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01 歷史上的美麗古村鎮如何來的?
第一批歷史文化名村:
1、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鎮底下村
2、山西省臨縣磧口鎮西灣村
3、浙江省武義縣俞源鄉俞源村
4、浙江省武義縣武陽鎮郭洞村
5、安徽省黟縣西遞鎮西遞村
6、安徽省黟縣宏村鎮宏村
7、江西省樂安縣牛田鎮流坑村
8、福建省南靖縣書洋鎮田螺坑村
9、湖南省嶽陽縣張谷鎮張谷英村
10、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樂平鎮大旗頭村
11、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大鵬鎮鵬城村
12、陝西省韓城市西莊鎮党家村
爨底下
磧口
宏村
朱家裕村
經驗總結:
1、富商巨賈
2、官員返鄉
3、水陸交通節點
4、軍事要隘
5、產業資源
美好風貌根本原因:富有(有錢)
思考02 如果我們有了錢,鄉村會如何?
1、已經富起來的鄉村
總結:
錢有了
風貌依舊不樂觀
有錢不如沒錢
思考03 美好鄉村 = 錢 + 文化 ?
臺灣:
1、同為中國人
2、人口沒有共同的歷史文化
3、從沒錢到有錢
4、鄉村比大陸好看
臺灣農村發展史話:
1、1950-1960 動蕩時期,政治混亂
2、1960-1970 戒嚴時期,引入「社區發展」概念。政府主導農村建設。
3、1970-1980 交鋒時期,社區發展協會(NGO) VS 村裡辦公室(政府)
4、1980-1990 營造時期,社區營造運動全面開始(1994年)
5、2000-今天 鼎盛時期,社區營造全面開展,大批青年人返鄉創業
(反城市無限擴大理論,鄉村病、城市病)
自下而上的社區文化發展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臺灣社區營造(建設三步走)
文化先行 -- 風貌營造 -- 產業發展
強調文化對鄉情的引導作用
居民集體
自力營造
百歲學堂:
現況
103/7結合大湖國小戶外教學,進行<活動模擬>。
據以討論<空間劇本>及改善方向
103年4月
取得十年使用同意
長青食堂:
整修中
102年底
取得土地使用同意
漂浮舞臺
102年底整修完成
結論:
美好鄉村可以只需要文化
思考04 我們的文化怎麼了 ?
1、老房子條件差,不如新房子適應生活水平的提升
老房子破落不堪
新建築快速建設
2、外來文化的滲透,影響對本土文化的認同
人們不斷地接觸外來文化
開始懷疑本土文化的判斷(修小洋樓、各種混搭風格)
3、生土材料棄用,傳統技藝失傳
生土材料由於生產工藝、市場流通、建造技術等多方因素被棄用。
傳統的技藝沒有得到有效的保護和傳承而漸漸失傳。
4、文化認知觀念不清、風貌建設不得其法
重形式、輕內涵。
塗脂抹粉,仿磚畫柱,形象工程。(畫假的磚線、做假的屋頂)
結論:
我們需要新的文化,引領新的鄉村建築設計
大力創作優秀的田園建築
——第一屆全國優秀田園建築評選綜述
評選背景
在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協調推進的背景下,村鎮規劃對鄉村建設發展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但村鎮規劃的理論方法、技術體系和實施管理機制還不夠完善;社會各界關注村鎮規劃研究以及參與其中的人越來越多,但理論研究與實踐需求結合還不夠緊密;各地村鎮規劃理論與實踐探索富有成效,但經驗交流還不夠充分。與此同時,村鎮規劃對農村風貌管控的要求也越來越迫切,為鼓勵和引導優秀設計師、藝術家等專業人員參與鄉村建設,提高鄉村建築建設水平,加大力度推進優秀田園建築工作十分必要。
按照中央關於科學編制村鎮規劃和建設美麗鄉村等要求,有必要繼續總結經驗,探索理論,釐清思路,推進村鎮規劃理論和實踐發展,同時為推動建築師、藝術家下鄉,將建築藝術和知識帶到鄉村,提高農村建設水平,於2015年11月在雲南省昆明市召開 「全國村鎮規劃理論與實踐研討會暨第一屆田園建築研討會」。研討會由住房城鄉建設部縣鎮建設管理辦公室主辦,雲南省住房城鄉建設廳承辦。
評選範圍
農村住房
包括農民自建住宅、集體建設住宅、改建住宅等農民自用住宅項目。
公共建築
包括學校,幼兒園,村委會辦公室,村民活動室,衛生所,公共廁所,旅遊建築,橋涵,鼓樓等。
農業生產建築
包括種植業,畜牧業,漁業,牧業,林業等生產用房,如溫室,庫房等。
推薦要求
合法合規,手續齊備。
建築建設符合有關規劃建設要求,建房佔地和建築面積符合當地相關規定。
建築安全,經濟合理。
建築選址合理,沒有明顯的地質等安全隱患;結構類型合理,達到當地抗震設防要求;設施設置安全。建造標準適度,造價與當地平均水平相當。
建築美觀,功能合理。
建築與周邊環境協調,形態優美,比例和諧,色彩適宜,具有明顯特色。建築功能布局合理,通風採光良好,設施齊備。庭院整潔衛生,綠化適當,富有鄉村氣息。
生態建設,傳承文化。
建築尊重自然生態環境,對環境幹擾小。採用有效節能措施,全生命周期低碳環保。尊重,延續地域與民族傳統建築文化,反映時代氣息,無盲目抄襲外來文化要素的現象。
農民滿意,使用方便。
農村居住舒適,住戶認可,周圍其他農戶願意或已將其作為樣板建房。公共建築滿足使用要求,綜合評價較高。農業生產建築滿足生產需要,有利農業發展。
評選要求
方案徵集概況
數量及各省分布
本次活動得到了全國各地的極大響應,徵集到了包括學校,幼兒園,村委會辦公室,村民活動室,衛生所,公共廁所,旅遊建築,橋涵,鼓樓等在內的農村建築案例。總數共704個。其中,田園建築182個,優秀農房431個,村居方案89個。黑龍江,安徽,浙江,四川,重慶的案例較多,新疆,西藏等地區申報的案例較少。優秀作品多集中于田園建築,農房的整體質量普遍一般。在所有建築作品中,分為專家優秀推薦與省廳推薦。
突出問題
總的來說,方案徵集面廣,數量比較多。
各省情況不同,申報差異大。
由於要求不明確,導致資料不全。
方案總體質量不高,需要大量的優秀農房案例。
方案評選概況
評審過程
正式評審分組進行,分為四組,評審對象為初審候選案例。每位專家對初審篩選出的案例進行逐個匯報說明,每個案例匯報時間為6分鐘,總體每位專家匯報時間不超過2小時。其他專家針對匯報專家說明情況對案例進行現場打分,綜合排序。最終,評選出田園建築優秀案例一、二、三等獎。
打分細則
結合田園建築優秀案例基本要求(一級指標6項、二級指標22項)逐項打分,分值為A、B、C。A代表優秀,B代表良好,C代表一般。專家對二級指標逐一打分,二級指標得分中,1個以上為A,且其他得分均為B的,或2項為A,1項為C的,對應的一直指標得分為A;一半(含)以上為C的,對應的一級指標得分為C;其餘情況則一級指標得分為B。(附打分評語表)
最終形成綜合等級,評選出的田園建築優秀案例至少達到4A等級或由專家推薦田園建築優勢案例名單。同時,專家組應對列入推薦名單的案例給出簡要評語,評語要求應按照田園建築優秀案例基本要求的一級類別給出中不少於三方面特點的評語。
專家優秀推薦
雲南
佤山秘境稻田泳池生態精品酒店(公建)
高黎貢手工造紙博物館(公建)
全福莊中寨哈尼族傳統民居改造工程 (民居)
獨龍族民族文化博物館(公建)
獨龍族整族扶貧民居更新(民居)
雲南麗江瀘沽湖景區大門(公建)
淼廬(民居)
上海
上海市崇明縣瀛東村現有農宅生態化改造及新建生態度假村設計(民居)
海南
三亞崖城鎮水南二村盛德堂(公建)
優秀推薦
四川
立體院宅——川興鎮主街多層獨戶農宅(民居)
四川綿竹土門鎮幼兒園(公建)
四川綿竹土門鎮中心小學(公建)
茂縣太平鄉楊柳村512川震整村協力重建(民居)
雅安市碧峰峽七老村、柏樹村420協力重建(民居)
河南
西河糧油博物館(公建)
信陽市郝堂村「岸芷軒」茶室(公建)
江蘇
崑山市巴城鎮西浜村崑曲學社(公建)
崑山市錦溪鎮祝家甸村磚窯博物館(公建)
優秀推薦
北京
常夢關愛中心小食堂(公建)
山東
中信酒業(山東)有限公司 蓬萊大辛店鎮葡萄酒廠(公建)
湖北
武漢麗江城市展園(公建)
遼寧
雙鳳朝陽(公建)
重慶
重慶武隆夏熱冬冷地區綠色農宅設計(住宅)
湖南
毛坪村浙商希望小學(公建)
優秀推薦
浙江
浙江安吉綠色農居(民居)
茶園竹亭(公建)
平田農耕博物館及手工作坊(公建)
河北
西柏坡小學(公建)
河北赤城縣後城鎮小學食堂(公建)
內蒙
烏素圖·杏園(公建)
老牛灣村村民之家(公建)
沙袋建築——現代內蒙民居(民居)
福建 橋上書屋(公建)
優秀推薦(製作展板)(部分)
評審現場
獲獎名單
一等獎(12個)
河北省石家莊平山縣西柏坡鄉霍家溝村 華潤希望小鎮
河北省張家口市赤城縣後城鎮 高級小學食堂擴建工程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清水河縣 單臺子鄉老牛灣村村委會
內蒙古自治區錫林浩特市錫林格勒盟 蘇尼特左旗沙袋建築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彰吳鎮景塢村 綠色農居
浙江省麗水市松陽縣四都鄉平田村 農耕博物館及手工作坊
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崎嶺鄉下石村 橋上書屋
河南省信陽市新縣周河鄉西河村 糧油博物館和村民活動中心
湖南省衡陽市耒陽市小水鎮毛坪村 浙商希望小學
四川省涼山州西昌市川興鎮主街 多層獨戶農宅A0立體院宅
雲南省保山市騰衝縣界頭鄉新莊村 高黎貢手工造紙博物館
雲南省紅河州元陽縣城新街鎮全福莊村中寨 哈尼族民居改造項目
獲獎名單
二等獎(27個)
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鄂溫克旗吉登嘎查 遊牧民定居工程
黑龍江省黑河市愛輝區新生鄉 農房
遼寧省大連市長海縣大長山鎮大鹽場村 雙鳳朝陽景觀平臺
上海市崇明縣瀛東村 現有農宅生態化改造及新建生態度假村
江蘇省 蘇州市吳江區蘆墟鎮 蘆墟318文化大院
江蘇省無錫市江陰市周莊鎮 山泉村安置房
江蘇省無錫市 濱湖鎮 南泉庭園
浙江省麗水市松陽縣 大木山茶園竹亭
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東臨溪鎮臨溪村 吳景清農房
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市潭頭鎮汶上村 村委會
山東省煙臺市蓬萊市大辛店鎮 葡萄酒廠
河南省信陽市平橋區胡店鄉 居家養老服務中心
湖北省武漢市礄口區 第十屆園博會麗江展園
海南省萬寧市禮紀鎮 華潤希望小鎮
海南省三亞市崖城鎮 水南二村盛德堂遺址展庭
重慶市梁平縣 新金帶小學
四川省德陽市綿竹市土門鎮 幼兒園
四川省德陽市綿竹市土門鎮 中心小學
四川省阿壩州茂縣太平鄉楊柳村 512川震整村協力重建項目
四川省阿壩州九寨溝白河鄉芝麻家村 農房
雲南省麗江市 瀘沽湖景區大門
雲南省麗江市 獨龍族民居更新改造項目
雲南省普洱市佤山 精品酒店
雲南省景洪市於壩區勐龍鎮曼景法村 農房
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堆龍德慶縣 次但宅
西藏自治區那曲地區聶榮縣 旺堆宅
新疆自治區烏魯木齊市達坂城區阿克蘇鄉阿克蘇村 農房
獲獎名單
三等獎(39個)
北京市通州區內軍莊 常夢關愛中心小食堂
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達爾汗鎮阿拉騰圖格村 賀希格達來宅
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蘇布爾嘎鎮蘇布爾嘎村 農房
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伊金霍洛鎮龍虎渠村 農房
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鄂託克旗烏蘭烏素嘎查牧區 農房
黑龍江省大慶市讓胡路區喇嘛甸鎮向榮村 李洪海宅
黑龍江省農墾總局第六管理區 農房
黑龍江省農墾總局 850農房
江蘇省蘇州市常熟市虞山鎮夢蘭村 農房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區石室鄉荊溪村 農房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縣淡竹鄉石盟垟村 農房
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大港頭鄉利山村 農房
安徽省黃山市九華山 德懋堂會館
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東臨溪鎮大阜村 凌金輝宅
安徽省六安市霍山縣 翁源榮宅
安徽省宣城市涇縣涇川鎮百元村王村組 餘運辰宅
福建省三明市泰寧縣上青鄉上青村 吳仰春宅
福建省三明市泰寧縣上青鄉上青村 肖振友宅
河南省信陽市平橋區五裡店辦事處郝堂村 「岸芷軒」茶室
湖南省邵陽市城步苗族自治縣丹口鎮桃林村 陽昌俊宅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恭城瑤族自治縣平安鄉新街村 鄧扒屯 農房
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右江區永樂鄉南樂村瀨浩屯 新村A戶型住宅
重慶市大足區石馬鎮太平村 韋用蘭、羅江宅
重慶市黔江區濯水鎮濯水村 風雨廊橋
重慶市江津區龍華鎮燕壩 巴渝新居
重慶市潼南縣太安鄉黑灣村一組 黃章田四戶聯建住宅
重慶市城口縣高楠鄉方鬥村 生態民居
重慶市武隆縣土坎鎮清水村河壩組(紫楓泉莊) 農民新村項目
重慶市巫溪縣白鹿鎮大坪村 樂和大院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區石板灘鎮土城村 伍澤全宅
四川省廣安市華鎣市陽和鎮偏巖子村 段美華宅
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區草壩鎮碧峰峽七老村、柏樹村 420協力重建項目
四川省巴中市平昌縣駟馬鎮當先村 徐先國宅
四川省巴中市平昌縣駟馬鎮當先村 陳國宅
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水磨鄉馬字營村 羌族民居群
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映秀鎮二臺山 農房
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 葉雲鐵宅
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仁布縣 巴桑宅
西藏自治區山南地區扎囊縣 旺久扎西宅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南縣 農房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地區庫車縣比西巴格鎮庫庫什二村 買買提·託合提宅
評委設計點評
一等優秀作品
傳統材料的創新利用
雲南省保山市騰衝縣界頭鄉新莊村 高黎貢手工造紙博物館 華黎
雲南省保山市騰衝縣界頭鄉新莊村 高黎貢手工造紙博物館
博物館建造在雲南騰衝高黎貢山下新莊村邊的田野中,建築的目的是為了向來訪者展示新莊古老的手工造紙工藝,及相關於手工紙的文化產品,建築內部也設有辦公空間、茶室和客房等。設計將建築做成由幾個小體量組成的一個建築聚落,如同一個微縮的村莊。而整個村莊連同博物館又形成一個更大的博物館——每一戶人家都可以向來訪者展示造紙的工藝。訪問者對建築的遊覽將是在內部展覽和外部優美的田園景觀之間不斷轉換的一種體驗,以此來提示建築、造紙和環境的不可分。展覽部分由六個形狀各異的展廳圍繞中心庭院組成一條連續的參觀路線,中間則是一個可向庭院完全開敞的茶室。二層是辦公空間,通過一個室外樓梯聯繫到三層客房和一個可以觀山的屋頂平臺。
設計採用當地的杉木,竹子、手工紙等低能耗、可降解的自然材料來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在建構形式上真實反映材料、結構等元素的內在邏輯,以及建造過程的痕跡與特徵。建築適應當地氣候,充分利用當地材料、技術和工藝,結合了傳統木結構體系和現代構造做法,全部由當地工匠完成建造,使項目建設本身成為地域傳統資源保護和發展的一部分。
雲南省保山市騰衝縣界頭鄉新莊村 高黎貢手工造紙博物館
傳統材料的創新利用
雲南省紅河州元陽縣城新街鎮全福莊村中寨 哈尼族民居改造項目 羅德胤
雲南省紅河州元陽縣城新街鎮全福莊村中寨 哈尼族民居改造項目
雲南省紅河州元江南岸是哈尼族聚居的區域,哈尼族傳統民居以木構架為承重體系,土坯牆為圍護結構,以哀牢山盛產的茅草為屋頂,因外形酷似蘑菇而得名「蘑菇房」。
一般為三層,一層為牲畜和雜物房,二層為人主要的活動空間,三層主要是糧倉。蘑菇房是元陽哈尼族文化最鮮明的外部表徵之一。
它是上千年來哈尼人應對當地氣候和資源的最優選擇,承載了哈尼族的精神信仰,在景觀上也已經和梯田環境形成了牢不可破的和諧關係。
材料的創新應用
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錫林浩特市蘇尼特左旗沙袋建築 張鵬舉
本項目位於內蒙古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左旗天然草原上,為供牧民生產生活的居住建築。總建築面積約1780㎡,其中居住空間約280平米,生產空間(包含大羊圈、小羊圈、洗羊池、草飼料庫等)約1500㎡。
現代蒙古族民居的設計源自牧民的生產生活,因而本方案試圖延續並體現蒙古包的藝術性、文化性、生態性以及全民參與性。
藝術性:主要體現在建築的圓形平面、圓形空間。圓形是蒙古族最崇尚的形式語言。這種形式與遼闊的草原可以締造出美麗的遊牧景觀。
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錫林浩特市蘇尼特左旗沙袋建築
沙袋牆體製作步驟
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錫林浩特市蘇尼特左旗沙袋建築
既有建築再利用
河南省信陽市新縣周河鄉西河村 糧油博物館和村民活動中心 何葳
河南省信陽市新縣周河鄉西河村 糧油博物館和村民活動中心
項目位於中國河南省信陽市新縣西河村。村莊環境優美,有河流、民居、祠堂、古樹;但經濟不發達,缺乏活力,常住村民為老人和兒童,是典型的留守村落。
這是一個公益設計項目,旨在通過好的設計,修復環境,激發活力,重振經濟。建設資金來自於政府補貼和村民組成的合作社;建設隊伍也主要由當地的留守村民(包括老人、婦女和智障村民)組成;建成後,建築將由農民自己經營。項目更像是一個公共事件,它促使村民重新團結起來,為村莊振興出力。
項目中,建築師還充當了產業策劃者的角色。結合當地的經濟作物和傳統工藝,設計團隊為西河村策劃了有機茶油等產品,幫助村民設計了「西河良油」這個品牌。
項目還試圖修復中國鄉村傳統有機農業和手工藝。在設計師建議下,村莊收購併修復了當地僅存的、可使用的油榨(具有300年歷史),並於30年後恢復了全手工榨油的工藝。
河南省信陽市新縣周河鄉西河村 糧油博物館和村民活動中心
材料的創新利用
湖南省衡陽市耒陽市小水鎮毛坪村 浙商希望小學 王路
湖南省衡陽市耒陽市小水鎮毛坪村 浙商希望小學
2006年7月 「碧利斯」颱風摧毀了耒陽毛坪村原有小學的校舍。湖南省浙江商會籌資50萬用於新建這所毛坪村浙商希望小學,2008年初,小學在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師生的參與下,由毛坪村村民建造完成。耒陽位於湖南南部,是東漢造紙術發明人蔡倫的故鄉。毛坪村則位於耒陽南側30公裡的一個小山村,民風淳樸。隨著城市化的推進,毛坪村也和廣大的中國農村一樣發生著巨大的變化。
我們的設計從了解村民的生活和解讀當地民居開始。我們嘗試以一種現代主義者的敏感,去喚醒地方文化的基本精神,並把它與當代生活相聯繫,使新的小學既能包含著對過去的記憶,延續著當地傳統民居因地制宜的優秀傳統,也能在呈現本土特徵的同時,以開放的胸襟構成一個具時代精神和文化真實感的新的場所,去拓展地方文化的價值觀念,並體現希望小學這種特定建築類型的人文性格。
湖南省衡陽市耒陽市小水鎮毛坪村 浙商希望小學
既有建築的再利用
浙江省麗水市松陽縣四都鄉平田村 農耕博物館及手工作坊 徐甜甜
浙江省麗水市松陽縣四都鄉平田村 農耕博物館及手工作坊
平田村隸屬浙江省麗水市松陽縣四都鄉,距縣城15公裡。村莊臨近公路,是松陽縣散落在群山之中的眾多村落之中交通最為便利的村落之一。平田村三面環山,背靠山巒層疊而上。村內具有多處傳統風貌的古道水系,地貌遺址以及成群古樹,具有濃厚的人文色彩與民俗風情。
設計地塊位於村莊的核心保護區內,在村口最顯要的位置。西側是一覽無遺的群山,北側與祠堂村委會相連。這個公益項目任務是將村口幾棟破損嚴重荒廢閒置的夯土村舍改造成為新的村民中心,同時成為對外展示鄉土農耕文明和傳統手工藝文化的窗口。
平田農耕博物館及手工作坊由舊夯土房屋改造而成。設計中我們通過尋找建築原有的秩序,基本保留了原有建築風格、形式,使之得以與周圍環境保持和諧統一。
建築主要分為兩個部分,靠近村口的博物館展廳和展廳後的手工作坊。展廳部分,我們將原有建築的牆體打通,使之成為一個整體,並將原建築中作為儲藏而無法利用的空間改為一個半室外花園。作坊部分在連接原有兩棟建築時,同時通過設計語言保證了原兩棟建築舊時的獨立性。而原有附屬建築則改造為小茶室和樓梯花園。
在建築屋頂的設計中,我們保留了原有坡屋頂形式,但對其進行了開窗處理。光線從屋頂進入,大幅改善了夯土房陰暗的光環境,同時避免了過多開窗對村落立面協調的破壞。
浙江省麗水市松陽縣四都鄉平田村 農耕博物館及手工作坊
綠色技術的應用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彰吳鎮景塢村 綠色農居 王竹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彰吳鎮景塢村 綠色農居
景塢村,坐落於浙江省安吉縣西北部山區,是一座帶形自然生長型村落。這裡風景獨特,溪流、竹海、茶園、山林,展現出一幅優美的鄉村景觀畫卷,但該村存在著設施建設不完善、建築景觀協調性差等問題,急待改善。2013年,團隊受邀介入村莊的更新改造
針對安吉縣景塢村這一切實的案例,基於有機更新的策略,我們採用「在地設計」的原則與方法,直面現實制約,借力使力,整合當下的資源,進而再創造性地設計。
月亮灣中心組團,為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項整改案例。基地山水環抱,視線開闊,北面有以廢棄小學、便利店及民居為核心的建築組團,南面為民居組團,西側為山體竹林與作物景觀,中間以水系和路網交織串聯,但同時存在著景觀雜亂、空間單一、形態簡陋等問題。設計通過景觀的修復與提升、功能的調整與置換、鄉土材料的遴選與運用、鄉村被動式適宜技術的集成等設計方法對該組團進行了有機更新。
社區空間設計
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崎嶺鄉下石村 橋上書屋 李曉東
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崎嶺鄉下石村 橋上書屋
在傳統的語境下進行建築設計,其形式語言往往會陷入兩種極端,一種是誇大並沉迷於當代技術的表現,另一種是強調原發,流連在工業化以前的懷舊情緒。在橋上書屋的設計中,我希望通過謙遜而現代的技術語言尋求一種介於兩種極端之間的方式。 整個建築採取鋼桁架結構,桁架內部的整體空間作為主要的教室用途,兩個教室中間設置公共空間。教室外側設置走道,在教室和表皮之間增加一道視覺通廊。外表面採用10×15@20的木條格柵,用鋼龍骨固定。如薄紗一般的表皮處理使室內的視線與行人之間不發生幹擾,同時遠處溪水的風景又可以暢通無阻的進入到室內。下部用鋼絲懸吊過河的公共橋梁,橋梁為Z字折線形,避開對兩個端頭廣場的空間衝突,刻意避開了正對廣場的方向。
土樓村落的社區空間古老而又勻質,在這種長期封閉的傳統秩序自我生長而形成的白板(Tabula Rasa)上,橋上書屋表達了一種點狀介入的概念。其針對這種封閉體系與現代生活方式的矛盾採取了犀利的「針刺療法」,以現代語言的建築置於傳統的村落社區空間,以精確和現代感為充滿自發性和手工性質的原生空間注入強心劑,試圖通過刺激整個空間體系的問題關鍵點,使整個系統產生新的活力。從這個角度看,橋上書屋的設計從選址到其著眼點皆超越了小學教室的功能本身,而關注到整個村落的整體空間問題。
聚落空間設計
四川省涼山州西昌市川興鎮主街 立體院宅 葛明
對氣候環境的充分適應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清水河縣 單臺子鄉老牛灣村村委會 張鵬舉
本項目位於內蒙古清水河縣老牛灣村,建築面積1047.1 平方米,建築耐火等級二級,抗震設防烈度八度,結構類型為磚混。主要功能有辦公、衛生所、遊客接待、村民活動等,為村民提供便利服務的同時亦能滿足遊客的基本需要。
建築布局緊湊,多個形體相互錯落連接,再加之一些矮牆,圍合成多個環境宜人的庭院,為室內空間提供良好景觀及小氣候的同時,亦在整個建築形體中形成一些灰色空間。消減後的建築體量,與周邊民居尺度相近,更好地融入周邊環境。
老牛灣村在其生長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建築語言,展現出其獨特的建構方式、材料運用及生活印記。我們希望新的建築儘量能夠延續原有的建築語彙,但同時也需充分滿足現有施工技術,法規規範的要求,找到兩者間的平衡點,是我們設計的首要目標。牆體採用夾心牆的構造方法,內層磚牆承重,外側石材牆體展現建築的性格,中間保溫層滿足禦寒之需。
四川省涼山州西昌市川興鎮主街 立體院宅
聚落空間設計
河北省石家莊平山縣西柏坡鄉霍家溝村 華潤希望小鎮 李興鋼
項目由原有的三個相鄰的山村集中組合而成。包括238戶農宅和村委會、村民之家、衛生所、幼兒園、商店等公共設施。基址位於山坳的低洼處,三面環山,一面朝向水庫。設計保留了基址中現存的洩洪溝,結合新設置的村民廣場及公共設施,構成貫穿整個小鎮的景觀帶和公共活動中心,並順勢將小鎮分為三個居住組團。農宅主要依坡地而建,低洼部分的基址則墊高為可用於房屋建設的臺地。由此,形成了「居於高臺,遊於綠谷,聚於中心」的立體化聚落空間。
與地形的有機結合
河北省張家口市赤城縣後城鎮 高級小學食堂擴建工程 崔愷
本工程為河北省赤城縣後城鎮高級小學擴建工程,由北京德國學校燭光工程小組組織建設。 其使用功能為學生餐廳。擬建場地位於小學校內,緊鄰小學廚房東側。總建築面積為:267.84m²。地上一層,最大建築高度為6.50m。
在建築設計中認真考慮了建築與自然環境和周邊建築的協調,力爭減少對該地區生態環境的破壞,同時也給孩子們有益的啟示;設計考慮了營造的經濟性和使用的合理性,儘量採用當地的施工做法和建築材料。
二等優秀作品
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鄂溫克旗吉登嘎查 遊牧民定居工程
本項目名為鄂溫克旗吉登嘎查遊牧民定居工程,位於內蒙古呼倫貝爾市鄂溫克旗伊敏蘇木吉登嘎查。房屋朝向均為坐北正南,有充足的陽光;室內布局為兩室一廳一廚一衛,適合一家三口的居住; 建築外立面採用乾燥脫脂木粘貼,勒腳採用卵石砌築,建築色彩柔和,屋頂採用坡屋面形式,保溫採用夾心保溫,節能門窗。
黑龍江省黑河市愛輝區新生鄉 農房
鄂倫春族精於騎術,靠一桿槍(或弓)、一匹馬、一條狗穿梭在深山密林間,用自己的雙手接收大自然的禮物,形成了獨特的狩獵文化。房屋正面兩側上半部分採用仿木刻楞造型,下半部分為獵槍槍託造型,設計成鄂倫春族傳統民居「仙仁柱」形狀,房簷下鑲嵌鄂倫春族傳統花紋樣式的裝飾,凸顯鄂倫春族風格。室內格局為一室一廚一臥,屋內冬暖夏涼,格局合理,安裝具有民族特色仿生樺樹鐵柵欄,極大地改善了少數民族的生活居住環境
遼寧省大連市長海縣大長山鎮大鹽場村 雙鳳朝陽景觀平臺
景觀平臺位於大連市長海縣大長山島大長山鎮大鹽場村南側向海面延伸的小山上。其三面環海,具有良好的觀景視野:西側是島內的一塊主要港灣,西北側是鎮(縣)中心區。同時也是海上漁民靠港時的重要參照物。 設計時利用山體的自然標高和當地氣候條件進行設計,形成兩層的景觀平臺。主體平臺由相同半徑的兩條外牆構成,為了防止海面東南風的影響,朝向東南一側的牆體較高:同理,為了觀看港灣和鎮區風景,朝向西北的牆體較矮。當海面風力不強時,人們可以利用下層觀景平臺觀景。
上海市崇明縣瀛東村 現有農宅生態化改造及新建生態度假村
生態度假村處於四面環水的基地,共規劃有32幢旅館(有別墅式、聯排式、公寓式)和2幢公共建築組成,致力於探索適用於不同類型的新建農村住宅和住宅公建的生態設計及生態技術。
平面設計布局、建築風格、屋頂形式等均吸取了江南民居的特點,反覆徵求當地村民意見,突出江南鄉村建築的風貌,同時考慮生態技術與建築外觀設計的有機結合。
江蘇省無錫市江陰市周莊鎮 山泉村安置房
山泉村位於全國百強縣之首—江蘇省江陰市的周莊鎮,村域面積2.3平方公裡,795戶,3120人。山泉村原有7個自然村,2009年山泉村被市委、市政府列為新農村建設「三置換」改革試點村。新建的山泉村安置房由多層住宅、聯體住宅、單體住宅和小高層住宅組成,所有安置房均採用框架結構,建築外觀以徽派民居為主,建築尺度、造型、色彩、用材等樸素自然,與周圍環境協調。在綠色生態方面,村委出資為每戶安置房免費安裝了太陽能熱水器,並在聯體住宅和單體住宅屋頂安裝了太陽能發電板,使其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且設施與建築外觀協調統一。
江蘇省無錫市濱湖鎮 南泉庭園
南泉庭園位於濱湖鎮原南泉工業公司。社區採取圍合加排屋布局的形式將多層、聯排住宅和配套公建有機組合。聯排式住宅面積控制在250~300平方米,層數為主要二層,局部三層。
基於農村造型簡潔,經濟實用,易於建造的三個重要設計原則,並借鑑江南民居的特點,採用前庭後院的住宅布局。空間構造流暢靈動,富有韻律,兼顧功能和審美。以現代建築手法重新闡述傳統空間,將會客的公共空間與個人的秘密天地緊密結合。在庭院營造上採用「隱、藏、露、透,以小見大」的手法,打造多變的庭院空間,做到「移步換景」的特點。
浙江省麗水市松陽縣 大木山茶園竹亭
竹亭設計需要滿足各種人群的功能需求,也體現松陽古村落文化,並充分結合茶園自然生態環境。整體採用一系列單體亭子和平臺,如同當地村落順地勢排列,貼近茶田並自然圍合出小庭院。選擇了6.6米和5.1米兩種適宜活動以及容納較多人數的空間跨度。坡屋頂有30°、45°、60°三種形式,隨著茶田高差自然起落,與遠處山脈產生對話,如同漂浮的村落。
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東臨溪鎮臨溪村 吳景清農房
座落在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東臨溪鎮的一幢住宅,為市民吳景清2012年底建成,符合當地相關規定,住戶對於該民居的評價滿意度高:「實用美觀,採光、通風效果好,現代與傳統生活方式均兼」,整體的結構體系安全,造價經濟,功能合理,美觀,大方,尊重自然山水大環境,做到家在風景中,現代化的內部格局與古樸的徽派建築外觀形成衝擊力。在屋面設置了大平臺,使整個功能得以充分的利用。
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市潭頭鎮汶上村 村委會
古榕文化街位於福建省長樂市潭頭鎮汶上村,緊鄰閩江河口國家溼地公園,臨水而布呈狹長帶狀,面積約4.56hm2。項目規劃以環境修復為宗旨,結合古榕生態林對水岸空間進行綜合生態整治,使自然生態與村落景觀相融合。結合地域建築風貌對村落建築加以添補、改造、修繕,使原有街道形象鮮明整潔;並通過農家樂、休閒旅遊的形式,吸引外來訪客,改變村落原有的單一功能。
河南省信陽市平橋區胡店鄉 居家養老服務中心
堅持以人為本理念,立足鄉村實際,小型分散,方便實用和「關愛、真誠、溝通、服務」的為養老服務原則,整合鄉村各類資源,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務,不斷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湖北省武漢市礄口區 第十屆園博會麗江展園
「園林與生態科技」、「園林與人文藝術」、「園林與幸福生活」為第十屆中國(武漢)國際園林博覽會的三大主題。麗江展園緊扣「園林聯接你我,綠色融入生活」主題,追求和諧人居環境。依託武漢礄口區現狀,以典型的納西族農家小院為原形,充分展現古樸粗拙,但又不失自然靈秀的麗江傳統文化特質,傳承麗江納西族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文明理念和地域文化特色,營造一集休閒體驗、守望鄉愁、文化展示為一體的複合功能的麗江展園。
海南省萬寧市禮紀鎮 華潤希望小鎮
本項目所在地海南省萬寧市禮紀鎮,禮紀鎮是萬寧市一類鄉鎮之一,也是萬寧市的主要旅遊鄉鎮之一,「南燕灣」「石梅灣」、「日月灣」三大灣全部座落在該鎮。考慮自身優勢,項目由政府主導意在將村民集中安置後,預留出土地供旅遊開發及農業生產使用。供旅遊開發所包括的區域主要分兩大塊:西南部以文化站為代表的公建區及東南部的居住組團區。
海南省三亞市崖城鎮 水南二村盛德堂遺址展庭
盛德堂,又名裴晉公宗祠,位於三亞市崖城鎮水南二村,為唐代中興宰相裴度後裔落籍古崖州後建的裴氏宗祠,目前僅遺存住殿的此間與問個時期返修的北耳房,以及幾塊基址,是我國為數不多的磚木建築遺址。設計在建築遺址的左側設計了一個正面觀賞建築遺址山面的通廊,同時可布置簡單陳列,之間留出觀賞距離構成自由觀賞的室外展場。兩個開放的建築體和建築遺址圍合成方形的院落,通過牆面和開洞的組合創造出對景,借景和步移景異的空間效果,使之與自身內部及周圍自然和建築環境產生良好的關係。
重慶市梁平縣 新金帶小學
新金帶小學整個校園總體布局以基地中央現有農田為中心,設計築分散布環形局部架空跑道,將教學區、社區中心和後勤服務區相連,建局,更好的與環境相融合,同時也有利於自然通風;環形跑道布置在一個適當的標高,將高處的地面、建築單體屋面及連廊頂面巧妙相連形成校園環形跑道,並保留運動場中部原有的農田植被,減少工程建設對原有生態系統的破壞。校園採用PKA人工溼地汙水淨化系統,在極低的後期維護前提下,實現了整個校園的汙水零排放。地埋管通風系統利用土壤深處冬暖夏涼的特性來改善學校建築內部的空氣環境和熱舒適度。精準設計教室內反光板、吊頂位置和角度,將室外光線有效引入教室內部,減少對人工照明的依賴。同時,坡屋面利於收集建築屋面雨水,作為景觀水的補給。
四川省德陽市綿竹市土門鎮 幼兒園及中心小學
四川省綿竹市土門鎮中心小學幼兒園項目是由江蘇省常熟市援建的5.12震 後重建項目。建築受開學時間的限制,完工時間非常明確,時間緊迫的壓力格外凸顯。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高質量的建築和工程設計,是災區恢復重建項目中,設計人員無法迴避且必須高度重視的問題。
四川省阿壩州茂縣太平鄉楊柳村 512川震整村協力重建項目
謝英俊及其團隊與多家社會企業、NGO機構合作,全力投入四川5.12地震災後農村重建工作。充分發揮 「互為主體」的指導戰略,簡化構法,讓不具備建築專業技能的居民都能參與,在重建過程中發揮其創造力與積極性。同時以具備開放性的簡單原型架構為基礎,讓重建戶在這平臺上有很大的自由度,可隨各自的經濟條件與需求調動,最終能呈現有規制又不失多樣化的風貌。
四川省阿壩州九寨溝白河鄉芝麻家村 農房
本方案為兩層坡屋面獨棟建築。屋面小青瓦歇山頂與一層樓頂局部挑簷呼應;二層土黃色塗料飾面與一層石材面層形成「土」石搭配,使建築與周圍環境更協調、自然。建築再配以藏民居特色的線條、彩繪、門窗套等符號,使建築極具地方特色。同時通過建築造型和色彩的局部變化和組合方式的不同來體現建築的多樣性和識別性。
雲南省麗江市 瀘沽湖景區大門
瀘沽湖景區以其優美的自然風光、獨特的民族風情、特殊的地理區位成為一個重要的旅遊目的地和集散地。景區大門的設計,在滿足基本使用功能的同時,更側重建築本身的觀賞性及標誌性。平面形式為舒緩的弧形帶狀平面,立面造型採用對稱的手法,屋頂採用重簷屋面,上部再飾以新月形的金屬裝飾構件。體現柔美的女兒國印象。下部功能房間採用小開窗,上部屋面出簷較為深遠,中部採用鏤空的手法,以纖細的防腐木線條裝飾。整體形象虛實結合、舒展大氣。
雲南省麗江市 獨龍族民居更新改造項目
本設計試圖在政府主導大規模民居更新的背景下,探索一條適應當地自然人文、社會經濟條件,結合當地建設者和居民和自下而上進行民居設計和建設模式、以住屋建設促進社會綜合發展的可能性和設計及建造模式。涉及獨龍江流域約800戶民居,為期三年。設計主要以孔當村的民居設計作為示例。
雲南省景洪市於壩區勐龍鎮曼景法村 農房
本設計方案為經濟適用型傣族新民居,在同一結構原型上提供了農業生產型和旅遊生態型兩個設計方案,用於西雙版納州傣族民居建設。把綠色建築理念引入到傳統民居更新實踐,力圖創造出功能合理、經濟實用、安全舒適、環境優美,節地、節能、節水、節材、環保以及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內涵的新型傣族民居。
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堆龍德慶縣 次但宅
此宅為當地村人次旦新房。房主於2010年自籌資金建成新房,充分利用西藏當地材料,並在內外裝飾上選用了許多西藏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號,在當地非常具有代表性和影響力。
優秀田園建築的標準
適用,安全,經濟,綠色,美觀
適用——適合現實生活
適合不同需求
適合未來發展
安全——防災性
可靠性
經濟——建造經濟
使用經濟
有長久的價值
綠色——適應氣候環境
優先用本地的材料
引導節儉的生活方式
美觀——追求有文化的美
追求質樸的美
追求與田園風貌協調的美
追求與鄉村鄰裡和諧的美
追求有智慧的設計美
優秀田園建築的標準
適用,安全,經濟,綠色,美觀
適用——適合現實生活
適合不同需求
適合未來發展
安全——防災性
可靠性
經濟——建造經濟
使用經濟
有長久的價值
綠色——適應氣候環境
優先用本地的材料
引導節儉的生活方式
美觀——追求有文化的美
追求質樸的美
追求與田園風貌協調的美
追求與鄉村鄰裡和諧的美
追求有智慧的設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