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在《飛速發展十三年,深圳的民辦教育依然還有這些「老特點」》中,我們援引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葉文梓在《深圳市民辦教育規劃與發展研究》一文中的觀點,指出深圳民辦教育存在的三個問題:
其一,義務教育階段,民辦教育比例嚴重偏高,而非義務教育階段民辦教育的比例不高;
其二,義務教育階段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的差別太大,民辦教育還不是選擇性教育,主要為解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學位服務;
其三,民辦教育在區域結構上過度集中,集中在特區外寶安、龍崗兩區。
其實,就教育核心優質資源的空間分配來看,原關外地區也是比較弱勢。今天我們就結合深圳市教育局發布的2019年深圳市中小學正高級教師的評審情況來看一下這類優質師資資源在深圳各區的分布情況。在此之前,我們先普及一下關於中小學正高級教師的評審狀況。
職稱評選:德行有問題一票否決
根據中教投研發布的報告《中國幼兒園教職工配備現狀及需求預測分析報告(2019-2021)》提供的數據,中國中小學(含幼兒園)教師職稱評定始於1986年,2000年山東部分地區在小學增設「中學高級教師」(副高級)。2009年,國家在山東濰坊、吉林松原、陝西寶雞三個地區開展職稱改革試點,將原有的獨立的中小學教師職務系統統一,設立五個教師職稱等級。在2011年,人社部將試點範圍擴大。2013年,人社部決定,2014年起全面實施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在改革前,教師職稱問題堪稱老大難,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很多教師教了一輩子書,也評不上小學高級教師;
小學教師最高的職稱是小學高級,只相當於中學初級職稱;
評上小學高級教師的一般人年紀也一大把了,摸到了透明的天花板;
優秀小學老師跳槽到初中、高中任教,小學優質教師被掐尖。
為解決這個狀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合教育部印發了《關於深化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以及《中小學教師水平評價基本標準條件》,改革後中小學教師共分為五個資歷等級,其與原職稱的對應情況及具體要求如下:
2017年6月份,人社部辦公廳、教育部辦公廳又聯合印發《關於做好2017年度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審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明確提出了推進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通知明確:
師德有問題的實行「一票否決制」。
不將論文作為限制性條件。
要加大對一線教師特別是農村教師的傾斜力度,評審通過的正高級教師中,擔任學校和教研機構行政領導職務的原則上不超過30%。
推動部屬高校附屬中小學教師職稱改革入軌。
嚴格落實退休人員不得評職稱的規定。
嚴厲查處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審中的違紀違規行為。
2019年12月23日深圳市發布的通過正高級教師評審的教師共有35名,目前還處於公示期(12月23日-12月31日),尚未通過正式審定。也就是說,在公示期間,任何人如有發現名單中的老師有上述行為或者違背教育部近年來發布的一些禁止性行為,比如在編老師違規補課等都可以實名向深圳市教育局反映。
全市僅35人通過正高評審 福田連續兩年居首
根據深圳市教育局發布的公告,2019年深圳市通過中小學正高級教師評審的人員共有35個。就區域分布來看,福田區最多,有8人,其次為龍崗區,有7人,再次為羅湖,有6人,南山和寶安各有4人,鹽田、光明為零,具體情況如下:
我們回頭看了下,2018年深圳市中小學教師通過正高級職稱評審的名單,發現也是福田最多:
在2018年,深圳市共有33人通過中小學正高級教師評審,福田區有8位,其次為羅湖區,有6位,龍崗龍華各5位。
我們還回頭看了2017年的情況。在2017年,福田終於不是老大了,在這一年羅湖區最多,有9人,但福田區仍有8人,屈居第二,而原關外地區龍崗、龍華和寶安的數量仍然較少。
福田羅湖匯聚了較為優秀的教師資源 龍崗、寶安和龍華比較薄弱
如果我們將三年的數據加總進行統計,則發現各區差異更大。
三年內,深圳市共有100位教師通過中小學正高級教師評審,其中福田區佔了24人,佔比為24%,羅湖區為21日,南山區有10人,三個老三區合計佔了55%的名額。
我們在深圳統計年鑑中沒有查到2018年深圳各區的中小學的在校人數,但是從深圳各區披露的2018年統計公報中可以看出深圳各區在校人數差異巨大:
統計顯示,在2018年深圳各區中,在校學生數量最多為區為寶安區,超過50萬人,其次為龍崗區有34.24萬人,再次為龍華區,有23.04萬人,福田、羅湖、南山分別只有19.2萬人、20.7萬人和18.43萬人。
因此,按照中小學正高級職稱評審人數的分布情況以及各區在校生數量來看,寶安區、龍崗區和龍華區的力量是較為薄弱的。
不過,我們也應該認識到,並不是沒有評上高級職稱的教師就不優秀。評職稱跟工作年限、工作經驗有很大關係,而且還僅限於公辦校。福田、羅湖兩個區公辦校相對較多,有經驗的教師相對較多,相比之下,龍崗、寶安、龍華三個區的新教師則比較多,這些年輕的教師還需要工作若干年才能有參與評選的資格,但不代表他們不優秀。
往期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