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加入自研晶片戰團,近1800家自主晶片設計公司背後藏大坑

2020-12-26 騰訊網

劃重點:

  • 高昂的設計成本、風險和缺乏迭代資源,是OPPO等市場後來者需要面對的一個坑。但和後面的坑比起來,燒錢只是一個小坑。
  • SoC晶片設計既要面對複雜的邏輯,還要考慮軟體,特別是可以改變晶片功能的外部軟體的設計,例如作業系統(OS)。換句話說,SoC晶片設計需要軟硬體協同。
  • 細究之下,中國自主晶片熱鬧的背後其實隱憂不少,最大的隱憂是缺少自主設計的IP核。
  • 實際上真正不怕卡脖子的是在電腦CPU領域。這不僅要捨得燒錢,更要捨得花時間沉澱,培養產業鏈。

近日,手機行業爆出一條新聞:OPPO啟動代號「馬裡亞納計劃」,正式加入自研SoC晶片戰團。實際上,手機廠商自研SoC晶片並不新鮮。從2014年起,先後有小米、中興旗下中星微電子宣布自研晶片,加上早已入局的蘋果、華為、三星和LG,手機廠商自研晶片掀起一片熱潮。

然而,潮水退去後,真正能持續輸出產品的僅有蘋果、華為和三星,其它廠商基本上都成了炮灰。

正因為如此,OPPO的入局被認為是跳坑,帶有一絲悲壯的味道。但如果我們放寬視野,就會發現自研晶片如果僅僅是燒錢的話,其實不算事,還有比燒錢更難的事橫在整個國內晶片設計公司面前,使得整個自主手機SoC晶片設計到現在還沒有解決卡脖子問題。

燒錢只是小坑

手機是快消電子產品,一年一換代,相應地SoC晶片也需要一年一更新,而隨著晶片製程工藝的提高,整個研發投入(包括設計、流片)也呈越來越高的趨勢。華為fellow艾偉透露,麒麟980採用7nm製程工藝,研發投入超過3億美元,耗時36個月。

據估計,隨著5nm製程工藝量產,晶片的研發投入也將跳漲到50億元人民幣。

這種高強度的「燒錢」節奏,已經促使華為和高通這樣有上億出貨量保證的廠商發展出一種「手術刀」策略:通過閹割旗艦版內核(刪減或增加IP核的緩存容量、基帶速度、內存帶寬、內核數量,提高或降低內核頻率),搭配出不同檔次的中低端SoC晶片。

高通的中端5G晶片驍龍765G的CPU內核和驍龍730的相同,都是基於ARM的A76內核,但頻率相差200MHz,GPU、NPU和ISP等均是小改款。

「刀法」嫻熟的直接好處是節省了IP授權費(一核多用),降低了晶片設計成本(少養一支設計團隊),縮短了晶片的開發周期(高中低檔次的晶片項目可以同時進行),最終降低了設計風險。

這一商業策略儘管被不少用戶吐槽,但它確實讓大廠構築起一道阻擋潛在競爭對手的高牆:市場的後來者因為沒有吃透內核的集成設計技術,缺乏迭代的資源,想閹割也找不到動「刀」的對象,難以降低設計風險和設計成本。

高昂的設計成本、風險和缺乏迭代資源,是OPPO等市場後來者需要面對的一個坑。但和後面的坑比起來,燒錢只是一個小坑。

SoC設計難度的大坑:華為花了10年跨過

SoC晶片設計表面上看是內核集成設計,目前市場上有公開的各種IP核售賣,只要買到IP核就可以設計SoC晶片,看起來門檻很低,其實不然。

和基本屬於硬體設計範疇的傳統晶片設計不同,SoC晶片設計既要面對複雜的邏輯,還要考慮軟體,特別是可以改變晶片功能的外部軟體的設計,例如作業系統(OS)。換句話說,SoC晶片設計需要軟硬體協同。

SoC晶片設計除考慮傳統的連線延遲問題外,還必須考慮電源噪聲、襯底噪聲耦合等信號完整性問題。現在手機SoC晶片內集成的電晶體動輒數十億個,集成度大幅提升的同時,單個晶片中的連線長度也隨之大幅提升,連線總長達到幾十千米的比比皆是。

稍有物理學知識的人都知道,頻率與波長成反比,當晶片的內部工作時鐘達到幾千MHz的時候,相應的波長只有幾米,當工作時鐘達到GHz級別時(目前手機旗艦晶片的CPU內核工作時鐘接近3GHz),相應的波長會縮短到幾十釐米。

根據電磁場相關理論,當連線的長度達到波長的某個倍數時,連線將成為向外界發射電磁波的天線,同樣這些連線也將成為接收電磁波的天線,加上晶片內部連線錯綜密布,結果是SoC晶片內部信號的幹擾將成為一個嚴重問題,影響內核性能穩定並增大功耗,導致SoC晶片「低分低能」。

簡單說就是信號的完整性是SoC晶片設計的一個大門檻,解決不好往往會影響內核性能發揮。華為海思花了10年時間,在2014年推出成熟可用的麒麟920之後,才算真正邁過設計門檻,進入正常迭代的軌道。小米的澎湃晶片在推出第一代後,第二代即一直跳票,至今仍在坑裡奮鬥,足見SoC晶片設計之難。

但即使跳過了SoC晶片設計難度的坑,還有一個更大的坑在等著所有國產SoC晶片設計廠商。

自主晶片熱鬧背後更大的坑

根據ICCAD公布的數據,2019年中國大陸晶片設計公司已達到1780家,相比2018年增加了82家,這已經是自2012年以來,國內晶片設計企業連續保持8年增長。

從數據上看,自主晶片設計相當熱鬧,就指令集來說,已經涵蓋CISC和RISC兩大生態系統,按技術來源劃分,自研晶片又覆蓋了五大陣營:

MIPS陣營,代表龍芯(2009年購買了MIPS指令集永久授權);

ARM陣營,代表有飛騰、海思麒麟、展訊;

IBM Power陣營,代表有宏芯;

X86陣營,代表兆芯(VIA授權)、海光(AMD授權架構);

DEC公司(2001年已被惠普康柏合併),代表申威處理器(購買Alpha架構)。

但細究之下,熱鬧的背後其實隱憂不少,最大的隱憂是缺少自主設計的IP核。

宏芯、兆芯和海光依靠購買微架構,IP核自主研發能力最弱,相當於IBM、VIA和AMD在中國的馬甲產品。

ARM陣營同樣是謹慎樂觀。ARM的商業策略是只開放微架構(可花錢購買IP核,並可以修改),但指令集是封閉的,指令集的擴展由ARM說了算。這會帶來什麼問題呢?即使像華為這樣設計能力較強的公司,儘管已經獲得ARMv8指令集永久授權,但無法自行擴展指令集,還需要繼續購買ARMv9指令集,否則即使能自行開發IP核,但由於指令集的禁錮,CPU的性能提升路徑依然會被鎖死。

換句話說,ARM通過獨攬指令集大權,使飛騰、海思麒麟和展訊等要麼購買其IP核,要麼圍繞其指令集開發CPU核(蘋果的A系列晶片就是如此),總之一切盡在ARM掌握之中:如果飛騰、海思麒麟和展訊只購買IP核,等於脖子直接被拽在別人手裡;如果飛騰、海思麒麟和展訊自行開發IP核,但由於缺少擴展指令集的權利,迫於軟體兼容的壓力,還是必須跟著ARM的指揮棒跑,等於脖子間接被拽在別人手裡。

產業鏈真正閉環

前一段時間,有權威專家認為國內晶片設計能力進步巨大,完全有能力設計自己的晶片,不怕卡脖子。這話要掰開分析,所謂的設計能力進步巨大,主要是指SoC晶片的集成設計,代表是華為和展銳,但移動IP核包括CPU和GPU(圖像處理晶片),目前國內還是一片空白。

沒有強大的移動IP核設計打底,自主SoC晶片設計將成為空中樓閣,所以自研晶片的重中之重是IP核的自研,尤其是GPU和CPU核的自主設計。

實際上真正不怕卡脖子的是在電腦CPU領域,代表是龍芯和申威。由於申威購買了已經消失的美國DEC公司的Alpha架構,等於在無主之地上開發IP核并迭代,而且CPU主要用在超算上,所以不怕進清單。

龍芯則是因為在2009年購買了MIPS架構的永久授權,獲得IP核後可以自行擴展指令集,所以發展無拘無束,但代價是需要自行培養從作業系統、應用軟體到市場用戶的龐大生態系統,等於一家幹了英特爾、微軟、幾千家應用軟體開發商的活,所以前路漫長。

僅憑龍芯和申威單槍匹馬,還難以將我國的IP核自主設計提升到無懼外來壓力的水準,未來的出路還是在開源指令集上,在財富效應引領下,吸引大量的晶片設計創業公司入局,自主設計出大量的CPU、GPU、內存控制器、NPU、ISP等IP核,為自主SoC晶片設計提供充足的「原材料」,從而使自主晶片設計在IP核設計、SoC晶片設計、晶片製造、封裝、測試等整個產業鏈條完成真正的閉環,此時誰也卡不了中國芯的脖子。

要達到這一目標,不僅要捨得燒錢,更要捨得花時間沉澱,培養產業鏈。

相關焦點

  • 繼蘋果之後 又一科技巨頭宣布將自研晶片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12月21日消息,據外媒報導,為減少對於英特爾公司晶片的依賴,微軟正在自主研發使用Arm技術的晶片。報導稱,微軟自研的晶片將用於其伺服器中,同時微軟還在為Surface產品線設計另一種晶片。
  • ACL交易所平臺官網:國產手機公司加碼自研晶片
    也就是說,他的另一項作業內容將和小米自研晶片有關。造車有必要自己造發動機嗎?一部智慧型手機的零部件也絕不是任何一家公司有才能全部包辦的,業界能夠同時製造屏幕、晶片和存儲的廠商也就三星一家,蘋果也需求購買許多的第三方部件。
  • 又一玩家殺入,谷歌首款自研晶片或將於明年問世,有意效仿蘋果
    所以蘋果決定在新款 MacBook Pro、MacBook Air 和 Mac Mini 中用自主研發的 M1 晶片取代英特爾處理器,將為蘋果一年節省 25 億美元。2019 年,小米淨利潤為 117.6 億元。換句話說,蘋果採用自研晶片,每年等於省出 4.25 個小米的利潤,這就是自研晶片帶來的成本優勢。
  • 英特爾恐將「王者陷落」:又一巨頭宣布自研晶片
    英特爾作為世界第一大桌面級晶片供應商,恐將陷入「王者陷落」危機。繼半年前蘋果公司宣布,將結束對英特爾處理器的依賴後,現在,另一大科技巨頭也宣布要自研晶片。12月21日消息,據外媒報導,為減少對於英特爾公司晶片的依賴,微軟正在自主研發使用Arm技術的晶片。目前,微軟公司的桌面級晶片需求主要集中在自家Surface產品線和其伺服器上。而其宣布將要自研的晶片,將取代英特爾晶片,首先用於其伺服器中。
  • 投入500億,OPPO跳進晶片「巨坑」:國產手機廠商的理想與倔強
    近日,OPPO發布內部文章,第一次向員工公開了自主晶片研發計劃「馬裡亞納計劃」,這一計劃基本上表示OPPO即將自研晶片,就連子品牌Realme和一加也參與到了這次計劃裡,可見此次重視程度之高。來三年,OPPO的技術研發投入將達到500億元人民幣。
  • 蘋果公司發布最新自研晶片,微美全息3D視覺AI服務5G市場
    而在此次大會結束的時候,蘋果還公布了自己的晶片研發計劃。而蘋果公司自研的晶片將會有更高更好的擴展性,這其中就包括了此款晶片支持人工智慧算法和模型跑分的高端性能。而值得注意的是,蘋果公司還公布了自己的加速計劃並推進了自研晶片的APP計劃。蘋果手機和iPad平板電腦已使用蘋果自研晶片,但晶片採用英國安謀控股公司的核心指令集。
  • 高端PC晶片趕超英特爾,蘋果將接晶片設計廠商衣缽?
    與蘋果類似,華為、特斯拉、谷歌等均先後用起了自家晶片,終端廠商自研晶片已成趨勢,且它們與晶片設計公司的邊界也越來越模糊。而蘋果透露出的多款產品型號,多少透露出下一代產品創新或受惠於它在晶片設計上的把控。
  • 曝OPPO制定自主晶片「馬裡亞納計劃」
    IT之家2月17日消息 據36氪消息,2月16日晚間,OPPO CEO特別助理髮布內部文章《對打造核心技術的一些思考》,文中提出三大計劃,涉及軟體開發、雲,以及關於晶片的「馬裡亞納計劃」。IT之家網友應該已經知曉,馬裡亞納意味著什麼?
  • 「自研晶片」這條路,為何蔚來非走不可?
    近日,有消息稱蔚來計劃自主研發自動駕駛計算晶片,並已組建了獨立的硬體團隊「SmartHW」來負責此項目,李斌親自掛帥。「自研晶片」,這短短四個字聽起來就不便宜。以Nvidia的Xavier為例,該自動駕駛晶片在開發時動用了2000名工程師,開發費用合計高達20億美元!20億美元是個什麼概念?
  • 蘋果自研晶片,微軟卻與英特爾分道揚鑣,中國揚眉吐氣的機會到了
    微軟與英特爾分道揚鑣 1976年,蘋果創始人賈伯斯和沃茲於車庫中組裝出了世界上第一臺商業化的個人電腦;1981年,科技界赫赫有名的「藍色巨人」IBM公司後發制人,使用英特爾公司的8088處理器晶片和微軟的DOS(磁碟作業系統)製造出IBM-PC,一舉佔領了四分之三的市場。
  • 微軟自行設計基於 Arm 的處理器晶片,減少晶片依賴提高性價比
    報導稱,這些伺服器晶片將用於微軟 Azure 雲服務中,另外,微軟還在為其某些 Surface 設備設計 「另一種晶片」。 在 PC 端使用基於 Arm 的晶片已經不足為奇,蘋果的 M1 的亮眼表現已經證明了該計劃的可行性。自研用於數據中心的伺服器晶片也預示著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通過自研晶片的方式,擺脫對其他晶片公司尤其是對英特爾的依賴。
  • 小米狂懟OPPO準備自研晶片,針對華為更致命的危機還在醞釀
    和小米攻擊華為上癮的表現有所不同,被網友們成為最能悶聲發大財的OPPO高調宣布了自己的晶片計劃,意味著OPPO正式進軍晶片產業的開始。如果OPPO取得成功就意味著除了華為以外中國又有了一個,可以自研晶片的手機廠商。OPPO試圖進軍手機晶片產業的也有一段時間了,因為這一領域的資金投入也非一般企業可以承受,所以沒有充足的準備是不敢貿然挺進的。
  • 蘋果電腦將採用自研晶片,公司股價創新高
    今天,新的轉折點出現,44歲的蘋果帶來了新的Mac革新——推出蘋果自己的Mac矽晶片,並在所有Apple產品之間建立通用架構。不僅如此,開發人員首次無需修改就可以在Mac上使用其iOS和iPadOS應用程式。這將是蘋果MAC電腦在使用英特爾晶片15年後逐漸與其「分手」的重要一步,也是蘋果公司在自研電腦晶片領域的重要裡程碑。
  • 自研晶片亮相 蘋果與英特爾正式分手
    M1晶片「上位」醞釀多時,蘋果自研晶片終於亮相。當地時間11月10日,在今年的最後一場新品發布會上,蘋果推出了首款為Mac電腦打造的晶片M1。它將取代自2005年起就用於Mac的英特爾晶片,這也意味著蘋果與英特爾長達15年的合作畫上了句號。
  • 不想被卡脖子:微軟也要自研晶片-微軟,CPU處理器 ——快科技(驅動...
    自研用於數據中心的伺服器晶片也預示著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通過自研晶片的方式,擺脫對其他晶片公司尤其是對Intel的依賴。 雖然微軟同蘋果一樣,在個人PC端至佔據一小部分市場,但它們的產品都被定位為具有精巧設計的高端產品,例如此前蘋果稱其基於M1的Mac與經典筆記本電腦相比有性能提升。自研伺服器晶片以提高性價比相比於自研電腦處理器晶片,微軟將基於ARM自研伺服器晶片更加有趣。
  • 自研晶片是崛起關鍵
    但是,小米從發布第一代晶片至今,也沒有其他旗艦級處理器消息,這方面真的很可惜。不過,從 2017 年開始,OPPO 已經成立了「上海瑾盛通信公司」,正式將「集成電路設計和服務」納入其公司的經營範圍中。
  • 2020中國十大最值得期待的晶片設計公司!
    自主研發的鯤鵬系列伺服器CPU晶片全面的應用於華為鯤鵬伺服器中,華為鯤鵬伺服器在今年上半年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共和中國電信的採購項目均斬獲了較大的份額。天罡5G基站晶片、巴龍5G終端晶片已全面支撐華為的5G業務。華為海思在晶片設計領域是最值得期待的公司,希望能我們帶來的更多的創新與驚喜! 2、紫光展銳
  • 俄羅斯也沒有自研晶片,為何不怕被卡脖子?這個辦法讓美國嘆服
    原題:俄羅斯也沒有自研晶片,為何不擔心被卡脖子?這個辦法讓美國嘆服。對此大家怎麼看?畢竟這已經不是第一次老美實行「科技霸主」,早在之前日本半導體企業也曾感受過這種風浪,因此晶片自主成為一種趨勢。在晶片領域我國早已深耕數年,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技術,只是在某些領域還有所欠缺,這次的晶片事件也讓我國深刻意識到,在晶片領域存在的短板,國內不少的科技企業紛紛入局半導體。
  • 億智電子:基於自主IP的AI SoC晶片,提供全棧式整體解決方案
    億智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億智電子)是以AI機器視覺算法和SoC晶片設計為核心的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基於自主IP的AI SoC晶片,專注於視像安防、汽車電子、智能硬體領域的AI賦能,提供全棧式整體解決方案。 億智電子聯合創始人兼COO吳浪表示,「從公司創立之初,我們就確定了人工智慧晶片的發展方向,「億智」取意為萬億設備做智慧賦能。
  • 蘋果自研晶片欲「取而代之」 高通聞風大跌逾7%
    蘋果自研晶片欲「取而代之」 高通聞風大跌逾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