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無人便利店撤店 無人零售如何才能接地氣?

2021-01-09 紅商網

  無人零售如何才能接地氣?——探訪部分無人零售業態關店撤櫃現象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以智能化、不接觸為優勢的無人零售業態著實火了一把。但近日,有市民發現部分無人超市、無人智能生鮮櫃先後關店撤櫃,這到底是何原因呢?對此,記者進行了走訪。

  無人便利店撤店

  2020年12月29日,居住在榮景園的市民張女士發現,此前陳列在社區的無人智能生鮮櫃消失了。「今天下班晚了,天氣又冷,想就近少買點兒菜吧,碰碰運氣希望柜子裡還有新鮮蔬菜。哪知連柜子都沒了。」她說,一個月前,鄰居們就發現無人智能生鮮櫃的蔬菜水果補給速度慢了,經常三四天看不到有新菜上架,當時她還以為這種現象只是階段性的。

  「其實,社區無人智能生鮮櫃挺方便的,24小時能買菜,蔬菜和水果明碼標價並且足斤足兩。」張女士回憶說,2019年這一新鮮事物剛在社區亮相時,居民們搶著來體驗,有時候買菜還得排隊。後來,媒體的新聞報導多了,人們也對之習以為常,「無人智能生鮮櫃的回頭客,大概就剩下我們這些沒時間買菜的加班族了。」張女士說。

  隨後,記者走訪了銀都花園等省會其他社區投放的無人智能生鮮櫃運營情況,發現都不理想,要麼是門庭冷落,要麼生鮮櫃蕩然無存。由此,很多市民想到了前兩年登陸我市的無人便利店,也早已悄然退場。

  2018年2月,河北叄陸伍集團在省博物院附近的36524便利店旁邊開設了一家無人智能便利店;當年12月,京東X無人超市在蜂巢購物中心負一層亮相,這兩家店營業僅半年多時間就都悄然撤店了。

  消費體驗不便利

  嘗鮮過後市場遇冷

  近年來,在新零售發展的大背景下,無人零售、無人配送、無人酒店、無人餐廳等新業態已在不少大中城市落地。我市在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進程中,將無人零售業態作為大力扶持的業態之一,鼓勵商貿流通企業創新消費場景,探索新興業態。

  特別是在後疫情時代,因為無接觸場景而受寵的「無人經濟」在服務業大顯身手,受到了各族資本的關注,可為何無人智能生鮮櫃、無人智能便利店在我市卻難以生存呢?

  手機掃碼或「刷臉」進店、自動識別結算和付款,無人智能便利店在初期確實讓人感到很新鮮,但是體驗卻沒有達到消費者的預期。

  「起初我覺得無人便利店挺好玩,但每次買東西還要掏出手機掃碼才能進店感覺挺麻煩。」市民胡先生表示,現在都流行便捷舒適消費,可無人超市需要掃碼才能進店,反而增加了一道「門檻」。一些受訪的市民還反饋說,購物或結算支付時如果遇到問題,無人超市沒人可以諮詢和幫助解決,只得放棄購買,並沒有想像的那麼便利。

  運營維護成本高昂

  資本難以持續跟進

  「無人便利店智能硬體設備投資很大,而市民現在對無人超市的認可度還不太高,商品損耗率卻居高不下,經常丟貨。所以,集團決定暫停無人便利店計劃。」河北叄陸伍集團有關人士解釋說。

  河北麥香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京強是我市最早涉足無人智能生鮮櫃領域的經營者,談及停止運營的原因時,他表示,「生鮮櫃的技術尚不成熟,系統存在漏洞,經常出現丟東西的情況。再加上平臺電商的社區團購大幅度壓低蔬菜價格,這實在是競爭不過啊。」

  商界人士表示,無人超市看似在房租和人工方面具備一定成本優勢,但從實際情況看,整體運營成本卻很高。無人超市的貨物自動識別設備和運用人工智慧和大數據建立起來的運營系統,前期都需要高昂的投入,後期的維護成本也不是小數。

  而居高的運營成本最終也會附加到商品售價之中。「以前這裡有無人雞蛋售賣機的時候,15枚雞蛋就賣22.8元,價格太貴了。」裕翔園小區居民黃先生說。此前,田牛牧業根據不同消費群體,在我市選擇了燕都金地城、裕翔園、雅清苑等小區作為無人雞蛋售賣機的試點,但銷量佔比卻還不到石家莊市場總銷量的0.02%。

  據某諮詢機構發布的《中國無人零售行業市場報告》調查顯示,無人商店機器易發生故障、用戶體驗感差、生鮮產品品質難以得到保障等問題不斷凸顯。「盲目燒錢擴張的無人零售項目無法取得場景貼合度、補貨成本、用戶貼合度等多方平衡,大規模融資難以持續。」有業內人士分析,資本和創業者此前盲目跟風布局,而忽視了零售的本質,當後來資本沒有跟進的時候,銷售遇到瓶頸,關店也成了不可避免的結局。

共2頁 [1] [2] 下一頁  第1頁第2頁

關注公號:redshcom  關注更多: 無人零售

相關焦點

  • 嘗鮮過後市場遇冷 無人零售如何才能接地氣?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以智能化、無接觸為優勢的無人零售業態著實火了一把。但近日,有消費者發現部分無人超市、無人智能生鮮櫃先後關店撤櫃,到底是何原因?  情況不樂觀 無人便利店撤店  2020年12月29日,居住在河北石家莊的張女士發現,此前陳列在社區的無人智能生鮮櫃消失了。一個月前,鄰居們就發現無人智能生鮮櫃的蔬菜水果補給速度慢了,經常三四天看不到有新菜上架,當時她還以為這種現象只是暫時的。
  • 廣州愛士多智能便利店收縮 無人零售熱潮降溫
    家住廣州東山口的呂小姐,近日發現新河浦路的一間愛士多(i-store)智能便利店突然關門,貨物都被清走。這是附近第一家無人零售店,鄰居們經常在晚飯後到店內買點零食,手機掃碼進店,選購商品掃碼支付,之後店門自動打開就可離開。如今,這個「新鮮玩意」出現一年多就消失了。
  • 【深度】無人便利店,未來在哪?
    2018年全國便利店平均日商5300元,一個放大版(25-60平米)的智能售賣櫃日商在800-1000元。可以想像,如果這樣的無人便利店,日商、坪效、客流、投資回報肯定非常差。這也是很多無人便利店無法經營下去的原因。 4.
  • 無人零售遊戲Game over?
    然而這一最早進入無人零售便利店業態的賽手,眼下在上海卻難覓蹤影。根據繽果盒子APP上的信息,其在上海尚存有5家門店,但大多都位於在郊區。不過《國際金融報》記者在高德地圖上搜索上海範圍內的「繽果盒子」,僅能找到一家門店。1月23日,《國際金融報》記者按照地圖的指引,找到了被美食店環繞的繽果盒子華山路店。
  • 7-Eleven首個無人便利店亮相 新零售風吹到臺灣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近日,7-Eleven的首個無人便利店「X-Store」在中國臺灣省亮相。門店面積約60平方米,銷售包括零食、方便食品等商品,商品總數不到1000個。據悉,該7-ELEVEN首家無人商店與超過20家廠商合作,除了人臉識別、自助收銀、RFID標籤等這些無人店的常見配置之外,X-Store的一些智能化細節在進一步增強傳統便利店所能得到的體驗,比如當人靠近時便會自動打開的冰箱感應門;微波爐加上了掃描功能,掃一下商品條碼,微波爐會自動確定需要加熱的時間……此外,X-Store還將普通店裡出現紙質海報的位置更換成了顯示屏,總共有24塊屏幕來實時宣傳相關活動
  • 蘇寧易購Biu等無人店風靡市場 無人零售離購物中心還有多遠?
    無人零售風靡市場,但截至目前並未以單店進駐到購物中心中。上海市商業經濟學會會長齊曉齋對此認為,在技術逐步成熟的基礎上,選址已經上升為「無人便利店」發展瓶頸,尤其是「盒子類」無人便利店。此外,無人店缺乏服務,近期不可能取代「有人店」。
  • "發到家"——大潤發首家無人便利店亮相合肥!
    10月12日,由大潤發飛牛網戰略投資的新零售項目「發到家」旗下的首個無人值守智能便利店在合肥綠地中心亮相登場。據悉,這也是安徽省落地的首個無人值守智能便利店。大量顧客慕名而來感受全新的無人值守購物體驗。
  • 疫情當下無人零售勝利了 盤點2020年無人超市全國十大品牌
    受疫情的影響,無人零售的「無接觸」服務應勢而火了,相比嚴格控制分散時間段去人多的大型超市購物,人們更願意選擇智能無人貨櫃、自助結算設備或者無人便利店、無人超市為主的實體零售中無人值守的超市,減少接觸而又更加便利購物。
  • 新終端丨24小時無人便利店落戶上海「無人商店」模式探索四面開花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全球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可規模化複製的24小時無人值守便利店。除了24小時營業,繽果盒子最大的亮點就是沒有收銀員,顧客可自助完成購物和付款的整個流程。「無人店」正在加速落地歐尚首個繽果盒子安裝在歐尚上海長陽店和歐尚總部的停車場附近,經營面積15平方米左右,主營食品、非食品等,共有500多個SKU。
  • 無人便利店風口未到,我們更看好的是智能零售櫃組合
    對商品源頭的把控:是否與商品生產商具備議價能力,進貨成本如何才能最低。人員的配比,成熟的運輸系統:更優的人工效率,同時因無人便利店缺少存貨空間,進貨補貨頻繁,成熟的運輸儲存供應鏈會更好的提升效率,節約成本。但前不久從金沙江的報導來看,在商品源頭的把控上,大部分創業者都能直接從商品生產商那兒拿到不小的折扣,而這時考驗的便是物流、存儲,還有選址能力。
  • 停業消息不斷的無人零售 卻不斷有新店開張
    新技術與零售融合的趨勢不可逆轉,但是零售數位化轉型,還是應該回歸零售本身,注重便利和優質產品。2019年12月27日11點30分,位於北京市朝陽區光華東裡中海廣場一層的一家奶茶店排起了長隊,斜對面的一家無人超市卻相對冷清。此時原本是白領們用餐購物的黃金時段,在20分鐘內,僅有4個人進入這家超市購物。
  • 亞馬遜「Plus版無人超市」來了! 新冠疫情下,無人零售商店能否升級...
    目前,亞馬遜在美國就擁有無人便利店26家、無人超市1家。Amazon Go依然能夠高歌猛進,門店也在不斷擴張,它們希望2021年前在美國開設3000+家實體店。加拿大皇家銀行(RBC)最新估計,Amazon Go的收入比普通便利店增加了約50%,平均年收入估計為150萬美元,並預測2021年Amazon Go將達到45億美元的規模。
  • 中國的無人便利店都已經跌落風口,日本羅森怎麼才剛開始
    相比之下,零售基礎設施薄弱,便利店市場遠遠未飽和的中國。便利店是一個經營範圍廣、客單價低、管理成本很高的商業體,創新要解決的不僅僅是「支付方式」的問題。便利店文化最為盛行的日本,總算颳起了無人零售的風潮。2月18日,日本連鎖便利店羅森(Lawson)在日本川崎市開設首家無人售貨便利店。
  • 大潤發的無人便利店來了:名字叫「發到家」
    近年來,零售巨頭紛紛開始轉型升級,大潤發也不例外...01藉助發到家殺入無人便利店領域10月12日,由大潤發飛牛網戰略投資的新零售項目 「發到家」 旗下的首個無人值守智能便利店在合肥綠地中心亮相登場。
  • 從日本全家、羅森、711,理清未來「無人便利店」的發展脈絡
    在日本,便利店已經超過超市,成為日常用品銷售比例最大的零售模式 ,電商在日本依然沒能像中國一樣佔有一席之地。  個人並不看好無人便利店,從「無人便利店」在日本的無人問津,可以看出,「無人便利店」並沒有以一個高科技的面目長期的存在於人類社會中,而是以「丟失靈魂」 為代價而存在的。
  • 大潤發投資的發到家推出圖像識別無人便利店
    聯商網消息:近日,大潤發投資的新零售平臺——發到家推出了其新一代的使用圖像識別技術的無人便利店及智能零售實驗室。大潤發新零售營運長袁彬、發到家創始人譚嘉明和林以寧共同為實驗室揭幕。2017年,發到家發布了以RFID識別技術為基礎的兩代無人便利店,本次發布的發到家新一代無人便利店,不再使用成本偏高的RFID標籤方案,採用了其最新研發的圖像識別系統,該系統是發到家智能購物實驗室的第一個階段。
  • 無人零售——瑞幸發展的第二曲線
    無人零售概念火熱的時候,無數人入局,而成功存活的人屈指可數,而瑞幸剛好就是涉足無人零售中的一位勝利者。那瑞幸是如何在激烈的戰場上利用無人零售,打開了發展路徑的第二條曲線呢?本文將為你揭曉答案。美東時間1月9日瑞幸咖啡(LK.US)以44.37美元收盤,較8個月前上市之時17美元的發行價上漲了161%,市值首次衝破百億美元。
  • 利家利友便利店,零售行業的「千裡馬」
    因為疫情讓他們知道,兼顧的不僅僅是業態,還有對消費者購買安全上的保障,此時,各行各業的實體零售比拼的不再是內功。實體零售的下半場,誰能夠將消費者對安全以及效率的需求解決,誰就能夠走得更加長遠,成為行業中的「千裡馬」。
  • 發到家推出圖像識別無人便利店——聯動大潤發快速發展
    近日,大潤發投資的新零售平臺——發到家在上海大潤發總部推出了其新一代的使用圖像識別技術的無人便利店及智能零售實驗室。大潤發新零售營運長袁彬、發到家創始人譚嘉明、林以寧共同為實驗室揭幕。
  • 便利店也要擁抱新零售實現轉型升級?看全家集便利店怎麼做
    與傳統零售相比,新零售最明顯的特點是十分重視消費者的體驗,以消費者為中心,將「體驗」作為殺手鐧,進行品牌體驗的升級。這意味著,時代如潮水,品牌的發展要麼駕馭潮頭,要麼被潮水衝走,沒有第三條路可走。當新零售成為時代大潮,品牌怎樣才能成為弄潮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