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城市發展和競爭的重要資源。5個月前由原南通市崇川區、港閘區合併設立的新崇川區,12月17日發布「重磅」人才新政,端出真金白銀、真情實意聚合而成的「大禮包」,構建由海內外高層次人才、緊缺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和鄉土人才等組成的多層次人才體系,全力打造「創新活力城」,為南通建設「長三角一體化滬蘇通核心三角強支點城市」提供人才支撐。
南通市崇川區發布「重磅」人才新政
崇川是南通主城區,也是人才的「集聚區」。此輪人才新政共包含18條內容,觸角從頂尖人才、領軍人才、高技能人才向面廣量大的基礎性、應用型和本土人才延伸,受益群體不斷擴大。
南通市委常委、崇川區委書記劉浩介紹崇川構築「人才高地」情況
招才引智,新崇川捧出分量十足的真金白銀。諾貝爾獎獲得者、院士等海內外頂尖人才落戶,在關鍵技術研發、新興產業發展領域起到引領性作用的,可最高獲得5000萬元資助。高層次人才落戶崇川創新、創業,「紫琅英才」計劃可分別給予最高200萬元和500萬元資助。
打造創新活力之城,既要提升人才層次,更要做大人才總量。崇川在此輪人才新政中,對高校畢業生、緊缺型人才、高技能人才落戶,均給予具有競爭力的政策扶持,分別發放一次性或月度獎勵、津貼。新政既扶持人才,也獎勵企業。用人單位引進一名緊缺人才最高可獲補貼15萬元。
本土人才是人才隊伍中的一支「生力軍」。在新政中,崇川區對本土技能人才加大扶持,企業培養一名緊缺型高級技師,可獲5000元獎勵;專業機構培訓車聯網、信創等先導產業人才的,可獲最高每人1萬元的補貼;被評為國家級「大師工作室」的鄉土人才,可獲15萬元資助。此外,人才新政還設立「崇川傑出英才獎」,每兩年評選一次,給予獲獎者最高10萬元獎勵。
兩名國家「萬人計劃」的入選者獲獎勵
除了真金白銀的獎勵扶持,崇川人才「大禮包」中,還有真情實意的暖心服務。「一站式」窗口可為人才提供項目申報、補貼申領、公寓申請等「保姆式」服務。對符合條件的高層次人才,在子女入學、就醫體檢、租售住房等方面開闢「綠色通道」,解決人才的後顧之憂。
具有誘惑力的政策能吸引人,而真正留住人的,是人才發展的生態圈。南通市委常委、崇川區委書記劉浩介紹說,崇川區圍繞產業、資金、平臺等人才發展核心需求,設立產業引導基金、招引高端產業項目、建設離岸孵化基地,著力打造全要素、全周期、全領域的最佳人才生態。「城市和人才的最好關係,就是共同成長、彼此成就。崇川立足打造『創新活力城』,正全力構築長三角具有影響力的人才高地,吸引各類人才近悅遠來,在福地崇川各盡所能、各展所長。」劉浩說。
紫琅英才引進計劃資助項目集中簽約
崇川構建的創新創業生態圈,讓落戶的人才感受到了「福地」魅力。在12月17日的崇川區人才新政發布會上,從事汽車電子研發製造的格陸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兆勇說,公司剛落戶崇川時,遇到人才安居、生產場地、創業資金等一道道難題,政府部門都及時伸手相助,「雪中送炭的一幕幕,印在了格陸博成長的軌跡上。」劉兆勇說,格陸博也在這四年裡收穫了豐碩成果,先後獲得南通首家江蘇省潛在獨角獸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等殊榮。
當天,崇川區還成立由多部門組成的「創新服務團」,20名「創新助理」集中上崗,為首批110家人才領銜企業、高成長性科技企業提供人才、技術、融資等方面的服務。人才綜合服務平臺同步開通,16項政策資金兌現可在線辦理,實現一網通辦、一次辦成。崇川區還向兩名國家「萬人計劃」的入選者每人發放50萬元獎勵。
揚子晚報記者 郭小川 朱亞運 通訊員 石唯
【來源:揚眼】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