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這大半年來,吳穎因為出租房的門鈴煩透了。
原來,吳穎與三戶租客合租,她的房間離大門最近,門鈴每天都要在其耳畔響上數遍,其中近9成都不是找她的……
房間離門鈴最近
29日傍晚8點,記者來到了沙坪垻區文化村吳穎所住的這棟老式居民樓,4-2便是吳穎租住的這套房所在。在該房門的右側,掛著一個黑色的門鈴,記者輕輕一按,門鈴頓時「叮咚」作響,吳穎衝出來開了門,見到是記者,她才收起了滿臉的不耐煩。
吳穎26歲,是沙坪垻三峽廣場一家傳媒公司的文案,去年年底,她搬到了這裡,與三戶租客合租,「房租比較便宜,交通也方便,租客們年紀差距較小,相對較好相處。」
吳穎說,剛搬進來的時候,自己對這裡比較滿意,但很快,她就感覺到了煩惱——她的房間離大門最近,而門外又掛著一個門鈴,「門鈴一響,就像在我耳畔一樣。」
門鈴每天響數次
吳穎說,由於幾個合租客都比較年輕,大家都很少做飯,外賣承包了租客們的夥食。每天下班後,隨著外賣員的不斷來訪,門鈴也會響個不停,「我離得最近,經常只有我去幫忙開,不然門鈴還要響兩遍、三遍,更煩人。」
而周末和節假日,門鈴帶給吳穎的煩惱更多,除了外賣員來送餐,還有登門找人的、社會調查的、推銷產品的……幾乎每個到訪者,都會按上一波門鈴。此外,還常有小孩的惡作劇,總是按一下門鈴就跑,開門根本沒有人影,「周末想在屋裡睡個懶覺?根本不存在的。」
想撤門鈴被駁回
吳穎說,她曾經嘗試過與租客們交涉,能否撤掉門鈴,但大家卻不大讚成。有人說,這是房東的東西,私自撤掉不太好;有人說,門鈴還是很方便,這個門比較隔音,敲門不一定聽得見,但按門鈴就能聽見;還有人說,門鈴聲比敲門聲悅耳,沒必要撤掉。
吳穎說,這樣一來,自己只能繼續忍受門鈴的轟炸,「我總不可能因為門鈴就搬家吧。」吳穎最後感慨,在這個時代,門鈴已經成了雞肋,就應該全部淘汰掉。
採訪中,吳穎的合租夥伴張姐笑著調侃,吳穎對聲音太過敏感,其實大家都能與門鈴聲共處。吳穎的同事孫菁菁則反駁這一觀點稱:「那是因為他們的房間離大門沒這麼近。」
調查:你家門口還裝著門鈴嗎?
30日,記者詢問了53位市民,只有8位市民表示,自家/父母家門口還裝著門鈴,這其中,還有2位市民表示,門鈴電池已用完,懶得更換成了擺設。儘管如此,關於門鈴的記憶,卻在不少人的回憶中鮮活。
陳軍(35歲 男 設計師):90年代的時候,我外婆家門口安了一個門鈴,我那時候覺得太洋氣了,每次去耍,都忍不住各種按門鈴,聽它「鈴鈴鈴」的響就覺得很開心。
張曉璐(29歲 女 會計):我曾經對門鈴真的是又愛又恨,以前手機沒有這麼智能,有了門鈴,就不會錯過開門,但有時候你正在午休,門鈴突然響起來的感覺又太難受。
趙女士(41歲 女 保險):我父母家門口的,這些年一直裝著門鈴,主要是因為年紀大了耳朵不太好,敲門聲很可能聽不見,雖然也遇到過亂按的情況,但總的來說是利大於弊。
蔣駿(29歲 男 測試員):我們家的老門鈴早就換代了,我覺得老式門鈴淘汰肯定是時代所趨,因為智能門鈴實在太方便了,可以視頻顯示門外來客,還能設置勿擾時段。
建議:4招應對「無法摘掉」的門鈴
重慶市社會心理學會常務理事譚剛強說,十幾二十年前,安一個門鈴還算是「比較洋氣」的事,但如今,隨著時代發展,傳統門鈴已經變得有些雞肋化,還可能帶來「擾寧」的煩惱,因此,不少市民家門口已經摘掉了門鈴。
至於像吳穎這種租房一族,安著「無法摘掉」的門鈴,解決方式其實有四種——
1、多次與租客、房東協商,摘掉門鈴;
2、搬走,換個無門鈴的房租;
3、適應,學會與門鈴聲和諧相處;
4、自掏腰包升級門鈴,讓門鈴可以隨心勿擾。
延伸:傳統門鈴遇冷 智能門鈴火爆
記者在電商平臺搜索發現,如今的市面上,相比傳統門鈴的遇冷,各大品牌的智能門鈴則銷量火爆。對比傳統的、只能發聲的門鈴,一代代推新的智能門鈴功能可謂強大——
自帶有攝像頭,可實時偵測門前異常,並且可以設置偵測距離,堪稱新一代看門神器;有的還採用了人工智慧晶片進行AI人臉識別,可識別家人、朋友、快遞員等;有的門鈴還可設置為定時響鈴,比如在午睡時段,可以設置接收器勿擾模式;有的可隨意更換門鈴的聲音、音量甚至燈光閃爍度等;有的帶有麥克風,主人即便不在家,也可通過門鈴,遠程與訪客對話。
智能門鈴功能繁多,價格不一該怎麼挑選?一家智能門鈴網店的客服表示,不必非要買功能最齊全的智能門鈴,可以根據自己的使用習慣、預算、功能需求等來進行理性選擇。
都市熱報-廂遇首席記者 王薇 攝影報導
原創內容轉載需授權
編 輯:張 亞
校 審:周 圓
總值班:嚴一格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