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菩薩心咒「五字咒」的修行方法
文殊菩薩心咒亦稱文殊五字咒、文殊智慧咒。文殊菩薩心咒包含有五字真言、六字真言、八字真言,還有一字大明輪咒。若能每日三時念誦文殊菩薩心咒各一百八遍,所作稱意,所求諸願悉得隨心。持誦文殊菩薩心咒真言時,就會得到佛菩薩的加持和相應,罪障消滅,獲無盡辯才,所求世間,出世間事悉得成就,令眾生智慧成就,方可感召到不可思議的力量。
文殊菩薩心咒是什麼意思
嗡 阿 拉 巴 扎 那 帝
發音:ōng ā rā,bā zhā nà dǐ。
文殊智慧咒功德簡介:
文殊菩薩智慧咒能開啟我們的智慧。平時長念此咒能使您於空靈中將慢慢開啟智慧大門,事事如意。
由《金剛頂瑜伽文殊師利菩薩經》,可知持誦「文殊智慧咒」的主要功德為:罪障消滅,獲無盡辯才,所求世間、出世間事悉得成就,離諸苦惱,五無間等一切罪障永盡無餘,證悟一切諸三昧門,獲大聞持,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等等。更多佛法、禪悟、人生、國學知識,請查找公眾號:佛教微課堂
白天,晚上都可以念,每天最少念108遍,沐浴完念更好,這是表恭敬的意思。每天花10幾分鐘也不是很長。
持咒最重要的兩點就是信心和恭敬心。
這是文殊菩薩增長智慧的咒語。又稱文殊菩薩心咒。
咒語原文:
嗡啊[日/阿],巴扎那底。
文殊智慧咒注音:
ōng ā rā,bā zhā nà dǐ。
發音註解:
[日/阿]:讀音為(rā),為罕見字,常用字典中罕有收錄。也常寫成「惹」
或「喏」等字代替。「[日/阿]」字圖片顯示為:
梵文:Om Ara Pa Ca Na Dhih
藏文:Om Ara Pa Za Na Di
文殊菩薩智慧咒的其它寫法:
嗡啊惹 巴扎納德。
嗡阿喇 巴札那諦。
嗡阿諾 巴札拿得。
文殊智慧咒功德簡介:
文殊菩薩智慧咒能開啟我們的智慧。平時長念此咒能使您於空靈中將慢慢開啟
智慧大門,事事如意。
由《金剛頂瑜伽文殊師利菩薩經》,可知持誦「文殊智慧咒」的主要功德為:罪障消滅,獲無盡辯才,所求世間、出世間事悉得成就,離諸苦惱,五無間等一切罪障永盡無餘,證悟一切諸三昧門,獲大聞持,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等等。
同經又說:「念誦數滿五十萬遍,即獲無盡辯才,如文殊師利菩薩等無有異。飛騰虛空,所求世間出世間事,悉得成就。又念誦數滿一俱胝,離諸苦惱。滿二俱胝遍,五無間等一切罪障永盡無餘。三俱胝遍,證悟一切諸三昧門。四俱胝遍獲大持。五俱胝遍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謂般若波羅蜜多成就,即智慧成就。難怪一般佛教徒會認為持誦「文殊咒」可令人獲得智慧成就,且持此一咒就包含一切如來所說法。
文殊菩薩心咒的修行方法
咒語是佛菩薩的秘密藏中自然流露出的語言,當持誦者念誦真言時,就會得到佛菩薩的加持和相應,而感召不可思議的力量。
念文殊菩薩心咒可得聰明才智,得大智慧。可破除煩惱與障礙。能開發潛能,增長智慧,堅固記憶、伶俐聰辯,了解諸法真實義。亦能消除語業、破愚痴,得諸佛菩薩之般若智慧。
據《金剛頂瑜伽文殊師利菩薩經》,持誦「文殊智慧咒」的主要功德為:罪障消滅,獲無盡辯才,所求世間、出世間事悉得成就,離諸苦惱,五無間等一切罪障永盡無餘,證悟一切諸三昧門,獲大聞持,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等等。
同經又說:「念誦數滿五十萬遍,即獲無盡辯才,如文殊師利菩薩等無有異。飛騰虛空,所求世間出世間事,悉得成就。又念誦數滿一俱胝遍,離諸苦惱。滿二俱胝遍,五無間等一切罪障永盡無餘。三俱胝遍,證悟一切諸三昧門。四俱胝遍獲大聞持。五俱胝遍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謂般若波羅蜜多成就,即智慧成就。難怪一般佛教徒會認為持誦「文殊咒」可令人獲得智慧成就,且持此一咒就包含一切如來所說法。
1、罪障消滅,獲無盡辯才,所求世間,出世間事悉得成就,令眾生智慧成就。
2、受持此陀羅尼者,即入如來一切法平等,一切文字亦皆平等,速得成就摩訶般若。才誦一遍,如持一切八萬四千修多羅藏。
3、若能一心獨處閒靜,梵書五字輪壇,依法念誦滿一月已,文殊菩薩即現其身,或於空中演說法要。是時行者得宿命智,辯才無礙,神足自在,勝願成就,福智具足,速能皆證如來法身。但心信受,經十六生,決成正覺。
4、或於絹素如前畫像,滿五十萬遍亦得成就,或以香泥塗舍利塔,梵寫五字,旋遶念誦五十萬遍,曼殊室利現其人前而為說法,常得諸佛及執金剛菩薩之所護念,一切勝願皆悉具足。
5、若人才誦一遍,如誦八萬四千十二圍陀藏經;若誦兩遍,文殊師利普賢隨逐,四眾圍繞加被,是慈無畏護法善神在其人前。
6、若誦一遍,能除行人一切苦難。若誦兩遍,除滅億劫生死重罪。若誦三遍三昧現前,若誦四遍,總持不忘。若誦五遍,速成無上菩提。
念誦完後進行回向 (回向文)
願以此持咒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持咒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回向、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
回向完後法會功德圓滿!吉祥如意!
什麼是回向?
回向是佛教修學過程當中,非常重要的一種修行功夫。所謂『回向』是將自己所修的功德,不願自己獨享,而將之『回』轉歸『向』與法界眾生同享,以拓開自己的心胸,並且使功德有明確的方向而不致散失。
善文推薦·點擊閱讀
念珠的象徵意義
佛教的二十四諸天
娑婆教主釋迦牟尼佛
觀世音菩薩故事:六字大明咒的來歷
聖嚴法師:在家信佛所謂禁忌 多數來自民間信仰
蓮和佛苑·您身邊的善知識
智慧.慈悲|免費公益的佛學平臺
公眾微信號| liu-zhonghao
小編微信| lianhe-sd
原創投稿| 3139928806@qq.com
=== 愛 出 者 愛 返 • 分 享 者 福 來 ===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給文章原作者及眾讀者···
文章轉載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侵權敬請告知!
敬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