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奧林匹克委員會認為臺灣推動2020東奧「正名公投」,違反國際奧委會規定,昨召開臨時理事會表決通過停辦2019年臺中東亞青年運動會。圖為第6屆東亞運動會在天津開幕,中華臺北代表團入場。(圖片轉自:新華社)
綜合臺灣媒體報導,臺中市主辦2019年首屆東亞青年運動會生變!中華奧委會副主席蔡賜爵表示,東亞奧林匹克委員會(EAOC)昨召開臨時理事會,表決通過停辦在臺中舉行的東亞青運。EAOC直指,臺灣民間最近推動2020東京奧運「正名公投」聯署,已讓明年東亞青運產生不確定因素,為捍衛奧委會尊嚴,取消明年臺中東亞青運。
臺當局尋求申訴復活
蔡英文辦公室發表聲明表示強烈遺憾,強調這是公然並且手段粗暴地以政治幹預體育,對於EAOC的錯誤決定,給予嚴厲譴責。臺中市長林佳龍亦表達強烈遺憾與嚴正抗議,痛批政治汙染體育,將進一步討論後續救濟及可能申訴管道,向國際尋求支持。
由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紀政推動的2020東京奧運「臺灣正名」活動,要將中華臺北改為臺灣,引起國際奧委會(IOC)注意。IOC在5月已決議不接受中華臺北奧委會改名。臺「中選會」在今年3月舉辦聽證會,臺灣地區外事部門及臺灣教育部門均持反對意見,但「中選會」仍同意東奧「正名公投」進入第二階段聯署。此舉引起EAOC的質疑,於昨日在北京召開臨時理事會。
蔡賜爵表示,中國奧委會名譽主席、EAOC現任主席劉鵬認為東奧「正名公投」已增加明年東亞青運的不確定因素,且挑戰國際奧委會規定。
有政治風險 EAOC投票停辦
EAOC秘書長宋魯增也說,1981年洛桑協議確認臺灣選手可參與國際競技,但「正名公投」卻夾雜政治風險,未來的發展令人質疑,將使臺中市政府無法掌握。為捍衛奧委會尊嚴,應取消明年臺中東亞青運。
在投票前,中華奧委會主席林鴻道一再說明東亞青運在臺灣的重要性,14至18歲青年一生僅有一次參加機會,臺中也是首次承辦大型運動會,何況這是首屆賽會,將有1800多位各國各地選手與會。如果驟然做出停辦決定,對臺灣青年世代、臺中市將造成無比遺憾,也是東亞青年選手的損失。
林鴻道強調,國際奧委會宗旨是排除所有立場,「公投」只是臺灣民眾民行使法律權利,目前尚在聯署階段,並未形成政策;臺當局的態度是不鼓勵、不慫恿,「公投」聯署更非結論。日本代表齋藤支持林鴻道,認為停辦首屆東亞青運須從長計議,至少等亞運結束。
不認「九二共識」 加劇兩岸緊張
不過,歸根結底,造成主辦權取消的原因,就是出在爭取「東京奧運正名」運動,及背後兩岸關係漸行漸遠,涉及政治層面的兩岸交流已處於極端不信任之故,才導致最終出現如此結果。要知道,兩岸沒了「九二共識」,不僅不再是「信任夥伴」的關係,且因「執政黨」處處給大陸「臺獨」意識形態執政觀感,如臺「行政院長」賴清德強調自己是「臺獨工作者」,近期自由廣場蔣介石座像被潑漆僅罰2000元新臺幣,都造成兩岸不信任的加劇,加上溝通遠遠不足,正是北京方面決定取消東亞青運的重要因素。
解鈴還需系鈴人,面對失去東亞青運主辦權,其實不僅是臺中市的問題,而是兩岸緊繃的縮影與對抗的結果。臺灣該爭取的,還是要據理力爭,但臺當局若不能改變「強硬」的兩岸政策路線,硬碰硬的衝撞結果,短多長空,將讓臺灣輸了裡子,沒了面子,實非臺灣之福。
責任編輯:邱夢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