,可以去獲得開發者帳號來進行系統更新,論壇裡也會有網友分享鏡像文件,但是該系統目前還是開發者版本,並不推薦普通用戶直接更新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