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笑起來真好看」搬進全國最大跨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 昭通貧困...

2020-12-22 央廣網

昭通市靖安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位於昭陽區靖安鎮洪家營村,距離主城區28公裡,規劃用地2177畝,計劃安置昭陽區、大關縣、永善縣、彝良縣、鹽津縣、鎮雄縣等6縣區搬遷群眾9256戶40549人,是全國最大的跨縣區安置區。

去年底今年初,首批搬遷群眾陸續入住新居,整潔的新房,融洽的鄰裡,貼心的服務,讓他們備感暖心,他們說:幸福日子正在招手!

搬出「山卡卡」,住進乾淨整潔的城市社區

「感謝黨和政府,讓我們住上這麼好的房子。」73歲的楊方銀,和69歲的老伴苟進敏,從昭通市永善縣蓮峰鎮松田村的大山裡,搬到了昭通靖安安置區的惠民社區13幢1單元402室,說起變化,老兩口由衷地讚嘆起來。

苟進敏說,以前他們生活的地方是「山卡卡」,道路不好走,出行不方便,住的也是土木結構的老舊房子。而現在,他們住的地方是城市的社區,房子有三室兩廳一廚兩衛,乾淨,整潔,社區服務也很好。

「前幾天我感冒了,才跟社區的聯絡員反映了一下,他們就送來了藥,還送來了一個毛毯。」苟進敏說,這種服務讓她很感動。

楊方銀、苟進敏的兒子去年病逝了,他們目前和兩個孫子生活,易地安置,按照四口之家的標準,他們在靖安安置區分到了三室兩廳一廚兩衛的一套房子,還在社區的幫助下配好了家具。

楊方銀、苟進敏老兩口的新家。記者江楓/攝

讀過幾年書的苟進敏,發自內心地寫下了感謝黨和政府的文字,先是寫在紙片上,後來又工工整整地謄到了筆記本上。

「斬斷窮根辭舊歲,開門納福迎新年。」楊方銀、苟進敏的新家門上,貼著這樣一副對聯。老兩口說,易地扶貧搬遷安置,讓他們告別了貧窮困苦,開啟了幸福小康的好日子,這一定要感謝黨和政府。

點讚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看到幸福日子招手

彝良縣鐘鳴鄉麻窩村兩紅巖村的村民劉正堂,也由衷地點讚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目前搬到靖安安置區惠民社區的劉正堂,曾因為家庭貧困放棄上大學。

1999年起,劉正堂開始到福建等地打工,2012年回到昭通後,與妻子、兒子省吃儉用,一家三口還是只能租住在一間30平方米的陋室裡。

去年,靖安安置區作為全國最大的跨縣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正式動工,房子建好後,劉正堂第一批入住了新房,並立刻加入就業服務工作站,幫助新搬入的鄉親們安置就業。

劉正堂與兒子、女兒。楊婧瑤/攝

劉正堂的妻子,與安置區的人合資開了個家具店,現在,他們的兒子在上初中,七個月大的小女兒更帶來了新的快樂,其樂融融的一家人,看到了幸福日子在招手。

搬遷後就近就便工作,夫妻都有了收入

57歲的鄧貴銀,1月10日從大關縣吉利鎮瑩底村新坪小組,搬到了靖安安置區,目前,他在附近的江廈吉之匯農業公司的大棚裡幫忙採摘蔬菜,一天70元。

他說,兩相比較,肯定還是安置區好,老家是大山,安置區是城市。以前他家只能種種包穀洋芋,辛苦而且收入低,現在打工,每天早上八點到下午五點工作,公司提供中午飯,上下班還負責接送,他覺得很不錯。

鄧貴銀有四個兒子,一個成家,其他三人分別在浙江、昆明、大理打工。他說,總的算下來,家裡的收入會越來越好,日子也會越過越好。

鄧貴銀、李海明和工友們採摘蔬菜。記者江楓/攝

李海明家也從大關縣天星鎮茅壩鄉,搬到了靖安安置區。他說,老家只有山地,就能種種包穀、洋芋,餵幾頭豬,年收入也就幾千元,住的也是瓦房、茅草房,去年12月30日搬過來後,全家都住上了城裡的新房,現在他和媳婦都在大棚裡做活計,兩人一天能有140元的收入,他喜歡這樣的變化。

教群眾認門牌識道路,幫助他們儘快融入城市生活

靖安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分為12個地塊,昭通市發改委副主任、靖安安置區臨時黨工委常務副書記魏永翔介紹,安置區一、二期工程建設安置房149棟9256套,安置房以15層為主,11、13、17層為輔,三期工程將配套建設學校、醫院、商業等基本公共服務和給水、燃氣、汙水、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計劃總投資43.61億元。

「安置區的工期特別緊,2018年冬天開工,但工程樁是2019年3月份才正式打下,僅用9個月時間就完成118棟安置房封頂斷水,非常不容易。」魏永翔說,為了全力推進安置區建設,昭通市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為總指揮長,市委副書記為分指揮長,全市各相關部門為成員的指揮部,高位謀劃、整體推進,目前,市政道路、一水兩汙、學校、醫院、扶貧車間等配套建設正穩步推進,已建成馬鈴薯良種擴繁基地1.5萬畝,蔬菜大棚2072個,水果胡蘿蔔基地1100畝,首批986戶4814名易地搬遷群眾已陸續入住新居。

安置區內群眾新居貼的對聯。記者江楓/攝

魏永翔說,搬遷戶面臨農村生活到城市生活的轉變,教他們學會看門牌、識道路、乘電梯、收拾家,以及學會醫保報銷,都非常重要,目前,安置區設置了樓棟長、片區長,從生產生活需要出發,想群眾之所想,想群眾之未想,努力幫助搬遷群眾儘快融入城市生活。

靖安安置區還準備建個便民服務平臺,通過公眾號小程序,讓群眾在家就可以諮詢問題、反映困難。

魏永翔說,「通過網格化管理、精細化管理,以及培育、引進符合實際的勞動密集型企業,物流、餐飲企業,依託地理、氣候優勢發展大棚蔬菜等特色農業,加之昭陽區冬暖夏涼利於發展避暑休閒旅遊業的特點,我們相信,搬遷群眾必將實現搬出大山挪窮窩、融入新區奔小康的目標,靖安安置區也必將走上平安、和諧、活力的快速發展通道,助力昭通建設。」(昆明信息港 記者江楓)

相關焦點

  • 【你笑起來真好看】搬進全國最大跨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 昭通貧困...
    昭通市靖安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位於昭陽區靖安鎮洪家營村,距離主城區28公裡,規劃用地2177畝,計劃安置昭陽區、大關縣、永善縣、彝良縣、鹽津縣、鎮雄縣等6縣區搬遷群眾9256戶40549人,是全國最大的跨縣區安置區。
  • 隴南,你笑起來真好看!
    9個貧困縣(區)全部摘帽脫貧路上,滿是艱辛但更充滿了收穫和感動群眾們幸福的笑臉是脫貧攻堅成果最美的表達「你笑起來真好看 像蜂兒採蜜甜」隴南大地脫貧正收官這一張張笑臉是家鄉舊貌煥新顏的變遷是鄉村振興致富夢想的實現是攜手走上康莊大道的豐收年
  • 楊亞林在2020年全國易地扶貧搬遷論壇上作主旨演講!
    楊亞林在2020年全國易地扶貧搬遷論壇上作主旨演講!論壇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地區司司長童章舜代表主辦方致辭;6省市自治區有關負責人介紹了地方經驗做法,部分搬遷群眾代表分享了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帶來的巨大變化;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農業農村部等部門相關同志和有關專家學者圍繞「如何發展安置區配套產業,促進搬遷群眾穩定就業」「如何實現大型安置區搬遷群眾社會融入」兩大主題開展了圓桌討論。
  • 襄陽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受國家發改委表彰
    本報訊(全媒體首席記者 嚴俊傑 通訊員 桂娟)12月9日,記者從市發改委獲悉,國家發改委近日通報全國「十三五」時期易地扶貧搬遷典型案例,我市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中的多個亮點和典型人物上榜。
  • 鄄城縣左南安置區:易地扶貧搬遷 搬出新生活
    在山東省20個脫貧任務比較重的縣(市、區)名單中,菏澤就佔了9個,幾乎半壁。  鄄城縣,位於菏澤北部,與河南濮陽交界,也是黃河在菏澤東明改道後流經的一處必經之地。「黃河灘、沂蒙山、老病殘」,鄄城可謂代表之一。  2020年5月,記者再次前往菏澤,探訪鄄城縣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左南安置區。
  • 國家發展改革委在京成功舉辦2020年全國易地扶貧搬遷論壇
    本次論壇由2020年扶貧日系列論壇組委會組織,國家發展改革委地區振興司主辦,中央農辦、教育部、民政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農業農村部、國家衛生健康委、中國人民銀行、國務院扶貧辦、共青團中央等部門和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國際工程諮詢有限公司等單位的有關負責同志和專家,全國22個有易地扶貧搬遷任務的省份有關負責同志,部分市(州)、縣(市、區)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一線幹部、集中安置社區負責同志
  • 全國發展改革系統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現場會在昭通舉行
    本報訊(記者 沈迅 蔡侯友) 11月17日至18日,全國發展改革系統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現場會在昭通市舉行。會議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實全國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現場會精神,交流後續扶持工作的經驗做法,研究鞏固易地搬遷脫貧成果的相關舉措,部署下一階段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發展工作。
  • 扶貧搬遷農民:「把脫貧當成底線兜住」,總理的話讓我心裡暖暖的
    今年2月,他們一家隨整村搬遷到昭通靖安新區康莊社區,有了一套三室一廳的新房子,孩子安排到靖安新區第二小學上學。在新家,她第一次見到了孩子的老師。前天,學校領導和部分班主任,分別前往靖安新區,對易地扶貧搬遷建檔立卡戶學生的家庭進行家訪。當陳富敏聽見敲門聲、看到老師時,激動得一時沒說出話來。
  • 湖南紀檢監察機關護航易地扶貧搬遷:挪「窮窩」 育「富源」
    2019年,按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她搬進了新家,並被安置到小區內一家燈籠廠扶貧車間上班,兩個孩子也安排進附近的學校上學。「生活穩定,能看到希望,對於扶貧政策,我只有感激。」劉小花說。保障住房安全,是「兩不愁三保障」的重要內容。一磚一瓦,凝聚了決戰脫貧攻堅的必勝信念,壘砌起億萬百姓「安居樂業」的樸素願望。
  • 為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兒童點亮快樂童年——「善行貴州·益童樂園...
    貴州省政協原副主席、省慈善總會會長陳敏在講話中指出,項目將全力整合貴州省慈善總會、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會、北京字節跳動公益基金會的渠道、資金、技術、品牌、機制等優勢資源,匯聚社會網絡愛心力量,在全省356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逐步建設「益童樂園」站點,為新型社區的留守兒童、困境兒童提供常態化、專業化的關愛服務。
  • ...群眾滿意度達98%以上,貴州「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安置任務全面...
    1月6日,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貴州省「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安置任務全面收官,實施易地扶貧搬遷192萬人,帶動全省城鎮化率增長
  • 「十三五」期間,貴州全面完成192萬人易地扶貧搬遷 搬進新生活...
    為擺脫貧困,政府果斷決策,將三寶彝族鄉實行整鄉搬遷至縣城阿妹戚託小鎮,誓讓群眾過上好日子。阿妹戚託小鎮是貴州易地扶貧搬遷的縮影。「十三五」期間,貴州全面完成192萬人的易地扶貧搬遷任務,搬遷人口佔全國易地扶貧搬遷人口總數的近1/5。
  • 易地搬遷幸福來
    易地扶貧搬遷考核連續兩年並列全省第一,「寧遠速度」受到省委書記點讚並批示在全省推廣;首創的「四引四促」後續幫扶經驗在全省全面推介;2020年被評為全國「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成效明顯縣。    科學謀劃 繪就美好藍圖    寧遠縣地處湘南,毗鄰兩廣,四面環山,2002年被列為省級扶貧開發重點縣,2017年底脫貧摘帽。
  • 英山獲評全國「易地扶貧搬遷成效明顯縣」
    本報訊 (通訊員沈牧)11月17日,從市發改委傳來消息,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發布《關於全國「十三五」時期易地扶貧搬遷典型案例的通報》,英山縣榮獲「易地扶貧搬遷成效明顯縣」稱號。
  • 《工人日報》頭版聚焦會澤易地扶貧搬遷村民的新生活
    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地處雲貴川三省八縣交界,是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和烏蒙山片區集中連片特困縣,全縣貧困人口數量居全省第二,有貧困村355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9萬餘戶逾34萬人,全縣建設集中安置點125個,搬遷安置27293戶10.5萬人(含隨遷戶)。其中,縣城集中安置1.9萬餘戶8.1萬人。
  • ...巡禮」挪窮窩改窮業 新徵程新希望|貴州強力推進易地扶貧搬遷觀察
    「搬進城裡,住上新房子,還有了新工作!」今年53歲的鄒華成,一家四口,原住習水縣坭壩鄉八字橋一組。自2018年3月搬到習水縣易地扶貧安置點岷山社區後,住進了100平方米的新房。  目前,岷山社區共安置搬遷戶4626人,已經解決1608人就業,戶均就業1.64人。  習水岷山安置點是貴州入選全國「十三五」時期易地扶貧搬遷的典型案例之一。在《關於全國「十三五」時期易地扶貧搬遷典型案例的通報》中,貴州共有122個典型案例入選,各類案例均佔全國通報數的10%。
  • 昆明市教育體育局:教育扶貧心連心
    近日,昆明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體育局聯合工作組赴昭通市昭陽區和大關縣看望慰問昆明市赴昭通扶貧支教教師,通過召開工作座談會聽取教師支教心得和意見建議,向支教老師們帶去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體育局的關心和慰問。同時,工作組還實地調研了昭陽區靖安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學校和昆明市外國語學校幫扶創辦的大關復興中學。
  • 寧蒗:讓易地搬遷戶家家有副「金扁擔」
    然而,讓大山裡的貧困鄉親「挪窮窩」「搬得出」,並不是寧蒗縣易地扶貧搬遷的結束,更非脫貧攻堅的終點,而僅僅是「上半篇文章」……全縣18.3%的農業人口搬進新家園地處滇西北高原的寧蒗縣,是國家重點扶貧開發縣,雲南目前尚未摘帽的深度貧困縣之一。然而就在短短幾年間,寧蒗縣卻成了麗江市城鄉面貌變化最大的縣。
  • 三臺:易地扶貧搬遷「搬」出美好生活
    2019年,在當地黨委政府易地搬遷政策扶持下,吳天壽老人一家搬進了新居。新房子緊挨著村水泥路,出入方便。說起如今的生活,老人連連感嘆「享了政策的福」。寨山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是三臺縣實施易地扶貧搬遷項目的一個縮影。
  • 永州江華:把扶貧車間建在易地搬遷安置點旁邊
    4月8日,瑞森電子有限公司扶貧車間被評為第一批「湖南省示範性就業扶貧車間」,趙明金希望進一步加大崗位開發力度,吸納更多貧困人口就業,實現公司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2018年,趙明金返鄉投資建立瑞森電子有限公司,主要生產和銷售電子產品,耳機線,耳機配件,五金配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