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文化看中國,中國客家看梅州。
客家人很喜歡遷徙,很多地方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他們以獨特的文化傳承,講述著一個個悠久的遷徙歷史。如今,想要了解客家文化只有前往客家人的聚集地—梅州,才能一探究竟。
第一站:訪百年圍龍屋,品客家建築文化
始建於唐朝的圍龍屋,雖然歷史久遠,但其堅固且結構精巧,依然屹立在這片大地之上,講述著客家人的勤勞與智慧。
如今,保存完好的客家傳統民居,坐落於梅州市梅江區松口鎮。
來到這裡我們不僅可以從傳統民居中了解客家文化,也可以品嘗到客家傳統菜餚:盆菜宴、梅州鹽焗雞、梅州客家娘酒等美食。
第二站:客家遷徙歷史,南洋碼頭文化
梅州的松口鎮,還有一個響噹噹的名字「嶺南四大古鎮之一」。因為這裡是明末以後客家人出南洋的第一站,所以造就了往日的繁華,也就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客家先民由閩遷粵的首選之地。
隨著明朝海運的蓬勃發展,很多客家人從鬆口古鎮的火船碼頭,懷揣夢想去外闖蕩,遠行遊子回望故土的那一刻,更承載了無數客家人的思鄉情結,因為這裡他們的根。
第三站:聞南源世第,聽客家家訓
雖然,客家人遠渡重洋,在外闖蕩,但客家的家訓是每一位客家人,為人處世的準則。
在梅縣南口有一個古村落叫車陂,其中的慎軒樓詳細地記錄了,客家人的姓氏淵源、祖訓家規、家訓故事和家庭美德。
走進慎軒樓,歷史的厚重感迎面襲來,歷史名人典故、堂聯堂號,無不述說著,客家先人們的奮鬥的歷程,其中不乏有處世良言與行德警句,供後世人學習。
第四站:遇南華又廬,悟客家人文
1904年,著名僑商潘祥初,創建了「南華又廬」,是梅縣地區最大的客家民居,它以其建築造型獨特,亭臺樓閣俱全,雕龍畫鳳典型的客家民居特色而聞名於眾。
如今的南華又廬是一部凝固和立體的詩篇,記錄下客家人坎坷而又輝煌的創業歷史,展現著客家人堅忍不拔、開拓進取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