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關玉良先生作品《公牛》解讀中華民族復興的精神圖騰

2020-12-14 藝術內幕

圖騰,是記載神的靈魂的載體。是古代原始部落信仰某種自然或有血緣關係的親屬、祖先、保護神等,而用來做本氏族的徽號或象徵。 原始部落對大自然的崇拜是圖騰產生的基礎。運用圖騰解釋神話、古典記載及民俗民風,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一種文化現象。

提起中華民族的精神圖騰,想必絕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就是「龍」。威風凜凜的中國龍,代表著華夏民族幾千年的大國氣韻,蛟龍入海,飛龍在天,翻雲覆雨,氣吞山河。

但是,「龍」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圖騰——圖騰者,氏族象徵也,而龍的形象卻不是氏族裡的每個人都能以此為印記的。在漫長的封建統治時期,「龍」一直是皇權的象徵,天下唯一人可用。龍並非自然界真實存在的生物,它源於神話,源於祖先豐富的想像,是神的象徵。君權神授,天子黃袍上的龍紋,意味著九五至尊的地位與獨一無二的權力。

因此,「龍」是整個中華民族的圖騰,是皇權帝王的符號,卻不是中國每一個最平凡的勞動人民的象徵。那麼,有沒有一種圖騰,既能夠代表中國人的樸實溫順、勤勞奉獻、負重前行的生活狀態,又能涵蓋韜光養晦、堅韌不拔、蘊含著巨大能量的精神氣質呢?

狼太孤傲,虎太暴烈,羊太盲從……思來想去,最合適的,或許莫過於「牛」了。

關玉良《牛之傾聽》 51*70cm

牛的顏色是土地的顏色,敦厚而溫暖。

正如西方農民畫中隨處可見的「乾草堆」,「牛」這一意象在中國畫家筆下似乎也早已成為了勞動者和農耕生活的象徵。

擁有一對堅硬的角、體型龐大、在歐洲用以爭鬥的牛,在中華大地上卻始終以一種謙卑的姿態溫順的生活著、辛勤的勞動著。紮根在中華 960 萬平方公裡的沃土之上的中國人,經歷五千年的歲月輪轉,春種秋收、夏耘冬藏,仿佛整個生命都與這片土地融為了一體,再分割不開。中國人對「故土」的眷戀,幾乎成為了一種帶有「宿命感」的偏執,這是航海國家難以理解的感情。

關玉良《雪山牧歌》 50*70cm

牛的目光是長者的目光,安靜而包容。

在南方求學時,小學畢業的外公和只念過兩年書的外婆給我寫信。偌大的信紙,外公寫了「平安」,外婆寫了「好好吃飯」。最常見最便宜的信紙,磨鈍了的鉛筆寫出來的字跡, 歪歪扭扭、小心翼翼。

兩張紙,六個字;一日三餐,晨暮日常。

中國人不善表達,吃了一輩子苦的老人們,說不出多少關懷的言語,卻毫不猶豫地把一生都奉獻給了小家,也貢獻給了國家。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臥殘陽,歷經滄桑磨礪之後的雙眸不再清澈,卻擁有一種返璞歸真的純粹。

關玉良《公牛》 60*97cm

牛的力量是仁者的力量,緘默而偉大。

魯迅說: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句話不僅僅是魯迅本人的人生信條,其實也是對每一個中國人的精神寫照。

中國很少塑造上天入地無所不能的超級英雄。五千年積澱的幻想孵化出一個孫悟空,吳承恩卻又給他戴上金箍,把大鬧天宮的美猴王圈禁在玄奘身邊,教化成忠心赤膽的孫行者。 ——這或許就是中西方文化最大的差異之一:西方不會有緊箍咒,不會把神通廣大的英雄變 成探路挑擔的徒弟。孫悟空可以肆意的活著,在以一己之力拯救世界後成為千萬人崇拜的偶 像,而不是在每一次為救唐僧大顯神通後,又默默退回到自己的位置,繼續他九九八十一難的功課。

中國人把責任壓在了孫悟空的肩上,也壓在了自己的肩上。一代一代的中國人如同田間地裡的耕牛,面朝黃土背朝天,用厚實的肩膀扛下一切過得去與過不去的苦難,任勞任怨、 日復一日地完成自己那些看似毫不起眼的工作。

但是,當國家有難,我們也能瞬間摘下金箍,成為披荊斬棘的英雄。從騎牛上戰場的劉秀、到星火燎原的毛澤東;從以鋼鐵意志走完長徵之路的紅軍、到疫情席捲時主動請纓的逆行者。從古至今、從國士無雙到平頭百姓、從四海皆知到寂寂無名……英雄們從中國的各個角落走出來,身披戰甲救國於水火,又在塵埃落定後事了拂衣去,風過水無痕。

關玉良《神牛》 124*248cm

中國沒有超級英雄,因為每一個中國人,都會在需要的時候成為英雄;

中國牛不是鬥牛,但最溫和順從的耕牛,也能在厄運來臨時爆發出撼動世界的力量。

這就是牛的精神,這就是華夏民族的精神圖騰。

相關焦點

  • 「中國牛」精神的傳承與延續
    關玉良 中國牛系列 紙本水墨不放初心 弘揚牛精神「紅色基因」是黨員的精神內核,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紐帶。「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要在黨堅強領導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畏風浪、直面挑戰,以時不我待的奮進姿態,繼續向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目標進發,繼續向著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前景進發,繼續在人類的偉大時間歷史中創造中華民族的偉大歷史時間!」這就要求要繼續發揚牛的精神,礪精圖治、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為更加強大,鞠躬盡瘁!用勤勞和智慧、用堅定與執著,寫下令世人驚嘆的「中國故事」。
  • 繼承弘揚偉大抗戰精神 共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歷史必將證明,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腳步是不可阻擋的。」9月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偉大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將永遠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
  • 聚乳酸偉大復興夢想口罩為偉大復興夢想節成立六周年助力
    偉大復興夢想節圖騰 凝聚中華民族文化精粹   為了讓人們對偉大復興夢想節有更深刻的認識,偉大復興夢想節創始人李振清先生與國內傳統文化領域的知名人士共同創造了「偉大復興夢想節圖騰」,並獲得國家版權局頒發的作品登記證書。
  • 光明日報評論員:抗戰精神推動中華民族走向復興
    原標題:抗戰精神推動中華民族走向復興   今天是8月15日,是中國8年抗戰勝利紀念日,所有中國人都將這個日子銘記於心。1945年的今天,日本播放裕仁天皇發表的《終戰詔書》,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所規定的各項條件,無條件投降。
  • 弘揚偉大夢想精神 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磅礴偉力
    今天,弘揚偉大夢想精神,為中華民族行穩致遠引領方向,可以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磅礴精神偉力。夢想引領方向,夢想凝聚力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唯有精神上達到一定的高度,這個民族才能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奮勇向前。弘揚偉大夢想精神為中華民族奮勇前行提供方向和動力。
  • 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
    這些神話故事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偉大的奮鬥精神。對炎黃始祖地位的共同認同、龍圖騰的形成與流傳,蘊含著偉大的團結精神。漢初司馬遷在《史記》開篇講述了黃帝、顓頊、帝嚳、堯、舜五帝的歷史功績與血緣承繼,使五帝系統得到了廣泛認同。
  • 從文藝的作用談柳雲龍作品的精神引領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古往今來,中華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響,靠的是中華文化的強大感召力和吸引力,闡釋中華民族稟賦、中華民族特點、中華民族精神,以德服人、以文化人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
  • 弘揚偉大抗戰精神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的壯闊進程中孕育出偉大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將永遠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
  • 繼承弘揚偉大抗戰精神 共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習近平主席在紀念...
    「歷史必將證明,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腳步是不可阻擋的。」9月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偉大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將永遠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
  • 綜合消息:偉大抗疫精神鼓舞中國人民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道路上奮勇...
    大家表示,習近平主席重要講話催人奮進,必將鼓舞中國人民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勠力同心,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道路上奮勇前進。俄羅斯華僑華人青年聯合會會長、華僑華人聯合總會秘書長兼常務副會長吳昊說,中國抗疫鬥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充分展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充分展現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力量。
  •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意味著什麼
    我國正處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我們黨正帶領人民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形勢環境變化之快、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對我們黨治國理政考驗之大前所未有。《中國黨政幹部論壇》2020年第10期特別策劃「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意味著什麼」系列文章,特約專家學者撰文闡釋。  如何全面理解和把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 ...屆五中全會精神」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
    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及人類文明優秀成果中孕育而生的文化軟實力,對內凝聚合力,形成中華民族共同體,對外向世界展示了獨特的中國大國形象,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和人類命運共同體,關係「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
  • 全面理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
    > 原創 張杰 中國社會科學網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12月18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研究理論研討會暨研究中心基地工作總結會在山東濟南舉行
  • 漢族的民族圖騰
    漢族舊稱漢人是因中國的漢王朝而得名,漢朝以前稱「華夏」或「諸夏」。無論是在政治、軍事、哲學、文學、史學、藝術諸方面還是在自然科學領域中,漢族都創造了許多輝煌的業績。漢族的傳統文化濃鬱,歷來以勤勞、富於創造精神著稱,而漢族本身的圖騰文化也別具風採。
  • 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常機電紀念抗美...
    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車輛工程學院、軌道交通學院舉行主題為「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2020級新生見面會。見面會上,師生奏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向抗美援朝戰爭中英勇犧牲的烈士們默哀,緬懷先烈,銘記歷史,砥礪前行。師生齊舞五星紅旗,點燃了現場氣氛,新生見面會成為了愛國教育的鮮活載體。
  • 論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論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朱相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可見這一命題的重大意義。因此,復興的內容、中華民族的含義以及如何實現復興等,就成為值得關注的議題。筆者藉此發表一些淺見,以饗讀者。
  •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時代使命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真偉大的夢想,是激勵中華兒女團結奮進,開闢未來的精神旗幟。1.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著幾代中國人的夙願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大國,是世界僅存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
  •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努力奮鬥
    大家紛紛表示,要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銘記苦難輝煌的抗戰歷史,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努力奮鬥,貢獻自己新的力量。銘記歷史開創未來當天,全省各界幹部群眾通過電視、網絡等渠道,收聽收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活動,追憶歷史,深切緬懷抗戰中犧牲的革命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