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古今傳承、敬佑生命的醫者仁心致敬

2020-12-23 央廣網

「懸壺濟世醫蒼生,妙手回春解疾疼」。從古至今,醫生都是一個非常神聖的職業,以一生所學竭力為患者排憂解難,去除病痛。今年,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逆行的「白衣戰士」更是不畏艱險與新冠病毒數月鏖戰,拯救了無數生命。

8月19日是中國醫師節。讓我們在感恩醫務工作者無私付出的同時,一起看看歷史上那些勇探醫路、心系蒼生的名醫妙手,感悟代代相承的「醫者仁心」。

「醫祖」扁鵲

「扁鵲言醫,為方者宗」。扁鵲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名醫,姓秦名越人,是最早將脈診應用於臨床的「脈學之宗」。扁鵲善以結合砭刺、針灸、按摩、湯液、熱熨等方法治療疾病,其望色、聽聲、寫影、切脈「望聞問切」四診法沿用至今,被後世尊為「醫祖」。《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記載了扁鵲脈診趙簡子和望診蔡桓公兩則醫案,史學家司馬遷高度讚揚了扁鵲的醫術:「至今天下言脈者,由扁鵲也。」

 「巾幗醫家第一人」義妁

西漢時,我國醫事制度中已專門設有「女醫」,古稱「視產乳之疾者」,專門診治婦科、產科疾病。《史記·義縱傳》記載:「縱有姊義姁,以醫幸王太后」,講述了西漢女醫義妁被召入宮拜為女侍醫,為漢武帝母親王太后診療的故事。義妁不僅擅長診治內科疑難雜症,對外科、針灸也頗為精通,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有記載的女醫生,位列中國古代四大女醫之首,被譽為「巾幗醫家第一人」。

 「外科之祖」華佗

華佗是東漢末年著名的醫學家,精於方藥、兼通數經,尤其擅長外科。《後漢書·方術列傳》記載,華佗「曉養性之術,年且百歲而尤有壯容,時人以為仙」。遇到「疾髮結於內,針藥所不能及者」,華佗便會讓患者佐酒服下「麻沸散」麻醉後開刀手術。此外,華佗還創編推廣「五禽戲」,讓人們通過強身健體提高免疫力,預防疾病。

醫聖」張仲景

「醫聖者,即醫中之堯舜也,榮膺此譽者,唯仲景先師」。張仲景是東漢醫學家,辭官業醫,博採眾方,著有中醫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藥俱備的經典著作《傷寒雜病論》,系統闡述了流行病和內科雜症的病因、病理及療法,奠定了中醫治療學的基礎。南北朝醫藥家陶弘景說:「惟仲景一方,最為眾方之祖」,可見張仲景的醫學地位之高與醫方之寶貴。

「葛仙翁」「鮑仙姑」夫婦

「鮑靚女,葛洪妻也。多行灸於南海」。東晉時期,古代醫藥學家葛洪與我國第一位女灸治學家鮑潛光結為夫妻,二人一生採藥行醫,撰著醫理,為百姓去除病痛,被尊稱為「葛仙翁」與「鮑仙姑」。行醫採藥時,葛洪將醫學、製藥化學上的重要發現以及鮑姑的灸法記錄於《肘後救卒方》等醫學著作流傳於世。書中的狂犬病療法被認為是中國免疫思想的萌芽,現存於世的「鮑姑艾灸穴位圖」更是中醫學的寶貴遺產。

「藥王」孫思邈

「幼遭風冷,屢造醫門,湯藥之資,罄盡家產」。年幼時體弱多病的孫思邈十八歲時立志學醫,最終成為我國唐代著名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在走訪記錄與診療經驗的基礎上,孫思邈著成「中國最早的臨床百科全書」——《千金方》,唐高宗顯慶四年(659年)時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國家藥典《唐新本草》,被後人尊稱為「藥王」。孫思邈將婦幼保健視為「崇本之義」,主張婦、兒診治單獨設科,著有《婦人方》和《少小嬰孺方》分科對症治療。

 外科醫女張小娘子

張小娘子是宋代著名的外科醫生,本名不詳。據傳,凡瘡瘍癰腫患者前來求醫,經張小娘子診治均見奇效。一時間,「張氏神醫」名聲大噪,被宋仁宗召入內宮,成功治好皇帝和貴妃的疾病。宋仁宗賞賜其女醫官職,但張小娘子卻以「發願懸壺濟世」謝絕,回到民間開設醫館,為普通人家診治。晚年,張小娘子將畢生行醫的經驗與年少獲贈的醫術整理成《癰疽異方》傳世。

「藥聖」李時珍

「身如逆流船,心比鐵石堅。望父全兒志,至死不怕難」。在詩中,青年李時珍向父親表明繼承家學從醫而行的決心,終獲父親認可。在醫藥研究的過程中,李時珍參考歷代醫藥書籍八百餘種,肩背採藥簍踏青山、攀峻岭、採草藥、制標本,歷時三十年著成醫學巨著——《本草綱目》,對我國明代以前的藥物學加以總結,明代文學家王世貞稱此為「性理之精蘊,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籍,臣民之重寶」。

 秉承家學談允賢

明代著名女醫談允賢出生於醫學世家,祖父是當地名醫,祖母也十分精通醫藥。秉承家學的談允賢十幾歲時便「晝夜不輟」地研讀醫學典籍,在祖母的教導下研習醫術,深耕於婦科疾病,與西漢義妁、晉代鮑姑、宋代張小娘子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女醫」。談允賢將行醫所得著成《女醫雜言》傳於後世,收載了31例婦科病案,是中醫史上較早成書的個人醫案,也是我國古代少見的專科醫案書。

「勿避險巇、晝夜、寒暑、饑渴、疲勞,一心赴救,無作功夫形跡之心。如此可為蒼生大醫」。今天是中國醫師節,讓我們向傳承一顆仁心救死扶傷的醫生致敬,向面對疫情無畏執甲、逆行出徵的「白衣戰士」致敬,向至今仍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致敬。向您致敬,中國醫生!

相關焦點

  • 2020 "敬佑生命·榮耀醫者"第五屆公益活動盛典圓滿落幕
    11月25日下午,由夥伴醫生聯合環球時報、生命時報主辦的2020"敬佑生命·榮耀醫者"第五屆公益活動盛典隆重舉行,活動現場高朋滿坐。來自政府機構、醫學界、媒體界、企業界的300餘人齊聚一堂,共同向為抗疫奮戰的醫者致敬,向為醫學事業突出貢獻的所有醫務人員致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盟中央主席丁仲禮出席並致辭。
  • 以醫者仁心,承生命之重!2020「榮耀醫者」名單揭曉
    是你們以生命護生命,用實際行動踐行著「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崇高精神。尊醫重衛,不能止於疫情。「敬佑生命·榮耀醫者」活動,也只是拉開了「尊醫重衛」大幕的一角,要在社會上呈燎原之勢,還需要我們獲獎的優秀醫生能夠帶動整個醫學界,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毫不懈怠、持續奮戰,以精湛醫術、高尚醫德、優良醫風,繼續當好人民健康的守護者、健康中國的推動者、醫者仁心的踐行者。
  • 「敬佑生命·榮耀醫者」第五屆公益活動舉行—新聞—科學網
    獲獎者從左至右依次為:潘少川、柴嵩巖、劉志明、陸道培、王泰齡、陳育智 11月25日,由環球時報、生命時報、夥伴醫生聯合主辦的2020「敬佑生命·榮耀醫者」第五屆公益活動盛典在京舉行來自政府機構、醫學界、媒體界、企業界的300餘人齊聚一堂,共同向為抗疫奮戰的醫者以及為醫學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醫務人員致敬。 「敬佑生命·榮耀醫者」公益活動今年是第五屆,活動旨在大力弘揚「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醫者美德,向全社會旗幟鮮明的弘揚尊醫重衛的良好風尚。
  • 何晟銘演華佗 傳奇大醫致敬醫者仁心
    致敬醫者仁心,湖北衛視長江劇場將於7月30日播出歷史傳奇大劇《蒼生大醫》,講述了一代名醫華佗(何晟銘飾)重醫、重德、重情的行醫和生活的成長曆練之路,傳遞重醫德、精醫術、講誠信的正能量,也向始終奮戰在抗疫前線的白衣戰士致敬。
  • 醫者仁心 人間大愛
    病房如同戰場,生命重於泰山。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一支支醫療隊從祖國四面八方開赴湖北、馳援武漢,與當地醫生、護士一道,築起守衛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的長城。廣大醫護人員的付出與努力,為救助患者、控制疫情、穩定人心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 懷揣醫者初心 堅守醫者仁心 詮釋醫者匠心——我院皮膚科主任...
    同時醫療事業承載患者對健康的期盼,更是社會穩定、人民幸福的重要前提,選擇了醫者行業,就已經選擇了對人民健康的莊嚴承諾。在今後的工作中,她將堅守醫者仁心和精誠匠心,以更加嚴謹的態度、更加務實的作風,弘揚和傳承工匠精神,與科室同事共同努力,敬佑生命,不負初心。
  • 魯東醫院梁榮祥:堅守醫者仁心 時刻裝著患者
    編者按:為進一步弘揚抗疫精神,彰顯煙臺醫務工作者護佑人民健康的職責擔當,在第3個中國醫師節到來之際,煙臺市衛健委聯合大眾網·煙臺共同開展「致敬,源自生命的守護」2020中國醫師節系列報導,在全社會樹立尊重醫生就是尊重生命的理念,不斷增進全社會對醫務工作者和衛生健康工作的理解認同
  • 2020「榮耀醫者」名單揭曉,劉志明8位等醫學權威獲「生命之尊」獎
    耄耋之年,他們堅守崗位,初心不改;風雪除夕,他們告別家人,逆行出徵;死神面前,他們爭分奪秒,挑戰極限……11月25日下午,由環球時報、生命時報、夥伴醫生聯合主辦的2020「敬佑生命·榮耀醫者」第五屆公益活動盛典隆重舉行。
  • 快評|「抱患者下樓」詮釋「醫者仁心」
    時間就是生命,胡旭民醫生生動地詮釋了什麼叫醫者仁心。在當時的情況下,患者四肢無力、呼吸無力,隨時都可能面臨生命危險。胡旭民醫生敏銳地察覺到了異樣,並在第一時間就抱起患者向急診室跑去。這其中的每一個細節、每一個善念都在護佑生命,體現著醫生的責任和使命。一個善意的舉動可能挽救一條生命。
  • 大力弘揚醫者仁心的崇高精神
    ,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醫者仁心的崇高精神。醫者仁心植根在守護人民生命安全的價值理念中。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當疫情戰鬥集結號拉響,白衣天使們義無反顧、衝鋒在前,成為「最美逆行者」。「到人民需要的地方去」,是他們腳步向前的方向。
  • 《守望生命:2020中國醫師節特別節目》圓滿落幕 致敬所有抗疫英雄
    8月18日 ,由威高集團傾情偕同播出的《守望生命:2020中國醫師節特別節目》已圓滿落幕。此次節目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宣傳司,聯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中文國際頻道共同製作,並於CCTV-4溫情播出。沒有生而英勇,只是選擇無畏《守望生命:2020中國醫師節特別節目》由出徵序曲、抗疫奇蹟、醫者奉獻、中流砥柱、健康中國五個篇章構成,採用專題節目、文藝表演、融媒體傳播等形式,與全國人民一同回顧那些戰疫中的故事,聆聽每一位抗疫者的無畏與奉獻,通過線上連線與採訪的方式,將鏡頭聚焦衛生與健康工作者,讓我們更真切的感受到醫者仁心。
  • 不是醫者出身 卻懷醫者仁心
    不是醫者出身卻懷醫者仁心準確來說,謝俊明不是學醫出身,卻有著一顆與醫者同樣的仁愛之心。說到辦醫初衷,多年前他曾對媒體這樣說:「最讓我有成就感的,就是從事醫療事業!」無論是謝俊明、盧寵茂,還是那些我們不知道姓名的無數醫護,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同一個信念,就是要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拯救生命!是的,病毒還在蔓延,但別忘了,醫者大愛也在伸延、而且不分地域。他們都在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哪裡最需要我,我就去哪裡;哪裡最危險,我就在哪裡」。他們都在堅守崗位,支撐起比「死神」更強大的生命力!
  • 買下患者的蔬菜也是醫者仁心
    早在1500多年前,「藥王」孫思邈曾這樣詮釋醫者仁心。著名醫學家、現代外科之父裘法祖說:「德不近佛者,才不近仙者,不可以為醫。」明德、厚德,方可承載智慧以濟度眾生。醫者總是懷著非凡的愛做著平凡的事。懸壺濟世、救死扶傷、逆向而行,是醫者仁心的體現,也是贏得社會尊重的重要法寶。在筆者看來,視患如親、將心比心,買下患者家的蔬菜,也是醫者仁心行為。  人們常說,仁者愛人。
  • 致敬· 中國醫師節 | 醫路有您,驛路前行
    致敬 · 中國醫師節 | 醫路有您,驛路前行 2020-08-19 19: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醫精誠,醫者仁心——誰是當下最可愛的人?-人民智作-社會創作...
    一張張救死扶傷的臉龐上,呈現著堅毅的神情;一份份,或清秀、或豪邁、或稚嫩的請戰書裡,寫不下他們的決心;一件件讓觀者落淚,使聞者心疼的感人故事,裝不盡他們的醫者仁心,述不清他們的大醫精誠。數也數不過來,每天會流多少淚,算也算不清楚,心中會痛多少回,只記得,每天閱讀之後流淚滿面,流淚之後還有感動,感動之後唯有祈福——祈祝四海安康,天下太平!
  • 醫者仁心,向醫師們致敬!
    為了弘揚醫生們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全心全意為人民健康服務的精神,體現了黨和國家對上千萬衛生與健康工作者的關懷和肯定,從2018年起,國務院將每年的8月19日設立為「中國醫師節」。今年的醫師節或許格外不同。
  • 民眾重走南京安全區「和平路」:感恩83年間不變的「醫者仁心」
    人們感恩在戰爭中予以人道救援的國際友人和醫護人員,同時,也致敬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挺身而出的「白衣戰士」們,祈禱和平與仁愛之心永存。83年前,在南京發生的這場人類浩劫中,無數外籍人士們冒著生命危險留在南京,建立「南京安全區」,與中國人一起救助了25萬多中國難民。
  • 2020年度回顧 | 醫者仁心,不辱使命
    醫衛事業, 向來是造福人類的崇高事業、充滿愛心的光榮事業。 翻開中華民族的醫學史, 「醫者仁心」「醫道無私」的理念世代相傳。
  • 北京大學國際醫院三位醫生獲2020「榮耀醫者」榮譽稱號
    11月25日,由環球時報、生命時報等單位聯合主辦的「2020敬佑生命·榮耀醫者第五屆公益活動盛典」在人民日報社舉行。北京大學國際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劉雙、急診科主任秦宇紅、感染疾病科主治醫師王旭以實際行動詮釋了「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醫者精神,獲得了「榮耀醫者」的光榮稱號。
  • 致敬醫者!崇明區舉行慶祝2020年中國醫師節大會
    致敬醫者!李政在講話中指出,近年來,崇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公共衛生健康事業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深入推進重點領域全面改革、醫療資源布局優化、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等各項任務,率先在全國建立起「以健康為中心」的緊密型醫聯體,推動全區衛生健康事業不斷向縱深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