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潤驟然下滑收入壓力山大沙特石油巨無霸如何面對歷史性變革?
2019年12月11日,全球最大石油公司――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幾經波折最終在沙特境內的利雅得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交易,當時在現場參加慶祝活動的公司總裁艾敏納賽爾一定內心感觸良多。1982年加入沙特阿美之後,納賽爾從普通的工程師一步一步走上公司管理層,並在2016年沙特王儲主導的沙特阿美私有化和與石油部分離的進程中被任命為公司執行長。儘管先後經歷哈立德法利赫和王室成員阿卜杜勒阿齊茲本薩勒曼親王兩任董事長,但由於他們兼任著能源大臣政務繁忙,納賽爾一直是沙特阿美這艘石油巨輪事實上的掌舵人。
站在慶祝活動舞臺的「C位」時,艾敏納賽爾的心中或許想到上市之後沙特阿美石油公司的發展會像上市之路一樣也歷經坎坷,但一定沒想到會如此困難重重。當地時間8月9日上午,沙特阿美公布了公司2020年二季度和上半年的財務數據,其中二季度利潤為66億美元(約合460億元),比第一季度驟降71.6%,而上半年總利潤約為232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469億美元相比已是腰斬,儘管不少市場分析人士已經預料到沙特阿美的上半年業績不會太「好看」,但這樣的表現仍大大低於他們的期望。艾敏納賽爾當天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坦承,公司二季度的業績受到了能源需求下降和石油價格走低的雙重打擊。
財務報表的公布當下並沒有對金融市場上的沙特阿美造成太大的衝擊。9日當天,阿美的股價依舊延續著一個多月以來的震蕩,甚至最終收盤還有0.3%的漲幅。這樣的表現在能源行業整體低迷的背景下不足為奇,英國石油、埃克森美孚、道達爾、雪佛龍和殼牌這些耳熟能詳的公司等在2020年第二季度中均虧損嚴重,英國石油在第二季度虧損達到創紀錄的67億美元,並且十年來首次削減股息,而殼牌同樣在四月削減了股息,這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殼牌首次削減股息。相比而言,沙特阿美雖然利潤大幅下滑,但起碼還保證了盈利,並且仍然維持其單季度187.5億美元的巨額股息不變,用證券市場中常用的話來說,這簡直就是一隻「現金大奶牛」!
奶牛是奶牛,但這隻奶牛還能產多長時間奶,或許只有艾敏納賽爾這樣的高層才知道細節。從財務報表上來看,沙特阿美二季度的自由現金流為61億美元,而2020年上半年為211億美元,2019年同期則為206億美元和380億美元。更為引人關注的是,截至6月底,沙特阿美的資產負債率為20.1%,儘管公司官方解釋主要負債來自收購沙特基礎工業公司所發行的債券和該公司淨債務合併到沙特阿美資產負債表中的結果,但這樣的數據也不禁讓人聯想,沙特阿美每季度超過180億美元的高派息能持續多久。事實上,投資者對沙特阿美公司價值的疑慮一直就沒有停止過。上市初期,代號為2222的沙特阿美曾一度從每股32沙特裡亞爾(約合60.16元)的發行價快速上漲,並一度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但在上市五天達到高點之後,沙特阿美的股價可以說是一路下滑。就在公布2020年二季度財報的一周前,美國蘋果公司市值達到1.84萬億美元,反超沙特阿美成為「全球最大公司」。
△沙特阿美上市至今股價走勢
市場對於沙特阿美價值的懷疑還來源於公司名下巨量原油儲藏和開採在經濟領域以外的其他意義。沙特之所以成為海灣乃至中東地區舉足輕重的國家,除了宗教領域得天獨厚的影響力之外,近年來不斷發展的經濟和急劇擴張的軍事實力無一能離開沙特阿美石油公司的支撐,而原油不僅僅是沙特的「聚寶盆」,更是足以用之向諸多大國要價的和籌碼。早在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時,為了反制以色列以及部分支持以色列與巴勒斯坦開戰的西方國家,沙特帶領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成員國發起石油禁運行動,短時間內就導致國際原油價格暴漲,整個西方發達國家經濟都陷入衰退中。2018年10月沙特記者卡舒吉遇害事件發生後,沙特多家媒體曾發聲表示,如果任何國家因卡舒吉案威脅甚至制裁沙特,沙方將「予以更大反擊」,並暗示沙特有能力使國際油價飆升至每桶100美元甚至200美元,從而使全球經濟面臨災難。
儘管原油「武器」曾經幫助沙特沉重打擊競爭對手,但最終卻是一場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甚至九百五的戰爭,而自身的損失很大程度上就落在了沙特阿美石油公司的頭上。距離我們最近的一次,沙特在與俄羅斯等國的原油減產協議談判破裂後,沙特大幅提高原油產量並下調出口價格,所有產油國均損失慘重,美國原油期貨出現史上首次「負油價」,而沙特阿美的股價也在原油價格戰開始後應聲下跌,一度低至28沙特裡亞爾。原油減產協議重新達成後,出於維持國際市場穩定的需要,沙特不僅按照協議規定履行了自身的減產份額,還在6月和7月額外每天減產100萬桶,也正是由於這樣的原因,儘管伴隨原油價格上漲沙特阿美的股價近期有所回升,但整體仍在發行價上方低位徘徊,一直未能再次達到政府最初預想的兩萬億美元水平。
面對種種困難,艾敏納賽爾和他領導下的沙特阿美也想了很多辦法,今年4月2日1210萬桶原油的破歷史記錄日產量再次證明了石油巨無霸無出其右的生產能力,而加速石油化工產業鏈上下遊的整合更顯示沙特阿美的野心。2020年6月初,沙特阿美藉助國家主權財富基金――公共投資基金的支持,以691億美元完成對沙特基礎工業公司70%股權的收購,加速發展下遊產業鏈。6月22日,沙特阿美宣布將加大亞洲新興市場化學品投資,並表示正積極採取措施準備在亞洲進一步擴大業務範圍,涵蓋從石油供應和煉油到石油化工、特種化學品及潤滑油和基礎油等各個領域。
二十多天之後,沙特阿美在7月15日宣布將在年底前啟動公司下遊業務的重組。按照計劃,公司下遊業務將分為燃料油、化工、電力和運輸業務四個板塊,同時將設立製造部、戰略與營銷部和關聯公司事務部為下遊業務整合提供支持。儘管公司的公告強調收購和重組不代表業務結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但在業界看來,這一系列的大動作絕不僅僅是未雨綢繆,而極有可能是沙特阿美正在醞釀的一場巨大變革的前奏。值得注意的是,老牌石油公司英國石油6月末宣布出售石化業務,除了籌集資金應對疫情帶來的危機之外,這一動作被更多地解讀為英國石油針對全球石化行業產能過程和加速轉型成為新能源企業的舉措。對比之下,沙特阿美積極併購化工企業也被一些業內人士認為「上了末班車」。
沙特前石油大臣艾哈邁德亞馬尼早在30多年前就曾說過,人類石器時代的結束並不是因為石頭匱乏,而在新冠疫情發生後,不少媒體也猜測,這一全球性的災難將長久性地影響我們生活的地球對於石油資源的需求,甚至加速「石油時代」的終結。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在2016年或許並未預見到疫情這樣的黑天鵝何時到來,但提出旨在促進多元化發展的「2030願景」必然是出於希望國民經濟脫離石油依賴的考量,但如同艾敏納賽爾和沙特阿美石油公司遇到的問題一樣,如果無法從原油的開採和銷售中獲取足夠的資本,下遊的石化行業、龐大的新城項目乃至整個非石油行業的發展和2030願景的實現靠什麼來推動呢?
(文章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