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溼地是負地形或岸邊帶及其所承載的水體,是土壤與生物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地理綜合體,具有強大的生態淨化作用,被譽為「地球之腎」。2016年起,湖南省在湘江流域啟動退耕還林還溼試點,截至目前,全省累計完成退耕還林還溼面積3.85萬畝,涉及14個市州47個縣市區57個項目點。紅網即日起帶大家走進綠意盎然的溼地世界,展示一幅獨特的瀟湘溼地美景。
紅網時刻記者李璐 實習生 孟芷如 綜合報導
位於湘江一級支流涓水西側的湘潭縣錦石鄉的唐家湖生態溼地。
湘潭縣唐家湖荷花盛開的美景。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種植在田野中的荸薺,每年能給附近村民創造不錯的經濟收益。
唐家湖退耕還林還溼工程建設前場景。
如果要描繪湘潭縣唐家湖的荷花美景,詩人楊萬裡的名句「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可謂十分恰當。唐家湖生態溼地位於湘江一級支流涓水西側的湘潭縣錦石鄉,作為湘潭市湘潭縣退耕還林還溼試點,通過「田—塘—渠—河」複合生態系統修復,主要負責上遊28平方公裡的農業面源汙染和老百姓的生活汙水處理。
項目建設前,唐家湖溼地曾因過度開墾和汙染,成為一條遠近「聞」名的臭水溝。通過引入先進的溼地恢復技術,唐家湖溼地在科學修復生態系統的同時,根據景觀生態學原理,採取組團布局,斑塊鑲嵌,板塊之間合理配置植物,使溼地景觀呈現出豐富多彩的立體美感。彰顯區域特色的溼地景觀,勾勒出唐家湖溼地「鳳凰涅槃」後的生機與魅力。
湘潭縣林業局副局長王翔介紹,項目建設對美化環境、淨化水質、促進鄉村旅遊發展具有很大作用,周邊群眾非常滿意。同時,項目區內種植的荸薺、蓮藕等經濟作物,產生的經濟效益十分可觀,溼地周圍每戶每年增收約1萬元。
截至目前,項目建設總面積達831.9畝,其中退耕還林100.5畝,退耕還溼429畝,年淨化汙水達2591.4萬立方米,出水水質達到地表水Ⅲ類以上。當地已建起6公裡生態廊道,種植荸薺、蓮藕等經濟作物300餘畝,栽植2000株綠色植物,投放魚苗20萬尾,產生每年約60萬元的經濟效益,形成了一幅農居、池塘、林地、河水、渠道交織的生態畫卷,實現了農戶、農村、農業三農協調發展,河長制、美麗鄉村建設、退耕還林還溼三軸驅動。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