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教是個眾神教,大神和天仙數不勝數,讓人眼花繚亂。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一講印度教裡到底有多少大神和天仙。
印度教是個相對寬容的宗教,沒有教主,沒有固定的教義,也沒有固定的模式,只要是對社會穩定有益,可以幫助人們獲得心理上解脫的就可以被接受,具有很強的吸附力,各種理論、信仰、崇拜都被統統吸收進來……也就是為什麼今天我們能給看到這麼多大大小小的神靈,他們之間有著紛亂錯雜的關係,有時讓人暈頭轉向……
三大主神
傳統上認為,主神只有3個,大梵天、毗溼奴和溼婆(也叫希瓦),他們三個分別掌管創造、維持和毀滅。但是他們三個主神又都是宇宙超能力的代表,其實都是一種力量,就如同一個神,所以也叫「三位一體」或「三相神」。但是在不同教派信徒的心目中,每個神的重量又不一樣,有的認為毗溼奴是主神,有的則認為溼婆是大神,你信你的,我拜我的……
三位主神都有各自得神配,大梵天的神配是辯才神女薩拉斯瓦提(Sarasvati),毗溼奴的神配是吉祥神女拉克希米(Lakshmi),溼婆的神配是雪山神女帕爾瓦蒂(Parvati),這三位女神都代表力量(Shakti),她們獨立存在卻又依附於大神左右,是大神的一部分……
主神除了有伴侶還有孩子。大梵天是創造世界之神,他的孩子最多,自己都數不過來……毗溼奴沒有孩子,但是他經常化身為凡人,在人間除惡揚善,如印度的史詩英雄羅摩、奎師那,就連佛祖釋迦摩尼也被當作他的一個化身……溼婆有兩個兒子,一個是象頭神迦內什(Ganesh),一個是室建陀(Skanda),都是赫赫有名的大神……
吠陀諸神
除了這三位主神以外,印度教裡還有一批吠陀神仙,這些神仙早在吠陀時代就已經產生,是早期人們對自然界神秘力量的一種圖騰崇拜,神仙雖然神通廣大可以呼風喚雨,但是他們與三大主神相比,除了法力不足以外,最大區別是他們的自私心(Ahamkara)還沒有完全去除,時不時還會因為內心的欲望而犯錯,而且他們經常要和自己的兄弟——阿修羅(Asura)戰鬥,之間互有勝負,一旦失敗就要到大神哪裡搬救兵……
吠陀神仙中最著名的是雨神、太陽神、風神、火神、水神和死神。
雨神因陀羅(Indra)在《吠陀》裡是天堂(Svarga)的主人,負責管理降雨、風暴、雷電以及河流,同時也是戰神。他曾經打敗製造旱災的魔王弗慄多(Vritra),為人類帶來了充沛的降雨,所以被當作眾神之王。
他的神配是 因陀羅尼(Indrani),坐騎是一頭四牙白象,他的兒子也很多,出現在不同的神話傳說中,其中最有名的是《摩訶婆羅多》中的英雄阿周那(Arjuna)。
太陽神蘇爾耶(Surya)是生命的賜予者,他全身放光,手持兩朵蓮花,乘坐一架由7匹馬拉的馬車。他的神配是薩姆嘉娜(Samjna),據說由於太陽神總是光芒萬丈,她無法忍受,於是出走,只留下自己的影子。後來在嶽父的幫助下,蘇爾耶放棄了光芒,只用雙腳發光,最終找回了妻子。
蘇爾耶有一兒一女,兒子是閻摩(Yama)即死神,女兒是閻彌(Yami)即河流女神耶穆納。此外他還有一個私生子就是《摩訶婆羅多》裡的悲劇英雄卡爾那(Karna)。
哈他瑜伽中的拜日式就是向太陽神的祈禱。
火神阿耆尼(Agni)是祭祀中不可缺少的,他是祭祀、典禮的守護神,同時也是祭祀者和被祭祀者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所以在印度教中有著重要的地位。他全身烈焰奔騰,有三個頭、三條腿、七隻手臂,騎著一頭公羊。
印度信徒認為將祭品投入火中神靈就會得到,火還可以淨化罪孽,所以死後選擇火葬。
風神伐由(Vayu)是大氣的主宰,風的主人,來無影去無蹤,坐騎是羚羊,羚羊代表敏捷和迅速。
父以子貴,風神出名也因為有兩個不得了的兒子,一個是大神哈奴曼(Hanuman),一個是《摩訶婆羅多》中的英雄布軍(Bhima)
水神伐樓那(Varuna)掌管大海和河流,是漁民的守護神。他手持套索(Pasha)據說可以捆住一切邪惡之人,他的神配是伐樓尼(Varuni),坐騎是海怪摩羯羅(Makara)。
據說印度教大哲極欲仙人(Vasishtha)是他的兒子。
死神閻摩(Yama)掌管生死,是地獄的守護神。《吠陀》裡說閻摩是第一個死去的人類,所以地獄就由他來掌管。據說他青面獠牙,有4個手臂,手持套索、金剛杵、寶劍等法器,渾身籠罩著烈焰,他的神配是煙旗(Dhumorna),坐騎是水牛。
除了以上主神和吠陀諸神以外,印度的神靈數不勝數,後面的文章中會逐一和大家分享,敬請期待。
2019年1月 北京
內容原創,圖片來自網際網路,歡迎批評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