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讀書筆記·第3編第9章·中世紀文明使歐亞大陸實現...

2021-02-08 網易

  第61盞燈,歐亞整體。

  

  《全球通史》

  [美]L·S·斯塔夫裡阿諾斯

  隨感

  中世紀的歷史也在各種遊牧民族的侵略中開始和結束,但同時中世紀歐亞大陸的統一聯結程度遠高於古典時代,因為此時各個地區大多以帝國形式存在,帝國與帝國相連,帶來貿易、技術、宗教等的相連。

  不過我覺得是因為忽必烈一桿子打太遠,直接把歐亞打通了。

  馬可·波羅把對東方的幻想帶回西方,又把西方的傳教士帶給東方。基督教、伊斯蘭教之間的爭鬥也愈演愈烈。

  筆記

  第三編

  歐亞大陸

  中世紀文明

  (AD500~1500年)

  中世紀以各種侵略拉開序幕(日耳曼人、匈奴人、突厥人),中古時期的各個世紀都是以相似的、連綿不斷的侵略宣告結束。但這些大規模的徵服沒有毀滅已根深蒂固的文明。

  第9章 | 中世紀文明使歐亞大陸 | 實現整體化

  3.9.1一個成熟的歐亞大陸統一體把中世紀與古典時期區分開→技術的進一步提高,造船業和航海業的發展;政治因素,龐大帝國。(統一體的表現和原因是什麼?)

  一

  商業聯結

  3.9.2伊斯蘭國和蒙古帝國相繼出現,使得貿易再度興盛。

  3.9.3穆斯林,中東,橫貫歐亞大陸商路的樞紐(黑海、敘利亞、紅海、波斯灣)。阿拉伯人、波斯人,印度和錫蘭,用馬匹、白銀、鐵器、亞麻布、棉花、毛織品換取絲綢、寶石、柚木、香料。

  

  3.9.4穆斯林到廣州,671年,定居允許自治,當官,廣州經商中心。

  3.9.5北宋造船業和航海業巨大進步,取代穆斯林在東亞和東南亞的優勢。

  3.9.6元朝中國商人遍布東南亞及印度各港口。中國在世界經濟中居主導地位。

  3.9.7明朝中國航海活動達到極盛,15th初太平洋和印度洋上顯著卻短暫的海上優勢為頂峰,鄭和七次下西洋,最遠到非洲東海岸、波斯灣、紅海海口。1433下詔終止,東亞東南亞權力真空區,日本倭寇,阿拉伯人恢復優勢但沒有如中國建立強大海軍,1498葡萄牙進入印度洋西方海上霸權。

  

  3.9.8忽必烈遷都北京,向歐洲商人打開了中國的大門,兩個威尼斯商人。

  香料:第一條商路:阿拉伯人和威尼斯人控制,埃及,亞歷山大港;第二條商路,波斯和美索不達米亞(伊爾汗國)蒙古統治著,熱那亞人。

  後因不願支付阿拉伯人和威尼斯人覺費用,達伽馬開闢了新航線。

  二

  技術聯結

  3.9.9穆斯林帝國和蒙古帝國也加速了急速傳播→三角帆船→三桅船→哥倫布、達伽馬。

  3.9.10培根:三大發明:印刷術、火藥、指南針。(紙:?)→船尾舵、馬蹬、胸戴腕具→菊花、山茶花、杜鵑花、茶香玫瑰、翠菊、檸檬、柑橘。

  

  三

  宗教聯結

  3.9.11基督教、佛教古典時期末開始傳播,中世紀繼續流傳,但重要的宗教變革是伊斯蘭教出現。

  3.9.12伊斯蘭教傳播:第一階段:632年~750年,傳遍中東,向西傳到庇里牛斯山脈、向東傳到中亞(地中海);

  第二階段:1000年~1500年,傳入印度、東南亞、非洲(印度洋)。

  

  3.9.13蒙古崛起時基督教世界,13th,希望蒙古皈依,參加對穆斯林世界的十字軍東徵,但傳統巫師或薩滿教僧在朝廷中很有勢力,傳教團失敗。

  3.9.14忽必烈歡迎傳教士,是為自己的官僚機構收羅人才,維護權利。

  四

  擴展中的視野

  3.9.15蒙古人的崛起,歐洲人對世界認識有了很大突破,視野從地中海轉向歐亞大陸。(從這裡可以清晰看到,斯塔夫裡阿諾斯是從西方人的視角觀察歐亞大陸的,因為主語是「歐洲人」,不過東方人對歐洲的認識過程資料更好讀吧,這樣的資料對於我來說其實影響不大)

  

  3.9.16馬可·波羅既讓西方知道了中國,又讓中國和中東了解了西方→《世界見聞錄》,中國、香料群島,召喚探險者在穆斯林帝國封鎖陸上道路之後,尋找一條海上航線繼續前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第一篇讀書筆記:《未來科技通史》
    7月6日發了朋友圈,訂了一周一篇讀書筆記,爭取成為半個科技戰略研究專家的小目標。今天開始寫第一篇。《未來科技通史》作者是[瑞典]奧勒哈格斯特姆,戴維遜獎(國際數學大獎、概率論領域頂尖獎項)得主、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評審機構)院士。
  • 《全球通史》: 以史為鏡,可知興替,更可知現在何以成為現在,未來又會走向怎樣的未來.
    ,有帝國的更迭,宗教的擴散;有對歐亞大陸諸古代文明和古典文明不同命運的宏觀思考,也有1914年6月28日塞拉耶佛事件的詳細介紹;有對人性善惡本質的哲學分析,對文明是「詛咒」還是「福音」的辯證評價,也有對世界愈加兩極分化的人道關懷,對人類歷史上諸多災難的淵源……社會變革總是滯後於技術變革的憂慮與警示。
  • 全球通史,讀後感
    全球通史原始社會是全球歷史的開端,為之後的歷史發展奠定了夯實的基礎,本書的第一編前二章要討論的主題是兩件劃時代的大事,即人類的形成和農業的產生。人類因為種種原因而站了起來,由於飽腹而開始使用工具,由於優勝劣汰而開始大腦的發育,由於不滿足於飽腹而產生以物換物的市場交易,由於生理的滿足而產生了對權力的渴望,由於權力帶來的滿足而又產生了更大的欲望而發動了戰爭,由於戰爭帶來的災難和痛苦而又渴望和平……本書集多種文明於一書,其中包括農業文明及世界各國獨有的語言文字知識文明等等
  • 為什麼是歐亞大陸的文明徵服全世界
    我們攤開歷史地圖,會發現,在近代之前,那些先進文明和先進國家,基本都出現在歐亞大陸——古埃及文明例外,但其文明區域也是緊挨歐亞大陸,遠離非洲大陸的中心。歐亞大陸的人類社會一直在科技和文化方面碾壓其他大陸,而且哪怕到了現代,歐亞大陸的這種優勢也沒有退去,而是越來越大。
  • 「中世紀」的建構與解構——兼論中國世界中世紀史理論與實踐的困境
    以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世界文明史》為例,從該書的目錄中可以看出,冠以中古字樣的內容只有兩章(第八、九章),只佔到農業文明編十章的1/5。封建制在伊斯蘭文明中只是象徵性地出現。西歐基督教文明中雖然闢有「封建制度」一節,並從一般的角度分析封建制,但在定位上把西歐的封建制定位為一種低級的不發達的制度,而將中國作為常態。
  • 世界通史&古代史(1500年以前)參考書目
    (美)斯塔夫裡阿諾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第七版)》,吳象嬰、梁赤民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2.傑裡·本特利等著:《新全球史—文明的傳承與交流》(第一、二冊),魏鳳蓮等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3.麥克尼爾父子:《麥克尼爾全球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年4.
  • 讓大腦形成「肌肉記憶」—《快速閱讀法》第二章讀書筆記
    讓大腦形成「肌肉記憶」—《快速閱讀法》第二章「為什麼沒有閱讀時間」讀書筆記(D14)讀完《快速閱讀術》的第二章,我最大的感受是,閱讀時間不是擠出來的,而是培養出來的,人的大腦也可以形成「肌肉記憶」。作者在第二章裡主要介紹了形成「閱讀規律的三個步驟」。1.第一步,每天都在同一時間讀書。固定時間,固定地點、場景和情境。
  • 民法典·導讀(第3編第10章)|對供用電、水、氣、熱力合同,民法典有...
    今天的「民法典·導讀」推出的是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三編「合同」第二分編「典型合同」第十章「供用電、水、氣、熱力合同」的總體介紹,請結合收聽今天發布的「民法典·天天聽」音頻去看看吧!相關閱讀民法典·導讀(第3編第9章)|買賣合同規定了哪些內容 民法典·導讀(第3編第8章)|關於違約責任,民法典有哪些明確規定民法典·導讀(第3編第7章)|關於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民法典有哪些明確規定民法典
  • 民法典·天天聽(第3編第5章)|什麼是「合同的保全」,都有哪些內容
    第三編 合同第一分編 通則第五章 合同的保全第五百三十五條因債務人怠於行使其債權或者與該債權有關的從權利,影響債權人的到期債權實現的,債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請求以自己的名義代位行使債務人對相對人的權利第五百三十八條債務人以放棄其債權、放棄債權擔保、無償轉讓財產等方式無償處分財產權益,或者惡意延長其到期債權的履行期限,影響債權人的債權實現的,債權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的行為。
  • 五年級第27課《我的長生果》預習筆記,體會作者領悟的讀書之道吧
    9、浮想聯翩:很多想像或感想接連不斷地湧出。人們把書稱為人類文明的「長生果」,意思是書是人類的精神食糧,是人類文明延續的營養,充分表現了書與人類文明的發展關係密切。2、「書,被人們稱為人類文明的『長生果』」總起句,開篇點題,引出下文。(二)第二部分「回憶讀書經歷」(第2—7自然段),寫「我」少年時代的讀書經歷,以及讀書給「我」帶來的報償。
  • 讀書筆記第42天:《迷茫時代的明白人》活在趨勢中的人
    2020年6月15日 庚子年 閏四月廿四 大雨 上海(讀書筆記第42天)今天,閱讀《迷茫時代的明白人》的第三章「網際網路進化論」(P137-P208)。對3D列印技術應該持樂觀態度的四個理由:(1)因為網際網路的存在,人類的技術創新是一種重組式創新,全球的創新通過網際網路可以發生橫向協作。(2)人類技術的發展越來越趨近一個全新的階段。(3)人類現在什麼技術發展得最快?
  • D8讀書筆記《洋蔥閱讀法》第四章卡片讀書法
    D8,讀書筆記,《洋蔥閱讀法》第四章 卡片讀書法。這一章不長。為什麼要做讀書筆記,是為了提醒自己留意,理解關鍵概念,並且應用關鍵概念。一本書裡有很多精化的時候,也要明確知道哪些對自己有用,並且把這些有用信息做成筆記。我理解,這個「有用」不妨理解為對自己是有價值的信息。時代在進步,閱讀也在進化,從手抄時代的拼記憶力,到印刷時代的比知識寬度,如今的資訊時代,各位創作者比的其實是「誰學得更快」。
  • 民法典·天天聽(第3編第20章第4節)|「技術諮詢合同和技術服務合同...
    相關閱讀民法典·天天聽(第3編第20章第3節) | 「技術轉讓合同和技術許可合同」的有關規定民法典·天天聽(第3編第20章第2節) |「技術開發合同」規定了哪些內容民法典·天天聽(第3編第20章第1節) | 「技術合同」的一般規定有哪些民法典·天天聽(第3編第19章第4節) | 「多式聯運合同」都規定了哪些內容民法典
  • 讀書筆記第39天:《迷茫時代的明白人》個人崛起的力量
    2020年6月12日 庚子年 閏四月廿一 大雨 上海(讀書筆記第39天)今天,開始閱讀《迷茫時代的明白人》的第一章「個人崛起的力量」第一部分(P1-P44)。一、大公司:和螞蟻一起起舞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年代,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新技術帶來了全球政治、經濟、社會格局全新的變化。這個變化的核心就是個體崛起。如果世界陷入了不可預測性,原來工業社會建立的系統就會全部崩潰掉。這正是我們即將面對的局面。
  • 中國通史是怎麼個通法?《寫給大家的中國歷史》讀書筆記01
    在這篇總序裡面,楊照先生通過講述錢穆先生在北大教學中國通史的故事,引出了錢穆先生對中國通史的一個思考,也是寫作本書的「勇氣來源」:通古今之變。通古今之變,最早是由司馬遷提出,司馬遷《報任安書》中曾如此評價自己撰寫的《史記》:「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 五年級第26課《憶讀書》預習筆記,憶讀書之趣,品讀書之樂
    八、課文內容導讀(一)第一部分「談讀書,感受多」(第1自然段),總寫「我」對讀書的感受。開篇點題。「多」字突出了作者談到讀書時那壓抑不住的情感,可見作者對讀書這件事興趣很濃,體會很深。(二)第二部分「讀書好,收穫多」(第2—8自然段),按照時間順序回憶「我」的讀書經歷。
  • 讀書筆記第57天:《人生的境界》生命的價值
    2020年6月30日 庚子年 五月初十 多雲 上海(讀書筆記第57天)今天,閱讀季羨林先生的《人生的境界》第三輯「死的浮想」第一部分(P129-P170)。對於人類的前途,我始終是一個樂觀主義者。但這是一種智力上的公平競爭,是現代社會中一種高尚的、文明的競爭。它的存在,是社會進步的表現。人類社會的進步,猶如運動場上的接力賽。老年人跑第一棒,中年人跑第二棒,青年人跑第三棒。各有各的長度,各有各的任務,互相協調,共同努力,以期獲得最後勝利。芸芸眾生,花花世界,渾渾噩噩者居多,而明明白白者實少。
  • 《記憶重現》第3章怎麼過 第3章通關步驟教學
    導 讀 記憶重現手遊中很多小夥伴不知道第3章怎麼通關,也不知道第3章碎片通關技巧及玩法,今天小編就帶著大家了解一下第
  • 民法典·天天聽(第2編第16章)|「擔保物權」的一般規定有哪些
    第二編 物權第四分編 擔保物權第十六章 一般規定第三百八十六條擔保物權人在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擔保物權的情形,依法享有就擔保財產優先受償的權利第三百九十二條被擔保的債權既有物的擔保又有人的擔保的,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擔保物權的情形,債權人應當按照約定實現債權;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債務人自己提供物的擔保的,債權人應當先就該物的擔保實現債權;第三人提供物的擔保的,債權人可以就物的擔保實現債權,也可以請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提供擔保的第三人承擔擔保責任後,有權向債務人追償。
  • 如何實現歐亞大陸權力平衡
    (China Photos/Getty) 中國花費了僅僅3年時間就走過從經濟優勢和戰略包圍到廣泛怨恨和公然拒絕的整個帝國生命的循環。雖然歐洲殖民帝國多個世紀以來一直採取分而治之的政治策略, 冷戰時代的操縱手腕也持續了幾十年,但今天的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主權和透明來定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