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不同文明真誠對話、互學互鑑、合作共贏(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

2021-01-10 央視網
促進不同文明真誠對話、互學互鑑、合作共贏(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講話精神)

原標題:

  習近平同志在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指出:「為人類不斷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早就作出的莊嚴承諾。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從苦難中走過來,深知和平的珍貴、發展的價值,把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視為自己的神聖職責。」「今天的人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條件共同朝著和平與發展的目標邁進。中國主張各國人民同心協力,變壓力為動力,化危機為生機,以合作取代對抗,以共贏取代獨佔。什麼樣的國際秩序和全球治理體系對世界好、對世界各國人民好,要由各國人民商量,不能由一家說了算,不能由少數人說了算。」這些重要論述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一貫立場。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在多個場合對世界各國要加強真誠對話、互學互鑑、合作共贏作出重要論述,指明了推動人類文明發展、讓世界和世界各國人民都好的必由之路。

  尊重和維護世界文明多樣性

  習近平同志指出:「人類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創造和發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從茹毛飲血到田園農耕,從工業革命到信息社會,構成了波瀾壯闊的文明圖譜,書寫了激蕩人心的文明華章。」世界上各種文明是各國家各民族人民世世代代、辛辛苦苦建立並傳承下來的,都應該受到尊重、得到珍惜。

  但在當今世界,文明多樣性受到嚴峻挑戰。冷戰結束後,出現了人類歷史上少有的美國「一國獨大」格局。與此同時,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但是,經濟全球化並非純粹的經濟過程,少數西方國家極力通過經濟擴張推行其文化價值觀念和政治理念,也就是極力推行政治上和文化上的單邊主義。文化單邊主義的突出代表就是所謂的「文明衝突論」和「歷史終結論」。像「歷史終結論」,其邏輯就是世界文明多樣性是一個不需要討論的問題,資本主義文明已經一統天下,歷史到此終結。新形勢下,我們提倡尊重和維護文明多樣性,就必須正視這方面的不平等現狀。當前,少數西方國家或是以追求商業利益為目標,或是以徵服世界為目的,大搞文化霸權主義,嚴重侵蝕著世界文明多樣性。一些發展中國家本土優秀文明傳統和文化基因正在萎縮消亡,文明的創造力逐漸衰竭。但是,我們仍然深信,世界各國人民是歷史發展的決定性力量,歷史絕沒有終結。有作用力就必然有反作用力,作用力越大反作用力也就越大。這既是一個最基本的物理現象和規律,也是一個最基本的社會現象和規律。現在,就連歐洲的許多政治家和學者也對美國強行推行自己的文化和價值觀念極為不滿。法國、德國、加拿大等國輿論界興起抵制美國文化入侵的浪潮,應該說是順理成章之事。前些年,聯合國以壓倒性多數通過《保護文化內容和藝術表現形式多樣性國際公約》,就是反作用於文化單邊主義的一個例證。

  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發展道路的權利

  習近平同志指出:「一個國家的發展道路合不合適,只有這個國家的人民才最有發言權」「要堅持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發展道路的權利,反對幹涉別國內政,維護國際公平正義。」世界各國要共同朝著和平與發展的目標邁進,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的權利尤為重要。

  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是一個國家文明的核心和本質所在,是一個國家其他文明形式所依附的本體和靈魂。一種文明一旦失去了作為其基礎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失去了適合本國國情的基本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就會從根本上失去生機與活力。最終,這種文明就只能成為人類歷史博物館中展示的標本,或者成為受資本邏輯支配的現代旅遊業、娛樂業的景觀。因此,尊重和維護文明多樣性,必須尊重和維護各國自主選擇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的權利,反對經濟上的單邊主義和政治上的單邊主義。政治上的單邊主義無視世界各國歷史傳統、民族關係和社會環境的多樣性與複雜性,粗暴幹涉別國內政,甚至為了自身的利益任意發動戰爭。這是對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最大威脅,也是對文明多樣性的最大威脅。歷史發展證明,缺少經濟和政治多樣性,文明多樣性就無法單獨存在。世界文明多樣性發展,最終要依賴世界經濟和政治多樣性發展。

  堅持和促進不同文明平等對話

  習近平同志指出:「文明是平等的,人類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鑑的前提。」人類歷史上,各個國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傳統和發展模式,都為發展人類文明作出了自己的貢獻。承載文明的國家與民族有大有小,不同文明的發展有先有後,但決無優劣高下之別。堅持和促進不同文明平等對話,不僅有利於避免文明衝突,而且是世界各國共同朝著和平與發展目標邁進的必由之路。我們要促進不同文明的對話與交流,在合作比較中取長補短,在求同存異中共同發展,努力消除相互之間的疑慮和隔閡,使人類更加和睦,讓世界更加豐富多彩。

  實現不同文明平等對話,關鍵是強國、大國的態度。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以和為貴」「親仁善鄰」「協和萬邦」等友好相處、平等互助精神,既是中國人民自古以來處理人際關係和民族關係的基本價值取向,也是中國人民處理國與國關係的基本原則。能否善待他國,不僅是衡量一個國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標尺,而且是一個國家文明能否長盛不衰的決定性因素之一。歷覽人類文明的興衰更替,可以清楚地看到,一種文明在興起之後,如果對其他文明平等相待,並積極學習借鑑他人之優長,這種文明往往就能不斷發展;如果企圖侵蝕甚至用強力剷除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文明,則必然使自己的文明發生異化,逐步走向衰落直至最終毀滅。環顧當今世界,個別大國所奉行的「文明邏輯」不正在造成更多的流血、苦難和衝突並使自己深陷困境嗎?世界上各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傳統和特性都積澱在其骨髓裡,奔騰在其血液中。這些傳統和特性並不是外來文明能夠隨意更改替代的。所有國家和民族都應尊重其他國家和民族不同特色和風格的文明傳統,加強不同文明的對話與交流,以和平方式處理國際和地區爭端,促進國際關係民主化,共同構建各種文明共同發展的和諧世界。

  堅持和倡導不同文明相互學習和借鑑

  習近平同志強調:「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鑑而豐富。文明交流互鑑,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世界上不同文明不僅需要各個國家和民族代代相傳、需要平等交流,而且需要相互學習和借鑑,推動人類文明不斷發展。

  不同文明相互學習和借鑑,是平等對話和交流的深化,不僅是對其他文明的鑑賞,更是對其他文明精華的汲取。這要求世界上各種文明應具有海納百川的胸懷和勇氣。同時,任何一種文明都不應憑藉自身經濟、政治和科技優勢,封鎖其他文明精華的傳播。相互借鑑而不是刻意排斥,取長補短而不是定於一尊,這是推動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途徑。迄今為止,沒有一種文明是在完全封閉的環境中發展起來的,文明的產生和發展過程就是一個與其他文明碰撞、交流、融合的過程。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西方資本主義文明在制度、文化等方面所取得的進步離不開對社會主義文明的學習和借鑑。當然,新中國成立6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樣是學習借鑑全世界各種文明包括資本主義文明有益成果的結果。在時代飛速發展的今天,任何國家和民族都不能夜郎自大、閉關鎖國,而要堅持不同文明相互學習和借鑑。但在學習和借鑑的過程中,又必須結合各自國家和民族的特點,堅持趨利避害的原則,做到有所取捨,而絕不能照抄照搬,否則就會從根本上危及自身文明的生存。

  對自身文明自尊、自愛、自信、自立,做到固本守源

  習近平同志指出:「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的偉大勝利,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歷史的中華民族全面邁向現代化,讓中華文明在現代化進程中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今天,我們對中華文明充滿自信。但要看到,霸權主義過去有、現在有,將來相當長一個歷史時期仍會有,甚至在特定時期還會強化。各個國家和民族尤其是處於弱勢的國家和民族,都應對自身文明自尊、自愛、自信、自立,做到固本守源。

  文明有著十分豐富而深刻的內涵,決不能僅僅把科技和物質發展水平作為衡量文明先進與落後的唯一尺度,否則就有可能對西方文明頂禮膜拜,把西方文明擴張視為向「未開化」國家和民族傳播「文明」。其實,當今世界那些所謂的「普世文明」,說到底是西方霸權主義國家對全世界實施文明擴張的幌子。但不幸的是,它在一定程度上已經轉化成為發展中國家一些人的思維定勢。這種思維定勢使得他們產生一種文明自卑感,對西方文明如痴如醉,對自身文明卻十分苛刻甚至鄙視有加。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我們中國人應該倍加珍惜中華文明。中華民族歷來奉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平等對待一切平等待我之民族。與此同時,對於那些懷有敵意甚至妄圖摧毀中華文明的人,我們歷來的態度是「威武不能屈」。正如習近平同志指出的,「中國不覬覦他國權益,不嫉妒他國發展,但決不放棄我們的正當權益。中國人民不信邪也不怕邪,不惹事也不怕事,任何外國不要指望我們會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們會吞下損害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苦果。」中華民族悠悠五千年文明的發展歷程波瀾壯闊,也曾跌宕起伏,甚至幾度危難當頭,但始終得以傳承並正在煥發新的蓬勃生機。中華文明的發展必將為人類文明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作者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內務司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

相關焦點

  •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明交流互鑑重要論述理論研討會...
    研討會現場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孫杰 濟南報導9月11日,由山東社會科學院主辦的「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明交流互鑑重要論述理論研討會」在濟南舉行。今天,舉辦「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明交流互鑑重要論述理論研討會」,為深入學習好《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為「尼山世界文明論壇」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具有重要意義。
  • 交流互鑑,亞洲文明譜新篇——寫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之際
    文明互鑑推動和諧、和平與繁榮。」前來中國出席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的新加坡總統哈莉瑪說。英國東亞委員會秘書長麥啟安表示,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有助於傳承弘揚亞洲和世界各國璀璨文明成果,搭建文明互學互鑑、共同發展的平臺。蒙古國烏蘭巴託大學校長白格勒賽汗說,「我們應該推動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諧共處,讓文明交流互鑑成為增進各國人民友誼的橋梁」。
  • 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和多層次文明對話
    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鑑,因互鑑而發展。在文化強國建設過程中,我們既要致力於本國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也要堅持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以海納百川的寬廣胸懷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壘,以兼收並蓄的態度汲取其他文明的養分,在對話和交流中鑄就中華文明新輝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切生命有機體都需要新陳代謝,否則生命就會停止。文明也是一樣,如果長期自我封閉,必將走向衰落。交流互鑑是文明發展的本質要求。
  • 【曙光·新聞】黨建聯學促發展,互學互鑑添動力——曙光醫院與工行...
    【曙光·新聞】黨建聯學促發展,互學互鑑添動力——曙光醫院與工行盧灣支行、銀行博物館共同開展黨建聯學… 2020-12-12 17: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李強應勇和李鴻忠張國清共商滬津合作互鑑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天津市黨政代表團來滬考察,李強應勇和李鴻忠張國清共商滬津合作互鑑11月19日至20日,由天津市委書記李鴻忠,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國清率領的天津市黨政代表團,在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市委副書記、市長應勇的陪同下在滬考察交流。
  • 專訪: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是促進文明發展的良好機會——訪寮國國立...
    新華社萬象5月14日電 專訪: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是促進文明發展的良好機會——訪寮國國立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主任西提賽  新華社記者章建華  「亞洲國家文明多樣,各文明間有許多方面可以交流互鑑,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為彼此間了解提供了契機,也是促進文明發展的良好機會。」
  •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論述暨「儒家...
    本報曲阜11月26日電(記者趙秋麗、李志臣、馮帆)11月26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論述暨「儒家思想與文化強國建設」座談會在山東省曲阜市舉行,座談會由光明日報社、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尼山世界儒學中心、中共濟寧市委聯合主辦。
  • 不同歷史與文化應相互尊重、互學互鑑——走進斐濟國家檔案館
    他們的到來為素來厚重靜謐的檔案館帶來一股祥和歡樂的氣氛,賓主言歡,對彼此的歷史與文化推崇備至,並很快形成了共識:歷史與文化是國家的瑰寶,尊重歷史,才能開創未來,而文化交流的關鍵在於相互尊重、互學互鑑,共同發展與提高。   斐濟國家檔案館設立於1954年,至今已走過了66年的歷史。
  • 深入交流互鑑 共謀合作發展 ——興賓區10個鄉鎮工作分隊到鳳凰鎮...
    深入交流互鑑 共謀合作發展 ——興賓區10個鄉鎮工作分隊到鳳凰鎮開展學習交流活動 2020-12-10 21: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習主席的這些重要論述,為應對全球挑戰注入文明力量
    「應對共同挑戰、邁向美好未來,既需要經濟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鑑,因互鑑而發展。我們要加強世界上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鑑,夯實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文基礎。」當今世界,風險挑戰複雜多變。
  • 第一報導 | 習主席的這些重要論述,為應對全球挑戰注入文明力量
    「應對共同挑戰、邁向美好未來,既需要經濟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鑑,因互鑑而發展。我們要加強世界上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鑑,夯實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文基礎。」當今世界,風險挑戰複雜多變。
  • 第一報導|習主席的這些重要論述,為應對全球挑戰注入文明力量
    「應對共同挑戰、邁向美好未來,既需要經濟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  「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鑑,因互鑑而發展。我們要加強世界上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鑑,夯實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文基礎。」
  • 吳洪英:習近平主席拉美之行 開創中拉合作新時代
    從雙邊關係、地區整體合作,以及新興國家合作層面來看,此次訪問開創了中拉全面合作的新時代,為未來中拉合作和新興大國合作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習近平主席7月13日至23日的拉美之行,是一次內容豐富、成果豐碩、影響深遠的訪問,開創了中國與拉美合作及新興大國合作的新時代。  從雙邊關係看,習主席此訪極大地提升了中國與巴西、阿根廷、委內瑞拉和古巴4國的關係。
  • 全市互觀互學互評互促活動啟動
    2020年收官在即,11月23日,「比學趕幫超 決戰四季度」2020年全市重點項目互觀互學互評互促活動正式開啟。
  • 明天,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
    2014年5月,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第四次峰會在上海舉行,習近平主席在峰會上講話時,首次提到了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中方倡議通過召開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等方式,推動不同文明、不同宗教交流互鑑、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 校長論壇丨互學互鑑,第三屆昆明市校(園)長論壇聚焦課堂效率和質量!
    課堂是教育教學的主陣地,希望各校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通過論壇互學互鑑、碰撞思維,聚焦共同教研、聚焦集體備課、聚焦信息技術匯聚整合資源、聚焦高效課堂、聚焦課後反思及評價,發揮集體智慧,為全市教育改革發展作出新的貢獻,讓每個孩子享受到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 文化互鑑 共創未來 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新春晚會(蘇州崑山)舉行
    文化為媒打造視聽盛宴作為今年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開展的最大規模的一次外事文化交流活動,本次活動主題為「文化互鑑、共創未來」,旨在加強雙方地方合作和人文交流,促進18個國家文化相融、民心相通。外交部副部長秦剛,15個國家大使、參贊等外交官觀看了新春晚會。據介紹,這是今年首次在中國舉辦的促進中國和中東歐17國人文交流的一次盛會。
  • 全市重點項目互觀互學互評互促活動啟動 馬不停蹄進廠房入車間...
    長江日報訊(記者鄭汝可)2020年收官在即,11月23日,「比學趕幫超 決戰四季度」2020年全市重點項目互觀互學互評互促活動正式開啟。王忠林指出,開展全市重點項目互觀互學互評互促活動,是我市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緊盯全年目標任務、加快推進武漢疫後重振和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行動。這些項目中,不少都是科技創新能力強、帶動作用明顯、投入產出比高的「高精尖」項目,大家要珍惜機會、搶抓機遇,嚴肅紀律、高度重視,認真看、認真學、認真評,確保取得實效。
  • 習近平向2019「中國-太平洋島國旅遊年」開幕式致賀詞
    新華社北京4月1日電2019「中國-太平洋島國旅遊年」4月1日在薩摩亞首都阿皮亞開幕,國家主席習近平向開幕式致賀詞。習近平指出,中國人民和太平洋島國人民友好交往源遠流長,是真誠相待、相互尊重的好朋友,共謀發展、互利共贏的好夥伴,相知相親、互學互鑑的好兄弟,是國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的典範。2018年11月,我同太平洋島國領導人在巴布亞紐幾內亞舉行集體會晤,一致同意將雙方關係提升為相互尊重、共同發展的全面戰略夥伴關係,開啟了中國同島國關係新篇章。
  • 交流互鑑 共謀發展新篇 ——永平縣工商聯到南澗縣考察交流
    正值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之際,2020年11月25日至26日,永平縣人大副主任、工商聯主席王瑛率領永平縣工商聯考察組到南澗縣考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