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盞燈,歐亞整體。
《全球通史》
[美]L·S·斯塔夫裡阿諾斯
隨感
中世紀的歷史也在各種遊牧民族的侵略中開始和結束,但同時中世紀歐亞大陸的統一聯結程度遠高於古典時代,因為此時各個地區大多以帝國形式存在,帝國與帝國相連,帶來貿易、技術、宗教等的相連。
不過我覺得是因為忽必烈一桿子打太遠,直接把歐亞打通了。
馬可·波羅把對東方的幻想帶回西方,又把西方的傳教士帶給東方。基督教、伊斯蘭教之間的爭鬥也愈演愈烈。
筆記
第三編
歐亞大陸
中世紀文明
(AD500~1500年)
中世紀以各種侵略拉開序幕(日耳曼人、匈奴人、突厥人),中古時期的各個世紀都是以相似的、連綿不斷的侵略宣告結束。但這些大規模的徵服沒有毀滅已根深蒂固的文明。
第9章 | 中世紀文明使歐亞大陸 | 實現整體化
3.9.1一個成熟的歐亞大陸統一體把中世紀與古典時期區分開→技術的進一步提高,造船業和航海業的發展;政治因素,龐大帝國。(統一體的表現和原因是什麼?)
一
商業聯結
3.9.2伊斯蘭國和蒙古帝國相繼出現,使得貿易再度興盛。
3.9.3穆斯林,中東,橫貫歐亞大陸商路的樞紐(黑海、敘利亞、紅海、波斯灣)。阿拉伯人、波斯人,印度和錫蘭,用馬匹、白銀、鐵器、亞麻布、棉花、毛織品換取絲綢、寶石、柚木、香料。
3.9.4穆斯林到廣州,671年,定居允許自治,當官,廣州經商中心。
3.9.5北宋造船業和航海業巨大進步,取代穆斯林在東亞和東南亞的優勢。
3.9.6元朝中國商人遍布東南亞及印度各港口。中國在世界經濟中居主導地位。
3.9.7明朝中國航海活動達到極盛,15th初太平洋和印度洋上顯著卻短暫的海上優勢為頂峰,鄭和七次下西洋,最遠到非洲東海岸、波斯灣、紅海海口。1433下詔終止,東亞東南亞權力真空區,日本倭寇,阿拉伯人恢復優勢但沒有如中國建立強大海軍,1498葡萄牙進入印度洋西方海上霸權。
3.9.8忽必烈遷都北京,向歐洲商人打開了中國的大門,兩個威尼斯商人。
香料:第一條商路:阿拉伯人和威尼斯人控制,埃及,亞歷山大港;第二條商路,波斯和美索不達米亞(伊爾汗國)蒙古統治著,熱那亞人。
後因不願支付阿拉伯人和威尼斯人覺費用,達伽馬開闢了新航線。
二
技術聯結
3.9.9穆斯林帝國和蒙古帝國也加速了急速傳播→三角帆船→三桅船→哥倫布、達伽馬。
3.9.10培根:三大發明:印刷術、火藥、指南針。(紙:?)→船尾舵、馬蹬、胸戴腕具→菊花、山茶花、杜鵑花、茶香玫瑰、翠菊、檸檬、柑橘。
三
宗教聯結
3.9.11基督教、佛教古典時期末開始傳播,中世紀繼續流傳,但重要的宗教變革是伊斯蘭教出現。
3.9.12伊斯蘭教傳播:第一階段:632年~750年,傳遍中東,向西傳到庇里牛斯山脈、向東傳到中亞(地中海);
第二階段:1000年~1500年,傳入印度、東南亞、非洲(印度洋)。
3.9.13蒙古崛起時基督教世界,13th,希望蒙古皈依,參加對穆斯林世界的十字軍東徵,但傳統巫師或薩滿教僧在朝廷中很有勢力,傳教團失敗。
3.9.14忽必烈歡迎傳教士,是為自己的官僚機構收羅人才,維護權利。
四
擴展中的視野
3.9.15蒙古人的崛起,歐洲人對世界認識有了很大突破,視野從地中海轉向歐亞大陸。(從這裡可以清晰看到,斯塔夫裡阿諾斯是從西方人的視角觀察歐亞大陸的,因為主語是「歐洲人」,不過東方人對歐洲的認識過程資料更好讀吧,這樣的資料對於我來說其實影響不大)
3.9.16馬可·波羅既讓西方知道了中國,又讓中國和中東了解了西方→《世界見聞錄》,中國、香料群島,召喚探險者在穆斯林帝國封鎖陸上道路之後,尋找一條海上航線繼續前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