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頭條都給他們!|武漢|施煜程|方艙醫院|劉思遠|華雨辰|倪珍佳

2020-12-22 騰訊網

在過去的一個多月裡

新冠肺炎疫情牽動著所有人的心

有這樣一群人

在危難面前

勇於擔當,堅定「逆行」

默默守護著每一個人

他們,就是最美的志願者!

今天,是學習雷鋒紀念日

也是中國青年志願者服務日

他們的故事,怎麼說也不膩!

先用一首《處處V》

來回憶一下他們的點滴吧~

一口氣裝15臺呼吸機

宰1639條鱸魚

是「全能志願者」

楊傑,年前已經離開武漢回到安徽老家

大年三十晚上8點多

他刷朋友圈看到一條求助信息說

南京有一批醫療器械物資

需要運到武漢的「小湯山醫院」

也就是後來的「火神山醫院」

因為沒有運輸車輛

一直屬於滯留狀態

到晚上12點左右,依然沒有人接應

楊傑腦袋一熱,決定試試

由於醫院還沒有籌建完

物資運不進去

才把物資送到的楊傑又接到任務

要把所有的貨轉運到光谷的國藥倉庫

這一趟走完已經是凌晨4點了

他覺得應該可以睡個踏實覺了

沒想到第二天早上8點左右

醫療物資還需要換地方

武漢封城的第二天,路上沒有車

他依然克服重重困難

用小車分8趟用了兩天一夜

把所有的貨物全部都送到了臨時倉庫

特別像是螞蟻搬家

而他卻還覺得自己能做更多

於是他又學起了安裝呼吸機

現在,軟體、細節這些交給工程師

柜子、底座和組裝他都能完成

有一次,在泰康同濟醫院

一個通宵,他和搭檔一起

就安裝了十五臺呼吸機!

後來,楊傑還萌發了給醫務工作者

改善夥食的想法

於是,他又「搖身一變」

變成了一個「魚販」

當第一批300條魚送到火神山醫院時

醫護人員眼神中流露出來的驚喜

他永遠都忘不了

點擊播放 GIF 3.0M

四歲就來到武漢的他說:

「雖然我不是湖北人

但我吃著鴨脖子、熱乾麵

聽著江輪的汽笛聲、守著黃鶴樓長大

這裡有我各種成長記憶。

我將一直為這個城市』擺渡『下去

直到她重新恢復』煙火氣『!」

90後音樂老師

在方艙醫院當起了播音員

這段播音的聲音

來自90後武漢姑娘華雨辰

她是武漢鋼花小學的一名音樂老師

卻在方艙醫院當起了播音員

用她的聲音溫暖著病患

她究竟為何與方艙結緣?

事情還得從一月說起

1月22日,華雨辰看到

群裡在招募志願者

於是她就報了名

成為了護送醫護人員上下班的志願者

後來,醫護人員的

住宿、通行問題慢慢解決了

她又給自己找了份「新工作」

在二七長江大橋上當疫情防控志願者

此外,華雨辰還會接一些機動任務

比如搬牛奶、鋪被子等

華雨辰做的這一切

她的爸媽並不知情

2月,青山區方艙醫院

準備正式收治病人

於是,華雨辰又瞞著爸媽

去方艙醫院當播音員

三天一個班,跟橋上的測溫工作

正好可以錯開排班

為防止感染,播音的小臺子

搭在與病房一牆之隔的過道裡

桌子幾十公分高

擺上電腦、架上話筒

人往小塑料凳上一坐

方艙醫院內的播音就開始了

除了日期、天氣、新聞速遞等內容之外

華雨辰還給過生日的患者在線送祝福

她挨個查看患者的身份證號碼

從100多名患者裡

找到了3個過生日的

為他們放了一段生日歌

華雨辰有時也會想

自己做這些事情到底有多大的作用

她說,後來一想

再小的作用也是作用

我們搬牛奶

誰能知道這些牛奶是我們搬的?

但確實需要,需要我們就去!

00後中國留學生

加入抗疫行動

「我們是一群來自國內外

平均年齡不到18歲的年輕人

為武漢行動起來

團結力量,募集善款和物資

支援一線的醫務工作人員」

2020年1月23日在美國讀高中的施煜程等

幾位中國留學生發起成立了

「武漢加油·北美留學生組」志願者團隊

讓施煜程沒想到的是

最初只有6人響應

兩個小時之後第一個微信群就滿員了

48小時後,志願者團隊

已擁有上千名志願者

截至目前,志願者團隊共募集

善款90餘萬元人民幣

開發運輸線路29條

將消毒液、

護目鏡N95口罩、

醫用手套等醫療防護物資送到武漢

19歲的施煜程說:

「非典時,我還是個幼兒

當時很多人守護著我們這一代人

如今,我們長大了

換我們來守護大家。」

點擊播放 GIF 0.2M

在上海,也有許多志願者

在默默守護

他們,其實就是你我身邊最平凡的人

但他們用行動證明:

每一個人,都可以為這場疫情作貢獻!

「做不了語言宣傳,跑腿也行!95後女孩用無聲力量守護社區

推一推鐵門,拉一拉門把手

走在上海武夷路上的倪珍佳

一直重複著這兩個動作

以確認400多米的路上

老洋房、小弄堂的9扇沿街鐵門都是關閉狀態

只有走在倪珍佳左側

才能發現她的特別

她的左耳戴著助聽器

只有在書記李超毅囑咐她注意事項時

才能發現她的特別

需要大聲對著她耳朵說話

倪珍佳是一名聾啞女孩

倪珍佳是飛樂居民區的居民

她一直被社區大家庭的「愛」孕育著

她常常透過窗戶看到

小區裡志願者忙碌的身影

戴著助聽器的她

還能聽到志願者手中的小喇叭

那一刻,倪珍佳很想加入他們

她覺得有一種力量在血液裡澎湃

居委會一開始並未同意

擔心孩子的安全

但小倪字裡行間十分堅定

而且他們也的確也需要人手

最終還是同意了

就這樣,倪珍佳成為了

小區「封閉式」管理的巡查員

每天在武夷路巡查小區門口值守情況

填寫巡查記錄,上報居委

通過文字,倪珍佳告訴大家

「我想表達愛,相信愛背後有很多故事。

我相信,眾志成城,守望相助,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

世界將變得更加美好。

人生第一次這位00後當上了「青春快遞員」

拎著兩大袋消毒用品

楊浦高級中學高二學生劉思遠挺淡定

「稍微有些期待吧,畢竟從沒做過。」

這是這個00後第一次給人「送快遞」

今年春節,劉思遠和家人一起出國度假

2月6日才回到上海

隨即在家隔離了2周

在溫暖的馬爾地夫

劉思遠還是忍不住會為國內的疫情感到焦心

又覺得挺無力的

「碰到這樣的病災,我們變得很渺小。」

這種感受是2002年出生的劉思遠

人生第一次體驗

2月21日「解禁」當天

父親帶著他一起加入了居委會志願者的隊伍

「快遞員」成為他的

第一份抗疫志願服務工作

「快遞」並沒有那麼好送

飄鷹居委下屬的小區有7個門洞

且分散在飛虹路的兩邊

隔離最多的時候有17戶人家

分布在不同小區,每個小區又都是封閉管理

很多門都不開

有時從一個小區到另一個小區要繞很長的路

劉思遠之前參加過愛心暑託班的志願服務

這次疫情下的首次志願體驗

也是人生中的第一次「快遞員」工作

則讓他感受到了很大的不同

「其實不難,可能就是腿腳酸痛點,但是很特別。」

他說,他不再感覺到無力

而是覺得

「原來我們每個人都能奉獻力量!

95後「愛心輔導員」

電腦裡的N篇「教學日記」

復旦大學2018級研究生彭詩琪

是一名土生土長的「武漢伢」

一個月前,她剛結束在瑞典的交換

本打算回家與家人團聚過年

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的發展

讓彭詩琪考慮再三後選擇了留校

成為了復旦大學戰「疫」前線

醫務工作者子女線上輔導志願隊的一員

面試通過後,彭詩琪被分到「學前一隊」

結對的是周酉宸

一名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東院護師家

今年3月正好滿3歲的學齡前小朋友

結合培訓的內容、小朋友的興趣愛好、

小夥伴們在群裡的分享

彭詩琪制定了一張愛心課表——

周一:舞蹈(海草舞)+防疫童話;

周二:學唱兒歌+科普小知識課堂;

周三:舞蹈(海草舞)+繪本;

周四:手工(簡筆畫)+小知識課堂;

周五:基礎英語(字母歌)+小故事;

周六:手工(摺紙)+舞蹈練習;

周日:一起休息一天吧

在彭詩琪以學術論文、

學術資料為主的電腦裡

如今多了一個特殊的文檔

「周酉宸小朋友-教學日記」

這份「教學日記」

涵蓋寶寶的夢想、性格特徵、

開啟的技能、待開啟的技能的基本特徵

點擊播放 GIF 1.4M

彭詩琪說:

「非常感激白衣天使們逆行前往。

你在前方守護我的家,

請讓我在後方陪伴你的孩子,

直到你的凱旋。」

這便是彭詩琪的真情告白。

凜冬已過,春花可期

待到那一天

彭詩琪想和

她在線輔導這名可愛寶寶一家見個面

把那些星星榜上積分

兌換一樣最特別的禮物送給寶寶

她更想對去武漢守護自己家的那位寶媽

鄭重地道一聲:感謝有你!

護目鏡後有雙明澈大眼這位阿爾巴尼亞「小燕子」守完道口守社區

口罩、護目鏡把陸海燕整個包裹起來

但護目鏡後一雙明澈大眼、

濃密的睫毛卻「暴露」了她

這是一名來自阿爾巴尼亞的「小燕子」

陸海燕的童年在阿爾巴尼亞度過

9歲時跟著父母來到上海的她

20歲的陸海燕中文講得特別溜

連文言文學習都不成問題

和很多中國學生一樣

她喜歡閱讀懸疑類小說

看完了全套《法醫秦明》

由於隨班跟讀

她目前就讀於甘泉外國語中學

說起這個寒假

陸海燕用「很特別」來形容

母親希望女兒能靜靜宅在家,別添亂

「這時候,能出力就出力,

我只要戴好口罩、護目鏡就沒問題,不危險的。」

在陸海燕的堅持和耐心解釋下

母親終於同意她成為一名志願者

她開始在花橋道口守護上海的「門戶」

花橋道口,陸海燕一共去了三次

整整做了18小時的志願者

雖然在道口查驗時戴了防護鏡、口罩

但陸海燕一雙漂亮的眼睛

還是「暴露」了她

「請問你是不是外國人?」

陸海燕不止一次收到司機好奇的問詢

她總是點點頭

手上查驗工作不停

「原來還有外國志願者,不容易,你辛苦了。」

道口志願工作結束後

陸海燕又在居住地小區當起了「守門人」

這份守護,她做了4天

這幾天,陸海燕已經將生活重心重新放回了學業上

但回想起這次「道口+社區」的志願經歷

她覺得比一般志願服務的意義更大

「抗擊疫情,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力量。」

一位口罩志願服務組織者的12天

高高興興上班來,平平安安回家去

這是很多工廠大門口的標語

但周蓉從未覺得有一天

它會跟自己的生活產生緊密的聯繫

因為新冠肺炎疫情

作為志願者組織「益路同行」的負責人

在口罩極度緊缺的1月下旬

周蓉組織了包括她本人在內的

近200名志願者進松江區的

美迪康醫用材料(上海)有限公司做義工

成為了疫情最困難時期上海的「物資生產員」

志願活動持續了12天

周蓉在這12天裡

把這句大白話標語,默念了無數遍

「我們是頂的夜班,做到早上才回去

而且絕大部分志願者還要從松江車墩回市區

路途遙遠

再加上大家都沒進工廠做過工,就怕出事

我真的是每天都在擔心。」

在接受專訪時

她想著那些徹夜無眠的日子

仍然感慨萬千

幾乎已經忘了她和「工友」們

聯手完成逾300萬隻口罩帶來的欣喜

這些她擔驚受怕帶來的成果

給上海市民帶來的,卻是滿滿的安心!

在短短休整之後

周蓉又以普通志願者的身份

在2月14日當天報名參加了

浦東新區的防護服志願活動

她還說:

「我看我們的一些志願者

在做完口罩之後,當志願者當上癮了

真的是哪裡有需要就去哪裡。」

……

點擊播放 GIF 0.1M

如他們一般活躍著的志願者們

在上海、在全國各地

還有很多很多

在這場疫情中

他們「逆行」的身影

會永遠留在我們的記憶中

今天,想說一聲

謝謝你,志願者!

相信,這樣的志願精神

一定會生生不息!

綜合自央視新聞、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周勝潔、劉昕璐、陳宏、施培琦

責任編輯:黃奕珏

點個「在看」

為志願者加油!

點擊播放 GIF 0.0M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武漢方艙醫院變回體育館了!曾作為方艙醫院的武漢體育中心,今天...
    【武漢方艙醫院變回體育館】10月1日,國慶遇中秋,武漢方艙醫院變回體育館了!曾作為方艙醫院的武漢體育中心,今天首次恢復對外開放,運動場地全部約滿;當日3.75萬名遊客到黃鶴樓登高望遠。
  • 2020全國最美教師華雨辰用戰疫故事傳播愛與溫暖
    華雨辰正在給孩子們上課。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9月10日,教育部官方網站發布消息:由中宣部、教育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舉辦的「閃亮的名字——2020尋找最美教師」發布儀式日前在京舉行,公布了11位最美教師、1個最美教師團隊的先進事跡。
  • 「生命之舟」終達彼岸|武漢方艙醫院|武昌方艙醫院|武漢體育中心...
    2月5日,首批方艙醫院緊急投入使用3月10日,最後一家方艙醫院休艙安全「擺渡」1.2萬餘名新冠肺炎患者後武漢16家方艙醫院全部結束「航程」30多天,一個個「方艙」就是一艘艘承載希望的「生命方舟」從「開艙」到「休艙」我們跟隨攝影記者的鏡頭近距離感知那一艘艘「生命方舟
  • 武漢「方艙模式」形成始末:院士建議方艙醫院未來可國標化
    在方艙醫院中,患者的病情得到監測,如轉為重症,會被及時發現,快速轉入條件更加完備的定點醫院治療。超越三大擔憂,方艙成功「社區化」就在父親何永祥去世的前幾天,何斌和母親也出現了發熱症狀,並於2月8日確診新冠肺炎,二人次日便被收治進入剛剛啟用的武漢東西湖方艙醫院(又名武漢客廳方艙醫院)。
  • 武漢方艙醫院變回體育館,小石榴也八個月了,一切都好起來了!
    來源標題:武漢方艙醫院變回體育館,小石榴也八個月了,一切都好起來了! 10月1日,國慶遇中秋,武漢方艙醫院變回體育館了!
  • 武漢日誌|體育場變醫院 世衛組織專家點讚方艙醫院
    /a/20200224/661b4ee757774b17a27c9657d01033eb.shtml   日誌作者:第五批江蘇援湖北醫療隊省隊專家 武漢開發區體育中心方艙醫院二艙副院長楊永峰
  • 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休艙
    中國日報3月8日電 3月8日,工作人員在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裡清理垃圾、消毒。當天下午,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送走最後一批13名患者,正式休艙。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從2月12日下午4點正式開始收治患者,至3月8日休艙累計收治病人1056人,累計治癒出院875人,累計轉院181人,實現了醫護人員零感染,患者零病亡、零回頭。
  • 他們擁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志願者
    為了方便及時報送發熱病人情況並及時聯絡、轉運病人,社區負責人、街道防控指揮部組成了「武漢加油」微信群,馬競爽時刻都緊盯著群裡消息:1月27日9:33,群裡發布運送病人到醫院打針的求助信息,馬競爽馬上回復「打我電話」;1月28日凌晨3:42,有人反映入院居民病情嚴重,請求安排車輛送家屬到醫院,凌晨4:00看到消息的馬競爽將對接聯繫人電話發到了群裡。
  • 「南京戰隊」助力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救治
    南京廣電記者 楊洋攝「南京戰隊」助力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救治14名患者出艙 感恩江蘇醫療隊南報網訊「謝謝江蘇醫療隊員們,他們太辛苦了,對我們的關心照顧無微不至。」2月24日下午,武漢市民陶女士滿懷感激地走出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
  • 武漢連夜開建「方艙醫院」收治輕症患者,洪山體育館、武漢客廳...
    長江日報-長江網訊2月3日晚,武漢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視頻調度會透露,武漢市將在江漢區、武昌區、東西湖區建設「方艙醫院」,用於收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輕症患者。3處「方艙醫院」,分別位於洪山體育館、武漢客廳、武漢國際會展中心,長江日報記者連夜探訪看到,各方面準備工作正緊鑼密鼓展開。
  • 武漢連夜搶建的「方艙醫院」,到底是啥?
    武漢連夜建了3所方艙醫院」分別是洪山體育館(800張床位)武漢客廳(2000張床位)武漢國際會展中心(1000張床位)隨後「方艙醫院」擴容至11家1996年解放軍第一代方艙醫院研製成功2003年解放軍第二代方艙醫院配發部隊目前為止所有戰區都裝備了野戰方艙醫院雖然起步較晚
  • 武漢客廳(東西湖)方艙醫院婦女節休艙
    當天上午,福建省支援湖北抗擊新冠肺炎專科護理隊入駐的武漢客廳(東西湖)方艙醫院正式宣布休艙。最後的25名患者治癒出院,59名患者轉到雷神山醫院。  「這是『女神節』最好的禮物。」收到這份大禮,護理隊裡的福州「迎春花」們紛紛在朋友圈分享喜悅。  2月4日立春,我省派出由100名護理隊員組成的醫療隊馳援湖北武漢,其中福州市承擔10名,均為女將。
  • 各國都有方艙醫院,為什麼說中國方艙是一項創舉?
    另外一個比較嚴峻的現實是,在方艙醫院裡救治的患者,其家屬可能已經得病,或者部分患者家屬是重症甚至已經去世,這對他們的心理都是不穩定因素。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進入方艙醫院工作,怎麼樣地做好醫護工作?怎麼樣地做好醫療管理?
  • 河南第五批醫療隊接管武漢青山區方艙醫院
    2月12日上午,武漢青山區方艙醫院,河南第五批援鄂醫療隊隊長、河南省人民醫院副院長陳傳亮,率領29名隊員正在仔細勘察「戰場」。醫療隊趕赴武漢後,他每天忙到凌晨一兩點,跟武漢市青山區的政府部門對接援助工作開展進度,合理「整編」醫療隊300人的隊伍,每天只能休息三四個小時。原定於2月11日進駐方艙醫院的時間,調整到預計2月12日下午進駐,這給醫療隊增加了一天不到的準備時間。
  • 中鐵十一局集團公司:武漢「方艙醫院」建設再立功
    1月30日,湖北武漢火神山醫院建設進入攻堅階段,急需大量電焊工和鋼結構工支援,中鐵十一局集團接到武漢市求援指令後,火速組建近百人的專業施工團隊星夜馳援。經過兩天一夜的持續拼搶,他們利用極為緊缺的吊車等資源,圓滿完成了武漢火神山醫院ICU病房55根鋼結構立柱、2圈立柱圍欄鋼管、7榀屋面鋼桁梁的施工任務。
  • 武漢下雪了,方艙醫院咋樣?雪中有病毒嗎?
    今天中午武漢飄起大片雪花!方艙醫院:電熱毯、棉被等多重措施應對寒潮為幫助病患及醫護人員禦寒,武漢各城區已對方艙醫院、援漢醫療隊、隔離點、一線保障點位等採取多重措施應對。江岸方艙醫院提前為每個病人準備了兩床被子和電熱毯,同時艙內準備了取暖器,庫內存了近300床棉被供有需求的病人使用。礄口區提前購買了3000多套棉絮棉被,供轄區方艙醫院和隔離點使用。同時購買400多件羽絨服供轄區方艙醫院醫護人員和病患使用。
  • 身在異鄉不是客 建造武漢沌口方艙醫院背後的「重慶力量」
    重報集團武漢報導組記者 謝智強 攝「你們不用太擔心,我是呼吸科的,你們都是輕症,不要有心理包袱。」17日晚8時許,在接運新冠肺炎患者的大巴車上,來自重慶璧山區人民醫院的李奎安慰著即將進入沌口方艙醫院的患者們。
  • ...彭于晏與方艙醫務人員武漢同跳"廣場舞" – Mtime時光網
    在武漢傳媒學院的路演中,劇組請來了曾在抗疫一線方艙醫院辛苦工作的醫護人員前來看片,映後也將他們請到臺上來進行交流。  曾負責武漢客廳方艙醫院的患者護理工作的餘山楨護士來到了現場,她曾一直堅守在一線,通過多種方式疏導患者情緒,鼓勵她們戰勝病魔早日康復。在映後她也分享了自己的觀影感受:「驚心動魄扣人心弦,觀影過程中有笑聲,但更多的是一顆心提到嗓子眼的緊張。」
  • 武漢方艙醫院打出「湖南中醫組合拳」
    記者2月18日從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國家中醫醫療隊獲悉,隊員抵達湖北武漢江夏大花山方艙醫院後,馬上開啟了一整套中醫療法,受到患者的歡迎。  2月10日,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10名醫護人員作為國家中醫醫療隊隊員,馳援武漢。
  • 35天收治12000人——武漢16座方艙醫院休艙,願後會無期!
    自武昌方艙、江漢方艙、武漢客廳方艙收治患者後,武漢數萬新冠肺炎患者的尋醫通道不再堵塞,整個疫情防控也從無序走向有序。過去35天裡,武漢16家方艙醫院開放床位13000多張,累計收治患者12000人,武漢每4名新冠肺炎患者中就有1人在方艙醫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