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歲婆婆給28歲兒媳婦道謝:如果不是你,我就沒有機會回家

2020-12-14 刁小嘴
截圖來自《謝謝你來了》

文/刁小嘴

天下婆媳難相處,今天的故事,是一個婆婆向兒媳婦道謝的故事。如果沒有兒媳婦,婆婆就沒有機會回家。

只因這位婆婆有個愛好:喜歡唱歌。人嘛,總要有點精神寄託,這本是一件好事,可她太"軸「,40多歲為此竟負氣離家。

因為愛好而離家出走

方宣有個喜歡唱歌的愛好,坐著也唱、站著也唱,經常投入到忘我的境界,就因為這個愛好,給她帶來一系列麻煩。

方宣總在家裡練習,還有個大音響,每次她唱歌,都會吵到鄰居。有JC上門、有拉電閘的、有人敲門讓她小點聲,各種各樣的「投訴」。

但方宣很固執,覺得「我在家裡唱歌,別人管的著嗎」?她繼續堅持自己的方式,導致鄰居關係都不好。

方宣婚姻不太幸福,離婚的原因之一也和她愛唱歌這件事兒有關。離婚後,她和兒子住在一起,兒子也受不了。

總有鄰居找上方宣的兒子,「你媽唱歌聲音太大了,你們住五樓,我們一樓都能聽見,不能小點聲嗎?」

兒子無奈,回家勸媽媽,一次不聽勸兩次,兩次不聽,漸漸地變成了爭吵。有一天晚上,事情進入了白熱化階段。

兒子學徒回來,在家睡覺,方宣從外面回來,她不知道兒子在家,順手打開了音響,這下可好,鄰居來了。

鄰居帶著JC上門,雖然不是頭次,但鄰居對著方宣兒子說:「你媽唱歌太擾民,你以後不能管管你媽」?

兒子臉上有點掛不住,把音響給砸了,這下把方宣氣壞了,音響是她的命根子,她收拾東西就準備離開家。

方宣去上海務工,她這一走,兒子也沒攔著,看到媽媽唱歌的決心,兒子說:「那你就唱吧,什麼唱到電視臺,什麼時候再回來」。

兒媳找上門:媽,回家吧

去上海找工作的方宣,也不是很順利,本來以為走出來沒人管,但她工作的地方是住集體宿舍,根本沒法唱歌。

她又回到了老家,在家門口站了很久,也沒有進去,她想到自己還沒有唱到電視臺,而且兒子也沒來找自己(她換了手機號,兒子也聯繫不上)。

這口氣還沒有放平,怎麼能回家呢?她跑到鄉下租了一間小房子,開始幹起了老本行,賣點乾貨養活自己。

有天在集市上,有個女人帶著孩子,笑嘻嘻地衝她走來,方宣以為是顧客上門,結果女人開口喊了她一句:「媽」。

這個女人叫季芳,也是方宣想感謝的兒媳婦。方宣聽到有人喊自己媽,真是被嚇住了,一知道對方身份,她哭了起來。

方宣在兒子20歲的時候離開家,四年都沒回去過,沒想到兒媳婦這麼好,連孫子也有了,她錯過了多少時光。

2014年,季芳在打工時,認識了方宣的兒子,兩個人一見鍾情,很快就結婚生子了。季芳很憨厚,也樂於分享。

她知道了婆婆的情況,並沒有考慮是否好相處的問題,看到老公總看婆婆照片,她知道老公心裡很想媽媽。

她四處打聽婆婆的下落,之前聽人說婆婆在上海,後來有人告訴她,在一個集市上看到了婆婆,趕緊帶著孩子找了過去。

頭次見面,方宣連季芳的名字都不知道。兒媳婦離開後,方宣從自家小桶裡看到居然有2千多塊錢。

那是季芳前一晚上出攤掙得錢,全都留下了。方宣流下了眼淚,自己這樣,還能有一個這麼好的兒媳婦,真是何德何能。

學無止境,好學不易

在兒媳婦的勸說下,婆婆方宣回到了兒子的身邊,在家裡的燒烤攤幫忙,生活非常幸福且知足。

以前的她,認為唱歌很重要,什麼都可以沒有,但不能沒有唱歌。近50歲的她,改變了,沒有什麼比得過一家人在一起。

鄰裡相處學會包容曾經的方宣全然不顧身邊人的態度,勸說多少遍都不聽,如果我們身邊有個這樣的鄰居,相信也會讓人受不了。

去年年底,在鄭州有一個小區,因為噪音而引起了糾紛。鄭先生離婚後,搬到一個新的小區,剛住了一年多。

樓上三個女生,因為工作性質,下班太晚,噪音吵得他睡不著。鄭先生找物業調解很多次,都沒有解決,從而釀成慘案。

孔子曰,「以約失之者鮮矣」,只有對自己有約束的人,才會少犯錯。同樣,約束自己的人,也就不會給別人無端添麻煩。

學無止境,好學不易不得不否認,方宣唱的很不錯。

她在《謝謝你來了》的舞臺上,唱了一首《我愛你祖國》,被塗磊比喻成:中國的「蘇珊」大媽。

可見她在唱歌上付出了多少努力,她能主動學習的精神,讓我很敬佩。如果一個人很高傲的話,只會滿足於當下。

方宣對自己愛好的執著,比起很多人為了學而報班,為了文憑而去學要強的多。

前者會花很多的時間去鑽研,而後者是為了跟風,看起來是好學,按評書人樊登的話,就是「隨大流,思維上的懶惰」而已。

只有「樂之」,「不亦説乎」,才是好學。人生能找到一個愛好,不易。如果你能有一個家人還支持的愛好,更加不易。

方宣是幸運的,有個好兒媳婦,體諒她,充當了兒子和她和解的橋梁,相信這家的不會有婆媳衝突的,只有感恩之情。

參考資料:

《謝謝你來了》:婆婆回家了《樊登講論語》,2020年11月------------------------------------------------------------

您好,我是刁小嘴,一個愛吃榴槤的高個子,喜歡用文字記錄生活、分享日常。

聲明:本文配圖來自網絡,若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兒媳婦到底有沒有義務給公婆養老?62歲的婆婆告訴你一個道理
    現在孫子經七歲,上小學二年級了,一直都是我和老伴在帶著,沒讓兒媳婦多操心。12年來,我們婆媳之間真的沒有發生什麼矛盾,相處得真的像親母女一樣,兒媳對我也非常孝順,每次買東西都記得給我帶一份。之前有段時間我生病住院了,她和兒子忙前忙後照顧我,真把我當親媽一樣的。
  • 2位70歲的老人坦言:人到晚年,靠的不是兒女,而是兒媳婦
    其實這段話,不但適合父母與子女,更適合婆婆與兒媳婦。老話說,十年看婆,十年看媳。婆婆總有老的一天,而兒媳婦也總有強起來的那一天。那麼,人到晚年,婆婆與兒媳婦又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丁奶奶的小兒媳婦,曾經跟村裡人說過這樣一句話「咱娘一輩子不容易,她養大我老公,又帶大我兒子的情,我是記在心裡的,不管咋樣,我們都不會不管她。」清水結語:俗話說,樹葉不是一天變黃的,人心不是一天變涼的。人心換人心,四兩換千金。
  • 58歲老人在小區崩潰大哭:飯我做,孫子我帶,兒媳婦卻要趕我走
    我都58歲了,還天天給他們做飯,做好飯還要叫他們起床,他們不起還衝著我嚷嚷,甩臉色給我看。孫子都快3歲了,他們連個尿不溼都沒給孫子換過,兒媳婦更是連奶粉都不會衝,這所有的事情都是我在管,他們管過什麼呀?我天天累死累活的,給他們洗衣服、做飯、帶孩子,不求他們回報什麼,但至少也要給我個好臉色吧?
  • 兒媳婦的控訴:婆婆,你管得太寬了
    我一聽,火了:「你天天伺候你兒子吃好喝好,你們一起過去好了。」結果,不知是我說的太急,還是沒說清楚,她聽成了我讓她跟她兒子一起睡。覺得受侮辱,上來就打我,我也沒讓她,反了回去。她就哭天搶地喊兒媳婦打婆婆了,再也不來了。
  • 58歲老人崩潰大哭:兒媳婦啥也不會,我走了,兒子和孫子都得受罪
    老人說:「你們說說,我怎麼那麼命苦。我都58歲了,還天天給他們做飯,做好飯還要叫他們起床,他們不起還衝著我嚷嚷,甩臉色給我看。孫子都快3歲了,他們連個尿不溼都沒給孫子換過,兒媳婦更是連奶粉都不會衝,這所有的事情都是我在管,他們管過什麼呀?
  • 當下的兒媳婦們,如果你生在古代,敢罵婆婆嗎?
    「」乖兒子,等你長大了可不要娶了媳婦忘了娘啊「」。一句再普通不過的母子對話,幾乎成了所有男性揮之不去的兒時記憶。我相信,面對年幼的我們,母親的出發點大多是屬於一種無心的調侃吧。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逐漸的長大,直到該有個女朋友的年紀,這類會被母親或多或少重複提及的話,就增加了新的意義,透著一種或大或小的隱憂。
  • 花了50萬買房,打算再買輛車,如今兒媳婦一句話,讓婆婆心寒
    我兒媳婦和我兒子結婚一年多了,我兒子26歲,她25歲,她說沒玩夠,過兩年再生孩子。我和老公現在也有工作,打算等兒媳婦懷孕我再辭職去照顧她。現在我每次不上班就去兒子家給他們打掃衛生,我兒媳婦是真的懶啊!她在一家化妝品店做店員,平時上班的時候自己收拾得挺利索,還化著妝。可是,他們家裡真的不能看。
  • 一位63歲婆婆的感嘆:對兒媳好,是我這輩子做的最正確的事
    人都是相互的,你全心全意對別人,別人也會全心全意對你。」這句話實在有理,人心都是肉長的,對許多家庭來說,當婆婆對兒媳婦真心實意,關懷備至,在婆婆年齡增大後,大多數兒媳婦都會盡心照顧婆婆。自古以來,婆媳關係都困擾著許多家庭。
  • 「我才36歲,為什麼不讓生二胎?」婆婆說出3條理由,兒媳落淚
    雖然知道生男生女並不是兒媳婦能決定的,但還是會把這個責任都推到做兒媳婦的身上,總覺得只要沒生出來兒子,就是她的不對。但也並不是所有的婆婆都是這樣,有些做婆婆的心地善良,一心為兒媳婦考慮,懂得將心比心,把兒媳婦當做自家人來看待。即使是兒媳婦想要二胎,也上前來阻止。
  • 55歲婆婆寫給兒媳:我一定做到這五點,請你好好愛我的兒子!
    這讓我想起了我們家樓下的張姨,她在兒媳結婚那天,就和兒媳約法五章,不過這規矩不是給兒媳訂的,而是給她自己。 第一,明白女人不易。 雖說男女平等的口號一直在喊,但現實社會中男女並未真正平等。好婆婆首先要明白女人不易。
  • 48歲西班牙王后給婆婆面子,讓女兒站到王太后身邊,討老人家歡心
    索菲亞王太后仁慈,沒有和兒媳婦計較。經過婆媳風波之後,萊蒂齊亞王后也終於反省,開始修補與王太后的關係。萊蒂齊亞王后是成年人,她不太可能放下臉面,公開向婆婆道歉。為了給自己留一個臺階,萊蒂齊亞想到了一個很聰明的辦法,她用女兒打開與婆婆之間的感情枷鎖。
  • 六旬婆婆的真心話:幫你帶孩子是情分,不是義務,更不是我欠你的
    當我把自己的困境告訴兒子的時候,兒子說:媽,以後沒錢了就說,別不好意思,咱們家的錢都是琪琪(我兒媳婦)保管,你直接要就行。聽了兒子的話,但我就是張不開口,手裡沒錢也沒法買菜、買肉、做飯了,沒辦法,只能硬著頭皮問兒媳婦要。第一次還好,兒媳婦啥也沒說,就給了我五張100的。
  • 「最美婆婆」火了,兒媳婦:這日子還怎麼過?
    不得不說光從幾張照片上來看,這位「最美婆婆」的稱呼實至名歸,一頭烏黑的秀髮, 雖然帶著口罩,但也能從中看出,其相貌也不會差,身著露肩開叉旗袍,把她身材完美地展現了出來,優雅的坐姿更能凸顯出她高貴的氣質,照顧起孩子來也是溫柔熟練,如果不是旁邊鬍子拉茬的兒子,畫面應該是相當協調,任誰也看不出來這是一位奶奶在照顧自己的小孫子。
  • 一位69歲婆婆訴苦:「年輕時這件事做錯了,現在落個晚景悽涼」
    張婆婆今年69歲了,因為在年輕的時候這件事做錯了,現在晚年的生活過得無比悽涼。我能和張婆婆相識,還是一位好朋友的母親住院了,而正好張婆婆和她一個病房。她身邊沒有一個人照顧,實則讓人感到心酸。可是後來聽說了張婆婆年輕時的事情,才發現造成今天這個局面不是沒有原因的。
  • 「你憑什麼打我?」「就憑你是我的兒媳婦,打你怎麼了」
    如果想要解決晚輩與長輩之間的矛盾,世界上最好的辦法也就是溝通了,沒有什麼事是言語解決不了的,但如果真的溝通解決不了的話,那就遠離在一起的生活圈子,距離和時間也就是淡化怨恨的最佳條件。都說婆媳關係難處理,那麼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如果遇到一個不作為的公公,兒媳婦是怎樣和他針尖對麥芒的。
  • 35歲女人:那個結婚前說把我當做親生女兒對待的婆婆,失信了
    當時,我父母也沒有說要給我陪嫁10萬回去,我婆婆聽到要8.8萬的彩禮就有一些不高興了,但礙於我老公當時也在場,她沒有說什麼不好聽的話。 可她結婚當天是這樣說,結婚之後,就完全都沒有做到說要把我當做一個親生女兒一樣來對待,反而每天的刁難我。 只要隔壁家有誰一結婚,她就會在我面前數落說,誰誰誰家娶了一個兒媳婦,人家陪嫁了十幾萬,還陪嫁了車子;或者就是說誰誰誰家的娶了一個兒媳婦,陪嫁了一個20多萬,讓人家婆家所有面子,她就沒有那個福氣了。
  • 「我是出嫁,不是招上門女婿」,35歲剩女怒懟鳳凰男,婆婆後悔了
    茜茜想:」我還沒有過門,已經借你5萬,而且還打算結婚後給婆婆20萬,現在又張口再借20萬,我這成了提款機?「就沒打算再借。可準婆婆就在那頭接過了電話:「媳婦呀,你們結了婚,你就是我兒他老婆,你們是一家人,你的錢不也就是我兒子的錢嗎?只不過是先拿出來而已,你一個人女人拿那麼多也不安全,還是交給我兒子比較好」。
  • 「我孫子,憑啥不讓我看?」30歲兒媳強勢怒懟,婆婆悔不當初
    人都有原則和底線,此時孤立無援的子琪,突然冷靜下來,變得堅強和勇敢,她回頭對老公張明大聲說:「既然你媽讓我滾,我就一輩子不會再進你家門,現在我要走,你是走還是留,你自己選,你要留我們就離婚」。子琪沒有罵街,因為她的父母教育讓她不允許,同時也是給相愛的幾年的老公留顏面。
  • 兒媳婦做得再好,遇到這幾種婆婆,也會心累,兒媳婦:吃力不討好
    導讀:兒媳婦做得再好,遇到這幾種婆婆,也會心累,兒媳婦:吃力不討好!女人結婚後,就要和婆婆住在一起,兩個曾經互不認識的女人,因為同一個男人,生活在一起,實屬無奈。兒媳婦和婆婆鬧矛盾的時候,可能常常有這樣的想法,等她老了需要養老的時候,別指望我,但真正到了老人需要照顧的時候,一般兒媳婦都很難做到不管不顧,讓人感到心累。
  • 我是婆婆,想讓遠嫁的女兒回娘家過年,卻被兒媳婦拒絕了
    假如你是個兒媳婦,丈夫有個妹妹,遠嫁他鄉。如果婆婆和你商量,你小姑子想今年回家來過春節,你怎麼辦。某視頻裡有位女士說「我直接否決了」,評論裡沸騰了。有人指責她:出嫁了就不能回家了嗎?難道你也不回娘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