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以智能化、無接觸為優勢的無人零售業態著實火了一把。但近日,有消費者發現部分無人超市、無人智能生鮮櫃先後關店撤櫃,到底是何原因?
情況不樂觀 無人便利店撤店
2020年12月29日,居住在河北石家莊的張女士發現,此前陳列在社區的無人智能生鮮櫃消失了。一個月前,鄰居們就發現無人智能生鮮櫃的蔬菜水果補給速度慢了,經常三四天看不到有新菜上架,當時她還以為這種現象只是暫時的。
張女士回憶說,2019年這一新鮮事物剛在社區亮相時,居民們搶著來體驗,有時候買菜還得排隊。「無人智能生鮮櫃的回頭客,大概就剩下我們這些沒時間買菜的加班族了。」張女士說。記者走訪了其他社區投放的無人智能生鮮櫃運營情況,發現都不理想,要麼是門庭冷落,要麼生鮮櫃蕩然無存。
2018年2月,河北叄陸伍集團在省博物院附近的36524便利店旁邊開設了一家無人智能便利店;當年12月,「京東X」無人超市在蜂巢購物中心負一層亮相,這兩家店營業僅半年多時間就悄然撤店了。
消費體驗不便利 嘗鮮過後市場遇冷
近年來,在新零售發展的大背景下,無人零售、無人配送、無人酒店、無人餐廳等新業態已在不少大中城市落地。在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進程中,將無人零售業態作為大力扶持的業態之一,鼓勵商貿流通企業創新消費場景,探索新興業態。
特別是在後疫情時代,因為無接觸場景而受寵的「無人經濟」在服務業大顯身手,但為何有的無人智能生鮮櫃、無人智能便利店卻難以生存?
手機掃碼或「刷臉」進店、自動識別結算和付款,無人智能便利店在初期確實讓人感到很新鮮,但是體驗卻沒有達到消費者的預期。
「起初我覺得無人便利店挺好玩,但每次買東西還要掏出手機掃碼才能進店感覺挺麻煩。」消費者胡先生表示,現在都流行便捷舒適消費,可無人超市需要掃碼才能進店,反而增加了一道「門檻」。一些受訪的消費者還反饋說,購物或結算支付時如果遇到問題,無人超市沒人可以諮詢和幫助解決,只得放棄購買,並沒有想像的那麼便利。
運營維護成本高昂 資本難以持續跟進
「無人便利店智能硬體設備投資很大,而市民現在對無人超市的認可度還不太高,商品損耗率卻居高不下,經常丟貨。所以,集團決定暫停無人便利店計劃。」河北叄陸伍集團有關人士解釋說。
河北麥香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京強是石家莊市最早涉足無人智能生鮮櫃領域的經營者,談及停止運營的原因時,他表示,「生鮮櫃的技術尚不成熟,系統存在漏洞,經常出現丟東西的情況。再加上平臺電商的社區團購大幅度壓低蔬菜價格,這實在是競爭不過啊。」
商界人士表示,無人超市看似在房租和人工方面具備一定成本優勢,但從實際情況看,整體運營成本很高。無人超市的貨物自動識別設備和運用人工智慧和大數據建立起來的運營系統,前期都需要高昂的投入,後期的維護成本也不是小數。
而居高的運營成本最終也會附加到商品售價之中。「以前這裡有無人雞蛋售賣機的時候,15枚雞蛋就賣22.8元,價格太高了。」石家莊裕翔園小區居民黃先生說。此前,田牛牧業根據不同消費群體,在石家莊市選擇了一些小區作為無人雞蛋售賣機的試點,但銷量佔比卻還不到石家莊市場總銷量的0.02%。
《中國無人零售行業市場報告》調查顯示,無人商店機器易發生故障、用戶體驗感差、生鮮產品品質難以得到保障等問題不斷凸顯。「盲目燒錢擴張的無人零售項目無法取得場景貼合度、補貨成本、用戶貼合度等多方平衡,大規模融資難以持續。」有業內人士分析,資本和創業者此前盲目跟風布局,而忽視了零售的本質,當後來資本沒有跟進的時候,銷售遇到瓶頸,關店也成了不可避免的結局。
找準適合的場景運營 無人零售市場大有可為
新技術、新業態都有一個成長期。目前無人超市、無人便利店仍然只是商業變革的試驗場。河北省商業聯合會常務副會長、秘書長曹潤亭表示,如果企業不具備自我造血能力,技術不過關、體驗不夠好、供應鏈低效等問題得不到解決和改善,商業模式再超前,也難逃倒閉的命運。
有人退場,但是也有人在繼續進軍無人零售。2020年以來,很多社區出現的農夫山泉無人便民服務點,廣受社區居民歡迎。超市標配的無人自助收銀機,也大大節省了顧客排隊結算等候時間,顧客直接掃描商品條碼即可支付,省去款臺支付環節,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便利。迪卡儂賣場運用射頻識別技術開發的全自助無人收銀系統,使商品盤點效率提高了5倍。這些成功的無人業態,為經營者加快擴大市場規模,提高消費頻次提供了助力。
「找準適合的場景來運作無人零售,才能『接地氣』,受到消費者認可和歡迎。」業內人士認為,商業本質、用戶體驗才是無人零售未來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新技術與零售融合的趨勢不可逆轉,科技感的零售方式依然有廣闊空間,無人零售市場規模仍在發展。(焦莉莉)
轉自:消費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並註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繫: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