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大人有沒有讓你幫忙跑過腿?
比如去小賣部打醬油,去隔壁鄰居家借東西,到菜市場買中午要吃的青菜。
你還記得,第一次獨自完成這些任務的時候,心裡在想什麼嗎?
01.
孩子的成長中會有很多「第一次」,每一次新嘗試,對於孩子們來說不亞於一場冒險。
比如第一次上街買東西,大人眼裡日常又普通的小事,對孩子來說卻充滿興奮、忐忑和挑戰。
5歲的小女孩美依就得到了一次這樣的冒險機會。
媽媽忙得抽不出身,於是吩咐小姑娘美依去買牛奶。
雖然只是去離家不遠的街口小店,可對小主人公美依來說充滿著一樁接一樁的冒險事件——
有一輛自行車迎面衝過來,好危險!
哇,跌倒了,膝蓋破了皮,她會哭嗎?手中的硬幣掉了,該怎麼辦?
終於走到小店門口,要怎麼跟老闆開口買東西?
大人看這本書,總能會心一笑:就是這樣的啊,小時候我也這麼膽小。
孩子看到這本書,會覺得貼心又安心:原來別的孩子也和我一樣啊。
02.
《第一次上街買東西》,經典中的經典,來自於對兒童心理、生活的認真觀察與愛
《第一次上街買東西》這本書的日文版銷量突破240萬冊,堪稱「經典中的經典」。日本電視臺從本書中獲得靈感,推出紀實類節目《初遣》,熱播30年,專門記錄小朋友們第一次獨自出門完成瑣碎家務的過程。(有時間我會專門說說這個綜藝節目,非常值得一看)。
《第一次上街買東西》的故事,來自文字作者筒井賴子親身經歷。
「可能正因為有這樣的經歷,每當看到孩子為難的表情時,我才不會像有的人那樣,只把孩子的這些表現當成好玩的事情。」
這本書的圖畫作者林明子,曾獲得日本繪本大獎、產經兒童出版文化獎等多個重要獎項。
她是繪本作者,也是一個母親,非常善於捕捉傳神的細節,能準確把握孩童的情緒感受,依照他們看世界時的視線高度來描繪生活中的情趣,畫風清新靈動。
她們合作創作的繪本,畫面貼近兒童心理,非常細膩地捕捉到了孩子成長的關鍵瞬間,讀這本的孩子,能很好地從中感受到大大的力量,和完成挑戰的成就感。
03.溫馨的故事,細膩地畫面,豐富的情感
一起來欣賞故事和畫面吧。
一天,媽媽問美依:「美依,你能不能一個人上街買東西?」
小寶要喝牛奶,可媽媽忙不過來,你能一個人去買嗎?
看圖中,嬰兒車裡哇哇大哭的寶寶,灶上是沸騰的鍋和水壺、水池裡堆積的碗盤、架子上做到寶寶的奶瓶、做到一半的食物……可見媽媽這會兒是真的脫不開身。這鮮活熱辣的生活場景,不是有當媽媽的親身體會,真難以描摹出來。
媽媽手忙腳亂,需要美依幫忙則顯得順理成章了。
接到「任務」的美依興衝衝地出門了,緊張到同手同腳。
媽媽還在身後叮囑:「一是小心路上的車,二是別忘記找錢。」好危險!自行車風一樣呼嘯而過。
哎呀!摔跤了。硬幣都摔出去了。
顧不上膝蓋受傷,趕緊找硬幣。
哇,還好2個硬幣都找到了。
店裡有圓盒子的牛奶和方盒子的牛奶,美依要買的是哪一種呢?(答案藏在封面上哦)
店裡沒人怎麼辦?好不容易開了口「我要買牛奶」,剛好一輛車轟隆隆開過去,淹沒了美依的聲音。
墨鏡大叔好把貓都嚇跑了。
胖阿姨快把美依擠出去了。
憋紅了臉終於說出口:「我要買牛奶!」
「哎呀哎呀,這麼小一位顧客呢!沒注意到你,真是對不起了。」女主人連連道歉。美依鬆了一口氣,啪噠,一直忍著的一滴眼淚掉了下來。美依把被手握熱的錢遞過去,接過牛奶,猛地跑了起來。
啊!忘記了找錢,媽媽叮囑過的
終於買好回家,媽媽給美依處理好了膝蓋上的傷口,美依和小寶寶開心地喝上了她「第一次」買來的牛奶。
仿佛一個小小的紀錄片,生動又詳細地記錄下美依冒險中的每一次表現,躲開車,跌倒了爬起來,不哭不哭,找到摔出去的硬幣,一再鼓起勇氣完成挑戰。
讓我覺得最溫暖一個畫面是這裡,
回家路上,媽媽抱著小寶寶來接美依回家。
這個畫面溫暖到令人想流淚,讀者都已經不忍心,再讓經歷了這麼多的小女孩再孤單地回家了。
故事裡有很多微不足道的小細節,這些細節小到似乎不值一提,可是它們直擊每個孩子的心靈,那些說不出口的小情緒,有人看見,就能釋放一大半。
對於小小孩來說,能獨立完成媽媽交代的一件事,是多麼了不起。而這種成就感,是鼓勵孩子勇敢邁出成功步伐的良方。
04. 好童書,一定是用孩子的視角看世界,但又能給孩子更大的世界
讀這本書的過程中,一直在感慨:作者真的真的非常了解孩子啊。
孩子的緊張、害怕、膽怯、害羞,以及鼓足的勇氣,各個神態都惟妙惟肖,讓讀這本書大人和孩子都能夠感同身受。
擔任過十餘種國際兒童文學獎的評委、《長大之前一定要看的1001本童書》主編朱莉婭·埃克謝爾曾經說過:
一本好的童書,首先要讓孩子能夠感受到樂趣。
但是只有樂趣是不夠的,樂趣之外,需要營造其他的內容,這些內容是孩子們之前所不知道的。並非只是講孩子們的故事,你要為他們提供比他們眼中的世界更大的景象。好的童書作者要知道孩子們的童年是什麼樣子的,可以用孩子的視角看世界。
這也是《第一次上街買東西》這本書之所以長盛不衰的原因所在——以作者筒井賴子的三個女兒為原型,繪者林明子精讀原作之後,把侄子侄女當模特參考進行觀察、拍照,然後像電影導演那樣設計登場人物的動作。她們對孩子有一種近乎崇拜的喜愛,真正以孩子的視角看世界,才造就了這本經典之作。
林明子的作品,描寫的都是微不足道的生活小事。
《阿秋和阿狐》,一個關於友情和探險的故事,堅毅勇敢的阿狐和善良可愛的阿秋,像我們身邊的孩子一樣惹人疼惜。;
《阿惠和妹妹》則呈現了二胎家庭裡姐妹倆的日常相處,細膩而溫馨;
以及,適合0~2歲寶寶的《幼幼成長圖畫書》系列。
她的繪本裡呈現的,都是像「第一次上街買東西」這樣的小事,可就是在這些小事裡,我們看到了最溫暖的童年,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和那些當孩子時說不出口的小情緒。
05.鍛鍊孩子,一定要讓他獨自出門買東西嗎?
有的媽媽會在看完這本書之後,希望孩子也來一次同樣的經歷和鍛鍊。
比如我身邊的糖糖媽,給了同樣5歲的糖糖20元錢,獨自出門去買經常吃的臭豆腐。孩子興奮地出門,爸爸媽媽悄悄尾隨——實在是放不下心啊。不巧的是,出門太早,小攤還沒開張,糖糖一路走過去,從一開始的興奮,越走越緊張,也越來越迷茫,最後只能回家,見到媽媽的那一刻,哇哇大哭。緊張、恐懼、忐忑、委屈,在那一刻才敢釋放出來。
「鍛鍊」孩子的方法其實不必特意設計情節,也不必照搬書中的方法。
生活中已經有足夠的機會,第一次自己穿衣服,第一次主動跟老師打招呼,第一次跟小區裡陌生的小朋友一起玩,第一次決定今天去超市要買哪些日用品……都是孩子走向獨立的成長契機。
父母需要做的,是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一方面給孩子足夠的機會去嘗試,給他們恰當的支持和技能訓練,畢竟哪怕是自己削蘋果這樣的小事,都需要一些小小的技巧;
另一方面,也要給孩子足夠高的容錯率,允許他一開始做不好、做得不正確,也容許孩子有些害怕和畏難的情緒,畢竟這個小小的人兒,已經調動了最大的勇氣,去完成這些在我們眼裡微不足道的小事。
將心比心,哪怕是我們這些大人,第一次坐火車,第一次坐飛機,去不熟悉的城市,工作面試……也都是非常有挑戰的事情。
一起和孩子讀一讀這本書吧,你和孩子,都能從心中升起直面挑戰的力量。
繪本,就是這樣擁有適合0~99歲讀的神奇魅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