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著《掃毒2天地對決》熱火朝天的上映,我們再來談談香港電影,今天聊聊我最喜歡的導演之一,杜琪峯。聊他的《放逐》。
無論在故事還是製作上《放逐》都是一部不溫不火的作品,一定程度上看到了杜琪峯電影事業的成熟,其人物角色更是耐人尋味,例如阿泰、阿火、阿和、妓女等,每個角色都有血有肉,又讓人很難說出其獨特的韻味。所有關於影片所謂權威的評論都不及電影本身所散發出來的魅力。
吳鎮宇飾演的殺手泰是影片出現的第一張殺手面孔。一身黑色裝扮,手提黑色包,言語間隱隱地透露出幾分特有凜冷。角色中隱約地透露著放逐的內涵,遊走於江湖中,命已經不是自己的了,只有情義是真的,值得捨命而為的。
阿火應該是影片中最明顯的被放逐的人,聽大哥的命令做事,被他左右,就算大哥扇他多少大耳刮子也毫無怨言,即便他最後選擇堅守情義的真諦跟大飛翻了臉。
張家輝飾演的阿和是一個跟現實放逐對抗的角色。有人說片中的張家輝還是那個不溫不火的張家輝,我覺得他在片中的表演已經可以看到影帝的模樣。「走了這麼久,我想有個家」,家就是與放逐對抗最有力的武器
「一噸愛有多重」「愛怎麼能用重量去衡量呢」,家亦然,生活亦然。雖然我們可能都沉浸在社會生活的不同層面的放逐中,難以自拔,但始終不能忘記生活的真諦,情誼的真諦,平淡的生活是最樸素最真實的,家的感覺。
「我們走了這麼久,想有個家」,就是阿和對自我救贖的嘗試,同樣承載了其他兄弟四人的意願。對家的渴望和憧憬是一個平凡人所具備的最樸素的情感。厭倦了江湖爭鬥的殺手試圖回歸家來完成對自我精神的救贖。
全片充斥著滿滿的黑色氣氛。劇情是江湖對決的延伸,杜先生講了一個似乎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的故事,意猶未盡,但是故事進程卻甚是痛快。
「家」是整個故事的主要線索。
阿和逃離了又回來是為了家,找謝夫,餐廳槍戰也是為了家。隨著影片的漸漸深入,家已不再單單屬於阿和,它屬於他們五個人,由他們共同維護。
「去哪裡」,是影片出現最多的一句臺詞。突顯的是放逐的真正涵義。阿和死了,兄弟四人在經歷了槍戰之後,在短暫的憤慨宣洩的爭吵之後,車開到分叉路口,面對著開向哪裡的問題,要靠擲硬幣來決定,充分展現的是四人的彷徨與迷惘。
車一直沿著同一方向開,一直到荒蕪的黃土郊區,車子漏油,最後換作步行。遇見一湖水,有莫名的興奮,大喊著奔下去洗臉,這是對彷徨情緒的暫緩。這一段也是影片的暫緩的基調,渲染的是人內心簡易純粹的本性。角色站位有短短的距離感,暖暖的深黃色調,給人以頗有韻味的視覺享受。
《槍火》之後是《放逐》,有人說《放逐》是《槍火》的續片,我並不贊同。《槍火》有著它自己獨有的韻味,特別是在當時港片蕭條的背景下;《放逐》是杜琪峯電影中節奏最慢的一部,可以看到的是,這時候的杜琪峯電影風格已經趨向成熟。
影片以一個謙謙君子的姿態講述了黑社會中的人性,每個角色都很飽滿,用夾帶著荒誕意味的演繹表現了洋溢著啟示性的故事,彰顯了杜琪峯作為一個導演的無窮的想像力,「很享受拍攝的過程」,採訪中的他如是說。
或許無涯就是對人世間不同感受的表達,是一種情懷的延續,是個人理想的描述,是探索也是追求,這種追求是無窮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