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之稷下學宮:沒有硝煙的戰國,學術自由領先一個時代

2021-01-19 騰訊網

歷史劇《大秦賦》自開播以來,就引人關注。劇中,在呂不韋擔任秦國丞相後,他有意為秦國網羅天下人才,於是派心腹到齊國稷下學宮走一遭,隨後迎來了李斯等人歸秦。

《大秦賦》中的稷下學宮,以荀子為祭酒(學宮之長),韓非、李斯等眾學子經常參與辯論,學術氛圍濃厚,歷史上的稷下學宮,其實遠比劇中的輝煌。

稷下學宮中的「稷下」是什麼意思呢?曾有人認為,這是「社稷之下」的意思,其實並非如此,「稷下」是一個地名,位於齊國首都臨淄的稷門附近。稷下學宮被譽為「世界上第一所高等學府」,他對中國古代的文化發展,意義重大。

戰國時期,秦國雖然逐漸崛起,但若論文化的發展,秦國並不領先。當時,七國範圍內,有兩個地方堪稱「文化中心」,一個是魏國的安邑,另一個是齊國的臨淄。

公元前445年,魏文侯繼承魏國國君之位,他任用西門豹、吳起、魏成等人才,富國強兵,開國國土,使魏國成為中原霸主。當時魏國雖然國力強盛,家底畢竟淺薄,文化發展不夠,魏文侯野心勃勃,他想讓魏國成為後世敬重的國家。魏文侯在一番考量之後,打算請一位「德高望重」的人物來魏國講學,藉以吸引天下學子。

當時孔子已經死了,魏文侯就請來了孔子的弟子子夏。

《史記》記載:

孔子沒,子夏居西河,教弟子三百人,為魏文侯師。

魏文侯請來子夏後,親自拜子夏為師,子夏居住在安邑,收徒300人,每日講學,盛極一時。天下文人聞之,紛紛向魏國靠攏,百家齊放,安邑就這樣成了文化聚集地。不幸的是,秦國崛起後,對魏國持續打壓,魏國不得已遷都到大梁,安邑從此沒落。

安邑的沒落,是先秦文化的損失,然而,與此同時,另一個文化中心順勢崛起,它就是齊國都城臨淄。

西周時期,開國名將姜子牙(姜尚)被周天子分封於齊,齊國世代相傳,到了戰國初期,齊國的姜氏被田氏所取代,史稱「田氏代姜」。齊國的祖先是皇帝的後裔,齊威王為了穩固田氏政權的統治地位,宣揚田氏的正統地位,欽定了「黃老」為齊國的主導思想,並且在稷下設立學宮,弘揚黃老之學,吸引天下人才來齊國,為齊國「養士」。

《風俗通義·窮通》記載:

「齊威王之時,聚天下賢士於稷下……」

齊威王沒有想到,稷下學宮創立之後,竟然一度出現百家爭鳴的局面,成了齊國的「金字招牌」,將齊國的文化提升到了一大步,遠遠超出了齊威王的預想,同時,也為齊國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稷下學宮在齊國設立以來,得到了齊國歷代君王的重視,在齊國的默許下,「稷下生」可以任意討論學術和政治,其中優秀的人才還能獲得齊國的封賞和授官,如此一來,稷下學宮成為了各學派交流的薈萃之地,雲集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農家、陰陽家、兵家等各重大學派的「學者」。例如,儒家的兩位重要代表孟子和荀子都曾在這裡講學。

孟子一共兩次來到稷下學宮講學,他第一次講「仁政」,吸引了眾多學子來到稷下。第二次講「浩然之氣」,齊宣王聽完後如醍醐灌頂,對孟子頂禮膜拜。荀子更是三次擔任稷下學宮的祭酒(學宮之長),廣收門徒,李斯、韓非、張蒼都是荀子的徒弟。

可以說,在稷下學宮這個「金字招牌」下,許多身懷絕學的思想家在此成名,同時,這些思想家又成就了稷下學宮,為學宮吸引更多的人才,良性循環,持續發展。

稷下學宮先後持續了150年之久,放眼當時的世界歷史,稷下學宮的學術自由處於絕對領先地位。眾所周知,春秋末期公孫龍提出的「離堅白」和惠施提出的「合同異」是對立的兩大論點,後來,稷下生們將這兩種觀點帶到稷下學宮多次辯論,曾掀起一次次高潮,稷下學子每次聽完都心潮澎湃。當時雖然處於戰國年代,但稷下學宮猶如戰國中的「戰國」,只是,稷下的「戰國」,沒有硝煙,雖然辯論起來面紅耳赤,但都彬彬有禮,盡顯古君子之風。

稷下學宮存在150多年,隨著齊國的滅亡,秦國統一六國,稷下學宮的歷史使命也就結束了,然而,千百年來,稷下學宮對後世影響深遠,此後歷代著名的書院,都欲效仿稷下,然而,卻都未達到稷下之盛。如今,「稷下生」還在否?稷下之風還在否?

相關焦點

  • 《大秦賦》之稷下學宮:世界最早大學,學術自由150年,領先全球
    歷史劇《大秦賦》自開播以來,就引人關注。劇中,在呂不韋擔任秦國丞相後,他有意為秦國網羅天下人才,於是派心腹到齊國稷下學宮走一遭,隨後迎來了李斯等人歸秦。《大秦賦》中的稷下學宮,以荀子為祭酒(學宮之長),韓非、李斯等眾學子經常參與辯論,學術氛圍濃厚,歷史上的稷下學宮,其實遠比劇中的輝煌。稷下學宮中的「稷下」是什麼意思呢?曾有人認為,這是「社稷之下」的意思,其實並非如此,「稷下」是一個地名,位於齊國首都臨淄的稷門附近。
  • 《大秦賦》中一再提到的「稷下學宮」,到底是什麼樣的地方?
    《大秦賦》中經常提到的一個叫做「稷下學宮」的地方。李斯、韓非、淳于越、茅焦等眾多歷史名人都曾身處其中,而一代大儒荀子更是在這裡擔任過「祭酒」一職,相當於院長。 那麼,這個「稷下學宮」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呢?它存在的目的和作用又是什麼呢?
  • 《大秦賦》秦國在稷下學宮的「校園招聘」給秦國帶來了什麼?
    《大秦賦》第9集,大秦丞相呂不韋為秦國一統天下,治國理政儲備需要的人才,為此開啟了戰國時期的「校園招聘」,此次招聘地點在齊國的稷下學宮。那麼此次招聘成效如何?給秦國帶來了什麼?稷下學宮的學子首先,來看看秦國在齊國稷下學宮校園招聘的宣講詞吧(那個時候沒有PPT,招聘全靠招聘官的宣講),招聘特使宣講詞如下:「我秦國自孝公以來,商鞅,犀首,張子,範雎
  • 春秋戰國稷下學宮,柏拉圖阿加德米學園,有哪些異同?不同人才觀
    從辦學性質和治學理念入手,對比稷下學宮、阿加德米學園的異同,不同人才觀在影視劇《大秦帝國》中,商鞅在投奔秦孝公之前,曾去了一趟齊國的稷下學宮,三大法家代表人物聚集在那裡,各抒己見,這其中有,崇尚勢治的慎到,提倡術治的申不害和推行法治的商鞅;在劇中我們可以得知,稷下學宮人才眾多,匯集了當時天下最優秀的人才,成為齊國取之不盡的人才寶庫,也是春秋戰國時期
  • 稷下學宮和雅典學院
    歐洲文藝復興不是僅僅復興一個柏拉圖或亞里斯多德,而是全面復興歐洲整體思維水平和自由精神。因此,拉斐爾在這幅畫中又加進了不少雅典之外的精神巨匠,而且延伸到後代。他甚至把自己也畫進去了,表現出自己對於這一脈精神的參與雅典學院的創辦幾乎同時,在遙遠的東方,也有一個類似的學術機構,叫稷下學宮。稷下是齊國都城一座城門的名字,究竟是南門還是西南門,有待繼續考證。
  • 戰國時期的高等學府:稷下學宮,荀子為校長,為何被秦始皇取消?
    導語:這個時代大部分人,以海歸為榮,尤其是畢業於世界一流大學,比如哈佛、牛津等,都會被視為天之驕子。 其實早在戰國時期,我國便有了世界一流大學,並且這所大學,哈佛和牛津也無法與之相媲美,因為這所大學培養了許多聖人。
  • 稷下學宮:千古斯文道場 中國最古老的學院之一
    在這個自由、開放、包容的稷下學宮,形形色色的門派、五花八門的思潮,從四面八方匯集交聚,稷下學宮的知識分子們各抒己見,形成了百家爭鳴的景象,造就了人類文化政治景觀的一座高峰。    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然而,正是在這時代的動蕩與紛爭、思想的爭鳴和交鋒中,出現了中國歷史上學術極為活躍的黃金時代。
  • 荀子和稷下學宮
    荀子(公元前313年——前238年),名況,戰國末期趙國人。15歲時即遊學於齊國,之後往來於各國。50歲時再次來到齊國,參加了稷下學宮的恢復工作。曾「三為祭酒」(學宮主持人),是稷下學宮名聲最為顯赫的學者,司馬遷稱其為「最為老師」。戰國末期,經歷了諸子百家競相爭鳴的局面之後,在學術思想上逐漸出現了融合百家、總結諸說的趨勢。
  • 齊宣王治下的稷下學宮空前繁盛,學者上千,學生數萬,名傳千古
    真正能令齊宣王名垂青史的,是臨淄城西南門外的一個地方。這個地方在臨淄的西南門——稷門之外,因此被稱為稷下。從齊宣王的爺爺齊桓公開始(不是春秋時期春秋五霸第一位的齊桓公姜小白,而是田氏代齊後的諸侯田午),這裡就聚集了一批學者討論政治問題、社會問題、學術問題,宣王的父親齊威王在這裡正式設立學宮,史稱稷下學宮。
  • 與稷下學宮相比,當下的中國高等教育少了什麼?
    最早的學術盛會——稷下學宮稷下學宮創建於齊桓公時期,之所以是由齊桓公創建,在歷史上是有一些必然因素在裡面的。其一:當時齊國國力強盛,齊桓公也成為了春秋霸主,國力的強盛和經濟的發展使得齊國成為學術進步的沃土。
  • 稷下學宮——中國古代思想軸心時代的源泉
    ,服五伯,離堅白……」 4.稷下先生 稷下先生,即戰國時期齊都臨淄稷下學宮的學者們。是明朝之前唯一一個同時進入文廟和武廟之人。 主要是因為「稷下之學」「稷下學」等名詞的古今意思發生了變化,容易造成歧義。「稷下之學」「稷下學」在古代,意思是稷下的大學、稷下的學校,而當代的意思則是稷下的學問、稷下的學術。當時的學者,怕二者都用「稷下之學」或「稷下學」表述,容易在意思上造成混淆,因而將2300多年前臨淄的這所古代大學重新定名為「稷下學宮」。
  • 《大秦賦》之荀子:戰國最後的宗師,儒家的另類,帝王術的導師
    近期《大秦賦》持續熱播,這部劇給我們展現了戰國末年各國之間相互徵伐的畫面。除此之外,齊國的稷下學宮讓人眼前一亮。稷下學宮中出現了荀子、韓非、李斯等多位學派代表,給我們重現了戰國末年中國文化的開放和鼎盛。
  • 稷下原型 | 稷下學宮這些大人物,你認識幾個?
    其實,王者世界中的稷下並非完全虛構喲!其靈感來源其實來自於「稷下學宮」——興於戰國時期的世界上第一所官辦高等學府。這一次,《王者榮耀》將攜手山東博物館、齊文化博物院,和召喚師們一起了解真實歷史中的稷下學宮,領略中華千年文化的魅力。建議在Wi-Fi環境下圍觀
  • 稷下學宮由齊桓公創建,齊宣王光大,二人是什麼關係?
    「稷下」即齊都臨淄城的稷門附近,齊國君主在此設立學宮。故因學宮地處稷門附近而得名為「稷下學宮」。稷下學宮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舉辦、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學府。中國學術思想史上這場不可多見、蔚為壯觀的「百家爭鳴」,是以齊國稷下學宮為中心的,官學為黃老之學。它作為當時百家學術爭鳴的中心園地,有力地促成了天下學術爭鳴局面的形成。
  • 戰國第一大學稷下學宮,到底雲集了多少大咖牛人?
    孟子在「稷下學宮」幹得風生水起,教學規模一下子擴大了不少,成為「稷下學宮」最受歡迎的幾個著名教授之一。據說,孟子有數百個學生,在「稷下學宮」辦學規模處在第二的位置。口若懸河的道家思想家「天口駢」田駢有上百個學生,排名第三。
  • 走,到稷下去!
    春秋戰國是一個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大時代,齊國的稷下學宮就是各個學派思想碰撞交流的學術中心。
  • 中國史:稷下學宮,諸子百家薈萃的中心,促進中華學術文化大繁榮
    百家原創作者:音韻說歷史歡迎來到百家號音韻說歷史,小編發現,在自由寬鬆的運行方式下,稷下學宮湧現了很多學術人物。這些學術人物雖然不一定都是開山祖師,但至少是領軍人物。如儒家中的代表人物孟子和荀子,在稷下學宮都是三十年以上。據《史記·儒林列傳》中講,戰國時期天下群雄並爭,儒學已經受到排斥,但是獨獨在齊國和魯國一帶,學習研究它的人不曾放棄。
  • 臨淄稷下學宮相關詞語的最早出處
    3.稷下「稷下」一詞,最早見於《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兒說,宋人,善辯者也,持「白馬非馬也」,服齊稷下之辯者。」意思是宋國人兒說(讀「泥月」),能言善辯,持 「白馬非馬」觀點,曾經在辯論中戰勝了齊國臨淄稷下學宮的學者。《韓非子》一書,為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法家學派代表人物、荀子弟子韓非所著。《韓非子》約創作完成於公元前247年前後。
  • 《大秦賦》:戰國為何人才輩出?一句「先生教我」說明了一切
    《大秦帝國》【《大秦賦》:戰國為何人才輩出?一句「先生教我」說明了一切】 由延藝、顧其銘、強龍、劉永濤執導,李夢、張健編劇,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鄔君梅等人領銜主演的古裝歷史劇《大秦帝國之天下》更名為《大秦賦》,2020年12月1日開始在中央電視臺電視劇頻道首播。
  • 厚重底色彰顯史詩大劇 《大秦賦》角色命運直戳人心
    《大秦賦》以嬴政的一生為主線,全景展示了戰國晚期列國紛爭到天下一統的歷史進程,為觀眾呈現出一幅磅礴厚重的歷史畫卷,追溯了歷史趨勢,傳遞了歷史精神。日前,該劇已進入播出收官周,將在本周末迎來全劇大結局,不過,觀眾對於《大秦賦》的觀劇熱情和討論度還在持續遞增,這無疑是歷史正劇在當今市場上的一次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