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官夫人看印度:閒話印度教

2021-01-07 手機鳳凰網

導讀:印度是「一帶一路」沿線重要國家,自古以來就與我國有密切交往。中國青年琵琶演奏家楊利女士,多次前往印度演出,並作為外交官夫人與印度各界人士廣泛接觸。作為中國民樂藝術家,她以獨特的視角,講述了自己在印度的經歷和所見所聞,讀起來別有趣味。楊利女士畢業於四川音樂學院,在中國和印度都擁有大量粉絲。她和先生在外交場合「太極琵琶救場」的故事,不久前曾在網絡上廣為流傳。)

楊利女士:印度是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國家,對人類文明做出了重要貢獻。印度人自誇時愛說的一句話是,印度對世界的貢獻是「零」。不要誤會,這個零是指數學上的概念,把零作為數是有重大意義的!

我在去印度前,就讀過大文豪泰戈爾的詩歌,覺得彵的詩別有意境,後來聽說當地印度人已經把泰戈爾當作是神。小時候,我看過唐代高僧玄奘到印度取經的故事,大約知道印度宗教和哲學的博大精深,對於印度充滿好奇。

位於印度加爾各答的泰戈爾故居

一、精深的宗教經典

到了印度,我進一步認識到印度宗教哲學的深刻與偉大。比如,釋迦牟尼在印度傳播佛教時所傳的《心經》、《金剛經》,幾千年來一直在被後世解讀,但似乎一直也沒有完全破譯。經印度朋友介紹,我還初步了解到《吠陀經》、《奧義書》、《薄伽丘歌》、《羅摩衍那》、《摩訶婆羅多》等印度經典,認識到印度宗教哲學和文化是人類的一座寶藏,並會持續影響人類社會發展的很多方面。這些經典是印度教乃至整個印度社會文化的核心。

由於以上經典過於複雜,就不在此介紹,強烈建議有興趣的小夥伴到網上搜索閱讀相關簡介。我想說的一個趣事是,《吠陀經》包括了很多咒語(mantra),至今印度人還在使用。我見過的幾個印度朋友,就經常口誦「噢姆」咒語,以驅趕惡鬼邪神。網路上還有播放「噢姆」咒語讓大哭的孩子安靜下來的視屏。

有人說,印度之所以能夠不斷產生宗教和哲學大師,是因為印度天氣炎熱,大師們多數時候都在打坐,為深入思想提供了可能。據說,佛祖釋迦牟尼在悟道之前不間斷地打坐冥想,長達49天!

楊利女士在印度國際大學中國學院佛祖悟道壁畫前

在印度,大約10億人都是信仰印度教的人口,印度教在這個南亞國家佔有主導地位。到了印度,處處可見印度教的影響。但是,印度還有其他多種宗教。在印度第三大城市加爾各答,特裡莎修女創辦的慈善機構仍在運行,幫助當地孤寡窮人和老弱病殘。特裡莎修女信天主教,是基督教的一大分支。在印度多數地區,都有信仰伊斯蘭教的穆斯林人口。在孟買,還有信仰拜火教的帕西人,全球知名的塔塔集團就是由帕西人創立的。印度比哈爾邦的普提迦耶,則是佛祖悟道的地方,雖然佛教徒在印度一度消失,但最近幾十年,一些「賤民」昄依了主張眾生平等的佛教。

因此,印度可以算是個宗教「博物館」,幾乎每個人都有宗教信仰,而且有些人還相信多種宗教。

象徵大神溼婆的林伽

二、  「那瑪斯待」不僅僅是「你好」

到了印度,見面與人打招呼,都會雙手在胸前相合,相互說一句「那瑪斯待」 (Namaste)。表面上,「那瑪斯待」就是「你好「,但「那瑪斯待」有更深刻的含義,真正的意思是「我的靈魂問候您的靈魂」。深刻吧?

這句簡單的問候話,就道出了印度教最重要的教義,即:世界上所有生物都有靈魂,靈魂是輪迴轉世的;人在一生中積累的「業」,決定了其靈魂是轉世投胎到更好的人家,還是成為動物、昆蟲等。

印度教是從婆羅門教這個古老宗教發展而來的,並接受了婆羅門教的基本教義。婆羅門教這棵古樹還產生了佛教、耆那教等宗教。佛教信徒的雙手合拾,也是帶有「那瑪斯待」的含義。

印度教解釋了人的起源,對社會秩序進行了規範,對日常工作學習和生活提供了指引,尤其是指出了人活著的極終目標是與神相統一。每天上午,都可以看到當地人額頭上畫的紅點,表示他們當天已經去過廟裡拜神。

三、種姓制度仍然根深蒂固

印度教繼承的是婆羅門教的衣缽。根據婆羅門教義,梵天創造了世界,他用嘴創造了婆羅門(祭司),用手創造了剎帝利(將軍),用腿創造了吠舍(農民、牧民、手工業者、商人),用腳創造了首陀羅(傭人和工匠)。這就是印度的種姓制度。不同種姓的男女所生的子女是賤民,被開除出種姓的人也成為賤民, 賤民還被稱為「不可接觸者」。目前,種姓制度在印度仍然有很強的影響,當地人通過姓名、職業等就可以判斷出對方大致的種姓。一些低種姓的人,會儘量隱瞞,在姓名方面下功夫。比如,在比哈爾邦等地,很多人都姓庫馬爾(Kumar)。

在象頭神節儀式上忙碌的祭司

在印度,一些人會主動介紹自己的高種姓身份,強調是婆羅門、剎帝利。銀行、大學等機構中的重要職位,一般都是高種姓。寺廟或者宗教機構中,更是清一色的婆羅門。低種姓的人士,即使因成績出色而擔任政府官員、大學教師等職位,也會受到歧視。不久前,尼赫魯大學一位低種姓教師,因受到歧視憤而自殺。

一位高種姓印度朋友曾說,他到了中國以後,最吃驚的是開車的司機可與他同桌吃飯,在印度這是不可想像的。

需要指出的是,婆羅門、剎帝利佔總人口的30%左右,雖然相對較少,但也是隨處可見。我見過一位出生婆羅門家庭的人,經濟狀況很差,淪落到為人打雜,但仍不願意幹掃地、清理垃圾這樣的工作。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種姓制度的影響確實趨於減少,不同種姓之間通婚的現象也在增加,但要完全消除種姓制度的影響,恐怕仍十分困難,我就遇到幾個為種姓制度辯護的人,強調它主要功能在於確定社會分工。

四、牛肉不能隨便吃

到了印度,避免不了一些禁忌和風俗習慣。最特別的是,印度人表示同意,是左右擺一下腦袋,而不是點頭,這讓中國人以為對方似乎是在搖頭。還有一個重要的注意事項,在給人遞東西時,或者直接用手拿食物時,不要用左手,因為上完廁所的清理,是由左手完成的。

但最重要的禁忌,是不吃牛肉。在印度教中,牛是神聖的,這可能與歷史上印度是農耕社會有關,牛是用來耕作和提供牛奶的。瘤牛肩部(上腿上方)突出,在印度是最神聖的,其中白色瘤牛尤其被高看。大神溼婆的坐騎就是一頭公牛,名叫南迪。

據印度媒體報導,在印度工作的某鄰國公司員工,因為吃牛肉被舉報,遭到警察拘留、罰款;在偏遠的村莊,有人被懷疑私存牛肉,被印度教徒活活打死,而且類似事件不時發生。

路邊自在的牛

在歷史上,英國殖民者曾用牛脂、豬油浸過的紙包裹子彈,讓他們招募來的印度教徒、穆斯林士兵使用,當地士兵感覺受到汙辱,導致1857年到1859年的印度土兵大起義,當時的東印度公司花巨資才把起義鎮壓下去,但公司受到重創,不得不破產,英屬印度從此成為英國的直轄殖民地,英國女王維多利亞還於1877年下詔宣布成為印度的女皇。

因此,在邀請印度朋友吃飯時,注意不要上牛肉。在當地餐館吃飯,也不要問有沒有牛肉。另外,由於印度有大批穆斯林,加之印度歷史上有上千年的穆斯林統治時期,很多信印度教的人也不吃豬肉。

在印度,如果真想吃牛肉,可以到高檔西餐廳試試。在西孟加拉邦等地,也可到市場上買牛肉回來自己做。

五、各有作用的印度教大神

幾千年來,印度本土宗教不斷發展,產生了1億多位大神,而且不同地區特色各異。最具神通的大神就有梵天、溼婆和比溼奴等三位。梵天已經完成創造世界的任務,很少受到崇拜,他的神像幾乎看不到。更受崇拜的是毀滅之神溼婆和保護神比溼奴。

溼婆,首先是男神名字,印度人的發音類似「希瓦」,最早可能是唐代人根據發音譯作「溼婆」,導致我開始時也以為這位大神是女性。

溼婆神通廣大,兼具生殖與毀滅、創造與破壞雙重性格,呈現各種不同相貌。

在印度街頭、路邊,溼婆的神像及其象徵林伽隨處可見(下面是女性生殖器「尤尼」)。信徒們會往林伽上澆牛奶、灑聖水、放花瓣、獻花環,祈求溼婆大神保祐。新婚夫婦及其父母尤其虔誠地膜拜林伽,希望早生後代。

迦梨女神廟裡的祭司在為求子者祈福

林伽崇拜具有數千年悠久歷史,還有學者說漢字「且」(「祖」字的早期寫法)就是林伽的標誌。

溼婆的妻子帕爾瓦特女神及其化身杜爾迦女神、迦梨女神等,以及他們的兩兒兩女也受到膜拜。兩兒分別是智慧之神象頭神犍尼薩、戰爭之神卡迪克,兩女分別是財富女神拉克西米(又譯作「大吉祥天女」)、文藝女神薩羅薩伐底(又譯作「妙音天」)。

很多商店、餐廳都供奉智慧之神象頭神,希望他的智慧能帶來更多生意。在孟買等地,象頭神是最受崇拜的神。印度的很多學校,則供奉著文藝女神薩羅薩伐底。

楊利女士在文藝女神雕像旁

保護神比溼奴共有10個化身,其中最知名的是第八個化身克裡希那(又譯作「黑天」)。佛祖釋迦牟尼是他的第9個化身。在未來,他的第十個化身迦爾基會降臨人間,拯救世界。

還要說一下,在印度經常還可見到本領高強的猴神哈努曼,據說他就是《西遊記》中孫悟空的原型之一。

路邊的猴神哈努曼

此外,在印度產生的佛教,在公元69年傳入中國後,持續影響了中國人的思想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漢語中的相關詞彙就達到幾百個,如瑜伽、世界、未來、涅盤、佛等。中國道教也受到相關影響。即使到了現在,中國的一些家長會把有網癮的孩子送到印度的一些寺廟中修行,戒除網癮。

六、從暴露到保守的神像與雕刻

印度人傳統上都是大家庭,與中國人一樣相信多子多福。生殖崇拜是印度教的一大特色,向大神們求子是日常拜神的一大動力。在印度教寺廟的雕像、繪畫及相關建築物上的雕刻,有很多裸體像,甚至還有「色情」場景的描述。在印度的博物館參觀時,也經常可見豐乳肥臀的女神。

在印度奧裡薩邦科納克小鎮的太陽神廟,外表就包括很多赤裸裸的性愛場景雕刻。有一種解釋是,當時發生了多年戰爭,人口劇減,國王鼓勵生育,希望民眾看到神廟上的雕刻後受到啟發,回家後多多生育。

科納克小鎮太陽神廟的雕刻

但是,到了近現代,相關的主題都變得保守,主要原因是13世紀後伊斯蘭教對印度社會的影響不斷增加,以及18世紀開始英國殖民統治帶來了西方影響。

此外,在印度很多地方參觀時,會看到神像的面部特別是鼻子遭到損壞。這是外敵入侵後有意而為的結果,因為印度教認為,面部損壞的神像就沒有了神通。如果寺廟發生坍塌,也就沒有了靈性,印度人也不會再進去禮拜。

相關焦點

  • 印度教復興改革與印度民族女神的
    關鍵詞:女神崇拜;迦梨(卡利);印度教;復興改革;印度;民族女神一 印度教中女神崇拜及其特徵在印度教的萬神殿中,男性主神無疑佔據著至高無上的地位。從吠陀教諸自然之神到印度教的三大精神主神,他們都佔據著無以匹敵的顯赫地位。
  • 佛教發源於古印度,為什麼在印度隕落,卻印度教崛起?
    想深入研究歷史文化的不會只看聊聊幾筆的千字文章,只有想大概了解文化,又不想投入太多時間的人才會上網查些散裝的知識點,然後又很難拼到一起,這樣既耽誤時間,又沒有體系,要不只談編年體紀實,要不只有個人認識,要不只以佛學思想談佛教,只以聖經教義談基督。
  • 莫迪推印度教民族主義,能否實現「舊邦新造」的印度夢?
    此後,騷亂如星星之火一般點燃了印度各邦。很明顯,該法案將穆斯林排除在外,緬甸羅興亞人的悲劇很可能會重演。這也被視作莫迪的印人黨大力推行印度教民族主義的最新政策動向。 該法案頒布以來,印度社會為何會爆發如此嚴重的騷亂?莫迪政府大力推行印度教民族主義,其效果如何? 《公民身份法修正案》為何引發印度騷亂?
  • 印度文化有什麼特點?最主要的就是一個印度教
    印度教作為當今印度的主要宗教,在印度擁有接近百分之八十三的虔誠信徒,其嚴密的宗教理論體系統治著印度人民的生活和思想。印度教創立於公元六世紀前後,他源於古老的婆羅門教,繼承了婆羅門教的種姓制度和因果業報等理念,後吸收了佛教教義,其宗教經典吠陀經,不僅記述了其宗教思想,也規定了人們的衣食住行和生活方式。印度教重要的宗教實踐活動------恆河火祭儀式為研究對象,探索該活動中信仰、儀式和音樂間的關係。
  • 印度「正名」運動:伊斯蘭還是印度教風格,印度城市為何熱衷改名
    印度最高法院但是近年來,卻有不少印度的地名,紛紛改成帶有印度教色彩的新名字。Faizabad也是印度教的聖城,印度的聖城和聖河真的很多,但出名的還是瓦拉納西和恆河。為什麼Faizabad也成了聖城呢?那是因為這個地方有很多印度神的故事,可以說是印度教徒想要到的地方,除此之外,這裡還有很多的印度廟,可以說「成百上千」。
  • Netflix印度高管被捕 源於網劇《如意郎君》出了侮辱印度教的禁忌...
    近日,著名流媒體播放平臺Netflix印度高管被捕的消息引發熱議,原因來自旗下正在熱播的網劇《如意郎君》(A Suitable Boy)中出現了侮辱印度教的禁忌之吻,引發民眾以及政府高官盛怒,導致警方直接出手。
  • 印度教穆斯林情侶在寺廟接吻?奈飛兩名高管因新劇被印度警方逮捕
    理由是在他們平臺的熱播印度迷你劇《如意郎君》(A Suitable Boy)中出現了一對信奉不同宗教的情侶,於印度教寺廟裡接吻的場景。而這個「禁忌之吻」被指「侮辱印度教」,更是被上升到了「愛情聖戰」的角度。此前一天,印度中央邦內政部長納拉塔姆·米什拉(Narottam Mishra)就此指示警方對奈飛熱播劇進行調查,以確定該場景的拍攝目的。
  • 你不知道的印度教。
    印度教的前身是婆羅門教,而婆羅門教的更前身又是吠陀教。印度教的象徵印度教是擁有10.5億(1993年統計)的世界性宗教,其教眾主要分布在印度半島、尼泊爾、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亞、新加坡,非地印尼裔等。關於「印度教」並沒有直接規定說它就叫印度教,而是大多數教徒隸屬於印度文化圈內,隨即就被人們稱之為印度教。印度教繼承和發展婆羅門叫的教義,其信仰層次多元化,有「多神論」、「一神論」、「無神論」、「泛神論」。
  • 金傑 | 泰國宗教文化中的印度教元素探析
    摘要:泰國的宗教文化在南傳佛教的表層下有深厚的印度教底層,印度教對泰國宗教文化的影響表現在多個方面。泰國是印度教在東南亞的古代傳播和現代發展的縮影。文章介紹了印度教文化在泰國的主要存在形式,分析了印度教在泰國影響廣泛的原因,以期進一步充實國內的東南亞宗教研究。
  • 印度突然驅逐外交官!網友:這是要開戰的意思嗎?
    這並不是誇大或者無中生有,比如剛剛過去的6月,印度和巴基斯坦就已經交了好幾次火,最嚴重的一次是印度藉口外交官丟失,對巴基斯坦發起的攻擊!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再度發生,印度在7月初直接驅逐了,巴基斯坦駐新德裡的約50%的外交官!
  • 扒一扒所謂「外交官眼中的印度」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兒-虎嗅網
    最近這幾個月,一直有人拿著各種各樣「外交官袁南生」的文章來問我,知乎有一篇駁斥他的文章,我看了一下寫得不到位,於是我就把他的文章搜羅起來研究了一下,跟大家詳細扒一扒這位作者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以及他寫的東西有多少可信度。
  • 暴雪新遊戲涉及女神角色,被印度教領袖要求下架
    Rajan Zed發表了聲明,要求暴雪公司下架有關印度教女神的造型。《鬥陣特攻》角色「辛梅塔」的其中一個造型「提毗」,印度教領袖認為這造型不尊重印度教。   「提毗」在梵語中為「女神」之意,象徵了神聖的女性面,在印度教中被視為相當重要而尊貴的女神,Rajan Zed表示希望可以在遊戲中移除這個造型,因為印度教徒認為該造型使印度教女神受到了汙辱;他們無法忍受女神在遊戲裡被玩家任意操控掌握命運,而在印度教義中,信徒的命運則都是由女神所掌握的。
  • 古印度脫胎於封建制度,以印度教為血脈的種姓制度
    (圖二:印度教主神梵天神雕像)古印度是一個的宗教國家,古印度以印度教立國,而種姓制度就是源於宗教(圖三:種姓制度等級劃分金字塔示意圖古印度的種姓制度脫胎於封建制度又以神權為血脈,其來源就是印度的本土宗教印度教,而這樣的種姓制度又被稱為瓦爾納制度,形成於吠陀時代,這樣一個具有三千多年歷史的制度
  • 治國利器印度教:戀愛談出千年人殉,恆河清潔百萬屍體
    前些天,小六子寫了一篇文章,埋汰印度沒有歷史。但東邊不亮西邊亮,印度獻祭了歷史,召喚了神話。印度神話,其實就是印度教神話。從印度教神話貫穿印度「歷史」來看,也知道這門宗教有多麼源遠流長了。可以說,正是印度教,奠定了這個國家的基本形態。既提供了生活方式,也提供了精神世界。
  • ...印度將派一名負責處理印美關係的資深外交官擔任新的駐臺北代表...
    印媒:印度將派資深外交官任新駐臺代表】印度還要打臺灣牌?據《印度快報》12日消息,印度將派一名負責處理印美關係的資深外交官擔任新的駐臺北代表。報導稱,在中印發生邊境衝突之際,此舉也被解讀為是印度進一步加強與中國臺灣關係的強勁推動力。報導披露,這位印度外交官就是現任的印度外交部聯席秘書古蘭加拉爾·達斯(Gourangalal Das)。
  • 寶萊塢明星喬普拉對『Quantico』印度教恐怖陰謀表示歉意
    寶萊塢明星喬普拉對'Quantico'印度教恐怖陰謀表示歉意寶萊塢超級巨星Priyanka Chopra周日對美國電視連續劇表示道歉,這表明她揭露了印度印度教民族主義者孵化的恐怖陰謀。間諜驚悚片「Quantico」的一集顯示了Chopra的性格,一名名叫Alex Parrish的FBI特工阻撓了該計劃,並注意到一名身穿印度教念珠的恐怖分子。在克什米爾峰會之前,恐怖分子試圖誣衊巴基斯坦人的襲擊計劃,這是一個有爭議的喜馬拉雅領土,與印度和巴基斯坦的主要競爭對手是其自己的領土。克什米爾一直是歷經兩次戰爭的核武國家之間的歷史緊張局勢的來源。
  • 當印度教信仰遇上新冠病毒……|地球知識局
    印度的宗教抗疫,似乎就是如此。印度教是多神信仰宗教,本就節日眾多,往往都是用來祭祀紀念各位神明的宗教性節日。這是印度教經典中的惡魔,因為曾受到祝福而法力強大,在人間為非作歹,稱王稱霸,最終被印度教三大神之一的毗溼奴制服,燒成了灰燼。而在灑紅節晚間的燒惡魔活動,也被信徒們視為向大神致敬、驅散邪靈、迎接新春的一種獻禮。燃燒吧!
  • 一個外交官眼中的真實印度-虎嗅網
    因為我們長期以為印度落後,同時我們的眼睛老容易被美國、日本的消息吸引走。久而久之,我們就覺得印度陌生了。加上印度是典型意義上的西方國家,只要有什麼負面新聞,報紙馬上就登出來,我們肯定十之八九轉載。看多了這樣的消息,我們對它的看法就容易失真。
  • 【解讀】印度教三大神之——梵天
    發展到印度教,吠陀諸神在創世過程中只起到了次要作用,主要是被視為世界各地的守護者。因此,由空中三神組成的三位一體的信仰消失了,人們開始將創造、維持、毀滅視為一個共時而不斷循環的過程。這使得梵天與印度教三相神中其他的兩位不同,他基本上是一位單一性的神。在吠陀時代,對於創造者的想像體現在生主與工巧大神身上,這兩位神也是梵天的思想性來源。梵天與生主、工巧大神的合一則有些類似於他所擁有的不同的層面。不過,後兩者在印度教中從未獲得大範圍的崇拜,也沒有單獨描繪他們的圖像。印度教認為:自然界的對立是萬物存在必不可少的基礎。
  • 甘地夫人:「印度鐵娘子」,身中16槍,被貼身警衛殺害
    引言 大家對「英國鐵娘子」柴契爾夫人或許比較熟悉,但是在離我們不遠的印度,也有一個「鐵娘子」,她就是英迪拉·甘地。 她的父親是印度解放後的首位總理尼赫魯,她本人也是印度歷史上第一位女總理,英迪拉享年67歲,但她並不是自然去世,而是因為一個震驚世界的刺殺行動而去世。