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跑進3小時大關,可以讓你立馬躋身業餘高手行列。馬拉松跑進3小時,是橫亙在業餘跑步好手和高手之間的一大分水嶺。
那麼,破三和哪些因素有關呢?我們今天來討論一下。
破三與年齡
波士頓馬拉松2020年成績門檻,18-34歲是300,35-39歲305,40-44歲310,然後45-49歲突然降到320。
北京馬拉松2019年成績門檻,也就是中跑聯盟九星跑者,40-44歲要求是250,然後45-49歲突然降到300。
其實,這說明了一個問題,45-49歲是一個人體力加速下降的階段,要想突破300,45歲之前機會更大,45歲以後,難度突然變大了,對科學系統訓練的要求更高。
破三與VDOT
VDOT是最大攝氧量,根據丹尼爾斯的公式,破三要求的值在53.6以上,對應5000米成績是18分48秒,萬米成績要求是38分58秒,半馬要求是1小時26分15秒。
所以,要想破三,對應的5000,萬米或者半馬成績最好能達到以上要求,當然,女性耐力比較強,5000米19分+,萬米跑在40分+,半馬127+,也能破三。
破三與性別
業餘跑友,破三者以男性居多,女性較少,這在跑步比較普及的美國,女性跑者雖然數量多過男性跑者,但是馬拉松參與數量上,還是男性居多。
破三與訓練年限
這個確實是因人而異,厲害的,跑半年就可以破三,大多數人,則一輩子破三無望,一般來說,多數能破三的,在系統訓練3-5年之後,破三可能性最大,因為系統訓練2年以後,最大攝氧量基本不變,估計都能確定在53.6以上,然後加強速度耐力訓練,即可進入破三行列。一般來說,馬拉松完賽成績跑進315,又具備了接近的5000或者10000米成績,即可考慮破三事宜。
破三與月跑量
有人做過統計,70%的破三跑者月跑量在300公裡以上,還有25%在200多公裡,所以,想破三,又不想多跑,成為那5%,需要極強的速度能力。
破三與速度訓練
破三一定需要速度訓練嗎?不一定,據說有五分之一的破三跑友不進行速度練習,這確實是因人而異,如果速度能力強,只要加強一下耐力,就可以破三,天賦一般的普通人,還是要練習速度的。
破三與比賽
比賽在各個方面體現著對破三的重視,比如稍大一點的比賽都會設置最快為300的配速員,大量跑者得益於配速員的設置,實現破三夢。
馬拉松配速跑
推薦馬拉松配速跑法,能進一步提升心肺耐力,增強有氧能力。跑馬賽前作此訓練能提早適應比賽節奏和配速。
如果要做連續馬拉松配速訓練,記得訓練量為目前長跑距離的1/3或2/3。比如在跑半馬的跑者訓練距離建議為7~14K。
馬拉松配速跑建議配速表
訓練心率 最大心率的80%~90%
練習時間 40~110分鐘(根據實力調整延伸)
跑步配速 跑全程馬拉松比賽時的平均配速
所以,訓練是比賽的堅實基礎,比賽是訓練的成果顯現。只有在訓練中將4分16秒以內的配速練得爐火純青,比賽時才能破風而行,馬到功成,祝跑友們完全完賽,順利PB!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