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很快,到今年,已經是我參加工作的第36個年頭。36年的風雨歷程,我見證並親歷了普洱監獄(景東監獄)的快速發展,同時將畢生所學所長、心血情感投入到工作行業上,奉獻給了自己深愛的農業科技和監獄事業,深感欣慰。
回望往昔奮鬥的崢嶸歲月,我覺得收穫與受益良多,沒有辜負人生韶華。
自1984年參加工作以來,我先是在普洱縣黎民鄉農科站擔任4年農業技術員,1988年5月調到雲南省普洱監獄(文華農場)工作至今,先後在監獄農科站、生產科、七監區等基層一線從事農業技術實驗、示範、推廣和罪犯管理教育改造工作,近36年的工作生涯裡,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以講政治的高度,認真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勤於思考,鑽研業務,積極工作,尤其是在從事農業科技試驗示範的24年中,作為課題負責人和實施人先後主持實施文華農場水稻制種、農作物引種和水稻、玉米、油菜、甘蔗高產攻關和農藥化肥試驗、示範、推廣,按時完成農業科技項目工作,為監獄農業生產的發展作出了自己的貢獻,取得了一定的成績。2004年至2007年被省監獄管理局評聘為景東監獄科技帶頭人,完成了科技帶頭人的科技項目工作;任農藝師12年,2012年晉升高級農藝師。作為監獄基層科技人員,雖然獲獎較少,但是組織也給了我很多榮譽。
如今已到了法定退休時間,在即將離開工作崗位之際,百味雜陳,梳理種種情感,其中最想表達的還是自己一路走來的感恩、感謝之情。
首先,感恩黨組織的培養和信任,感謝時代讓我能夠有這樣的機會和舞臺學以致用、有所作為、回報國家,36年盡心竭力,但求不辱使命,沒有辜負黨和人民的期望和囑託。
其次,特別感謝我的父母。感謝他們對我的言傳身教。我出身在一個農民家庭,我的父親母親都是勤勞樸實的農民,對我們兄弟姐妹要求也很嚴格。耳濡目染,從小就養成了勞動的習慣,靠勞動做事吃飯是我的本能選擇。良好的家風家教讓我養成了自律自省的生活習慣。這些都是我一生最寶貴的財富。
第三,十分感謝監獄農業科技事業,這是我努力為之奮鬥的事業,融入了我將近半生的時光與情感。這份情緣要追溯到童年的時期,我生長在山區,山區的人們在60-70年代都是吃不飽穿不暖,我內心非常震動。從那時候就立志要做一名農業科技工作者,為解決人民群眾溫飽問題而努力。後來,中專讀書我選擇了農校農學專業,學校畢業參加工作後,大部分時間也在與農業科技工作打交道,能用自己的努力工作踐行兒時的志向,同時為監獄農業科技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我十分感激和滿足。
總之,在這裡我想要說的就兩個字:「感恩!」感謝黨的培養教育使我不斷成長進步,收穫滿滿,同時深深感受到沒有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就沒有國家的強大,就沒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感謝普洱監獄的領導和全體警察職工,在你們的關心幫助下,讓我能夠始終追隨初心,前進奮鬥,歷練成長,與大家一起共同努力完成各項工作,實現自己的價值,同時在前進的道路上,遇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互勉勵,共同進步。36年的工作歷程,是最美的青春年華,想感謝的還有很多,一言難盡,總之感謝所有的遇見和美好!
展望未來,縱使對付出青春熱血年華的36年,創業治業每一天的情感有所不舍,但因為心中坦蕩,我學會了面對與接受、調整和改變。記得瑞士著名心理學家榮格曾經說過:你的前半輩子或許屬於別人,活在別人的認為裡,那把後半輩子還給你自己,追逐自己內心的聲音。今天與大家告別,告別自己熱愛的職業生涯,把工作的接力棒交給更有能力的青年人,希望他們繼續扛起前輩對工作的眷戀和重託,在以後的工作生活中珍惜今日,善待明日,通過不斷拼搏奮鬥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推動監獄事業更高質量的發展,做到不負韶華、無悔今生。明天,又是新的、美好的一天,如夕陽美麗溫柔,如晚霞絢爛溫馨。退休後心境簡單了,就有心思經營生活;生活簡單了,就有時間享受人生。這種美妙的心境,我想只有退休後才能享受和領悟到。時光越到深處,越是沉靜平和,我想在淡定安然中品位歲月的靜好,也願今後繼續活出自己人生的精彩,能為偉大的黨,為美麗的祖國,為社會大眾多做些有益的事情。
最後,再次感謝普洱監獄,在我工作奮鬥的32年裡,像寬闊的大海一樣接納包容我,給了我展現自我價值的平臺,在這個大家庭裡,我深感安全和溫暖。願我們偉大的黨更加強大輝煌,願我們偉大的國家更加繁榮昌盛,願今後監獄的發展越來越好,願各位領導、同事平安順遂!
文章:七監區 陳澤
編輯:柴一晅
責編:楊舒淼
審核:徐生明 文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