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的弓大同小異,根據地域、民族的不同,使用的弓的種類有差異。在亞洲歷史上各文明使用的多以短弓為主,以蒙古和北方遊牧民族為首的弓騎兵,使用的都是短弓。
↑公元10世紀蒙古部落巴林部↑
而日本在彌生時代以前,使用的弓箭長短都有,以160釐米為界。繩文時代早期挖掘出土的文物中,多為70釐米長的短弓,到了繩文時代晚期,弓的長度在130-170釐米之間。古墳時代後,基本以200釐米左右的長弓為主,但拉開的角度也變得非常小了。
↑日本和弓↑
在日本正倉院收藏的奈良時代的弓箭中,大部分是超過200釐米的長弓,到了近代以後,日本弓基本以227釐米長為基礎,根據人的身高,步兵、騎兵等的不同而略有差別。
↑日本傳統騎射服飾↑
同樣是亞洲,日本的和弓,要比同時期的中國唐弓要長上一半不止,即使是到了清代,所用的清弓最長也不過是1.8米,而和弓最長的能到2.4米,這個長度比姚明都高。
↑清代角弓↑
這是因為在明治維新之前,日本畜牧業落後,牛羊產量偏低,這使得日本難以製作出,高質量的傳統複合弓粘合劑(由動物膠原蛋白製成),雖然漁業發達可以製作足夠的魚膠,但是獸角和獸筋的缺乏,使得製造出的複合弓質量較低。
↑製作中華傳統複合弓的聚元號匠人↑
而日本的海洋氣候,使得空氣中的溼度高且含有鹽分,這兩者都是傳統複合弓壽命最大的天敵,大陸上很耐用的複合弓到了日本列島,不僅使用壽命變的更短,弓的威力也產生了大幅的下降。
↑鎌倉時代元軍徵日↑
和弓是由魚膠粘合竹木而成,由於粘合處不像複合弓那樣承受拉力,所以和弓力學上依舊是一個整體,於是走投無路的日本人,只能像英格蘭長弓一樣,用更長的弓身來提高弓的拉力,從而使得弓的威力增大。
↑扛著和弓的日本武士↑
但是古代日本人的身高,基本跟武家賣燒餅的差不多,170cm已經可以被稱作巨人了,所以為了能夠駕馭住兩米多長的和弓,和弓的握把部位,一般在弓身頂部往下三分之二處,只有這樣的設計,才使得古代日本人將弓順利拉開。
↑19世紀的日本弓箭手↑
這樣製成的日本和弓,雖然在精度和威力上,比複合弓不差多少,但是和弓的使用技巧非常複雜,沒有老師傅帶你上道,一個人瞎搞是弄不成氣的,所以日本人一看到火繩槍這種東西,就如獲至寶般的引入成常規兵器。
↑和弓的上弦、持弓、開弓動作↑
但是也因為複雜的射箭技巧和高昂的製作成本,和弓技藝成為精英武士的特殊技能,日本鎌倉時代,弓箭成了武士的象徵,武道即弓矢之道,最優秀的武士被稱作「弓取」,日本歷史上著名的武士今川義元和德川家康都被稱作「東海道一弓取」,世代相傳的武士之家也被稱為弓馬之家。
↑1869年的日本傳統武士↑
在當時,身為武將就要經常進行弓箭的練習,流鏑馬、笠懸、犬追物是當時日本武士必須經常進行的三種訓練方式,分別指騎馬射鵲(靶子)、騎馬射鬥笠、騎馬射狗,現在日本鎌倉八幡宮等地進行奉納神事的活動中,還要進行流鏑馬等騎射活動。
↑日本古畫中的流鏑馬場景↑
其實在日本古代也存在較短的騎射用弓和山地用弓,這種和弓上下更接近對稱,長度也在45-160cm之間,被稱作「半弓」,在日本諸多射箭流派中,就有一派提倡這種更加實用的弓。
↑持弓的日本神武天皇↑
但是到了江戶時代,射箭術開始與禪學相結合,習練射箭技藝成為武士們修身的一部分,射箭術也被正式稱為弓道。再加上火繩槍這類武器的流行,和弓漸漸演變成了一種禮器,日本人開始在和弓上進行過多的修飾,實戰意義不斷弱化。
↑日本江戶時期的禮射↑
時間流逝發展成了現代和弓這種樣子,弓身巨長無比,複雜的射箭技巧和上下極不對稱的弓身,這些種種都使得想要練好和弓的人,若非有名良師指導,非大毅力高悟性不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