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結束,上海黑幫大亨杜月笙自持勞苦功高,想借蔣介石論功行賞的機會,撈個官職噹噹,好順利步入政界。他的目標是上海市市長,心裡同時想:最起碼也得當個副市長。
於是他把自己的這一想法告訴了蔣介石眼前的紅人:軍統局長戴笠。戴笠並同意替他轉達他的這個想法。
1945年的8月底,杜月笙興高採烈的帶了一幫門徒,前呼後擁的回到了上海。
但是,就在他走到半路之時,一個讓他始料不及的消息傳來:錢大鈞已被蔣介石任命為上海市市長、副市長為吳紹澍,兩人全權負責接收上海。
如此一來杜月笙有些傻眼了,看來蔣介石已經對杜月笙的態度發生了變化。
然而,更加令杜月笙沮喪的是:在他快要到上海時,隨從向他報告說,原定的歡迎儀式已經被市政府取消,搭建的牌樓也已被強拆,更嚴重的是在北火車站出現了「打倒杜月笙」、「杜月笙是黑勢力的代表」等標語。
杜月笙聽後怒火攻心,不過冷靜之後他為了避免難堪,便臨時改為在上海西站下車。並且在他到達上海西站時,沒有一個政府要員來迎接他。
對於此事杜月笙一直耿耿於懷。
1946年的夏天,蔣介石忽然下令,要"民選"上海市參議會議員,以此來體現「民主政治」。杜月笙再一次信以為真,並著手組織門徒進行活動,宣揚議長一職必須由杜月笙擔任,為了拉選票杜月笙花了不少錢財。
原本已是勝券在握,板上釘釘的事情,卻再一次傳來蔣介石的口信:議長之職,應當由潘公展擔任。潘公展是蔣介石的親信。
杜月笙如墜冰窟,自知現在已經已不是當年,還是識時務的好。於是,在選舉大會上,杜月笙被選為議長之後,他立刻宣讀了一份「辭職呈文」:
「上海乃國之要邑,議長之職干係重大,本人帶病之軀不能堪此重任,辜負諸公厚葬,吾請求予以改選。」
主持選舉大會的吳國楨早已被蔣介石授意,於是立即表示接受杜月笙的「意見」,另行重選議長一職。第二次投票過後,潘公展順利當選為議長。
杜月笙與蔣介石的矛盾也開始變得緊張,並逐步惡化。
在三大戰役結束以後,蔣介石被迫下野。杜月笙預料蔣的氣數已盡,便開始給自己找退路。為比,他辦了3件事:
杜月笙以60萬美元的價格,賣了位於杜美路上的公館;裁減僱員,減少開支;去香港給自己購買住宅。
1949年的3月下旬,杜月笙再一次回到上海,剛進上海就被蔣介石請去了南京。見面之後,蔣介石對他說:「看來上海已難守了,先生可跟隨去臺灣,助我復興大業。」
杜月笙來之前就已經預料到這次談話的目的了, 他爽快地說:"我已準備退路了。」
在此之前,蔣介石已經聽說黃炎培等人曾勸說杜月笙留在上海,但是他不想讓杜月笙被"統戰"過去,於是對他告誡道:
「你我合作多年,於民國16年「清黨」時,杜先生在這方面可立下過大功,所以他們肯定不會放過你,如此之深的積怨,杜先生不能心存僥倖啊,還是早日赴臺為好。」
杜月笙的回答更是明暗各半:「總裁只管放心,我對此決不心存僥倖。」
杜月笙心知肚明,對於去留問題早已左右權衡,雖然黃炎培出面勸自己留下,但是當年反革命政變自己欠下的血債,是不可能一筆勾銷的。然而,即使跟隨蔣介石去了臺灣,一樣也是寄人籬下,況且兩人恩怨早已頗深。
所以,即使蔣介石後來多次用各種手段爭取杜月笙前往臺灣,杜月笙任然堅持去了被稱為「自由之港」的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