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有品位的吃貨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食尚三秦」
享有古都「長安第一味」盛譽的葫蘆雞,源於唐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居「西安十大名菜」之首,系「陝西十大經典名菜」之一。那這個葫蘆雞究竟是葫蘆還是雞呢?是誰發明的?背後又有怎樣的故事呢?
據《酉陽雜俎》和《雲仙雜記》記載:韋陟出身於官僚家庭,憑藉父兄的蔭庇,貴為卿相,平步官場。此人錦衣玉食,窮奢極欲,對膳食極為講究,有「人慾不飯筋骨舒,夤緣須人郇公廚」(韋陟裘郇國公)之說。
有一天,韋陟嚴命家廚烹製酥嫩的雞肉。第一位廚師採用先清蒸,再油炸的辦法制出,韋陟品嘗後認為肉太老,沒有達到酥嫩的口味標準,大為惱火,命家人將這位廚師鞭打五十而致死。
第二位廚師採取先煮,後蒸,再油炸的方法;酥嫩的要求都達到了,但由於雞經過三道工序的折騰,已骨肉分離,成了碎塊。韋陟懷疑家廚偷吃,不容家廚辯說,又命家丁將家廚活活打死。懾於韋陟的淫威,其他家廚不得不繼續為其烹飪。
第三位家廚接受了上兩次家廚烹製的經驗教訓,在烹製前用細繩把雞綑紮起來,然後先煮,後蒸,再油炸。這樣烹製出來的雞,不但香醇酥嫩,而且雞身完整似葫蘆。這時,韋陟才滿意。後來人們把用這種方法烹製出來的雞叫做「葫蘆雞」,一直流傳至今。
此菜工藝複雜,操作細緻。成菜體形完整,奇香誘人。舉箸一抖,骨肉分離,皮酥肉嫩,鮮香濃鬱,回味悠長,是雞饌中難得的珍品。金黃美味的葫蘆雞,隨即盛盤中,上桌時另帶小蝶花椒鹽佐食。 色澤金紅,皮酥肉嫩,香爛味醇,筷到骨脫。香味濃烈,一盤上席,滿室生香,被譽為「長安第一味」。且含有豐富蛋白質和人體所需的飽和脂肪酸。
葫蘆雞的特色在於,它顛覆了人們對於雞肉乾柴無味的影響,即使是雞胸肉也能夠很好的入味,而且同樣滑嫩可口。光是這一點,就足以讓人們食指大動、爭相品嘗了。
葫蘆雞,其實就是陝西人的肯德基~
「長安大牌檔」 集合了大多數的陝西傳統小吃,在傳統做法上推陳出新,走創意路線,散落在長安大街小巷的大大小小的陝菜館也都有自己的當家菜,陝南菜,陝北菜,關中菜,不一而足。而葫蘆雞算是出類拔萃的一道了。醉長安隱藏在書院門的小巷子裡,尤其在晚上,小巷子的燈籠亮起來,此時點上幾道小菜和三兩好友談天說地,倒是別有一番風味。
記得第一次吃葫蘆雞的時候,對它充滿了好奇,葫蘆雞是什麼雞呢?後來直到我看到它擺在我的餐桌上才懂了,哦~原來是裝在葫蘆裡的雞呀,吃完後忍不住吹爆這隻葫蘆雞!
看完記得分享哦~
有品位的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