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往事,杜月笙為何在1949年逃離上海?

2020-12-23 圖遊華夏

引子

上個世紀的民國,大量的報章,今已塵封,《圖遊華夏》百家號在浩如煙海的歷史資料中,潛心鉤沉,精心整理,匯成《民國往事》系列文章,供讀者朋友再回民國,同探百年間的悠悠往事。

本期以1949年杜月笙逃離上海為內容,篇幅較長,全為真實圖文考證分析,喜歡野史的朋友請繞道。

杜月笙逃離上海

解放前夕的上海,自開埠以來,這座遠東最大的城市,成為舊中國的經濟中心,十裡洋場,見證了無數傳奇過往,隨著國民黨的節節敗退,那些叱詫上海的風雲人物,面臨前途命運的艱難抉擇,偌大的家私產業,是走是留,無人能預見最終的結局。

1948年出版的《吼聲》刊登的杜月笙照片,這一年,杜月笙60歲,剛到花甲之年,在舊上海有著舉足輕重地位的他,一直關注著時局的變化,如何抉擇同樣困擾著他,從內心來說,他極不希望國民黨被打垮,畢竟他經營一生,都得益於國民黨的支撐,早已結成相互依賴的關係。

1949年出版的《大路畫報》第1期刊登了這兩張圖片,上圖是上海各界自救救國聯合會成立大會,中圖是總主席杜月笙致開會詞,照片拍攝於1948年12月12日,所謂的聯合會本質上是在國民黨的統治風雨飄搖之際,主要依靠商界巨頭的力量,開展自治自救,穩定當時上海經濟與人心,某種程度是繼續支撐著國民黨的統治。

不過杜月笙沒有想到,僅僅一個多月的時間,1949年1月31日,我英勇的人民解放軍在三大戰役中大獲全勝,在此期間的1月21日,蔣介石宣布下野,由李宗仁代理成為傀儡總統,李宗仁面臨著國民黨已經喪失東北、華北的局面,決定4月1日起與中共談判停戰事宜,15日國共談判代表擬定了《國內和平協定(最後修正案)》,但是仍由蔣介石控制的南京國民政府拒不執行該協定,致使和談破裂,一度被國統區人們期待的南北分治成為泡影。

杜月笙看到國民黨大勢已去,遂痛下最後決定,4月27日攜帶家小乘船逃離上海,5月2日抵達香港。上圖是《珠江報》刊載的消息,說杜月笙以看病之名來到香港。

杜月笙逃離的表面原因

1949年出版的《新聞雜誌》第3卷第3期,刊登了一篇《杜月笙為何去港?》的文章,詳細分析了杜月笙離開上海到香港的原因,文中提到:在國共和談期間,還未有結果之時,他就準備去香港了,但是好友章士釗作為國民黨談判代表,從北平回滬後,帶來了中共對其印象較好的信息,而他代表上海航運界給毛澤東去電,請求恢復因戰爭中斷的南北航運,又得到毛澤東的同意回電,讓杜月笙產生了不走的希望,但隨著戰事急轉直下,他又開始擔心上海國軍兵敗之後,自身如果被中共所用,則是大大的不智,因而果斷赴港。

很多人可能並不知道毛澤東曾經與杜月笙有過電報往來,下面我們再回顧這段史實。

1949年2月17日出版的《大公報(重慶)》刊登了《毛澤東電復杜月笙同意恢復北洋航線》的一則新聞。

根據中央檔案館所藏的毛澤東親筆回電,原文如下:全國輪船業聯合會理事長杜鏞先生、上海市輪船業公會理事長魏文翰先生大鑑:二月七日來電已悉,恢復華北上海間航運,以利生產之發展,極為必要,大上海、唐山兩輪北駛,並派員至華北接洽,極表歡迎,此間已囑北平葉劍英市長、天津黃敬市長準備接待,英商太古公司湖南號駛抵塘沽,系屬臨時性質,並非事前洽定,所謂華中華南中國船舶開往華北口岸,將不許其駛返原地,純系報紙造謠,流言止於智者,先生等不應置信。毛澤東、周恩來二月十三日。

電文中的杜鏞即杜月笙。

1949年出版的《新聞雜誌》 第2卷第11期刊登的《杜月笙領導與中共通航》一文詳細記載了這段過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點開大圖了解,自南北通航之後,如同阻斷的血管通暢,曾經停滯的上海經濟漸漸恢復,此後的一個多月,杜月笙又想斡旋通商事宜。

1949年4月6日出版的《羅賓漢》報紙刊登了《杜月笙電毛澤東請恢復津滬通商》的一則消息,我們將杜月笙的原電文摘抄如下:北平毛澤東、周恩來兩先生鈞鑑,我公等體諒民艱,協議和平,行見民生安定,經濟繁榮,從事工業生產之人士聆訊,尤深欣怍,竊以上海華北江北各地貿易,向極頻繁,以此地之工業用品,易彼方之原料貨物,交流由來已久,乃至去歲秋冬以還,交通受阻,商業中斷,兩地生產事業,因之萎縮不振,工商各界同深焦慮,茲為維持生產起見,擬與天津方面恢復貿易,互通有無,前次以煤易粉,正在辦理,通航、通電、通郵、通匯諸事亦在接洽之中,通商事淌能隨之進行,於國於民,兩有裨益,此間當局在原則上已可同意,具體辦法正在研究中,用敢電呈謹祈採納,力予玉陳,不勝企禱之至,上海工業會理事長杜月笙叩。

當杜月笙發出這篇電報後,我們未找到有關回電的歷史記載,可能發出電文的時間為國共會談的重要期間,此事本身即為雙方會談的一個議題,從而毛澤東無法像2月份那樣進行回電,這讓杜月笙產生了不好的感覺,認為他在中共心目中的重要性已經大大降低,從而堅定了逃離的決心。

杜月笙逃離的道義原因

從目前資料流出的杜月笙軼事看,自從杜月笙加入青幫後,取得一定的地位後,通過幫眾的力量,漸漸控制上海的重要經濟命脈,除了杜月笙本人的聰明才智,他在江湖上的豪爽,扶危濟困,極講義氣又忠心愛國是他得以成功,堪稱上海灘教父的主要原因。

這也註定了他只能從一而終,首先不能背叛國家、其二不能背叛青幫、其三不能背叛朋友。

這三點我們逐一展開分析:

1、杜月笙認同的國家是國民黨統治下的中國

在日本人侵略中國期間,上海成為戰場,杜月笙堅決不當漢奸,組織其所掌控的力量全力抗日,我們在報章中找到了三則報導,充分展現了他愛國的一面。

1937年八一三之後,美國記者哈裡森·福爾曼拍攝的法租界高恩路照片,一處肉店門口堆滿了沙袋。

1946年出版的《海晶》第20期,刊登了一篇《杜月笙不允借路,焚毀法租界之壯舉》的文章,記錄了八一三淞滬會戰爆發兩個多月後,日寇想借道法租界攻擊抵抗的我守軍,法租界公董局不堪日軍威脅,討論時大部分董事準備同意讓道,杜月笙也是董事之一,他堅決不同意,並放下話,如果其他人決定讓道,他將發動青幫在4個小時內全部焚毀法租界,果不其然,兩個小時內法租界的汽油被銷售一空,消息傳來,其他董事目瞪口呆,只好答覆日軍「礙難從命」。

此後日寇費勁心思,軟硬兼施拉攏杜月笙,杜月笙毫不動搖,不僅沒有投身日本人當漢奸,還與戴笠在上海組建了抗日別動隊打遊擊戰,由於情勢危險,最終於1937年11月離開上海到達香港,繼續參加抗日活動。

從杜月笙這點看,在1949年國民黨敗退之時,哪怕杜月笙對國民黨有再多的失望,此後即便毛澤東通過章士釗,以及後期派黃炎培做他工作,只要心向人民,上海會有他一席之地的承諾,但他內心也不願背上改換門庭的名聲,從而最終選擇了逃離。

2、杜月笙不忍在自己的手中讓青幫瓦解

在杜月笙一生的經營下,青幫成為控制上海的主要力量,儼然成為地下政府,據當時的報導,有人專門做過統計,杜月笙身兼五十多個職務,涉足行業眾多,可想而知,有多少幫眾依靠杜月笙的籠罩。

1947年出版的《紫金山》第1卷第2期,刊登了《一人身兼五十餘職:杜月笙的事業》一文,詳細列舉了他在社團、教育、金融、交通、電氣、出版、造紙、紡織、漁業、國貨、貿易等方面的任職情況,幾乎囊括了大上海的所有經濟行業。

杜月笙通過對共產黨的了解,知道國民黨一旦失守上海,如果選擇留下來,其所控制的產業只能聽任安排,被迫回歸到人民手中,對杜月笙來說,他無法接受這樣的結局。

若選擇逃至香港,進行遙控,反而那些產業,共產黨一時半會摸不到門路,還有東山再起的希望。這一點應該是其智囊團給他的唯一建議。

3、杜月笙不可能站在其朋友的對立面

1937年上海淪陷之後,杜月笙全力支持國民黨抗日,他參與組織了地下抵抗別動隊,同時也掌握了大量的軍統機密,深知1949年國民黨倘若失敗,必將採取同樣的方式進行對抗新政權,屆時他到底是真歸順假抵抗,還是假歸順真抵抗,對他來說都是兩難。不如一走了之,遠離是非之地。

在杜月笙離開上海之前,發生這樣一件事情,由於杜月笙出道受益於黃金榮,此後兩人互相支持,感情極好,杜月笙想勸說黃金榮一道走,這段對話被1949 年 5 月 11 日出版的《飛報》以《黃金榮淚別杜月笙!》一文記載:

杜月笙在離滬南行之前,曾去面晤黃金榮,邀他同輪赴港:『那裡的房子還寬敞,一切都沒問題,而南方的氣候又非常之好,也是住得最舒服的,我們黃杜一家,不分彼此,現在就結伴一道去吧,豈不很好』,黃金榮聽了,很堅決的說不去,不去,他的理由是:『我的年紀已八十開外,活著的日子也有限了』,杜月笙以其語極懇切,也就不再勸,但他想到月笙老弟經此一別,再見何日,不禁悽然興感,真有些淚縈眉睫呢。

從這段對話,可以看出杜月笙對朋友的態度。

杜月笙逃離的隱因

筆者在整理現有史料的過程中發現,除了上兩節分析的因素,可能還有一層隱因在內,由於杜月笙在1927年參與了蔣介石發動的「四一二」政變,導致了大量共產黨員被屠殺,這樣的原罪,使他無法面對即將執政的中共。

以下我們將民國報章資料中搜尋到的蛛絲馬跡,來一一剖析。

1929年第505期 《上海畫報》刊登的《杜月笙與國民黨》一文寫道:

杜月笙先生為國民黨忠實同志,人有未盡知者,苟入其室,則先總理親書之《博愛》匾額昭示吾人矣,其壁間所懸之黨國要人攝影至多,若張學良等皆在,尤令人注目者,則蔣主席所贈之影,上書《月笙同志》,下署《中正》,非杜先生與國民黨有深切之歷史、曷克得此,杜先生之援助國民黨,可謂遠識,國民黨之有杜先生,可慶得人也

從這篇報導的時間來看,1929年之前杜月笙本人是國民黨員,並不被時人知曉,該文作者有機緣進入杜宅,列舉出杜月笙與國民黨要人的合影,甚至有孫中山手書匾額,還有蔣介石贈送的留影,可見杜月笙與他們之間的關係之深。

當然這篇文章的出爐,肯定得到杜的首肯,彼時的杜月笙亦想讓人知道他的後臺靠山是誰,以便在上海縱橫捭闔,成為上海灘老大。

這則1934年出版的《導光》 第3期《張學良抵滬》的消息,照片是歡迎張學良來到上海時的合影,左邊是吳鐵城,杜月笙在照片後中,他右側即張學良,此圖足以證明杜月笙與張學良的關係,佐證了上文報導之真。

而從1930年5月出版的《海上名人傳》,所刊登的《杜月笙先生小傳》一文:

民國十六年上海清共之役,先生與黃先生錦鏞及張先生嘯林,實主其事,事成,政府酬庸,畀以要職,先生堅卻不受。

這段話所載的正是1927年蔣介石發動的四一二政變,確證了杜月笙與黃金榮、張嘯林助力蔣介石的事實,可以說沒有他們三人的全力參與,蔣介石不可能攫取權位,而中國的近代歷史將完全改寫。

我們再回到1927年,當年5月16日出版的《晶報》一篇《汪壽華小史》,登載了汪在清黨運動中被殺的傳聞,據此後的黨史記載,汪壽華是上海總工會代理委員長,參與領導了五卅反帝愛國鬥爭,1927年4月11日,被杜月笙邀請至杜宅秘密殺害。

杜月笙對共產黨欠下的這段歷史血債,除了為幫助蔣介石之外,其所掌控的青幫不願共產黨領導的工會變得強大,也是一個重要原因,正如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如果上海的工人們覺醒起來,杜月笙們賴以生存的基礎必將轟塌。

結語

本文對他選擇逃離的成因分析,亦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想必諸位讀者自有判斷。

美國記者伯恩斯於1948年前後拍攝的杜月笙照片,歷經一個甲子的歲月,飽受哮喘折磨的他,顯得幾分瘦削,此刻的他並未想到,即便選擇了逃離上海,來到香港,卻很快走向了人生末途。

1951年8月16日,杜月笙在香港病逝,去世前,他留下遺言,想要歸葬老家上海川沙高橋,可惜次年被蔣介石下令安葬於臺北縣汐止鎮大尖山下。

一代豪傑,就此煙消雲散,一生功過,只待後人評說。

相關焦點

  • 1949年,我方曾請杜月笙留在上海,杜月笙權衡再三,黯然離開
    1949年解放上海前,我黨的人曾跟杜月笙取得了聯繫,希望他能留在上海,為穩定上海做點事。但是,杜月笙權衡再三之後,還是離開了上海。 其實,杜月笙跟我黨是有淵源的,曾多次營救過我黨人士,還為八路軍、新四軍提供過藥品等等,那麼,他為什麼還要離開上海呢?
  • 民國上海大佬杜月笙,財力有多雄厚?死後為什麼只有11萬美金?
    民國的上海灘從來都是遊戲場,你要有氣魄、有膽識、有能力,這位子就爬得快。當然,背後的油水就撈得多。作為上海灘三大亨之一的杜月笙,自然是爬得最高的那一批。那麼,家大業大的他究竟有多少錢呢?杜月笙原來就是個小混混,要啥沒啥,但因為「會做人」,交際能力強,慢慢爬到與前輩黃金榮等同的位子。1928年以後,杜月笙加大力度結交上流人士,為什麼?原來他就有一批人脈,有很多見不得光的產業,這位子爬得越高,欲望越大。1931年,杜氏祠堂落成,當時的軍政各界大佬都有出席。甚至,各國駐上海的領事館都送了牌匾。由此看來,杜月笙這交際圈是做大了。
  • 「上海大亨」杜月笙,為何沒在香港混出名堂?有三個原因
    「上海大亨」杜月笙,為何沒在香港混出名堂?有三個原因杜月笙生於1888年8月,仿佛早已經註定杜月笙這輩子會發。杜月笙以販毒起家,1911年入八股黨販賣鴉片,隨後得到青幫頭頭黃金榮的賞識,開始跟著黃金榮混。1925年,杜月笙與黃金榮、張嘯林創辦了三鑫公司,壟斷了上海法租界的鴉片生意,「上海三大亨」的名頭也開始亮瞎上海灘。
  • 李劼的上海往事
    《上海往事》與生命密碼(一)作者:上海人李劼@新浪微博編輯按:本次專欄選摘文化批評家李劼在芝加哥的一次講演。有一次臺灣出我的書,我去開新聞發布會,開完之後出版社的主編帶我去九份玩,坐在九份半山腰上的一個飯店裡吃飯。我看著大海,突然冒出一句:看來我要寫一部小說,關於上海的,我想把我的經歷,我的家族史和上海的故事整合在一起。那個總編聽了特別高興,說太好了,有人寫過東京人,有人寫過什麼什麼人,就沒人寫過上海人,你來寫太好了,你來寫我來幫你做,是這麼講起來的。
  • 杜月笙3個字滅三合會3位老大,為何杜月笙逃亡香港還有人出手幫他
    近代時期的舊上海,可謂十裡洋場,燈紅酒綠。各種西方勢力和國內政治派系,甚至是日本人在此雲集,他們來來去去,攪起了一陣風風雨雨和政治漩渦。沒有人能在舊上海永遠高枕無憂,除了杜月笙。
  • 杜月笙:三百年幫會第一人,為何民國媒體卻從未稱他為黑社會?
    而他的身份,也早已不是一般的青幫大佬了,他是上海資產階級的代表,工商界的領袖,手下產業遍及上海的各行各業。 1947年,杜月笙的職位,已有上百個,別人介紹自己發名片,他介紹自己得發書。
  • 抗日功臣,民國青幫大佬杜月笙
    1902年進入青幫上海龍頭黃金榮公館,1925年7月成立「三鑫公司」,壟斷法租界鴉片提運。1929年,杜月笙任公董局華董,這是華人在法租界最高的位置。 註:本文僅介紹杜月笙為抗日作出主要貢獻。不涉及他發家史與黑幫經歷。
  • 新中國成立後,杜月笙打算回上海,看到一張照片後,馬上放棄了
    杜月笙 他常年穿著一身長袍,每天都聽人念報紙上的新聞,周圍也是結交了一批民國時期非常有名的文人墨客,比如章太炎。 1927年4月11日,杜月笙組織幫會成員,動用自己的關係,設計活埋了上海工人運動領袖汪壽華,隨後又指派幫會成員襲擊上海工人糾察隊,還暗中幫助國民黨特務組織大肆屠殺上海的共產黨人和工人群眾。
  • 杜月笙死後葬在臺北,陵墓無人問津,為何不相識的老人掃墓三年?
    對於杜月笙想必大家不陌生吧?舊上海灘呼風喚雨的土皇上,民國時期上海灘黑白兩道通吃的流氓三大亨之一(三大亨:黃金榮,杜月笙,張嘯林)。有人說他是電視劇《上海灘》許文強的原型,也有人說他是馬永貞的原型。常言道「拳打少壯,英雄美人怕遲暮」,杜月笙再怎麼能打,蔣介石敗逃臺灣,新中國成立後(1949年),老杜成了蔣介石的一個棄子,他只好帶著一家人去了香港。杜月笙在香港的日子並不好過,人生地不熟,他又沒有當地的勢力,靠著之前積攢下來的錢財支撐著一大家子的花銷。
  • 杜月笙在上海灘能隻手遮天,為何到了香港卻沒能打出自己的天下?
    說起杜月笙,想必大家對他都不陌生了,作為民國時期上海灘黑幫教父級人物,近年來備受大家追捧。當然了,倒不是什麼別的原因,主要就是杜月笙這個人物本身的魅力,不論是他的艱苦創業歷程,還是他為人處世的方式方法等,很多都值得我們借鑑和學習。那這個杜月笙究竟有多厲害呢?首先來說,杜月笙出身低微,幼年時父母雙亡,由繼母和舅父養育長大。
  • 解放後杜月笙沒留在上海也沒去臺灣,而是去了香港,他在怕什麼?
    上海解放後,為何杜月笙既沒有留下也沒去臺灣,而是舉家去了香港 我們都知道,杜月笙在1951年就去世,也就是說,1949年全國解放的時候,他才61歲,不算年輕,但也絕不會太老。
  • 杜月笙在香港過得並不好,為何始終不肯回上海?只因為一張照片
    1949年4月,上海解放前夕,老蔣單獨召見曾經顯赫一時、被稱為「上海土皇帝」的杜月笙,希望他能和自己一起前往中國臺灣省。同時,我黨黃炎培等人也通過秘密渠道會見他,希望杜月笙能留在上海,幫忙處理政務,主持大局。但杜月笙左思右想後誰也沒選,而是選擇前往中國香港。
  • 杜月笙上海浦東杜家祠堂
    上海浦東杜氏家祠位於浦東新區陸家堰的杜家祠堂,建於1930年,祠堂規模宏偉,設有藏書樓、醫院、學校和花園。現位於上海浦東新區高橋的上海市第七人民醫院就是由祠堂慈善醫院延承的。杜月笙(右)與友人在杜家祠堂  民國時期的上海聞人、青幫大亨杜月笙,有兩處招牌性場所:一是杜公館,算作他的住宅和指揮部;另一個是杜家祠堂,那是他光耀門庭、顯示財力的象徵。
  • 上海三大亨 杜月笙黃金榮背後的女人
    民國上海灘的傳奇女人,既是黃金榮妻子,又是杜月笙引路人~~林桂生林桂生林桂生出生於蘇州,18歲來到上海,憑著自己年輕姿色美貌處事圓滑,20來歲年紀就是妓院老闆娘。黃金榮在上海有一定的地位,也有自己的幫派,在上海攤魚龍混雜。直到遇到了林桂生,這才有了後期的黃金榮。
  • 從小商販到大毒梟,民國上海灘黑幫老大杜月笙的傳奇一生!
    在杜月笙一歲之時,母親朱氏懷了二胎,但由於長年工作,且營養跟不上,在產下一女之後,因身體極度衰弱而撒手人寰。 沒過多久,英國迫於輿論的壓力,在上海租界開始禁菸(鴉片),這迫使在英租界做鴉片生意的潮幫土商只得另覓新地盤。趁此機會,黃金榮請求法國總領事開放法租界的鴉片公賣,吸引鴉片商販來做生意,得到允許。於是盛行於英租界的鴉片生意開始往法租界轉移。通過搶奪鴉片的事件,杜月笙領導的「小八股黨」在上海聲名鵲起,也讓大量財富流進了黃金榮和杜月笙的腰包。
  • 青幫大亨杜月笙:事業成功之人都會做人,牢記這3句話,成功指日可待
    民國時期的上海,是中國乃至亞洲最發達的城市,各方勢力在這裡爭相登場,一個個耀眼人物也接連出現。在所有風雲人物中,青幫杜月笙是一個特別的存在,杜月笙充滿爭議的一生,他詮釋了小人物的崛起,這裡面一定有很多值得我們思索學習的地方。 巔峰時期的杜月笙,是上海灘呼風喚雨的人物,「他橫著走,只要跺一下腳,整個上海灘都會震動三分」,可見杜月笙在當時上海的影響力。杜月笙14歲時去上海闖蕩,最開始在一家水果行當學徒,後來投到黃金榮門下,從此逐漸崛起。
  • 《杜月笙大傳》7 東山難再起 遠居香港
    1945年抗戰勝利後,57歲的杜月笙返回闊別8年之久的上海,他本來想憑著在抗戰時期的功勞撈一個上海市長,過一把官癮。但很不幸的是他剛重返上海就挨了當頭一棒,迎接他的不是鮮花和掌聲,而是「杜月笙是黑勢力的代表」、「打倒杜月笙」等標語。這只是一個開頭,隨後他在參選上海市參議會議員的時候,蔣介石直接傳信由自己的親信擔任,杜月笙被蔣無情地拋棄了。
  • 王亞樵要殺張學良,杜月笙放狠話:你要是敢動他,我就掃平斧頭幫
    就拿民國時期的杜月笙的故事來講,大家會發現杜月笙把很多身外之物看得非常輕,把思維邏輯看得非常重。杜月笙曾經在離開上海之後被綁架,但是了解到對方是當地的地頭蛇之後,當即立斷決定要付給綁匪原本索取的綁架費用50萬的兩倍。也就是給了100萬給綁匪們,只是想為了藉此機會和當地的地頭蛇勢力結為好友。
  • 「三大亨」之一的杜月笙是如何利用幫派身份躋身上海工商界的
    同黃金榮、張嘯林並稱為舊上海「三大亨」的杜月笙,是民國上海幫會中實力最強,影響最大的青幫頭目,學界對杜月笙的研究多探討其與民族資產階級、國共兩黨和工運等的關係問題。對於其與上海工商業界的關係的研究也多只是就某一行業而論,而對於其從上世紀20年代末至1937年這段時期,採取什麼手段,如何躋身上海工商行業或交易所的具體研究尚付闕如。
  • 民國「四大公子」盧小嘉,綁架黃金榮,羞辱杜月笙,最後過得怎樣
    ——《孟子·滕文公下》 上個世紀的上海灘,湧現了不少的大人物,黃金榮、杜月笙只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每一個白手起家的大人物都經歷過很多鮮為人知的糗事,就連杜月笙這樣的人,也曾經下過跪,而令他下跪的人便是今天的主人公——民國四公子之一的盧小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