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關於南北城市區別的討論很多,房地產行業今年的南北差異很明顯,北方城市除北京之外基本上都處於需要救市的狀態,而南方重點城市的房地產市場火熱到要被再次嚴格出臺調控政策。
哈爾濱鼓勵房企優惠賣房的動員引發網絡關注,認為是一次重要的明確直白的救市信號,因為市場疲軟而多次被報導的還有鄭州、濟南、天津等地。而今年七八月份深圳、東莞、南京和寧波等城市的房地產市場表現過熱被約談,並隨後出臺了抑制投資需求的住房政策。
南北樓市的差異跟這些城市的經濟增長關係是分不開的。
2020年前三季度的經濟成績單已經公布,GDP排名前十的城市依次是上海、北京、深圳、重慶、廣州、蘇州、成都、杭州、南京、武漢,南北城市的比例是9比1。
改革開放以來,以上海和深圳為首的改革前沿城市一直是人口和產業流向的主要陣地,隨之就是產業外溢,以至於如今的大灣區、長三角成為當今真正意義上的城市群雛形。
南北差異已經不需要被過度分析,網際網路時代,而網際網路上那些網紅人物現在基本上在南方,杭州作為電商基地自然不用多說,上海以特殊人才引進了李佳琦,合肥市領導接見了薇婭,各個城市都在為電商經濟發力。
長三角一體化之下,這些重點城市之間的信息共享似乎很密切,以至於行動都有些相似。當然這只是一個例子,背後的產業一體化合作互補催生的更強經濟體是可以預見的。
產業活力就是對人口最大的吸引,以前安徽是人口輸出大省,近幾年表現的人口回流現象明顯,當然主要是流向合肥。反觀北方城市,近年來哈爾濱人口不斷流出,2015年淨流出25.9萬人,2017年流出7.1萬人,2018年流出3.5萬人。
南方城市的產業活力,就如一個個企業名字一樣吸引目光,比如華為、騰訊、阿里……而恰巧,這些又是如今主導我們經濟發展的主要企業,這些企業帶動的產業集群就是城市的競爭力,也是就業環境。
人口就是消費,高淨值人口就是高消費,南方城市房地產的繁榮,應該歸結為城市經濟發展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