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牙痛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這次我是深有體會。牙疼把我折磨得夜不能寐,頭痛欲裂,尋求良醫幫助勢在必行。
沒想到醫生看了一眼我的牙,就笑了:「喲,你都這年紀了,居然還能長智齒!還年輕,還年輕。」
我哭笑不得,也不知道這到底是說我年紀大還是年紀小。醫生講起段子自帶三分高級。
在我心中,一直對醫生這份職業存有敬畏心。一是認為醫生醫術高超,可以治病救人;二是每每想到他們居然對自己同類都下得去刀,膽量非凡。
我常常在想,都是面不改色對人動刀,殺人犯是要人性命,而醫生則是讓人起死回生。一念之差,結果全然不同,魔鬼與天使。
但當我打開醫學生們日常的圖片,畫風就變了……
想起去年做體檢,一位醫生突然拿著一個片子興高採烈的進來喊了一聲:「快來看,這個病例好特殊!」呼啦啦的,全部醫生都跑過去了。正在給我檢查的醫生連忙喊道:「等等我,我這裡馬上就完。」
那驚喜的程度要換作我,恐怕只有中了大獎才會有。醫生們的興趣點真是常人難以理解,但當我看到這個醫學生自習室的「大眼瞪小眼」後,突然明白了什麼……
有認識的醫學生表示,一般人但凡知道他們是學醫的,都逃不過詢問兩個問題:「你上過解剖課嗎?」和「以後可以找你看病不用掛號嗎?」我承認我也想問,這兩個問題被我硬生生的吞回肚子。然而有圖片證明,他們不光上解剖課,還上出了興趣。
醫學生們文武雙全,不僅理論精通,動手能力也是精湛。可以切開,也可以包紮,這叫有始有終。搞成木乃伊什麼的都是家常便飯。
總有人會問醫學生害怕嗎?那些血肉模糊的場面,光是想想我都要打一哆嗦。學醫一年後,害怕這兩個字已經從醫學生的字典裡刪除。與人體骨骼共同進退才是一個合格醫學生的標配。
民以食為天,醫學生們平日裡處理食材的技能也是驚為天人。實驗動物都是大自然的饋贈,一定要珍惜。要心臟絕不會給你腰花。乾淨、完整,仿佛就是藝術品。
兔子你怎麼了?是害怕了嗎?是擔心今天是泡椒兔子,還是跳水兔子而昏迷了嗎?
我一直在想,醫學生在對這些珍貴食材下手的時候,肚子會不會餓?他們年復一年地處理這些兔子、青蛙和小白鼠,如果他們不幹醫生了,當是一位優秀的廚師。醫學+廚師,畢業就是雙學位。
小白鼠什麼的,果然都是成群結隊!排排坐接受檢查的樣子,讓我想起自己坐在醫院凳子上等待叫號的時候。一模一樣,有沒有!
醫學生們都是真正的學霸,學歷至少都是本碩起步,8年「抗戰」也是大有人在。醫學生界裡廣為流傳的一句話叫做「只要專業選得好,年年期末勝高考」。當你在路上看到醫學生拖著行李箱,那不是放假回家,那是帶箱拖書。
醫學生們除了讀書能力強,自律能力也非凡人能比。這麼多書,要學的知識那麼多,24小時掰開都不夠用,不來點「頭懸梁,錐刺股」怎麼讀得完?
進入醫學院過後學的第一個科目是什麼?不是醫學,是語文!據可靠線報,醫學生們拿到書做的第一件事全部都是「認識新字」。來,大家一起把生字讀三遍,回家默寫三遍!
傳說中病歷單上猶如外星密碼一般的「醫生體」都是亂寫嗎?這個問題困惑了我很多年,直到我看到「醫學速寫」,答案揭開了:對不起,醫生們,是我膚淺錯怪你們了,你們寫的真的太清楚了!
前一陣跟兩位醫學生吃飯,言談間,他們都帶著淡淡的悲傷。一般聚會吃了飯必有唱歌遊戲喝茶三件套,但是這兩位無一例外地要趕回去學習。那天是周六呀!
他們告訴我平時學習就很忙,因為本碩連讀或者本碩博連讀,目標也很明確,所以能學習的時間都在學習。
如果您身邊的醫學生突然像在地球上消失了一般,不要驚慌,那一定是考試月到了。
日積月累,醫生也是凡身肉胎,該有的生理反應一個也不會落下。可能醫生的年齡並不大,但是髮際線一定比較高。
醫學生長年與艱苦對抗,最後他們都成了行走的「段子手」。苦中作樂是度過8年非常生涯的必要素質。看一看,講起段子來,醫生不比德雲社遜色,或許醫學院本就是德雲社分社?
學霸與段子手的合體,智慧的肉體和有趣的靈魂結合,談起戀愛來也是一樣風生水起,絲毫不含糊。正所謂學術做到極致就是融入生命中,愛情裡,都盡顯專業本色。
關於愛情,醫學生的解釋也是獨闢蹊徑。有理有據,我竟然難以辯駁。
我要重點說的是學醫的女生都是天下難找的好女生。別看她們現在下刀不眨眼,當年誰還不是一個看到青蛙都嚇得哇哇叫的小姑娘?這叫為了學術做出的犧牲和成長。
學醫的女生她們有精湛的廚藝(長年累月的處理食材),較高的智商和學習能力(醫學生的上線分數堪比清北),滿腹才華(比人還高的專業書籍),而且天性單純(上學太忙了),人際關係單純(同事、同學、病人、大體老師),關鍵是在家就能把病看!
學醫的女生都是打著燈籠都難找的好「女朋友」,各位單身狗千萬不要錯過!(文章寫到最後,感覺走偏了。)
珍愛身邊每一個學醫的朋友,感謝未來每一個為醫學奉獻的醫生!
往期精彩:
為何每年考研試題難度大?「背後的原因」許多考生和家長都不知道
3分鐘的自我介紹是考研複試面試的重要環節,可別答作「流水帳」
導師:「考研複試面試的難題都是陷阱,就看誰先抓住本質得分」
「老師大二就教過考研面試的應對方法,我在複試結束時才意識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