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的武林「樁法能融入拳法中,拳法能融入樁法中」

2020-07-04 形意拳張金濤

有一句「練功不練拳」的話,認為功是站樁,拳是打拳,「練功不練拳」就是只站樁不打拳一這是初學者容易產生的誤解。站樁的要點是「學蟲子」,冬天蟲子鑽進地裡死了一般,等到了春季,土裡生機一起,蟲子就又活了。站樁要站出這份生機,如蟲子復甦般萌動,身上就有了精力。站樁有無窮益處,是練功。其實打拳也是練功,形意拳要「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氣不是呼吸的氣,比如男人的英姿瀟灑,女人的嫵媚靚麗,就是氣的作用,正所謂生機勃勃。至於呼吸的氣,叫做「息」,劈拳就是練息(不說打法,只談練拳的練法)。

逝去的武林「樁法能融入拳法中,拳法能融入樁法中」

腿功是站樁站出來的,也是走出來的,唐維祿的徒弟尤其要走。早晨起來一走便是十裡,兩手背後,活動著脊椎,或帶著點拳意。我們有時將「行意拳」的「意」字省去,順口地說,跟唐師學「行拳」。


但真正神奇的是,尚雲祥練武入迷,以神作拳,行住坐臥都是這個,這是上道的東西,不是入門的技巧。李存義和尚雲祥都站樁,但他倆平時練功就是五行拳,很少站樁,只是可憐徒弟不長進,方教站樁。


站樁與打拳最關鍵的要點是一個,對這個要點沒體會,練拳不出功夫,站樁也照樣不出功夫。這就是「樁法能融入拳法中,拳法能融入樁法中」的道理。


練武其實是在練心智。


唐師所傳的樁功,有一個要點,時常渾身抖一抖。傳說狗熊冬眠的時候,每隔幾天,它就自發性地渾身顫抖,否則僵滯不動。身體要有問題。同樣,站樁為什麼站不下去?就是缺這一抖。


很細緻很輕微地抖抖,就能夠享受樁功,養生了。另外,其實比武發力。也就是這麼一抖擻。


薛顛傳的樁功,一個練法是,小肚子像打太極拳一般,很慢很沉著地鼓出,再很慢很沉著地縮回,帶動全身,配合上呼吸,不是意守丹田,而是氣息在丹田中來去。

逝去的武林「樁法能融入拳法中,拳法能融入樁法中」

樁法是活動的,不是靜功而是慢練。薛顛原話為「此樁法之慢練,增力之妙法也,慢慢以神意運動,舒展四肢」——樁法是動的,只不過動得極慢,外人看不出來。


站樁時,也要動起步趟進、側身而閃的心思,外表看似不動,其實裡面換著身形。要靜之又靜,長呼長吸盡,站空了自己。


渾圓樁足以眼神站樁,兩眼要往上高瞟。練武先練眼,跟能生神,所以是練武先練神。人爬上山頂,累得疲憊不堪,但目光一遠眺,身上就輕鬆一渾圓樁是這個原理。


所謂「心有靈犀一點通」,眼神就是這個靈犀。久站磨鍊筋骨,但只堅實了筋骨。等於沒有站樁。眼神和肉體的關係,是渾圓樁要體味的東西。有了靈犀,才能有生機,冬天過去大地回春,生機一起,土裡都是香的,抓把土,粒粒都是活的,站樁也要把自己站活了。

站渾圓樁時,身子讓眼睛領走了,身子不能做作。


擺拳架看似不動,其實筋骨肌肉都牽掛著,撲出去一釐米。猶如山谷有回聲,身體也有回力,撲出去一釐米。再回來一釐米,要用回力來鍛鍊,如此易出剛勁。站樁之苦首先是筋骨軟弱的疲勞之苦,學會了這個方法,站二十分鐘樁,等於打二十分鐘拳,也就喜歡站樁了。


五行拳


開始練劈拳,要找個開闊地帶,猶如人登上高山,視野一開,會禁不住地長呼一口氣。在開闊地帶,氣息容易放開。


劈拳的姿勢是手的一探一回,猶如人的一呼一吸。一趟四五百米地打下去,氣息越來越綿長,越來越深遠,精力便充沛了。


手部動作激發了全身,漸漸就會感到氣息鼓蕩,全身毛孔開合。薛顛說過:「練拳的人要學會體呼吸。」呼吸的妙處在打劈拳時可以體會到。


許多人身體都有隱疾,以劈拳練息可以將其滅於無形。而且人一上了歲數,身體會虧空,就要通過練息將氣補足。


氣息充沛,這是習武的基礎,形意拳先練劈拳。劈拳中本就含有鑽拳的姿勢,練好劈拳接著練鑽拳較容易。正是「金生水」,劈拳屬金,鑽拳屬水。而再學一個全新的拳架,如崩拳就比較困難。


劈拳養肺,人的兩條胳膊對肺直接作用。小孩們做的廣播體操,如擴胸運動,伸展運動都是通過運動兩條胳膊,來達到鍛鍊呼吸,強健肺部的效果。


而人的兩條腿屬於腎。一個人得了陽痿病,會被叫「腎水不足」。鑽拳以打法來說,是要練肘或指節的,但以練法來說,是要練腿,以活腿來養腎。


所以鑽拳的步伐不是直來直去,而是螺旋前進。讓兩條腿有一個鬆快的餘地,這樣肺氣足,腎水旺,上下身都修好,方可以向上進修。所以要鑽拳接著劈拳練。

在練劈拳的階段,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覺得身上皮膚增厚,像大象皮似的,而日,覺得手指粗得像胡蘿蔔,兩個手心像有兩個小漩渦,十根手指自發地緊緊握起,不願意打開…這都是錯覺。因為身上的氣充足了,情緒也變得活躍了,忙了這個忙那個,如小孩一樣,幹什麼都興致盎然。這是一個必經的階段,發現自己變成這樣了,就說明功夫已上路了。


此時就不必再到開闊地去練拳了。形意拳自古講究「拳打臥牛之地」,有個能挪步的地方就練上了,到開闊地打拳只是入門的方便之法。


因為劈拳練息,這個功夫得一年才能成就,先祛病再強身。通過練息,身上的氣養育起來,大腦時常會有靈感,此時學拳就真是趣味無窮了。


炮拳出手後,要向後一聳,就是上挑的槍法,所以炮拳裡有兩個傢伙,明顯的足下扎槍,隱藏的是上挑槍,一個在形上,一個在勁上,以下扎的拳形來上挑,所以才妙。炮拳要到杆子上去體會——這是以後的事情,那時候,便要扎一槍有一槍的講究了。


橫拳的練法,是斜著進一小步,橫著退一大步,橫拳等於是倒著打的,正好練這「踏荷葉」,腳伸在地上,要感到踏在荷葉杆上,只有一根絲能支持,要用腳的肉感,把這根絲探測出來。


練形意要養成「上虛下實」的習慣,上身永遠鬆快不著力,功力蘊藏在下身。


劈、崩、炮的基本型都如此,而鑽、橫的基本型就把這個「重收」耍在動作上了,鑽拳是進一大步退一小步,橫拳是進一小步退一大步。而在變化中,劈、崩、炮都有退步法。最有名的是崩拳的「退步崩」了。


炮拳前手橫架在眉前,後手由面門徑直打出去,攻擊敵人面門,取開炮的意象,稱前手為炮架,後手為炮彈,後手的出拳路線是直的,而且要有股爆炸力(開始練時可先從彈力人手)。


打炮拳時,後手不直線出擊,而斜著撇出去,正是「遇敵好似火燒身」,就像往火堆裡滴一滴油,不是一般地火苗跳起。而是整簇大火都跳起,炮拳就是令全身勁力跳起,勁力不在最外的手上,而在內裡的根節,手隨著根節升騰起的勁力揮出。


五行拳不是練拳,而在練五種不同的勁,所以每一種拳的轉身姿勢都不同。轉身姿勢是為勁而設立的,多練轉身,對領悟勁有幫助。


「崩」字怎麼解釋,就是一崩勁嗎?其實崩拳的妙處在於張弛。


五行拳是拳母,一輩子離不開,上手就受益。將五行拳的小動都學到,方能出形意的功夫。十二形就是從五行拳罩變化出來的,而練象形術的人能變回五行拳,一練起來,就知道兩者是一個脈。


形意的拳母是五行拳,而五行的拳母是橫拳,橫拳屬土,萬物歸於土,土含育萬物,生發著劈、崩、鑽、炮,所以橫拳是無形的,橫拳勁是形意拳最獨特的東西。


橫拳是無形的,而有形的橫拳就是蛇行,一橫身子。就有了兜、裹、丟、頂。我年輕時與人試手(試手就是試試,較量是拼命),一下子把人打出去了。自己卻奇怪上了,這是個什麼動作?回味一下覺得像是蛇行,連帶著橫拳也明白了。


把直來直去的拳打轉了。把轉著的圈打直了,這是崩拳的練法。


「崩拳有兒、鑽拳有六」,鑽拳的六個變招中,學會了兩個就全有了。一個是前手壓住對方,扯帶得後手攆錐子似的攆進去。另一個是,前手一晃,你就撞在他後手上了,變魔術一般,不是障眼法,而是他換了身型。


兩者的前後虛實不同。整體說來,鑽拳不是鑽拳,是鑽身。舊時代的北京很冷,冬天商店掛著沉甸甸的棉帘子,人進商店,前手一撩門帘,身子就往裡鑽,身子一動,手上搭的分量卸了,人進了門,帘子也剛好落下,有道縫就進了人。這是生活裡轉換虛實的現象,形意拳的「換影」也是這個意思。


拳勁起自腰勁,只有頭虛領了,腰裡才生力,站樁首先是為了生腰力。脊椎敏感時,要讓站樁法動起來,可以嘗試一下薛顛的蛇形。蛇形是肩打,「後手只在胯下藏」,後手繞在後臀胯下,貼著尾椎骨向上一提。猶如馬尾巴乍起來,才能跑狂了,撐上這個勁,尾椎乍了,肩膀才能打人,這是樁法融入拳法。


從薛顛的角度講。劈拳起手勢、半步崩拳都是猴蹲身,這樣十二形就如五行拳一樣,其實這是五行拳該有的東西。


指望擺出劈、崩、鑽、炮、橫的架子贏人,是指望不上的。不能蠻幹,否則一下子就被人借了勁。為人處事也要這樣,練了功就要藏著,藏不住就會得罪人,一得罪就是一大片,藏還得深藏。關鍵時候露一手就行了,形意拳是留給寫實用功、心地純正的君子的。


十二形


蛇形是肩打,雞形是頭打,燕形是足打,不是李存義傳的,是他從山西學來的。其中的蛇形歌訣是「後手只在胯下藏」,後手要兜到臀後胯下,開始時,只有這樣才能練出肩打的勁。


武林裡講薛顛「能把自己練沒了」,指的是他的猴形。他身法快、比武時照面一晃,就看不住他了,眼裡有他,但確定不了他的角度。


「龍形搜骨」不是龍形,就是劈拳裡前腳外撇的大跨步,說這個步子開天闢地。打通三盤,調理百骸,是成就身子的關鍵。有了步子有功夫,沒步子沒功夫。這個步子就是內功。


只撇腳不展腿,撇腳的打法,是別住敵人的腳,但也是在擒拿時較從容的情況下使用,情況緊急一拳見生死時,就用不上了。撇前腳的大跨步,主要是練法。


前腳外撇的大跨步是形意的大步子,還有個小步子,就是崩拳步。崩拳步很微妙,步子只是向前,兩膝蓋是擠著的。但腿根裡夾著活的動勢,稍稍一調,就能隨時隨意地轉向、轉勁。所以崩拳微妙。


對於蛇形。薛顛說:「一動手,就是這事,沒旁的事。」


說形意拳難看也主要是有這個猴蹲身,練拳時,處處都有隻猴子蹲著,可想這一式的重要。猴蹲身之後,有張狂的招數。蹲身先練了膝蓋,所以猴蹲身一變,就是揚身膝擊,名猴掛印。這一蹲一揚,正如劈拳的一起一伏,也如崩拳的一緊一弛,只不過是猴形放肆,劈崩含蓄。


猴掛印的下一變是猴摘桃,就是抓敵人臉,潑婦打架一般,這是為膝擊做掩護。不抬腿是立於不敗之地。抬了腿是兵行險道,得有收場、後撤的伎倆。這連抓帶點,練著滑稽、打起來狼狽,但這一番亂七八糟,興許就亂中取了勝。比武時要懂得挑事端,找頭緒,無理取鬧一下,也許就亂了對方的方寸。


炮拳兩手有前後,馬形足兩隻手的炮拳,兩手齊出,好像呆板,但只要轉起來,呆板的也就變化無窮了。這個左右翻身的打法,不是翻胳膊,而是要把整個身子的重量從這邊翻到那邊,所以馬形對整勁有好處,馬形有踐踏之意,動了手就不停,這個打法能先發制人。動手想快,光掄胳膊不行,腳下得踏上勁,手上才能快。所以馬形掄胳膊卻練了腳。


馬形成就了,腳下有彈力,隨時可撩起傷人,衝著對方的脛骨、腳踝,撩上就踏,腳離地的時間越少越好。馬形的腿擊法,不是明目張胆,而是在掄胳膊的時候藏著。其中的巧妙,希望初學者,用「打一釐米」的方法好好揣摩,這是個容易使上的防身之技。


雞單足立地時是抓著爪子縮腳,所以要含著抓意提膝,有了抓意,膝蓋下就能生出一踹。此踹很低,腳背外斜翹起,所以名為雞翹腳。雞形的腿擊是從膝蓋生出來的,不是直接使腳,所以能夠「有機會就甩一腳,沒機會就藏著。」

象形術

猿象的返身動作比鑽拳大,因為鑽拳把由下往上的鑽勢壓縮到一直線裡了,而猿象把這個上下鑽勢張揚了,蹲身時一回頭就轉了向,這一轉比鑽拳帶的動靜大。轉了向就鑽,猶如猴子一下躥上樹,人雖然沒跳起來,勁要躥起來。

象形術猿象的手指頭向著人臉,形意拳猴形的猴掛印也要預備著——這個比武要點,我看書上提一句,在此特別強調,這兩招是一招,少了誰都有危險,猴掛印,膝蓋是一大塊骨頭,等於一方大印,要把這大印的分量掛到敵人胸膛裡去,最佳的落點是敵人兩胸尖的腹中穴。

這是個狠招。但不會返身換影,一抬膝蓋便會挨打。

交手法

形意拳的肩打、胯打、臀打就是一蹭,而不是像出拳似的打出去,擺胯、凸肩、甩屁股是很難看的,這種近身打法是要蜻蜓點水一般,一閃一閃的。、世上永遠是強者影響弱者,交戰步法的原理也如此。你的步法強,能影響別人,別人不自覺地一學你,就敗了。


對於交手的大原則,唐維祿總結為:「身子掛在手上,眼睛盯著根節,冷靜。」手上要掛著身體一二百斤的分量,拳譜有「追風趕月不放鬆」的話,追上敵人容易,身子能追上自己的手,就難了;肩膀為根節,敵人要有作為,肩膀必有徵兆,練武人練出眼力容易,養成明察秋毫的習慣,就難了;而最難的是冷靜,練功夫練得開了智。方能冷靜。


腿擊法是身法的發揮。所以練腿先練身。


比武就是比誰先知道。形意拳的後發制人,不是等對方動手了我再動手,而是對方的徵兆一起,我就動了手。不是愛什麼招就使什麼招,要應著對方,適合什麼用什麼,平時動心思多練,有出手就足合適的。只有練拳時方方面面的心思都動到,在比武電閃雷鳴的一瞬,才能變出東西來。


跟高手比武,精神一亢奮就覺得有種東西興旺起來,這就是力到丹田。說不清楚,只能體會,站樁就興旺這個東西。


形意拳專有打法,那是另一種分寸。薛顛的打法,在「佔先於」方面有獨到之處。示範時,做徒弟的防不住他,他的手到徒弟身上,就變打為摔了,把人摔出去,又一下撈起來,在他的手裡不會受傷。做徒弟的被他嚇幾次,反應能力都有所提高。


只有崩拳和蛇行,是我多年練武、比武自然形成的。我的崩拳、蛇行都只是看似崩拳、蛇行的東西,究竟是什麼東西我也不知道,順手就行了。


形意拳是一動就有步數,身形得換在點上。看著你的動靜,變得越快越好,越小越好,猶如好朋友見而一下就搭上了肩膀,得一下就近了,敵身。


至於薛顛的馬形,叫「馬形炮」,手勢與炮拳相似,猶如馬立著前腿蹬人,也是在腳上有勁撐著。馬形藏著腿擊,絆子,跟著手變。形意拳是主要攻中路的拳。崩拳要坐腰,一坐腰,人就低躥出去,正好打在敵人的胸膛、小腹。站樁時也要揣摩提腰坐腰。微微活動著。這是拳法融在樁法中


能硬打硬進,也不硬打硬進,一對一,可以硬碰硬,但一個對七八個時,怎麼辦?練武修出的勁道跟人硬拼了,那麼練武修出的靈性幹什麼呢?內勁是虎、身法是龍,功力足還要智慧深。只能力勝,是俗於,能智取人,方是高人。


練法的大綱是「二十四法」,打法的大綱是「八打」,師傅們講拳都是結合著個人體驗,在這兩首歌訣上發揮。「頭打落意隨足走,起而未起佔中央」 ——雞形是頭打,雞啄米就是擒住敵人兩手時,用頭下「啄」鼻軟骨,上頂下巴,「啄」鼻軟骨能讓敵人血流滿面,而項下巴,能一下把敵人頂暈過去。


雞形頭打就是練頭,頭為一身之樞紐,頭部僵硬、腳下再能變步數,轉換身形時也仍然快不了。雞總是一探頭一探頭地走,以頭領身,雞形就足用這個方法練身子。


形意拳在發力時,只在碰到對手身上的瞬間,手才握緊。同樣的道理,只在打倒敵人的一瞬間,才露真形——這是五形拳的用法,只用一點,一點即可。大部分時間存而不用,神經上有儲備就行了。《西遊記》裡的妖精,關鍵時候才顯原形。「真身只在剎那」。


八卦掌  

尚雲祥說八卦就是教人「送」,八卦像推磨,凡推過磨的人都知道,要將穀物磨得細膩。直愣愣地推肯定不行,手上的那般勁得把磨杆「送」出去,送得「平、圓、悠、遠」,還要送出一般向下的輾勁,這股另有的勁叫做「留」。


八卦掌便是有送有留,這不是靠站樁就能站出來的,所以八卦門人不站樁,都是在運動中求「送」、「留」


八卦如推磨,除r向前推,還要推出向下的輾勁,八卦掌一邁步要有兩股勁,隨時轉化。明白了這兩股勁的道理,就能理解八卦掌的招數為何千變萬化。


程延華打八卦,勁力渾身鼓蕩,感覺不到他在打,只感到他在動。大蟒蛇從頭到尾都蹭著勁,才能爬動得起來,這種威勢,又怎是打一拳、踹一腳所能比的?


「只動不打」是程派八卦的練功口訣,「硬退硬進天遮攔」是形意的古歌訣,尚雲祥還有「練拳要學瞎子走路」的竅門,說瞎子走路身子前後都提著小心,從頭到腳都有反應,練拳不是練拳頭。而是全身敏感。


八卦掌走偏門,一下就搶到人側面,與練八卦掌的人交手,你就能體會到崩拳的轉身動作——狸貓上樹的巧妙,狸貓上樹可迎敵人攻側面。


形意拳打法的要訣也是攻敵側面,等於兩個人打一個人。正面迎敵就吃力了。唐師腿法妙,不單善走,還能迅速搶到敵人側面。


形意門中的偏門攻防,返身打法是李存義發揚的,從李存義開始,形意的鑽拳中就融入了八卦的東西,借著八卦的動作往身側點。唐師,尚師傳我的都是這個功架。


我的鑽拳基本形不是從下往上鑽,而是從中往側點。那個借來的八卦動作,借了就不還了,融在鑽拳裡起了變化,還有八卦「回身掌」的形態,向體外側一滑步,前手向外擼去,還有塌勁。胳膊撐起來,手掌是橫的。


然後,後手隨著點過去,手雖有前後,但兩臂要有合力。猶如弓弩,兩頭繃上勁,才能射出東西,鬆了哪頭都小靈。鑽拳猶如螃蟹,是橫著走的,左向一掌跟一拳,右向一掌跟一拳,就練上了返身。

相關焦點

  • 高手談樁法
    渾元樁和技擊樁就是這樣的基本功,是「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裡的功。渾元樁是基礎樁,是基本功裡的老大,是練出內功的法寶。通過練習時,意念中肢體的上下、左右、前後的相爭之力,而逐漸達到六面渾元,周身一體的平衡狀態。渾元樁分為高中低三式,以手臂齊眉、平胸、抱腹來區別。分別對應技擊時發三節拳的訓練。三節拳是什麼東西呢?就是梢節、中節、根節拳,也就是上、中、下三路。用來裝高大上的詞,就是講拳的時候方便,打起來一想就挨揍的東西。但是訓練的時候要用上。
  • 意拳樁法要義
    故脫離樁法的訓練,是根本練不出真正的大成功夫的,今就樁法之竅要做闡述,以期對廣大讀者有所啟迪!一、爭力是混圓整體的基本構成單位爭力又稱矛盾力,即通過某一中心點向相反方向同時用力的放長運動,混圓力是在上下,左右,前後這三項基本矛盾爭力中形成的。故求取混圓之模式,必先從某一項二爭力中獲得,茲分述如下。
  • 民國武林宗師們的站樁真傳
    2009年,其親人根據老人口述整理出版了《逝去的武林》一書。當時看此書,只當傳奇小說,看過即罷。但隨著自己修習的深入,才發現書裡記載的不只是傳說,對於有志於此道的人士來說,確實有很多可以學習的真東西。單就站樁一項,就有很多寶貴的經驗可借鑑。
  • 「萬法歸宗」話樁功,一樁懂,則萬樁通;三樁通,則從此天下無樁
    其實在社會安定的今天,多能打都是沒什麼用的,滿足愛好的幸福感,能讓自己少進幾次醫院,多活幾年,才是最實在的。說到武術的養生功效,這是其他鍛鍊方法無法比擬的。今天就談談武術裡的站樁。「拳以樁為根,樁以拳顯神,樁無拳不靈,拳無樁不穩。」 「練拳不站樁,到老一場空。」「練十年拳,站十年樁。」「未習打,先練樁。」等等拳諺,都說明了練拳與站樁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重要關係。 站樁和盤拳其實是一回事。在各種拳術套路中,其實深涵著各式樁功。可以說每招每式都含著樁,只是修練的形式有所不同。
  • 樁法慢練增力之妙法
    李仲軒老在《逝去的武林中》轉述了薛顛在《象形拳術》中說站樁的一句話:練此樁法,先要虛其心,涵養本源,以呼吸之氣下貫丹田,而充實其腹,慢慢以神意運動,舒展肢體,使氣血循環周身,流通百脈,臟腑清虛,筋絡舒暢,骨健髓滿,精炁充足,而神經敏銳,故謂之養基立本,此樁法慢練增力之妙法也。
  • 矛 盾 樁
    大成拳樁法分養生樁和技擊樁,矛盾樁是技擊樁的第一重要樁法,不但以培養鍛鍊「內勁」見長,而且還具有獨到的技擊作用。矛盾樁包含了對立與統一兩個方面,樁勢中的後手為矛,前手為盾。矛有進攻之意,盾為防守之狀。該樁的站法是:左腳在前、右腳在後成丁八步,兩腳橫向距離要適當,如果太小,重心不穩固,假如太大,則不利於重心的調配;上身似正非正,似斜非斜,後胯內裹,身體重心前三後七;兩臂抬起,左臂在前,左手食指與眼同高,掌心向內,與自身約距40釐米,左肘與肩基本同高,右手略低略下於左手。
  • 收藏於民間的幾近失傳的武林秘籍,武術和拳法秘籍150本
    個人觀點認為,中國武術是所有格鬥數中技法最系統,最完整,最精深的。但這不代表就一定能打。就一定能拿冠軍。因為我們中國的武術雖然在技法上非常博大精深,中國的武術之所以能有如此盤大的系統,得益於我國古老而又從未中斷的文明,日積月累,自然就源遠流長了。
  • 樁法的神、形、意、力
    故「形正神意足,出形探本源,求得真原意,用時法無邊」。具體而言,形有兩層含意,身體和四肢五梢構成的整體的合理間架之配備謂之定型。而通過站樁使身體和心理均發生本質的變化後謂之出形。大成拳入門的基本樁法混元樁(撐抱樁),初習該樁法需有撐抱「六面力」的意識,即砸不動、挑不起、推不進、拉不開(前後左右)。而通過身息調整,整體上方能達到「混元」,故該樁也有其抗擊和技擊之內涵。
  • 《逝去的武林》中隱藏的內家拳秘密
    這是拳法融在樁法中。能硬打硬進,也不硬打硬進,一對一,可以硬碰硬,但一個對七八個時,怎麼辦?練武修出的勁道跟人硬拼了,那麼練武修出的靈性幹什麼呢?內勁是虎、身法是龍,功力足還要智慧深。只能力勝,是俗於,能智取人,方是高人。形意拳練法的大綱是「二十四法」,打法的大綱是「八打」,師傅們講拳都是結合著個人體驗,在這兩首歌訣上發揮。
  • 錢倉五雞拳法
    今天介紹的是流傳於錢倉地區的五雞拳法。    清未時期,一位福建客人在平陽騰蛟董家落腳,看到13、4歲的董光堅、董光橫倆兄弟心性靈慧、愛好武術,就悉心把南少林五雞拳法、傷科醫藥及彈棉手藝傳授於倆兄弟,倆兄弟每天白天學藝,晚上練功,苦練不輟,技藝日精。民國時期,福建政和縣一位武師邀請董光堅去教拳,誰知一去多年竟毫無消息,董光橫到處打聽,得知他哥已經被人所害。
  • 大成拳樁法原理/李榮玉
    我沒學過洗髓、易筋之法,對它的一些 具體練法不清楚,但它除了練習以外還是要吃藥的,中國功夫的鍛練筋骨不用吃藥,只要練就可以了。2、試力,也可以叫「摸勁」。試力也是樁法的一個組成部分,站樁是在靜態下,不偏不倚中求均整、求虛實;試力是在動態下,在偏倚中求站樁狀態下的一切,反過來試力中求得的東西還要到樁上面繼續求。沒有三年試力的經歷不會提高到很深的境界。
  • 學習太極拳的須理法並融 理是拳法理論 法是拳法功夫
    我們知道,現在社會上除了陳式太極拳之外,其他的多還是認張三丰為祖的,這裡僅以三豐祖師的理論來聯繫拳法,講解一下兩者的關係吧!三豐祖師在《學太極拳須斂神聚氣論》裡開篇就論述了太極之理:三豐祖師說得很清楚了,說習太極拳得先明太極之道,要是不明了,就不是他的傳人。
  • 《嶽家拳》拳法·拳譜
    嶽家拳在拳法上講究:虛實動靜,攻防進退,連貫緊湊,樁沉步穩,快速勇猛,六合歸一。(1)「虛實動靜」,虛中求實,實中變虛,以靜制動,動靜結合。(2)「攻防進退」,攻中寓防,防守變攻,進退靈活,閃轉自如。(3)「連貫緊湊」,連續進招,嚴密防守,貼身近打,出手如連珠炮,勢勢相接,上下齊發,腳來腳破,手來手封。
  • 八大要素一個也不能少,靠鷹蛇打架創新的拳法,渾身沒勁也能練
    現在武林江湖有不少拳法我們都不知道它的創始人是誰,它又是被誰率先發現的?在江西有一套古老的傳統拳法字門拳,學它的人不少,但一問這拳源來自哪裡,他們的回答都是不知道。傳說該拳法是靠鷹蛇打架搏鬥創新而成的,它是一種練拳和練氣相結合的拳術,入門沒那麼多要求,不是說你力氣大,你練習該拳法就可以成功,即便你是文人墨客,渾身沒勁也能練習,也就是說老少皆宜。但是該拳法非常講究技巧,所以想練好它絕非易事。
  • 意拳(大成拳)樁法要義
    間架定型的具體練法是在站樁的過程當中,需要不時用自己的意識檢查一下自己的外形間架是否還符合樁法的要求,如檢查是否做到了「肩撐肘橫」、「三夾兩頂」,是否做到了「五脖緊,四盈松」等具體樁法要求。手、肘、腳、膝要有指力,手腕和腳腕處儘量不要有曲折,要有挺力。用腳脖引領全身,將身體微微向前帶動,這時自然就會做到腳趾抓地,腳脖自挺。
  • 這種拳法就是個例外
    傳統武術在實戰中到底能不能打,越來越遭到現代人的質疑,由於現代武術太墨守成規,拘泥於攻防套路,不能在臨戰交手中融會貫通,根據瞬息萬變的戰機,出於本能的見招拆招,才造成人們對傳統武術沒有實戰性的認知。傳統武術在實戰中到底能不能打實際傳統武術中的很多拳法是具有很高的實戰價值的,大聖拳就是以實戰為根本,在實戰中是以全身各部位皆可作為拳頭來攻擊對手,有十拳之說法,這十拳是以頭、肩、肘
  • 流通門拳法應用精解--洪門滾樁
    洪門滾樁拳,在流通門拳術套路中是一套專門攻擊中宮的技法。所稱的洪門就是中宮的別稱,即踏中洪門踩上邊門靠,此套路短小精悍,招式嚴謹實用,攻其要害,實為防身制敵的一套實用拳法。  拳歌曰:  流通門中有神拳,洪門滾樁妙技演。
  • 拳法、腿法、纏鬥……「武林風」格鬥現場炫酷上線
    模擬紅藍雙方實戰對抗據悉,此次格鬥集訓緊貼任務實際,設置步法、拳法、腿法、膝法、肘法、纏鬥以及聚眾對打等課目,從最基礎的格鬥動作到打擊方法,從格鬥技巧到戰鬥隊形,一步一步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切實打牢格鬥訓練堅實基礎。
  • 葉問為何就可以抵擋得住各路高手的進攻,不被打敗也總能打成平手
    而詠春拳又是把蛇形拳融入了自身拳法之中,所以詠春拳的功夫就是如此有白鶴拳的影子。雖說葉問的功夫,並沒有像其它功夫一樣所有技法神乎其神,但是詠春拳其實也有內功一類的練法,雖然葉問說自己的詠春拳並沒有內功,其實就是想讓大家不要那麼緊張。慢練其實就是對身體好,心曠神怡聚精會神得到休息一樣的狀態。
  • 「渾元樁」與「技擊樁」詳解
    渾元樁作為拳法的基本功雖然存在歷史很早,但在大成拳宗師王薌齋先生對傳統拳學融會貫通的點晴之後,才大放異彩。正如薌老在《意拳正軌》之《樁法換勁》中所言:「欲求技擊妙用,須以站樁換力為根始,所謂使弱者轉為強,拙者化為靈也。若禪學者,始於戒律,而後精於定慧,證於心源,了悟虛空,窮於極處,然後方可學道,禪功如此,技擊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