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解決所有戰爭,中印邊境摩擦(上)

2020-12-11 uriah馬

一九六二年十月,中印邊境,印度在東段集結重兵1.6萬,西段集結5600人。印軍偷偷越過邊境,一路對阿克賽欽和藏南地區發動侵略進攻,黑雲壓城,一場遭遇戰一觸即發。然而令全世界大跌眼鏡的是,這場戰爭來去如風。僅持續一個月便以印軍全線潰敗告終,我方生擒印度王牌旅長達維爾準將,殲滅和俘獲印度王牌部隊7000餘人。其後,我軍主動宣布停火,後撤至中印雙方實際控制線,從此中印邊境維持相對和平至今。

這場中印戰爭來去如風,規模較小,但卻是中國幾十年來邊境得以安穩、國內得以安定、經濟快速發展的根基,是一場具有著極大震懾意義的衛國戰爭。那麼這場戰爭到底因何而起,又在打什麼?中國軍隊為何沒有乘勝追擊,反倒選擇撤退?

中印戰爭結束58年以來,雙方在邊境線上雖然沒有再次爆發戰爭,但卻也摩擦不斷。半個世紀的反覆試探,對方大概摸清了我國邊境能不動手,儘量克制的和平策略。印方目標就一個,搞事情,但不能搞大。所以就出現了留著坦克大炮不用印軍集體去邊境挑釁打軍體拳的魔幻畫面。相比而言,印巴邊境經常擦槍走火,甚至大炮前線中門對狙就要血腥暴力很多了。從這一點上我們不難看出,平時營銷號對三哥蠢萌刻畫其實是不靠譜的。經歷了中印戰爭之後,他們知道掌握不了度,真的有可能引火燒身。

說到中印邊境問題,繞不過去的一個話題就是西藏。由於某些不可抗力,我只能簡單地給大家說一下了。成龍的《天將雄獅》裡講到的安西都護府,其職責之一就是防範吐蕃,而吐蕃是西藏歷史上第一個有明確史料記載的政權。元朝時直接被忽必烈劃歸到大元帝國,自此西藏正式納入到華夏文明的版圖中。不過當時西藏跟新疆一樣,在歷代王朝中都屬於帝國的邊疆地帶,遠離中央。這樣就面臨著一個很大的問題,劃而不守。

在那個只有馬車,一切都很慢的年代,數十萬大軍長途奔襲,人員輜重至少有一半折在路上。而且那邊環境惡劣難以耕種,無法屯田養兵,一旦發生戰爭,拼的就是後勤補給。但是印度緊挨著西藏,陸戰要比我們從四川入藏容易百倍,所以我國古代各個時期時期,此二者的溝通會比中原要多一些。西藏密宗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密宗教義講究男女雙修,與中原的其他佛教分支大相逕庭,這東西在印度神話裡隨處可見。

密宗佛像

公元六四七年,大唐使節王玄策出使天竺(印度)卻被當地國王劫掠。隨後王玄策帶領8000援軍一直打到了恆河流域,連拔500多座城,3天斬首3000餘,溺死敵兵上萬人,俘獲天竺國王及王子王妃押送至唐朝都城,以一人滅國。十八世紀,藏王赤松德贊從高原而下橫掃印度境內,並在恆河邊立碑佔地。自此後的50多年,恆河流域近盡歸吐蕃。正因深入骨髓的教訓,印度人有著普遍的共識,東邊的瘋子都不得。所以印度人骨子裡的隨和,讓他們沒有一代本土統治者膽敢染指西藏,但是英國人來了。

天竺

在英國人來到南亞次大陸之前,印度不過跟非洲一樣,僅僅是個地理概念而非國家概念。它由大大小小六百多個土邦組成,是一堆國家的聚合體。所以當年東印度公司僅憑几千人,就將一個幾億人的地區拉入了殖民統治。

整個十九世紀,攪屎棍之所以能縱橫全球,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收服了印度這頭奶牛。印度被稱為大英帝國皇冠上的寶石,為資本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和勞動力資源。英屬殖民地時期,整個印度為英帝國提供了40%的GDP。當年的鴉片戰爭,真正扛槍的幾乎都是英帝國訓練出來的印度敢死隊,英國人佔比很低,所以傳回英國國內的戰報傷亡人數都是十幾人。畢竟在大英帝國眼裡,印度人傷亡不算傷亡。

東印度公司大樓

大英帝國殖民了印度,英國女王也因此繼承了印度皇帝。不過印度確實是個另類,估計是全世界唯一一個窮到極致,民眾還能安安我們不鬧事的國家。這就不得不感慨種姓制的強大,以及與其捆綁深入骨髓的印度教文化了。印度教教義裡,人過完這輩子的苦日子,下輩子就能做上等人。而造反必然增加業債,在那之前的吃的苦不就白吃了嗎?所以三哥們都很佛系,看淡生死,大不了死了重新搖號。

印度教信徒

英國看到了西藏有利可圖,一句話,印度管得了的他要管,印度管不了的他也要管。東方的那群人可不比印度馬仔聽話,自古就有王侯將相,寧有總部的刁民思想。放任不管,那天自己回國了,馬仔被打不要緊,這邊的產業遭殃可划不來。一個零散的中國才是列強眼中的好中國,那就先搞個緩衝區吧。

十九世紀中葉,大清內憂外患、國力衰落,對西藏地區的控制力急劇減小。一九零三年,英國趁機侵入西藏地區。大肆燒殺搶掠,妄圖將整個西藏拿走。雖然威逼清政府賠款成功,但卻未能將西藏割裂出去。一九一四年,天降醜男,英國派來在我國臭名昭著的亨利·麥克馬洪。

亨利·麥克馬洪

麥克馬洪聯合西藏親英勢力,策劃了分割西藏的西姆拉會議,並在會議中提出了麥克馬洪線。這條線侵佔我國領地9萬平方公裡,相當於一個浙江省。孱弱如清政府也未曾將西藏拱手讓人。時至北洋政府時期,雖然袁大頭這個人腦迴路奇葩居然搞復闢,但他也明白一個道理,當皇帝或許只會成為一個笑話,但丟了西藏卻要被寫進史書裡遺臭萬年,所以趕緊拒絕了西拉姆條約。一九三八年,西姆拉相關會議文件被英國偽造成舊書發行全世界。不過幸好仍然有兩冊真書劫後餘生,讓英帝國的醜惡嘴臉得以暴露。其實不管以上哪一點,都足以證明中國近現代以來從未將西藏以任何方式劃分出去。而中印邊境問題中,印度一直倚仗的麥克馬洪線本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騙局。

麥克馬洪線

印度國父聖雄甘地想必大家都知道,這個人崇尚非暴力手段解放印度,類似於南非的曼德拉。不過甘地的想法有些奇特,他認為印度人現在的苦難都是英國人的工業化帶來的,主張去工業化,回到以往的小農經濟。相比而言,他的戰友尼赫魯就要務實很多。

尼赫魯(左)甘地(右)

英國人統治了印度200多年間,也玩了點小心思,英國沒有將印度從結構上變成一個整體,最重要的是沒有去除各土邦的關稅,大家依舊各玩各的,只要不損害到英帝國的利益就行。一九四七年英國撤離印度時,再次發動了攪屎棍的技能,一套蒙巴頓種方案從此印巴分治。尼赫魯作為印度建國後的第一任總理,還是比較厲害的。印巴分治存在著歷史性和宗教性的矛盾,明知被英國利用,尼赫魯也沒有辦法。不過東面的新中國建國時間短,百廢待興,底子還不如英國人留給印度的厚實,是個軟柿子,完全可以捏一捏。

蒙巴頓與甘地

尼赫魯早就發現了邊境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如果按目前的邊境線劃分,一旦邊境發生戰事,印度將無天險可守。中國陳兵南坡可以一路揮師打到新德裡,典型的北宋困局。那麼怎麼辦?於是尼赫魯將英國宣稱的麥克馬洪線繼承了過來。其實早在建國前,印度趁著中國國內局勢不穩,就已經入侵了尼泊爾、錫金等地區,將緩衝帶一直推進到喜馬拉雅南坡。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韓戰爆發,這時我國精力集中在朝鮮半島區域。三哥繼續發揮著傳統藝能,不僅在西藏反覆試探,還意圖指染西藏的鄰居新疆,我國頂住了朝鮮戰場的巨大壓力,於危難之際抽調十八軍向西藏挺進。雖然守衛了西藏和新疆的大部分地區,但並未與印度徹底撕破臉,也未能將其徹底趕出藏南地區。這裡面有兩個主要原因。

第一,新中國成立伊始,百廢待興,又要支援朝鮮戰場,如果西面再與印度開戰,確實力所未逮。第二,自古以來後勤補給就是行軍打仗的第一保障。當時的中國內陸還沒有一條鐵路直通西藏,意味著戰略投放能力極其有限,持久戰打的就是補給能力。所以比起三哥,那時的我們確實耗不起。我們當時力所不及,印度便認為中國默許了麥克馬洪線的存在,而對於中國以實際控制線為準的讓步視而不見。既然你默認了麥克馬洪線,那麼不好意思,不僅藏南是我的,阿克賽欽我也要了。

相關焦點

  • 中印邊境摩擦後,西部戰區從殲-7換裝殲-16,美媒:中方態度變了
    被軍迷朋友們稱為「七爺」的殲-7戰機雖然在我國現代的空軍序列中已經顯得十分的落後了,但是其依舊在守護著我國的領空,我國戰略壓力並不是很大的西部戰區此前依舊裝備著一定數量的殲-7,而在中印摩擦發生後,西部戰區直接從殲-7換裝成了殲-16,美國媒體甚至還為此表示,中國的態度變了。
  • 美國媒體發現,中印邊境摩擦後,西部戰區解放軍「鳥槍換炮」
    美國《軍事觀察雜誌》特別提到,中國西部戰區司令部的負責範圍包括了中印接壤的邊境地區。今年6月份,中印曾在邊境爆發了緊張局勢,鳥槍換炮的直接原因是中印邊境摩擦所導致的西部戰區不穩定。殲-16戰鬥機是雙發雙座重型戰鬥機,是世界上最重的戰鬥機之一。比起殲-7,殲-16飛機更大、航程更長、飛機裝備也更加先進。一架殲-16,可以抵得上整個殲-7中隊所能覆蓋的區域。而且,殲-16比起其他重型戰鬥機所需要的維護量更少。殲-16在中國西南戰區空軍部隊的部署,將會徹底提升解放軍空軍的作戰能力。原因是印度?
  • 印媒:中印將軍商談和平解決邊境對峙
    「印度和中國同意和平解決邊境紛爭」,據《今日印度》等多家媒體7日報導,中印兩軍中將一級指揮官6日首次在拉達克地區實控線中方一側舉行會談,主要內容是商談結束雙方在邊境地區的軍事對峙,從實控線附近撤兵並移除武器裝備。
  • 邊境風雲——中印邊界問題全解析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對此事件表示,目前中印邊境地區的局勢總體是穩定的、可控的,中印關於邊界問題的外交、軍事溝通渠道是暢通的。在中印的對峙事件中,川普6月初突然高調宣稱,美國願意調解和仲裁中印雙方的邊境爭端。
  • 1962年中印戰爭給我們留下了哪些遺產?
    在1962年的時候,中印之間爆發了邊境戰爭。中國軍隊很快就把印度打得落花流水,印度驚慌失措,雖然最後和平解決,但是兩國之間的矛盾就一直積累下來。1962年中印邊界衝突,基本上可以說中國得到了以下幾個好處。
  • 中印邊境戰爭,中國善待俘虜,我國唯一被俘戰士被印軍當肉盾!
    《印度斯坦時報》5月10日稱,中印兩國士兵9日在印度錫金邦北部地區發生上百人規模的對峙,對峙隨後在當地層級得到解決。報導宣稱,對峙中出現肢體衝突,導致多名士兵受傷。中印邊界以往經常會發生不同規模的對峙,有時還會出現兩國軍人之間的肢體衝突,但自中印邊境戰爭結束後,相關事件都和平解決了,很多時候事情沒有拿到媒體上去。不過,這消息源來自於印度軍方兩位不在現場的高級官員,真實性不詳!中印邊界全長約2000公裡,主要包括西段、中段和東段。
  • 與印巴不同,如中印發生炮擊什麼性質?印學者:不是摩擦,是戰爭
    軍事專家王雲飛就此次印巴炮擊事件指出,他曾經跟印度一名學者聊到過關於印度和巴基斯坦經常發生衝突的事情,可令人驚訝的是,該學者並不認為兩國之間的炮擊是一場戰爭。就王雲飛的說法,這名學者反而認為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的炮擊是屬於邊境摩擦,與兩國之間的戰爭沒有多大的關係。隨後,該專家在問到倘若印度和中國之間發生類似的炮擊,是什麼性質時,這名學者直接強硬地回答道:那就不是摩擦,是戰爭。
  • 1987中印邊境危機始末:兩次撤銷攻擊令
    中國不止一次向印度提出強烈抗議,印度不但不聽,反而在中印邊境有異常軍事調動,中國人的忍耐已到極點。由於印軍拒絕解除戰備狀態,1987年初,西方媒體認為中方的語調已經同1962年時類似,一些西方外交官甚至預言第二次中印邊境戰爭不久即將爆發。印軍甚至設想,一旦戰爭爆發,印軍可進入中國西藏縱深作戰,將戰線推進至雅魯藏布江一線。
  • 中國一寸都不會讓——歷次中印邊境衝突簡介(上)
    為了以正視聽,我特地搜集了從62年第一次中印邊界戰爭後歷次有報導有披露的中印邊界衝突的相關資料,以供大家了解。中印邊界爭端產生於1959年,中間經歷過兩次較大的戰役一個是1962年的第一次中印邊境戰爭和1967年的第二次中印邊境戰爭(因其規模較小顯有報導),直至1981年年底中印兩國才正式啟動解決爭端的邊界談判程序。所以在此期間中印邊界是處在事實的戰爭狀態的。
  • 為中印戰爭做準備?美軍訓練抗寒士兵,並在中印邊境監視中國軍隊
    美媒在12月23日報導稱,美國太平洋空軍司令肯尼斯·威爾斯巴赫將軍表示,美國和印度的關係越來越好,尤其是在中印邊境問題相關的情報領域。威爾斯巴赫稱,美軍會竭盡所能幫助「好朋友」印度,並分享他們獲得的情報。
  • 【影視題材】七部中印邊境衝突題材戰爭電影
    1962年的中印邊境戰爭及之後斷斷續續的邊境衝突,對印度而言是一個敏感而又有吸引力的話題,即使是年產電影豐富的寶萊塢也不敢輕易嘗試,有趣的是,筆者今天介紹的這七部相關題材影片,分別集中在上世紀60年代和最近五年內,這似乎也在透露出印度人某種程度上的蠢蠢欲動。
  • 中印邊境呈現緊張氛圍,印軍再次打響戰爭信號
    中印邊境呈現緊張氛圍,印軍再次打響戰爭信號據環球網報導,印度是非常有野心的國家,這些年以來不斷跟周邊國家發生矛盾,似乎不願意接受亞洲鄰國的幫助。印度由於有著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支持,這些年確實很囂張,並且不斷地進口各種武器裝備,現在認為自己擁有了強大的軍事力量。
  • 凌勝利:在中印邊境問題上,我們的戰略意志需要堅定亮出來
    在中國崛起的同時,印度也是在崛起;同時,中印作為地緣臨近的大國,在這樣的情況下,可能就使得邊境問題成為中印之間的麻煩。 ▲ 圖片來源:新京報網另外,媒體現在對於中印邊境問題的曝光度在增加,這就使得邊境問題在兩國的民眾中影響增加,導致問題解決難度也因此上升。
  • 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是如何爆發的?為何中國主動提議各自後撤20公裡?
    其間,中國政府多次提出進行邊界談判,前提是首先承認中印邊界未定,但印度以中印邊界已經劃定為有由拒絕。同時期中國也與緬甸進行了邊界談判,在否認「麥克馬洪線」的基礎上,事實上部分以「麥克馬洪線」劃定了邊界。可以說,印度錯失了劃定對其有利的中印邊界的機會。
  • 「它」又欠收拾了,說說鮮為人知的62年中印戰爭
    自新中國成立之後,中印邊境小打小鬧,就沒有消停過,這最開始是因為蒙巴頓在印巴分治時隨意的劃線,將克什米爾化作空白區,至於中印邊境,根據子虛烏有的麥克馬洪線定界,並沒有按照實際情況嚴格分割疆土,所以中印邊界一直到現在都沒有完全確定,這也就導致了中印邊境數十年來大大小小的衝突不斷。
  • 1962年中印戰爭,雙方力量損失幾何?印度的損失好慘!
    1962年中印戰爭,解放軍勢如破竹直逼首都,印度有多慘? 1962年的中1962年中印戰爭,解放軍勢如破竹直逼首都,印度有多慘?印邊境戰爭,中方稱為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中國打這場戰爭與抗美援朝類似,同樣都是在國內局面比較困難的情況下進行的。
  • 中國怎麼都沒想到,當初用來打日軍的戰術,印軍在中印邊境用上了
    近期有印度媒體報導稱,印軍方面已經在中印邊界地區建立了地下工事,中國怎麼都沒想到,當初用來打日軍的戰術,現在印軍在中印邊境用上了。這也印證了一句話「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 1962年中印戰爭,中國打贏了為何主動撤軍讓地?
    11月15日,周恩來就中印邊界問題給亞非25國領導人寫信,闡明中印邊界問題和反對印度侵佔中國領土的正當立場,以及軍事衝突發生後仍堅持平等談判、協商解決的合理態度,使世界上更多的國家了解中印邊界問題上的是非曲直。 1962年10月12日,中國和巴基斯坦就邊界問題開始談判。
  • 印軍在中印邊境用上「地道戰」是怎麼回事,效仿中國抗戰經驗?
    【環球網軍事報導】據印度媒體稱,印度軍隊通過效仿中國的戰爭經驗,在印度所謂的「拉達克地區」部署了地道工事。據《印度斯坦時報》網站11月22日報導,印度軍隊已經深入研究了中國的「作戰手冊」,部署了「地道防禦工事」來阻止「越界行為」。
  • 中印兩軍邊境越冬保障哪家強?
    然而對於位處中印邊境的西藏高原而言,並非如此。進入10月後,中印邊境的高原地區將迎來氣溫驟降、大雪封山的冬季。因此,這個時間點也看做該地區是否適合開展人類活動的分界線。在這樣一個時間節點,中印第六輪軍長級會談前不久剛剛結束。雙方達成共識,同意均不再向一線增兵。在「凜冬將至」前,是時候對此前幾個月做一下總結,並對即將到來的冬天做一下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